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论音律

音者何?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也。律者何?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之十二律也。以七音乘十二律,则得八十四音。此八十四音,不名曰音,别名曰宫调。何谓宫调?以宫音乘十二律,名曰宫,以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乘十二律,名曰调。故宫有十二,调有七十二。表如下。

(一)(十二宫表)    (正名)    (俗名)

宫乘黄钟      黄钟宫    正黄钟宫

宫乘大吕      大吕宫    高宫

宫乘太簇      太簇宫    中管高宫

宫乘夹钟      夹钟宫    中吕宫

宫乘姑洗      姑洗宫    中管中吕宫

宫乘中吕      中吕宫    道宫

宫乘蕤宾      蕤宾宫    中管道宫

宫乘林钟      林钟宫    南吕宫

宫乘夷则      夷则宫    仙吕宫

宫乘南吕      南吕宫    中管仙吕宫

宫乘无射      无射宫    黄钟宫

宫乘应钟      应钟宫    中管黄钟宫

(二)(十二商表)    (正名)    (俗名)

商乘黄钟      黄钟宫    大石调

商乘大吕      大吕商    高大石调

商乘太簇      太簇商    中管高大石调

商乘夹钟      夹钟商    双调

商乘姑洗      姑洗商    中管双调

商乘中吕      中吕商    小石调

商乘蕤宾      蕤宾商    中管小石调

商乘林钟      林钟商    歇指调

商乘夷则      夷则商    商调

商乘南吕      南吕商    中管商调

商乘无射      无射商    越调

商乘应钟      应钟商    中管越调

(三)(十二角表)    (正名)    (俗名)

角乘黄钟      黄钟角    正黄钟宫角

角乘大吕      大吕角    高宫角

角乘太簇      太簇角    中管高宫角

角乘夹钟      夹钟角    中吕正角

角乘姑洗      姑洗角    中管中吕角

角乘中吕      中吕角    道宫角

角乘蕤宾      蕤宾角    中管道宫角

角乘林钟      林钟角    南吕角

角乘夷则      夷则角    仙吕角

角乘南吕      南吕角    中管仙吕角

角乘无射      无射角    黄钟角

角乘应钟      应钟角    中管黄钟角

(四)(十二变徵表)  (正名)    (俗名)

变徵乘黄钟    黄钟变徵  正黄钟宫变徵

变徵乘大吕    大吕变徵  高宫变徵

变徵乘太簇    太簇变徵  中管高宫变徵

变徵乘夹钟    夹钟变徵  中吕变徵

变徵乘姑洗    姑洗变徵  中管中吕变徵

变徵乘中吕    中吕变徵  道宫变徵

变徵乘蕤宾    蕤宾变徵  中管道宫变徵

变徵乘林钟    林钟变徵  南吕变徵

变徵乘夷则    夷则变徵  仙吕变徵

变徵乘南吕    南吕变徵  中管仙吕变徵

变徵乘无射    无射变徵  黄钟变徵

变徵乘应钟    应钟变徵  中管黄钟变徵

(五)(十二徵表)    (正名)    (俗名)

徵乘黄钟      黄钟徵    正黄钟宫徵

徵乘大吕      大吕徵    高宫正徵

徵乘太簇      太簇徵    中管高宫正徵

徵乘夹钟      夹钟徵    中吕正徵

徵乘姑洗      姑洗徵    中管中吕正徵

徵乘中吕      中吕徵    道宫正徵

徵乘蕤宾      蕤宾徵    中管道宫正徵

徵乘林钟      林钟徵    南吕正徵

徵乘夷则      夷则徵    仙吕正徵

徵乘南吕      南吕徵    中管仙吕正徵

徵乘无射      无射徵    黄钟正徵

徵乘应钟      应钟徵    中管黄钟正徵

(六)(十二羽表)    (正名)    (俗名)

