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二    宋 吕本中 撰

山阳宝应道中与汪信民兄弟洪玉父杜子师张益中日夕过从自过高邮不复有此乐也因作此诗寄怀

日日南风沙打围挂帆端为故人回长空渺渺水无际远树冥冥花自开疾病久辜鹦鹉杓江山稍近凤凰台月明雪霁山隂道尚想王郎乘兴来【李太白有鹦鹉盃鸬鷀杓二物名虽异其用则一也故得借用亦以发诸公一笑】

春日

春风未雌雄尊酒自贤圣燕巢楼阁间莺语花柳静

知止歗傲轩

贪夫九鼎犹不足渊明一轩长有余人生趋向等天壤鸱吓腐鼠猜鵷雏中郎妙处世不识风期自与常人殊开轩便有千载韵友葛天氏无怀徒坐看松菊换时节兔葵桃树纷荣枯五年却走各南北千里怀想空烦纡双鱼沈浮久不至三径寂寞今何如文章潦倒付丘壑疾病蹭蹬思江湖何时共坐北风里烦君小摘园中蔬

暑夕乍凉二絶

三旬埃郁得清风领袖犹飜汗摺红已是梦清无俗梦更移凉簟月明中

暮蝉萧瑟下斜阳已似茅檐气味长团扇未须忧弃置竹奴犹可助清凉

寄知止二絶

少年乐事未全谙疾病侵凌已不堪尚喜步兵频入梦梦中犹复似曹南

竹林还往风流絶剡县交游气味踈今代高人多惜费千金未抵一行书【去秋知止与石子皆许见过已而俱不来】

游北李园三絶

雨映烟笼万竹蟠枯条高下不堪看非干秋後多霜露自是芙蓉不耐寒

去马来舟絶往还此中情味却相干明年知是明寒食待约花梢月下看

壁间诗字有凝尘庭下梅梢又作春独有城南【缺】教授当时同是看花人

游北李园

小径纵横出紫苔绿隂高下缀黄梅榴花却是多情思留宿薰风未肯开

寄李怤去言

东南之望庐山英李郎落落奇後生凤凰麒麟在郊薮芝兰玉树生阶庭文章初如滥觞水行见万里通沧溟汪侯爱君笔不停谓君诗似秋风清世间儿子甘缩手苏过赵柟俱抗行少年才气乃如此後来定是贤公卿伊昔先朝文物盛君家诸父当朝廷外兄复是不世才奇祥异瑞相辉映翻云覆雨十年後昏昏醉梦须君醒我生未壮日向衰疾病侵凌心已灰眼中之人不易见千变百技常追随诗书深藏半鼠矢笔墨高卧封蛛丝功名已矣付公等田园肯放吾先归

赠汪莘叔野

汪子宦不达四海漫声名有弟极磊落气宇和而清三冬文史足十年书劔成出言见瓌頴府库森五兵於身则已拙泛如池中萍?肥置度外辛苦抱遗经乃知佳子弟必由贤父兄念子初来时我方疾病撄相从四寒暑所历不可听昏昏醉梦里得君时【缺】醒拥炉共残火软语当盃铛君亦不我厌为我双【原缺二字】勿云躯干小气吞横海鲸悬榻念文举开迳忆渊明二子风流远感君兄弟情穷通有时节此士尔勿?

新冬

西风吹禾黍落日在陋巷杖藜访新冬霜树眇空旷人烟村舍西行旅古原上晚山晴更好秀色常在望居闲得真趣日欲就疎放岂惟憎俗徒庶自免嘲谤东邻酒初熟清香乱盆盎径须骑墙头挈榼献穷状吾生足羇旅久病非少壮银杯多羽化布帆且无恙虽非陶潜隐不负徐邈畅【多一作惊且一作保】

赠谢无逸

君不见城南千树桃君不见涧底百尺松松生偃蹇卧霜雪桃李一笑随春风百年涧底终自若桃花犹得暂时红呜呼志士每如此衡门高卧不见用心虽无瑕饥欲死

赠张若虚

病忆江湖去书无尺寸工平时窭人子忽是富家翁活计呻吟里交情梦寐中独於张处士相近数过从

赠信民

五年客符离端坐受贫病从来疎出门今乃懒成性官多豪富郎分明与时竞取醉不论钱定无尘生甑岂但相娱乐颇复自贤圣汪侯虽官居笑语怯【原缺二字】折腰衆人後琼林自辉映背後足官府眼前谬【原缺二字】偷闲过草堂遣兴眯眼浄虽非醉红裙清谈却差胜秋高数能来勿厌阻泥泞

