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90.皮日休、陆龟蒙:杂体诗五首

皮日休,字袭美,又字逸少,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自号醉吟先生。咸通八年(公元八六七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太常博士。咸通九年,东游吴越,认识了陆龟蒙,互相唱和,结为诗友。著有《皮子文薮》十卷。

陆龟蒙,字鲁望,别号天随子、甫里先生、江湖散人、汉涪翁、渔父、江上丈人。苏州人,居临顿里。善为诗文,名振全吴。举进士,未及第。家有藏书万卷,嗜饮茶,在顾渚山下置茶园又著《茶经》,卢仝以后,论茶道者推重之。乾符六年(公元八七九年)春,卧病笠泽,隐几著书,自编其诗赋铭记杂文,为《笠泽丛书》四卷。中和初,以疾卒。

皮、陆二人,自结交后,所为诗皆互相唱和,尝自编其唱和之诗为《松陵唱和集》。在文学史上,号称皮陆。他们的诗,在晚唐诗坛别成江湖隐逸一派。诗风清秀平淡,多题咏风物之作,无温李的缛丽,亦不作郊岛的枯槁。

现在我不想讲皮、陆的诗,但要讲他们二人开创的许多先例。首先是“丛书”这个名词,起于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原意是个人的“杂著”,后来却成为许多书的结集。南宋时俞鼎孙编的《儒学警悟》是中国第一部丛书,可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丛书。

唱和诗是早已有的,从初唐的君臣唱和到元稹、白居易的唱和,都是一人首唱,一人奉和,题目虽同,诗还是各人各做。到皮、陆则开始了次韵唱和,即和作的诗必须依次用首唱诗的韵脚。例如皮日休有《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五言古诗一首,最初四韵是“郊”、“巢”、“蛸”、“敲”。陆龟蒙写了一首和诗,题云:《奉和袭美新秋言怀三十韵次韵》,这首诗的最初四韵也是“郊”、“巢”、“蛸”、“敲”。以下也完全依次用皮日体原诗的韵脚。这就称为次韵和诗。陆龟蒙有一首《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张贲停船在苏州时写了一首五言律诗,陆龟蒙依韵和了一首。后来又作一首酬答张贲,题目就称:《又次前韵赠张广文》,这样就是连作两首次韵诗了。自从皮、陆首创了次韵唱和之后,后世就有了一人首唱,众人次韵和作的风气。为了争奇斗胜,有时甚至和到许多首,称为“叠前韵”、“再叠前韵”、一直到七叠、八叠。这样的诗,完全是矜夸用韵之巧,诗的内容当然不会好。

在皮、陆以前,没有唱和诗集。《松陵唱和集》之后不久。就出现了《西昆酬唱集》。从此诗的出版物中,又时行了一种唱和诗集。清代人喜欢结诗社,命题作诗,唱和诗集日益增多了。

皮、陆二人又喜欢做各种体式的诗。他们的诗集中都有一卷《杂体诗》,其中有杂言诗、齐梁诗、回文诗、四声诗、双声叠韵诗、离合体诗、古人名诗、六言诗、问答诗,可谓别开生面,洋洋大观了。皮日体有《杂体诗序》一篇,说明这些诗的渊源。其中大多数是六朝时已有。刘禹锡也做过回文、离合、双声叠韵等诗。现在陆龟蒙加以新变,给它们注入了新的生命。不过,这些诗体,毕竟是文字游戏,不能作为唐诗的发展。现在选录几首例子,看看晚唐诗人的以诗为游戏的雅兴:

(一)四声诗

四声诗四首,全是五言律诗。第一首平声,全诗都用平声字。第二首平上声。第一句全用平声字,第二句全用上声字。以下同样,一句平声字,一句上声字。第三首平去声。一句平声字,一句去声字,轮换到底。第四首平入声。也同样,一句平声,一句入声。下面是皮日休的《夏日平入声》:

先生何违时,一室习寂历。

松声将飘堂,岳色欲压席。

弹琴奔玄云,斸药折白石。

如教题君诗,若得札玉册。

(二)双声叠韵诗五言绝句二首。一首用双声字,一首用叠韵字。下面是陆龟蒙的《叠韵山中吟》。第一、三句用平声韵,第二、四句用入声韵。每句五字同韵:

琼英轻明生,石脈滴沥碧。

玄铅仙偏怜,白帻客亦惜。

(三)离合诗离合诗起于孔融,有二种。一种是单字离合,一种是名词离合。今各举一例:

晚秋吟(以题字离合)