羽乘黄钟      黄钟羽    般涉调

羽乘大吕      大吕羽    高般涉调

羽乘太簇      太簇羽    中管高般涉调

羽乘夹钟      夹钟羽    中吕调

羽乘姑洗      姑洗羽    中管中吕调

羽乘中吕      中吕羽    正平调

羽乘蕤宾      蕤宾羽    中管正平调

羽乘林钟      林钟羽    高平调

羽乘夷则      夷则羽    仙吕调

羽乘南吕      南吕羽    中管仙吕调

羽乘无射      无射羽    羽调

羽乘应钟      应钟羽    中管羽调

(七)(十二变宫表)  (正名)    (俗名)

变宫乘黄钟    黄钟变宫  大石角

变宫乘大吕    大吕变宫  高大石角

变宫乘太簇    太簇变宫  中管高大石角

变宫乘夹钟    夹钟变宫  双角

变宫乘姑洗    姑洗变宫  中管双角

变宫乘中吕    中吕变宫  小石角

变宫乘蕤宾    蕤宾变宫  中管小石角

变宫乘林钟    林钟变宫  歇指角

变宫乘夷则    夷则变宫  商角

变宫乘南吕    南吕变宫  中管商角

变宫乘无射    无射变宫  越角

变宫乘应钟    应钟变宫  中越管角

右八十四宫调,第一表为宫,二、三、四、五、六、七表为调,此但论律之排列,未及音之高下分配也。各宫调各有管色,各宫调各有杀声。何谓管色?即今西乐中CDEFGAB七调,所以限定乐器用调之高下也。何为杀声?每牌必隶属一宫或一调,而此宫调之起声与结声,又各有一定,此一定之声,即所谓杀声也。即以黄钟宫论,黄钟管色用六字,黄钟宫之各牌起结声,为合字或六字。故黄钟宫下各牌如《侍香金童》、《传言玉女》、《绛都春》诸词,皆用六字管色,而以合字或六字为诸牌之起结声。八十四宫调,各有管色及杀声。因总列十二表如下。

(一)黄钟  管色用(合)或(六)

宫……………………………正黄钟宫用(合)字杀

商………………………………大石调用(四)字杀

角…………………………正黄钟宫角用(一)字杀

变徵……………………正黄钟宫变徵用(勾)字杀

徵………………………正黄钟宫正徵用(尺)字杀

羽………………………………般涉调用(工)字杀

变宫……………………………大石角用(凡)字杀

(二)大吕  管色用(下四)或(下五)

宫…………………………………高宫用(下四)杀

商…………………………高大石调用(下一)字杀

角………………………………高宫角用(上)字杀

变徵…………………………高宫变徵用(尺)字杀

徵……………………………高宫正徵用(下工)杀

羽…………………………高般涉调用(下凡)字杀

变宫…………………………高大石角用(合)字杀

(三)太簇  管色用(四)或(五)

宫……………………………中宫高宫用(四)字杀

商………………………中管高大石调用(一)字杀

角…………………………中管高宫角用(勾)字杀

变徵…………………中管高宫变徵用(下工)字杀

徵………………………中管高宫正徵用(工)字杀

羽………………………中管高般涉调用(凡)字杀

变宫…………………中管高大石角用(下四)字杀

(四)夹钟  管色用(下一)或(高五)

宫……………………………中吕宫用(下一)字杀

商…………………………………双调用(上)字杀

角……………………………中吕正角用(尺)字杀

变徵…………………………中吕变徵用(工)字杀

徵…………………………中吕正徵用(下凡)字杀

羽………………………………中吕调用(合)字杀

变宫………………………………双角用(四)字杀

(五)姑洗  管色用(一)

宫…………………………中管中吕宫用(一)字杀 

商……………………………中管双调用(勾)字杀

角………………………中管中吕角用(下工)字杀

变徵…………………中管中吕变徵用(下凡)字杀

徵………………………中管仲吕正徵用(凡)字杀

羽………………………中管中吕调用(下四)字杀

变宫………………………中管双角用(下一)字杀

(六)中吕  管色用(上)