符离之民难与居五年坐此如囚拘比屋生涯但剽劫诸生学问只乡闾南邻经年不相见北里虽见复粗疎窄衣小帽走尘土也复生貌施襟裾对此自然忧气满疾病日益何由除君不见图经所记又可哀此州自古无贤才

探梅呈汪信民

缟带银杯欲着尘小园幽树已含春风流王谢佳公子臭味曹刘入幕宾细朶定无泥土涴暗香犹带雪霜新剩摩枵腹搜奇句去恼城南得定人【泥土一作尘土】

奉怀张公潜舍人二首

顔子置身陋巷屈原放迹江湖何似我公归去马羸不厌长途

腕中有万斛力胸次乃千顷陂字画顔行杨草文章韩笔杜诗

荅无逸惠书

三年读书少余味灯火可亲病为祟谢侯好事怜我穷时遣双鱼问憔悴交情乃似亲骨肉学行坐越诸公辈胸中万卷书屈蟠少日力战登诗坛下帷【原缺二字】谢俗子冻吟不管儿号寒只今食粥已数月千虑百忧烦笔端高才本是栋梁器苦语终无儒生酸乐章短句又清絶陶写万象嘲江山江南草木不得闲问君何为愁肺肝十年行坐想风采千里魂梦劳追攀我无良田归不得忍穷气味君应识囊贮未了岁寒计学道空愧琳与璧交亲零落半鬼录白日?去真可惜终朝拨火煮芦菔南山之南待君吃

寄知止才仲

一门?父到卿好中表弟兄惟尔贤往事关心空自语新诗好句与谁传溪山已近堪投老文史虽穷莫取怜仲弟墓头今宿草为渠先赋补亡篇

寄张益中

五年望张子兀坐四壁空今晨千里来如热濯清风笑谈不改旧怜我衰病攻斯人旧豪气颇似陈元龙只今更省事终岁两頬红何知珊瑚树却倚尘埃中晁侯夙所敬见渠如见公网罗枝出脚远逐冥冥鸿同会得玉郎敲门夜相从殷勤一盃酒目送西归鸿人生少如意此乐难再逢君家老季鹰高韵留吴淞风流远孙在一櫂何时东不嫌道里远为我略从容

元日赠沈宗师四首【大观三年真州】

东家起传觞西家起相唤我亦了新诗成此奇一段念无毫发益但见日月换出门语沈郎造请我亦漫念昔从诸贤关汪老耆旧是事今则无斯人亦难又尔来见公子却立两公後不倦以终之可以为子夀沈郎固可人好善乃天性迹随万事远心与一物定萧然四立壁笔墨自温凊更持孟贲勇少折楚士胫君无绮纨气我有氷雪容相期五石瓠共济万里风江山秀句在内子空洞中还身视尘滓当有一日功

南雪看未稳北风吹已残才堪十年梦不称一生酸日月方回首风霜与凭栏迟明出谢客顿觉帽围寛

苦隂

破臈冬仍在逢正隂更频寒流未解冻雪意欲妨春畏病还疎酒逃寒懒见人郊东小桃李还是一番新【还一作别】

赠浃上人

一庵便送渊明老四海共传摩诘诗本自妨人枕边梦不能陪汝劒头炊交游大半饥寒里疾病中分少壮时西寺木鱼东寺鼓三年三见浃闍黎

正月十二日夜作

春来消息未真传久负蒲团一味禅灯火侵寻作佳境氷霜偃蹇过新年江声悮落三更雨野色遥看万斛船咫尺风光不相贷忍令好语到愁边

咸安公主

汉朝公主歌黄鹄秦地佳人唱柳枝想见云车度沙漠一盃湩酪酹明妃

明妃

秦人强盛时百战无逡廵汉氏失中策清边烽燧频丈夫不任事女子去和亲君王为置酒单于来奉珍朝辞汉宫月暮随边地尘鞍马白沙暮旃裘黄草春人生在相合不论越与秦但取眼前好莫言长苦辛君看?薄儿何殊异地人

