首页 / 正文

善求恶求缘品第三十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提婆达多。虽复出家。利养蔽心。作三逆罪。推山压佛。伤佛脚指。复纵放黑象。欲令害佛。别僧两部。杀漏尽比丘尼。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提婆达多虽已出家,但被利养蒙蔽自心,造下三种逆罪:推落山石砸佛,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又放出黑象,想害佛陀;破和合僧;杀死漏尽的比丘尼。

【古文】

以故杀生。疑畏受后报。时有六师。即往问之。六师便为说诸邪见言。为恶无罪。为善无福。信敬心生。丧断善根。

【白话】

提婆达多因杀生害命的缘故,怀疑且畏惧将来遭受果报。当时有外道六师,于是前往询问。他们便向提婆达多讲述种种邪见言论,说做恶事没有罪报,做善事也没有什么福报。提婆达多听后生起信敬心,因此断了自己的善根。

【古文】

是时阿难。析体爱重。惋恨情深。悲哽懊恼。白世尊言。调达愚痴。造不善业。坏破善根。辱释种子。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提婆达多。非但今世为利养故断破善根。过去世时亦贪利养丧身失命。阿难白佛言。世尊。提婆达多。过去世时。贪利丧身。其事云何。愿乐欲闻。

【白话】

阿难念及手足情深,既惋惜又痛恨、懊恼,便悲切、哽咽着对佛陀说道:“提婆达多愚昧无知,造下众多不善业,破坏善根,也玷污了释迦弟子!”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不只是今世为利养的缘故而断绝善根,过去世时也因贪图利养而丧失性命。”阿难对佛陀说:“世尊,提婆达多在过去世时因贪图利养而丧失性命,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很想听闻。”

【古文】

佛告阿难。善听当说。往昔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国名波罗奈。时有萨薄名摩诃夜移。其妇怀妊。自然仁善。意性柔和。

【白话】

佛告诉阿难:“仔细听,我为你宣说。过去无量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个国家名叫波罗奈,国中有位商主名叫摩诃夜移,他的妻子自从怀孕后自然变得仁慈和善、性格柔和。

【古文】

月满生男。形体端正。父母爱念。施设美膳。延请亲戚并诸相师。共相娱乐。抱儿示众。为其立字。相师问言。此儿受胎已来。有何瑞应。其父答言。受胎已来。其妇自然。慈心和善。相师即为立字。名为善求。乳哺长大。好积诸德。慈愍众生。

【白话】

怀孕期满产下一个男孩,身形端正。父母非常喜爱,就准备美味食物,宴请亲朋好友和众相师一起欢庆,席间抱着孩子给大家看,为他起名。相师问道:‘这个孩子受胎以来有什么祥瑞出现吗?’他的父亲回答说:‘受胎以来,他的母亲自然变得仁慈和善。’相师随即给孩子起名为‘善求’。以乳哺育渐渐长大,喜欢行善积德,慈愍众生。

【古文】

次后怀妊。自然弊恶。期满生男。形体丑陋。即请相师。为其立字。相师问言。此儿怀妊。有何感应。答言怀儿已来。受性弊恶。于时相师。即为立字。名曰恶求。乳哺长大。好为恶事。恒生贪心。怀嫉妒意。

【白话】

摩诃夜移的妻子后来又怀孕,性情自然变得恶劣。怀孕期满生下一个男孩,形貌丑陋,又请来相师为他起名。相师问道:‘这孩子受胎后有何征兆出现?’父亲回答说:‘怀上这孩子以来,他的母就变得性情恶劣’。于是相师随即为他起名为‘恶求’。恶求长大后,喜好做恶事,常生贪欲,心怀嫉妒。

【古文】

年各长大。欲行共贾入海求索宝物。各有五百侍从。前后而发。途路悬远。中道乏粮。经于七日。去死不远。是时善求。及诸贾人。咸共诚心。祷诸神祇。欲济饥俭。于空泽中。遥见一树枝叶郁茂。便即趣之。有一泉水。

【白话】

善求和恶求年纪都已经长大,想与商人们一起入海寻求宝物,便各自带五百名侍从先后出发。由于路途遥远,众人走到半途,粮食就用完了。经过七天已离死亡不远。这时善求和商人们共同虔诚地祈祷神灵,希望能获得救助,度过这次饥荒。随后在旷野中,远远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的树,便走到近处,见有一眼泉水。