宫…………………………………道宫用(上)字杀

商………………………………小石调用(尺)字杀

角………………………………道宫角用(工)字杀

变徵…………………………道宫变徵用(凡)字杀

徵……………………………道宫正徵用(合)字杀

羽………………………………正平调用(四)字杀

变宫……………………………小石角用(一)字杀

(七)蕤宾  管色用(勾)

宫……………………………中管道宫用(勾)字杀

商………………………中管小石调用(下工)字杀

角………………………中管道宫角用(下凡)字杀

变徵……………………中管道宫变徵用(合)字杀

徵……………………中管道宫正徵用(下四)字杀

羽………………………中管正平调用(下一)字杀

变宫………………………中管小石角用(上)字杀

(八)林钟  管色用(尺)

宫………………………………南吕宫用(尺)字杀

商………………………………歇指调用(工)字杀

角………………………………南吕角用(凡)字杀

变徵………………………南吕变徵用(下四)字杀

徵……………………………南吕正徵用(四)字杀

羽………………………………高平调用(一)字杀

变宫……………………………歇指角用(勾)字杀

(九)夷则  管色用(下工)

宫……………………………仙吕宫用(下工)字杀

商………………………………商调用(下凡)字杀

角………………………………仙吕角用(合)字杀

变徵…………………………仙吕变徵用(四)字杀

徵…………………………仙吕正徵用(下一)字杀

羽………………………………仙吕调用(上)字杀

变宫………………………………商角用(尺)字杀

(十)南吕  管色用(工)

宫…………………………中管仙吕宫用(工)字杀

商……………………………中管商调用(凡)字杀

角………………………中管仙吕角用(下四)字杀

变徵…………………中管仙吕变徵用(下一)字杀

徵……………………,中管仙吕正徵用(一)字杀

羽…………………………中管仙吕调用(勾)字杀

变宫………………………中管商角用(下工)字杀

(十一)无射  管色用(下凡)

宫……………………………黄钟宫用(下凡)字杀

商…………………………………越调用(合)字杀

角………………………………黄钟角用(四)字杀

变徵…………………………黄钟变徵用(一)字杀

徵……………………………黄钟正徵用(上)字杀

羽…………………………………羽调用(尺)字杀

变宫………………………………越角用(工)字杀

(十二)应钟  管色用(凡)

宫…………………………中管黄钟宫用(凡)字杀

商…………………………中管越调用(下四)字杀

角………………………中管黄钟角用(下一)字杀

变徵……………………中管黄钟变徵用(上)字杀

徵………………………中管黄钟正徵用(勾)字杀

羽…………………………中管羽调用(下工)字杀

变宫………………………中管越角用(下凡)字杀

右八十四宫调,管色、杀声,一一备列。但能知某牌之属何宫调,即可知某牌用何管色,用何起结。其事极简,而探索极易。然而明清以来,何以不明此理乎?曰:管色杀声,诸谱字备载《词源》,而玉田所书诸谱,皆为宋代俗乐之字,年代久远,乐工不能识,文人能歌者少,且妄加考订,而其理愈晦。且书经数刻,歌谱各字,渐次失真,于是毫厘千里,不可究诘矣。因取古今雅俗乐府字,列一对照表,又以中西律音,作一对照表,再取白石旁谱,以证管色、杀声之理,则前十二表可豁然云。

古今雅俗乐谱字对照

 

右表即据《词源》排次,而旧刻多误。于夹钟本律,当以(下一)配之,《词源》讹作(一上)。下五为大吕清声,应加一○,五字为太簇清,不当加○,而《词源》互讹。高五即 (),当加小画,以别于五,而《词源》亦加以○,于是知音者,皆怀疑矣。勾字音义,今人度曲,皆不能识,方成培《词

 麈》疑为高上,亦未合,独凌廷堪《燕乐考原》引韩邦奇之言,始发明勾,即下尺之义。近人皆遵信之,而宋词谱无窒碍矣。(宋乐俗谱,低音加○,高音加一,前代乐音皆低,故高音部字少见。)兹复列中西律表于下。

中西律音对照表

 

