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羯磨仪式缘起

  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 述

毗尼源委。止作功能。律藏载之详矣。唐南山宗主澄照圣师。念律海渊深。学人难探。故於四分广律。撮略正文。诸部毗尼。采摭要义。类聚编之。就其时用。题云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於中定淆讹。决是非。纲宗立矣。宋昭庆允堪律师。出会正记。灵芝元照律师。以圆意作资持记。似与会正殊途。实乃同推南山之意。而上合佛祖之心。如折金杖金体无失者也。嗣后分灯各帜。法渐式微。布萨。羯磨。寂无闻矣。於戏。愈远而愈迷其本。益久而益失其真焉。明万历间。吾祖翁古心律师。乘愿而来。礼见文殊指授。戒法中兴。三昧师祖承之。大振寰宇。

皇清顺治乙酉。本师见月老和尚继席宝华。翻阅全藏。考核毗尼。撰止持会集。以明四分戒本。注作持续释。用解随机羯磨。安居。自恣。布萨羯磨。事事遵行。复还旧制。时人皆称为南山再世也。己未春。老人掩室。典诰具存。辨僧事时。犹未精悉。谚云。方饮多。未若临症多。始知人在则易。人亡则难。故观者咸为慨叹。时同门颛一律师。与余共相论曰。禅门有列祖提纲。讲家有台贤教义。吾宗若得出一部羯磨仪式。则一切作法等事。不致於生疎茫昧矣。然道必有本。学必有宗。先老人之弘范。为后学之成规也。余曰。和尚可出此书。流益将来。作人天眼目。颛曰。吾年衰迈。神智昏矣。尔在茂龄。正应努力。(玉)虽识见肤浅。学术荒芜。当法门大事。顿忘鄙陋。因之凝想先老人说法规模。或值一二疑难处。请益於耆宿。再将作持续释。一一体会。便学先型。并在耳目矣。於是录成羯磨仪式。以为自新要务。二十年来不授梨枣者。意欲参考於无尽也。迩因抄写纷纭。瓜爪混杂。群弟子怂[涌/心]刊之。故又研磨再四。补失删繁。将时事。与非时事。分开上下两卷。以便检讨。虽律宗纲要。不在於兹。而作办之体。大略备矣。壁如镕金之法。必在火。铸器之方。必在模。金无火。则不化。器无模。则不成。佛法亦若是也。浣染成净。须假羯磨。感发殷心。要藉仪式。缘成。则彼此事辨。缘坏。则能所皆非。若无仪式。作辨谁稽。羯磨由此虚设也。或曰。明此仪式。能秉羯磨。则律藏。作持。不须检矣。余曰。律藏大部。总也。随机羯磨。别也。作持续释。详也。羯磨仪式。略也。如是或总。或别。或详。或略。随机行用。并为法要。既学律宗。必须博究毗尼。深明大部。乌可得少为足者耶。或又曰。何不揣本。而齐末乎。余曰。入海算波。岂不难哉。今以一滴微波。穷尽全潮瀛渤。诚易易也。斯文不其然乎。以事习仪。因仪立事。俾诸览者。从末以推其本。溯流而寻其源。严净毗尼。弘范三界。未尝不以此为一助也。板刻既成。爰笔为叙。

时康熙三十七年十月望旦

猜你喜欢
  第八十二章 齿舍利尊神变示现·佚名
  师生应如何爱护学院·太虚
  卷二百三·佚名
  楞 伽 大 旨·太虚
  卷第三·佚名
  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太虚
  [第六品]行双论·佚名
  续修高僧传征文·太虚
  祖师传赞序·德清
  佛乘宗要论·太虚
  佛说灌顶百结神王护身咒经卷第四·佚名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二十九·道宣
  学密宗者多失本旨·印光
  四分律卷第二十一(初分之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施蜇存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咸通九年,东游吴越,认识了陆龟蒙,互相唱和,结为诗友。著有《皮子文薮》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甫里

  • 第五十八回 夸功铭石艮岳成山 覆国丧身孱辽绝祀·蔡东藩

      却说童贯两次失败,无法图燕,又恐徽宗诘责,免不得进退两难,当下想了一策,密遣王瓌如金,请他夹攻燕京。金主也使蒲家奴一译作普嘉努。至宋,以出兵失期相责。徽宗复使赵良嗣往金,金主旻道:旻即阿骨打改名。“汝国约攻燕京,至