正月十三日河堤上作

雨着河堤柳着烟小楼灯火又今年东风不与行人便留滞长亭十里船

昨日晚归戏成四絶呈子之兼烦转示进道丈

疎灯欲尽渔商市小雨似开桃李顔一夜檐声鸣瓮盎无人知我坐蒲团

卧疾江边久未回懒随儿辈走尘埃天公尚有余情在肯放梅花自在开【疾一作病】

春愁故故妨人乐旧藓新苔不暂晴想见江郎闭船卧满川风雨报天明

晁卿白发风流在肯伴香车作夜遨借问典衣充戏责何如沽酒唤吾曹

上元夜招沈宗师不至闻已赴郡会作二絶戏之

灯火满城公不来为公雕句洗尘埃春愁不到城西寺更约梅花缓缓开

白酒红灯称意春知公未免踏黄尘绳牀好在休相忆输与琅琊浃上人【白酒一作渌酒】

浃上座求枯木庵诗戏成两絶赠之

枯木庵中浃道人百年无影卧轮囷未须特地通身去放取枝条自在春

前身石霜後身浃如印印泥风去尘认得当时侍者意无人知是密庵人【密庵人一作吕居仁】

正月末雪中小酌

柳着河氷雪着船小桃应误取春怜牀头有酒须君醉又废蒲团一夜禅

次韵张生

密庵居士渠不识齿发则衰心未然樽下不知公子贵酒中差觉孟生贤已吞舌本三千丈却住人间五百年触忤风光君莫怪棒头无地可逃禅

追成旧作

满江风月一船霜无计留君只自狂灯火隔帘香隔坐无人知是竹枝娘

久不得才仲书因成二絶寄之

望大赵书如渇骥忆老汪胶无续弦看徧江南与江北小屏微雨是斜川【小屏画渊明孟夏草木长诗】

病去诗无一点尘亦知摩诘是前身怜君更似西江水合伴倚松庵里人

晚晴

斜阳入花柳浑欲不胜情春事乃如此病躯安得平尚堪冲宿酒复作快新晴荒檐足乌鸟莫厌晚来声【安得平一作殊未平】

连日与一上人会话密庵清坐附火乃有山居气息因成

春风吹茆檐落日半花柳余寒盛气来佳辰为谁有公来但默坐有味皆可口端如列鼎食衣被以醇酒烦言不知要实自费斗薮南泉山下人了不计可否山柴晚复焰当为一举手荒江甚泬寥此味亦长久不嫌薰病眼重当为公取

一上人屡言琅琊南塔之胜予盖乐之而未能往也

二顷良田一亩宫好山当自属林公须君留我卓锥地安听飕飀万壑风

夜坐有怀

西还岂不好本自乏周旋道有鲁一变岁无官九迁疾风惊半夜恶况极今年咫尺沙头路犹堪着钓船

晚春即事

春色不自惜晓寒摧折之残花带雨去薄酒信风吹尚有寻行债初无了事痴论诗得奇味当使阿戎知

广陵道中寒食日

风雨属连春事休碧鳞三尺荐行舟短墙不见桃花面付与长江自在流

南来消息不真传正恐相逢却未然何处青帘足沽酒粥香饧白是今年

就甯子仪求酒

鼻息咈然君莫惊饥肠渠自作雷鸣须公一勺羔儿酒伴我夜窗听雨声

东莱诗集卷二

 

猜你喜欢
  张矩·唐圭璋
  卷六·何汶
  古今滑稽联话十二·范左青
  ◆冯待制子振(海粟集)·顾嗣立
  第五场 《别窑》·佚名
  第二场 《三击掌》·佚名
  第二十五出 闻讣·姚茂良
  卷十二·万树
  二集卷二十八·乾隆
  上巳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卷七·陈起
  卷六十二·曹学佺
  卷八十三·陈焯
  卷十八·陈元龙
  卷十·蔡正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一杜牧【一首】八六子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沈沈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疎椒殿闲扃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

  • 燕归来簃随笔 (近人)张次溪 撰·张次溪

    ●目录 燕归来簃随笔  梨园馆  九皇会  小唱  广和楼  余秋室  徐小香  緑儿  戏提调歌  瘿公死事  《鞠部丛谈》  梅家衍庆  梅孟联因  《缀玉轩话别图》  梅母之殡  赠慧寳诗  蕙芳能画  刘喜奎娴