右表自明。要知中西古今同此七音,是以理无二致,可以理测也。今再就白石旁谱,考其管色起结,即知《词源》列八十四调之理。今词谱虽亡,而慨想遗音,亦可略为推求焉。

白石自制曲《扬州慢》、《长亭怨慢》二词,皆注中吕宫。按中吕宫管色用下一或高五,即今俗乐之一字调,或正工调也。起结两声,亦当用下一或高五。今《扬州慢》“少驻初程”、“都在空城”、“知为谁生”三句,末字旁谱皆作“”,此盖“一”字之声,加上底拍耳。“初程”之“程”,为起声,“城”、“生”二韵为结声,其理显然也。《长亭怨》之“绿深门户”、“青青如此”、“离愁千缕”,虽底拍不尽同,而住声于“一”字则同也。《暗香》、《疏影》二词,注仙吕宫,管色为工字,即今乐之小工词也。杀声亦作工字,起结二声,亦当用工字。白石二词中“梅边吹笛”、“香冷入瑶席”、“几时见得”,旁谱于末字皆作“”,此盖用工字结声而加拍也。按诸律度,无不吻合。《疏影》词亦同。惟“小窗横幅”,旁谱于“幅”字上作“”,此盖形近之误。《惜红衣》为无射宫,俗名黄钟宫,管色用下凡,即今乐之凡字调也。起结声同。姜词“睡馀无力”、“西风消息”、“三十六陂秋色”三韵,谱声“”,此盖用凡字结声而加拍也。按诸律度,亦全吻合。其他各词,无一不同前义,是可知管色起结,各宫调自有一定,知音者无不遵守之。白石于新曲作谱,如此谨严,则旧调从可知矣。

两宋诸词宫调可考者,如清真、屯田,皆自注各牌之下。梦窗亦然。其谱固亡佚,而宫调格式仍在,就其起结声之高下,而分配平仄阴阳,便是合律之作。大抵声音之高下,以工字为标准。工字以上声为高音,工字以下声为低音。(此约略言之,勿过拘泥。)高者宜阴字,低者宜阳字,此大较也。惟八十四调中,非每调各有曲子,据《词源》所列,止七宫十二调有曲耳。七宫者,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也。十二调者,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也。盖八十四调者,音律之次第也。七宫十二调者,音律之应用也。此意不可不知。

猜你喜欢
  龚大明·唐圭璋
  楔子·佚名
  声调谱卷二·赵执信
  提要·芮挺章
  卷503 ·佚名
  卷440 ·佚名
  卷414 ·佚名
  卷四十二·梅鼎祚
  卷九十四·陈起
  卷之十七·佚名
  简斋集补钞·管庭芬
  卷二百四十三·陈廷敬
  卷三百八十四·佚名
  例畧·查慎行
  张孝祥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五·徐世昌

    吴正治吴正治,字当世,号赓庵,汉阳人。顺治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谥文僖。种竹退食少尘事,疏篁惬远心。门无俗客到,时有暮蝉吟。密叶侵阶绿,幽香入阁深。那知炎暑厉,移榻就清阴

  • 唐诗品彚叙目·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叙目五言古诗一正始【上】太宗皇帝  虞世南   魏徴王绩    许敬宗   岑文本杨师道   刘孝孙   凌敬赵中虚   董思恭   王绍宗上官仪   张文琮   章怀太子王勃  

  • 卷第二百二十九 唐紀四十五·司马光

      起昭陽大淵獻(癸亥)十一月,盡閼逢困敦(甲子)正月,不滿一年。   德宗神武聖文皇帝建中四年(癸亥、七八三年)   十一月,乙亥,以隴州為奉義軍,擢皋為節度使。泚又使中使劉海廣許皋鳳翔節度使;皋斬之。   靈武留後杜希全、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万历二年八月壬寅朔除原任云南佥事石盘于广东升湖广副使边惟垣为浙江参政○两淮巡盐御史王琢玉题称两淮运司所属吕四等三十场大旱之后加以恶风暴雨江海骤涨人畜渰没廪盐漂没庐舍倾圯流离饥馑请乞赈恤灶丁户部覆议将