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

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

——皮日休

此诗第一句末字与第二句首字合并,即为“晚”字。第二句末字与第三句首字合并,即为“秋”字。第三句末字与第四句首字合并,即为“吟”字。这就是所谓单字离合。

药名离合夏日即事

避暑最须从朴野,葛巾筠席更相当。

归来又好乘凉钓,藤蔓阴阴著雨凉。

——陆龟蒙

仍用上下二句首尾二字结合,就是一个药名。此诗中所离是三个药名,野葛、当归、钓藤。但第三个药名显然是错了。药名只有鉤藤,没有钓藤。而这句诗决不能以鉤字结尾。可知陆龟蒙读错了药名。

(四)回文诗

回文诗起于晋朝的傅咸。他有回文反复诗二首,所以又称反复诗。一首诗,顺读倒读,都读得通,都是押韵的诗。六朝人的回文诗,都是四言、五言的短诗,作回文比较容易,七言律诗五十六字,作回文就不容易了。

晓起即事

平波落月吟闲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清露晓垂花谢半,远风微动蕙抽新。

城荒上处樵童小,石藓分来宿鹭驯。

晴寺野寻同去好,古碑苔字细书匀。

回文

匀书细字苔碑古,好去同寻野寺晴。

驯鹭宿来分藓石,小童樵处上荒城。

新抽蕙动微风远,半谢花垂晓露清。

人起思烟浮幌暗,景闲吟月落波平。

——陆龟蒙

《杂体诗》一卷之外,皮、陆唱和诗中还有许多吴体诗,也值得我们注意。在讲杜甫诗的时候,我讲过他两首吴体七律,那是“吴体”这个名词初次出现。注释家都不很知道它的意义,直到清代的桂未谷还以为吴体就是吴均体。到中唐时期,在许多诗人的诗中常常可以见到吴声、吴吟、越调等名词,显然可知吴人吟诗的声调与中原不同。如果用吴人吟诗的腔调来做诗,就会做出一种拗句诗。但是,我猜想,这种诗用中原人的腔调来吟诵,是拗句;用吴声来吟诵,可能并不拗。中唐时期,中原人士到江南来的很多,他们喜欢听吴侬软语,于是吴声时髦起来。这情况,正和东晋时流行吴声歌曲一样。陆龟蒙是苏州人,他高兴做几首吴体诗。皮日休受他的影响。况且也在江南住过几年,他们二人的诗集中有好几首用吴体的唱和诗,可以证明吴体诗就是拗句诗,而不是吴均体。

《瀛奎律髓》卷二十五是“拗字类”诗,选录五言律诗十首,七言律诗十八首。方虚谷有一段解题云:

拗字诗在老杜集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只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骼愈峻峭。今江湖学诗者,喜许浑诗“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以为丁卯句法,殊不知始于老杜。如“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之类是也。…唐诗多此类,独老杜吴体之所谓拗,则才小者不能为之矣。五言律亦有拗者,只谓语句要浑成,气势要顿挫,则换易一二字平仄,无害也。但不如七言吴体全拗耳。

从这一段解题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五言律诗有没有吴体?(二)一二字拗与全篇都拗,是否都是吴体?杜甫只在全篇都拗的七言律诗前说明是吴体,一、二字拗的五言及七言律诗并不题作吴体。皮日休、陆龟蒙诗标明是吴体的,都是全篇拗句。他们也有一、二句拗的五言或七言诗,但都不标明是吴体。由此可知,只有全篇拗句的七言律诗才是吴体,一、二句有拗字的并不是吴体。因此,吴体与拗字并非一个概念。吴体诗是八句全拗。只有一、二句用拗字的诗,只能称为拗字诗,或折腰体,不是吴体。五言律诗只有拗字,没有吴体。这一结论,是我参阅皮、陆两人诗集体会到的。

现在选抄一首陆龟蒙的吴体诗以供参考:

晚秋吴体寄袭美

荒庭古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

虽然诗胆大如斗,争奈愁肠牵似绳。

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

—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八·彭定求
  卷三百七十七·彭定求
  ◎词选续编·王闿运
  ◆东溪子甘泳(东溪集)·顾嗣立
  ●挂枝儿·私部一·冯梦龙
  吕祖师度何仙姑因果卷(下卷)·佚名
  ●卷六·葛立方
  卷十一·贯休
  卷十三·徐世昌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九·佚名
  卷六十·陆游
  卷543 ·佚名
  金台集卷二·迺贤
  卷一百八十五·曹学佺
  卷四百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目录【起四十九字至五十字】柳梢青【又一体】秦观周邦彦赵师侠【八首】赵长卿【五首】张抡曾觌【四首】杨无咎【十首】辛弃疾【二首】张孝祥赵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九国,惧祸至,以告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1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曰:

  • 列传第十二 沈众 袁泌 刘仲威 陆山才 王质 韦载族弟翙·姚思廉

    沈众,字仲师,吴兴武康人也。祖约,梁特进。父旋,梁给事黄门侍郎。众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

  • 太祖纪七·薛居正

    乾化二年正月,宣:“上元夜,任诸市及坊市各点彩灯,金吾不用禁夜。”近年以来,以都下聚兵太广,未尝令坊市点灯故也。甲申,以时雪久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群望祈祷。诏曰:“谤木求规,集囊贡事,将裨理道,岂限侧言。应内外文武百官及草泽,并

  • 卷五百十六 元符二年(己卯,1999)·李焘

      起哲宗元符二年閏九月盡其月   閏九月庚午朔,朝請郎賈易,特授保靜軍司馬,邵州安置,以易在元祐中嘗任臺諫,內懷比德,羽翼權臣,誣毀先猷,盜竊虛譽,故有是命。(新本刪潤,今止從舊。)   昭宣使、高州刺史、內侍押班閻安為宣政

  • 八五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八五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七年二月户部为遵旨查议事。陕西司案呈,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初五日准吏部咨称,会议得内阁抄出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等奏称:查四库全书馆自七月起至九月止

  • 崔仲方传·李延寿

    崔仲方字不齐。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文帝见到他以后很惊讶,就让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读书,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从小就交情深厚。后来,仲方以明经当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转为记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征

  • 卷七·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明 俞汝楫 编建官小序昔周官宗伯掌五礼为吉凶军宾嘉吉为上帝羣神先王之祀凶为丧荒吊禬恤宾为朝宗觐遇会同问视军为大师大均大田大役大封嘉为饮食昏冠宾射

  • 卷六·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六陈治道疏【弘治元年】      马文升臣窃惟赞襄治道固在於百司纠正百司莫先於风纪风纪正则百司自尔各尽其职百司尽职则庶绩咸熙而治道隆矣自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九十二歌颂三十二【词臣二十四】万夀诗【四言八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钱廷献春日载阳圣人万夀乾坤清宁川岳澄秀百神怀柔翼卫左右元气氤氲爰保爰佑和风翕习敷华错绣金石肆陈箫韶

  • 元年·佚名

    (乙亥)元年大明景泰六年閏六月閏6月11日○乙卯,世祖與右議政韓確、左贊成李思哲、右贊成李季疄、左參贊姜孟卿,自議政府進闕,與兵曹判書李季甸、吏曹判書鄭昌孫、戶曹判書李仁孫、刑曹判書李邊、兵曹參判洪達孫、參議楊汀

  • 卷一百六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八君子反古复始【祭义】考异古本注从事谓脩荐荐作为是故昔者天子考异古本注先祖下有也字释文齐本亦作齐元文下齐作齍古者天子诸侯考异古本注

  • 卷二百三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五出师一蕙田案先王不得已而用师师必以律律与礼相爲表里者也师出不以律犹无师也律不以礼犹无律也故出师之际礼尤重焉今集经史及诸

  • 卷第二十四·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二十四   [宋碑]郢州大阳山坚禅师在灵泉。入室。灵泉问云。你从什么处来 师云。僧堂里来 泉云。你为什么不筑著露柱。师于言下省悟。有僧问。如何是玄旨 师云。壁上挂钱财。问

  • 复王实居士书·太虚

    展读惠书,洵卓然不为环境笼罩,能自抽其智种灵苗于火宅之中者!惟似甚戚戚于家狱之不能超出,则当观家性空,了无逼迫,自可安忍一切艰辛苦难,而于其中成就波罗密行焉。若家事能舍离者,开春元初,即来院修持学习二三载,亦未始非成满二

  •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下·佚名

        唐大善无畏内道场秘译  归命十方等正觉  最胜妙法菩萨众  我身口意清净业  至心倾诚合掌礼  唯愿诸佛法僧众  慈悲哀愍摄护我  敬礼元帅大将军  此是毗卢遮那身  及以释迦诸佛变  观音无

  • 月光王头施缘品第二十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尔时世尊。告贤者阿难。其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吾四神足极能善修。如来今者当寿几许。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闻世尊教。默然不对。又告阿难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46年11月至1948年。作品以华北一个叫暖水屯的村子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土地改革运动中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中国农村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及各个阶级不同的精神状态,艺术地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