  • 志第五 礼仪中·范晔

    立夏 请雨 拜皇太子 拜王公 桃印 黄郊 立秋 貙刘 案户 祠星 立冬 冬至 腊 大傩 土牛 遣卫土 朝会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

  • 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二十七·脱脱

        柴禹锡 张逊 杨守一 赵镕 周莹 王继英 王显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

  •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尚史卷一百一·李锴

    志九律吕志下五声清浊髙下之次宫【君土】  商【臣金】  角【民木】  征【事火】  羽【物水】【最下  次下  髙下清 次髙  最髙最浊  次浊  浊之间 次清  最清】凡聴征如负猪豕觉而骇凡聴羽如

  • 卷74·陈邦瞻

    ○金亮南侵(金人杀亮立雍附〕高宗绍兴二十年三月,遣参知政事馀尧弼如金贺即位。及还,金主亮以上皇玉带附遗于帝。其秘书张仲轲曰:“此希世之宝也。”亮曰:“江南之地他日当为我有,此置之外府耳。”仲轲由是知金主有南侵之意

  • 二十六年·佚名

    (辛卯)二十六年大明嘉靖十年春正月1月1日○丙戌朔,上親行正朝朔祭于孝敬殿,仍留齋室,行朝上食。○領議政鄭光弼、左議政李荇等來啓曰:「禁府賊人順石等,傳相告引,京畿郡邑,甚爲騷擾。豈可以賊人誣告,而使京邑之民,流離失所乎?捕獲

  • 卷八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五襄公二十二年传十二月郑游昄将归晋谨按宋板正嘉昄作贩永怀堂作眅诸本不一臣按从目为是説文眅多白眼也从目反声春秋传曰郑游眅字子明普班

  • 碧岩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垂示云。动则影现。觉则冰生。其或不动不觉。不免入野狐窟里。透得彻信得及。无丝毫障翳。如龙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砾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古人公案。未免周遮。且道评论什么边事。试举看。  【三一】举。

  • 答妙慧女士问(九则)·太虚

    问一:修行出家与在家有何分别?出家胜于在家否?女弟子前年依姑苏净空尼皈依三宝,净师屡劝予出家,谓汝既有志修行,以出家为最方便。惟女弟子俗缘羁束,终难摆脱,故尚未现尼相。  问二:有何方法可摆脱一切俗缘?  问三:年青出家胜

  • 读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太虚

    张东荪先生不同的逻辑与文化并论中国理学,是近来思想界的杰作。但于四种逻辑归之某一方面、某一阶段的四种文化产物,有相当说明,而未到于恰好。再为显了以言之,则逻辑甲、乙是“发表思想工具的名数法式”,逻辑丙、丁,是“直

  • 天台八教大意·灌顶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前佛后佛。自行化他。究其旨归。咸宗一妙。佛之知见。但机缘差品应物现形。为实施权故分乎八。顿渐秘密不定化之仪式。譬如药方。藏通别圆所化之法譬如药味。初言顿者。从部得名即华严也。佛垂迹化尘

  • 第七十九章 筑造其他之林园·佚名

    [普罗伽玛婆夫]王,使都人无困难得之一切必需品,各处营设林园,(一)人民之所悦之[王]具花果,植饰数百之树林,造名为兰达那[欢喜]林园,(二)植那利启罗(椰子)[树]、庵罗[树]、巴那沙[树]、普伽(槟榔子)[树],多罗树及其他,各数十万支,(三)从其意义而与其名故

  • 杜征南集·杜预

    文集。西晋杜预(222—284)撰。一卷。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著作家。司马懿之婿,仕魏历相府参军、镇西长史。入晋累官河南尹、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灭吴有功,封当阳侯,死

  • 清史列传选·佚名

    《清史列传》80卷,不著编撰人,又无序跋,莫详来源。书中记录了清代300年间著名人物的传记,共有2894篇,分为宗室王公、大臣、忠义、儒林、文苑、循吏、贰臣、逆臣等八门。叙事较《清史稿·列传》详备,又可补订《清实录》之遗

  • 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记·佚名

    又称宋云行纪、慧生行传、惠生使西域传。附载于东魏杨炫之所撰洛阳伽蓝记卷五(大五一·一○一八上)。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命敦煌人宋云及僧惠生北出西域至印度,正光三年(522)得佛经一百七十部归,后人记载其取经经历而成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