【古文】

善求及众。悉共诚心。求哀救护。诚感神应。现身语之。斫去一枝。所须当出。诸人欢喜。便斫一枝。美饮流出。斫第二枝。种种食出。百味具足。咸共承接。各得饱满。斫第三枝。出诸妙衣。种种备具。斫第四枝。种种宝物。悉皆具足。庄严悉备。所须尽办。

【白话】

善求和商人们、侍从共同虔诚地祈求哀怜救护,诚意感动了神灵,有一位神现身说道:‘砍下树枝,所须的东西就会出现。’大家十分高兴,便砍下一根树枝,结果有甘美的饮料流出;砍下第二根树枝,便有种种食物出现,百味具足,众人受用这些饮食后,都得以饱满;砍下第三根树枝,出现种种妙衣,样样具备;砍下第四根树枝,各种宝物都具足,于是种种庄严物都具备,所须也都成办了。

【古文】

恶求后到。众人如前。尽得充足。便自念言。今此树枝。能出如是种种好物。况复其根。今当伐之。足得极妙佳好之物。思惟心定。令人伐之。是时善求。闻如是语。怀愤懊恼。语恶求言。我等饥乏。命在旦夕。蒙此树恩。得济余命。云何怀此弊恶之心。而欲伐之。尔时恶求。不用其言。即掘其根。

【白话】

恶求后来才到,大家像善求他们一样,都获饱满。恶求便暗自思惟:‘如今这棵树枝都能出这么多的好东西,更何况它的根呢?现在应当砍掉它,这样足可获得极其稀有美妙的宝物。’打定主意,便命令侍从动手砍伐。善求听到他的话后,气愤懊恼地对恶求说:‘我们饥饿疲乏,命在旦夕,承蒙此树的恩典才得以保全性命,你为什么怀此歹毒之心要砍伐它呢?’当时恶求还是不听劝告,立即挖掘树根。

【古文】

善求感佩。不忍见之。领众归家。伐树已竟。有五百罗刹。取此恶求及众贾人。悉皆噉之。财物伴侣。一切丧失。

【白话】

善求感激树的恩德,不忍心看到它被砍伐,便率领众人回家。这棵树被砍伐后,结果有五百罗刹捉住恶求及商人们,将他们全部吃掉,财物和同伴一切都丧失了。”

【古文】

佛告阿难。尔时善求者。今我身是。尔时父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诃摩耶是也。时恶求者。今提婆达多是。阿难。提婆达多。非但今日作不善事。贪利养故。世世常造。我于往昔。常与相值。恒教善法。而不用之。反更以我为怨。

【白话】

佛告诉阿难:“那时的善求,就是现在的我;那时的父亲,就是现在我的父亲净饭王;那时的母亲,就是现在我的母亲摩诃摩耶;那时的恶求,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阿难!提婆达多不但今世做不善事,贪图利养,其实他世世常造。我在过去世常与他相遇,恒常教诫他向善,却从不听从,反而将我看成怨敌。”

【古文】

尔时阿难。及四部众。闻佛所说。悲喜交集。咸自劝励。顶戴奉行。

【白话】

这时阿难及四众弟子,闻佛所说,悲喜交加,皆自劝励,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中阴经卷上·佚名
  卷一·佚名
  卷第九·道宣
  增集续传灯录凡例·南石文琇
  西方合论 第四卷·袁宏道
  神僧传卷第三·朱棣
  卷二·赞宁
  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四)·佚名
  现代僧教育的危亡与佛教的前途·太虚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八·雍正
  斋 余 法 语·太虚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印光
  大般涅槃经疏 第六卷·灌顶
  佛法救世主义(注一)·太虚
  贤首五教仪开蒙·续法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秋岩诗集卷上·陈义高

    (元)陈宜甫 撰○乐府歌行饮马长城窟我来长城下饮马长城窟积此古怨基悲哉筑城卒当时掘土深望望筑城髙萦纡九千里死者如牛毛骨浸窟中水魂作泉下鬼朝风暮雨天啾啾哭不已昔人饮马时辛苦事甲兵今我饮马来边境方清宁马饮再三