  • 卷十五【八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十五【八则】    宋 岳珂 撰 外戚赠王爵 国朝循汉非刘氏不王之制开基而後至於赠典亦不轻用昭宪以文母基命躬享天下之养申念外家虽深霜露之感而在东朝之日浅犹未及褒

  • 第二七三单同治十年十月初四日一一七○二--二·佚名

    淡水分府周,饬六班头役备派散役,至迎接之期,赍所需用物件伺候钦加府衔、即补直隶州正堂、署淡水分府周,为特饬拨办事。照得新任镇宪不日按临,所有执事,应赴前途迎接,合行饬拨。为此单,仰六班头役汤才、朱

  • 元纪·张居正

    世祖世祖皇帝,讳忽必烈,太祖第四子拖雷之次子,宪宗同母弟。灭宋,始承正统,在位三十五年,承正统一十六年。原文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王积翁荐之。对曰:“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rdqu

  • 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第六十八·范晔

    (郑众、蔡伦、孙程、曹腾、单超、侯览、曹节、吕强、张让)◆宦者列传序,《周易》说:“上天垂示法象,圣人效法它。”天上有四颗宦星,在帝座星的旁边,因此《周礼》设宦官,也以之充数。阍者守王宫中门之禁,寺人掌守女宫之戒命。《

  • 明成祖迁都北京·吴晗

    上一次讲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长陵埋的那个皇帝)时,把朝廷搬到北京来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他当时为什么非迁不可?前面讲到,明太祖的军队打到北京以后,元顺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长城以内地区

  • 榕村语録卷二十·李光地

    诸子管子士乡十五士乡即农也朱子谓士乡俱为士则无农故乡止十五非也工商之子俱不许出仕惟农之子得为士故谓之士乡管子有畏威如疾之言未必脱略规矩定须精严但根本旷阙耳【自记】管子云一年之计树谷十年之计树木百年之计

  • 孟子集编卷十一·真德秀

    宋真德秀 撰告子章句上【凡二十章】告子曰性犹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柳为桮棬【桮音杯棬丘园反○性者人生所禀之天理也柳柜柳桮棬屈木所为若巵匜之属告子言人性本无仁义必待矫揉而后成如荀子性恶之说也】孟

  • 提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五经总义类提要【臣】等谨按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二百六卷原本题西条掌书记山井鼎撰东都讲官物观校勘详其序文葢井鼎先为考文而观补其遗也皆不知何许人騐其板式纸

  • 卷三·王植

    钦定四库全书正蒙初义卷三邳州知州王植撰天道篇第三补训此以天道名篇而其中以天道圣人并言见圣人与天道同亦惟圣人能言天道也前四节以圣人与天道相形天不言四节言天道不见而章三节言圣人天之知物节又言天道盖天命亦天

  • 入誉论品第七·佚名

    是时释王,德日夜增,宝仓国境。名称智慧,金宝积聚,种种璎珞。众善来归,如秋海渊,象马车乘。犹天严驾,贤善调良,自然诣■。甘蔗石蜜,酥乳水浆,粳粮穀米。气味力增,殃患普除,怨敌屈附。旧亲增敬,疫馑消亡,凉风和调。时雨细润,空中晃昱,甚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一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一卷圣天菩萨本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破常品第一之一稽首妙慧如日轮垂光破闇开净眼远布微言广百论百圣随行我当释论曰。为显邪执我我所事性相皆空。方便开示三解脱门故造斯论。执见事

  •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佚名

    五卷。作者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云:“以监本增注而释之。”此书于每一字下先列“官注”,后附“互注”,中间用一“释”字隔开,如:“鳜,鱼名。〔释〕云:大口,细鳞,有斑文。”此书今有两种版本。一种是清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 黄帝阴符经颂·元阳子

    黄帝阴符经颂,原题「元阳子颂」,元阳子盖系唐代内丹派道士。《通志•艺文略》着录元阳子《颂阴符经》一卷,当即是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是书经文取三百字本,分作三章。作者于每句经文之后,以七言四句颂诗

  • 摩利支天一印法·佚名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