  • 第九十一回 会津门哗传主战声 阻蚌埠折回总统驾·蔡东藩

      却说王士珍既代署总理,当然要改组内阁,所有从前阁员,多半换去,另任陆徵祥为外交总长,钱能训为内务总长,王克敏为财政总长,江庸为司法总长,田文烈为农商总长,曹汝霖为交通总长,傅增湘为教育总长,海军总长仍用刘冠雄,士珍自兼

  • 第三四八认充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六·佚名

    吞霄总理候选人刘振德之认充结状具认充状刘振德,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德年四十二岁,原籍陆丰县,有室有家。兹认充吞霄总理额缺,小心奉公,不敢过误。合具认充状是宽。〔批〕附卷。道光贰拾贰年拾贰月十九

  • 食货四九·徐松

    转运【宋会要】转运司转运使、副,并以朝官充,掌军储、租税、计度及刺举官吏之事,分巡所部。太平兴国初,皆曰使,又置副使、判官,又置同勾当转运事。俄罢诸路副使已下,止置使一员,明年,又置副使。厥后,御河、黄河又置转运使,寻皆省

  • 卷十七·刘敞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七    宋 刘敞 撰成公元年无冰谷梁曰此未终时无冰何也非也今所书正谓建丑之月是乃终时矣何云未终时乎若待建寅之月而书无冰建寅月令东风解冻不得更以无冰为异也作丘甲谷梁曰丘为甲也非

  • 春秋诸国统纪卷四·齐履谦

    元 齐履谦 撰晋国第五晋姬姓国成王弟叔虞始封于唐至子燮遂称晋侯十四世至晋侯缗文侯子桓叔桓叔之孙曲沃武公伐晋侯缗灭之王遂命武公为晋君武公卒子献公佹诸立始入春秋献公 惠公 文公 襄公 灵公 成公景公 厉公

  • 顺鼓篇第四六·王充

    【题解】顺,是训诂解释之义。本篇是为解释《春秋》鲁“大水,鼓,用牲于社”而作的。本篇主要论述水灾是怎样产生的?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消除它?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把《春秋》中关于“大水,鼓,用牲于社”的记载

  • 卷三百八十三·佚名

    △初分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五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真法界真如实际无转越者,色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受想行识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世尊,眼处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耳鼻舌身意处与法界真如实际为有异不。

  •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三十二年在汉藏教理院讲──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二 理论究极的性空与事实亲证的中道  三 天台和贤首合评  甲 台贤的优点  乙 台贤的缺点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关于判教,在印度初期,分有许多部派,每派

  •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智旭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行者净身口意。至尊像前。应念我及众生。积迷造罪。无救无归。大士洪慈。为归为救。又念大士法身。及十方三宝。体常徧满。无所不在。与我现前心性。平等无二。起深信解。如奉慈颜。敷具拱立。唱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菩萨身密品第一之二复次寂慧。所有一切有情色相威仪。即于菩萨色相威仪中住。而菩萨曾无发悟亦无分别。以彼菩萨无所分别平等舍心。即随其身现身威仪。

  •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唐慈恩法师窥基注解    明鲁庵法师普泰增修  五、随烦恼二十:  此别标章,下别列名。  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

  • 卷三十三·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三王虗中传王虗中。名日休。庐州人也。宋高宗朝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着书名龙舒净土文。自王公土大夫下至屠丐僮奴皂隷优妓之属。咸以净土法门劝引归依。其文浅说曲喻。至详至恳。若父兄之教子弟然。同时

  • 卷第六·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六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大梵天王白佛言。世尊。于此世间有诸众生。或生或老。然其根性有上中下。利钝不同。形相端严性行调顺。少诸烦惑。亦少烦惑种类。由不听正法故。所解狭

  • 卷第二十·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九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梨车摩诃男请僧施药。时六群比丘闻摩诃男请僧施药。当试恼之。明日早起著入聚落衣到其家。共相问讯。我闻檀越请僧施

  • 千松笔记·佚名

    谛观如来千古之雄文。如睹如来千古之心。然则五天正语。充满阎浮。鸟迹圆音。弥难穿凿。直餐梵响。何待唐言。纸墨文字间。虚圆妙应。不自为形。而形已露。本来无迹。而迹已彰。言过视听之外。理出思议之表。文以表心

  • 梦蕉亭杂记·陈夔龙

    陈夔龙(署“庸庵居士”)著。作者六十八岁时将一生经历和耳闻目见史事记为随笔若干条,由其子昌豫录之。于光绪、宣统两朝朝章国故、治乱兴衰之表现及原由记述尤详。有为他书所未载之内幕材料,具较高史料价值,可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