  • 卷一百八十一 表二十一·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二下   表略

  • 卷第二百九十四·胡三省

    后周纪五〔起着雍敦牂(戊午),尽屠维协洽(己未),凡二年。〕《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九五八)〕1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唐末,以同州置匡国军。〕2唐改元中兴。3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4己丑,以侍卫马军都

  • 班马异同卷十·倪思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史记九十二汉书三十四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家贫无行不得能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其母死无以塟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常数信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

  • 卷六·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六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鲁与列国通好【宋卫 共姬之节附】隠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惠公之季年败宋师于黄公立而求成焉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七年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为宋讨也 八

  • 李叔同年谱(1)·李叔同

    一八八零年十月二十三日(农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辰时,出生于天津河东区地藏庵前陆家胡同二号一名门望族家庭。取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一说山西洪洞。父李世珍,字筱楼,与李鸿章、吴汝纶为会试同年,中进士后曾任吏部主

  • 卷二十一斗讼律·窦仪

    【四门】律条十五并疏格敕条三斗殴故殴故杀以兵刃斫射人保辜同谋共殴以威力制缚人宫殿内争殴殴制使刺史县令佐职属官殴长官殴本部刺史县令亲属殴皇亲流外及庶人殴贵官斗殴故殴故杀以兵刃斫射人保辜同谋共殴以威力制缚

  •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十五·高晋

    祀典【臣】等谨案治神人和上下莫重乎祀典五礼吉居其一八政祀列于三王者所由合隂阳微显以懋三灵叶賛之治也其在廵守之年则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虞五年一廵守舜典着之曰柴望秩于山川周十二年一廵守周颂歌之曰懐柔百神及河乔

  • 賞罰第十九·徐干

      政之大綱有二,二者何也?賞罰之謂也。人君明乎(《御覽》卷六百三十六作"于")賞罰之道,則治不難矣。夫賞罰者(《治要》無"夫"字),不在乎必重,而在於必行。必行則雖不重而民(《御覽》作"人",下同)肅("肅"字原缺,據《治要》、《御覽

  •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孔子

    【原文】 子日:“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读解】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忠诚信实都相同,所

  • 覆四川佛教会电·太虚

    成都文殊院方丈转四川佛教会公鉴:来电已函陈善后会议中班禅、熊希龄二公,托为提议维护矣。太虚覆覃。(见海刊六卷三期)

  • 杂宝藏经卷第三·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兄弟二人俱出家缘  仇伽离谤舍利弗等缘  龙王偈缘  提婆达多欲毁伤佛因缘  共命鸟缘  白鹅王缘  大龟因缘  二辅相诡媾缘  山鸡王缘  吉利鸟缘  老仙缘  二估客

  • 百年一梦·佚名

    金山昙颖禅师,浙江人,俗姓丘,号达观,十三岁归投到龙兴寺出家,十八岁时游京师,住在李端愿太尉花园里。有一天,太尉问他道:“请问禅师,人们常说的地狱,毕竟是有呢?抑是无呢?”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

  • 后观石录·毛奇龄

    一卷,清毛奇龄撰。该书叙录了毛氏平生所见寿山石精品四十九石,计三十六则。康熙二十九年( 一六九○)成书。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杜光庭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仪,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编撰。南宋《秘目》及《通志•艺文略》着录杜光庭《灵宝玉匮明真大斋言功德仪》一卷,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科仪用于灵宝玉匮明真拔度大斋

  • 初学晬盘·邬仁卿

    《初学晬盘》是清代著名缙绅官员邬仁卿为广大初学童蒙而作的训练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读物。作品分为上下两卷,各十五节,全是三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读来能够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

  • 金鸭帝国·张天翼

    长篇童话。作者张天翼。发表于1942年,作者因病未能终篇。这部童话通过一个虚构的“金鸭帝国”的兴衰,象征性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发展史。很久以前,金鸭上帝创造出了金鸭帝国,将受宠者封王授爵,将失宠者沦为奴隶,从

  • 咸同朝将相琐闻·佚名

    洪军既踞武昌,遂乘势东下,步骑夹岸,旗蔽野,帆樯如云。诸王皆衣黄袍,侯以下衣红,绣龙织凤,间以云物及麟狮鸾鹤之属,冠亦如之。时据船楼上置酒会饮,悬灯张彩,夜半照耀如火龙。后舱则鸣金擂鼓,丝竹间作,如世俗之戏十番者。长江数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