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二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菩萨身密品第一之二

复次寂慧。所有一切有情色相威仪。即于菩萨色相威仪中住。而菩萨曾无发悟亦无分别。以彼菩萨无所分别平等舍心。即随其身现身威仪。然菩萨身法尔不动。以不动故现起身业。虽身离相。而亦不坏菩萨身清净。已发现光明普照地狱。一切有情令得安乐。又复菩萨。普为一切有情不惜身命。若诸有情各各来求菩萨身肉而啖食者。菩萨悉现其前。断肉授之。乃至骨血精髓而悉随与。寂慧当知。菩萨随诸有情须身肉等而悉与者。由彼菩萨知身无量。即能随知法界无量。无量即无尽身无尽门。即是缘生无尽法门。菩萨随所现身。但为成熟一切有情。若或有人贪染心者。爱著殊妙端严色相。菩萨即于其前。为现端严女人之相。随彼男子染爱之心。悉如其意。时彼女人以染著故。形容枯悴即趣命终。根门败坏臭秽不净。时彼男子。以无智故厌恶而去。即其女人死灭之身。自然出声为说法要。令彼男子心生开悟。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寂慧菩萨。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现广大身。或宝盖中或现指端。乃至劫火洞然炎炽能以手指而悉覆之。而菩萨身都无所坏。又复能现身相。普为诸佛世尊作供养事。积妙华盖如须弥量。复聚宝花高若山峰。悉以供养诸佛如来。又复以此三千大千世界为一大器。满贮香油等须弥山。布其灯炷然以灯明广大炽盛。为诸如来作供养事。又复积以殑伽沙等数量广大灯明。普遍炽盛供养如来。又复菩萨以所著衣覆自肢体。灌注酥油用然灯明。普为如来作供养事。其灯炽盛有大光明。广大照耀殑伽沙等诸佛刹土。彼彼有情互得观见。菩萨所现神通化事。如是见已。无量无数有情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所有憍慢贡高诸有情类。菩萨即现大力那罗延身。或金刚手菩萨可畏之相。彼等有情见已惊怖。即向菩萨折伏其心。归命顶礼求哀听法。又复菩萨于大国城及诸弃尸林中。见彼无数百千有情普遍充满。而是菩萨以广大身现死灭相。令彼先堕畜生趣中诸有情类畜报尽者。取其菩萨所灭身肉而啖食之。食已命终皆得生天。由是因故乃至最后入于涅槃。是故当知。菩萨摩诃萨宿昔愿力得清净已。能于长夜酬其宿愿作利益事。愿令有情临命终时。食我身肉得生天界。由此因缘乃至最后入于涅槃。令诸有情成就所思成就所求成就愿力。

寂慧当知。菩萨摩诃萨。有如是等殊胜行愿。我念往昔过去世中。此阎浮提周匝四方。有八万四千广大国城。复多百千聚落县邑。百千俱胝那庾多人民居止。彼时国城有大灾难疾疫劫起。其中人民生种种病。谓于身分若生若熟疾状各异。或疮疖癣癞。或风癀痰等。大小病者散遍充满。求多千种精妙医师。用以妙药。而悉不能治疗彼等一切病苦。彼诸人民病无疗故。无所救护无所归向。震发大声哀泣而言。谁能为我息除病苦。或天龙夜叉乾闼婆等。或人非人。有能为我息除病者。我当罄舍一切财宝悉以奉之。我即如其教令荷彼深恩。寂慧当知。世尊释迦如来。当彼时中为帝释天主其名妙眼。于其天中以净天眼过于人眼。悉能观见彼诸人众受多病苦。复以清净天耳。遍闻一切。人众哀泣之声。其见闻已起悲愍心。即自思惟。我今应为此诸人民无依止无救护无归向者。作其依止救护归向。作是念已。即时帝释天主。于此阎浮提中有一大城名曰善作。其去不远即自变身为男子相。名曰善寂。处虚空中。普为开发阎浮提中一切人民。说伽陀曰。

善作大城此不远中有男子名善寂

取彼身肉啖食之悉能息除一切病

勿应惊怖怀怯惧随意欢喜取身肉

此为妙药救人民是中无害无嗔恚

时彼国城聚落县邑。染疾苦者一切人众。闻彼空中伽陀声已。即时俱诣善作大城善寂人所。到已各各断取其肉食之治病。虽彼彼取之而身肉无尽。

是时善寂。复为人众说伽陀曰。

我若当得佛菩提此真实法我无尽

由真实故我此身愿取其肉亦无尽

是时普遍四方染疾苦者。一切人众于彼善寂人所。各各随意断取身肉。而善寂身安然如故。亦无增减续续断已旋旋复生。时彼国城一切人众食是肉者。彼彼所有一切病苦皆得除解。无病快乐悉无忧恼。如是次第阎浮提中一切人众。咸息诸病悉获轻安。是时一切人民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皆自惟忖。彼善寂男子。能为我等息除诸病。令我无病身得轻安。我等今时持以何物用为供养。由是多人共集一处。同诣善寂人所。到已各各合掌恭信。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汝善依止善救护汝为医王复妙药

随汝教令我病除我何所作伸供养

是时善寂男子。隐所变相还复帝释之身。普为一切人众说伽陀曰。

金银财宝及饮食我悉不为此等事

但为救护诸有情十善业道令圆满

菩提愿行坚固修为诸有情利乐因

互相起发慈爱心生长一切利益事

闻已应发菩提心复起最上大慈意

普令积集胜妙因十善业道皆清净

复次寂慧。尔时帝释天主。说伽陀已复彼天宫。时阎浮提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一切人众。莫知其数中无一人堕恶趣者。彼彼命终皆于善趣三十三天众同分生。生彼天已。帝释天主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悉令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有情或复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复次寂慧。是故当知菩萨身密所作身业。得清净已弃一身命。能为成熟无量无数一切有情。毕竟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菩萨身者是不破坏。坚固真实不生灭身。若诸有情应以有坏之身可化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若诸有情应以无坏之身可化度者。即现其身而为化度。于一切种类悉不破坏。火不能烧刀不能断。是身坚固真实不坏金刚所成。是故寂慧。菩萨所现身相。但为成熟一切有情作利乐事。而是菩萨无所思惟。亦无分别是身是相。知身离相故即得法离相。亦非身离相与一切法离相有二差别。若相即身离相。彼相即法离相。如是离相能随入故。即自身离相与一切有情身离相二俱平等。何以故。由自身离相。一切有情身离相故。即入一切法界离相。以法界离相故。即入法离相。然于是中而实无有少法可得。谓以自身真如。即入一切有情身真如。一切有情身真如。即入自身真如。又复自身真如。即入一切法真如。以入一切法真如故。即入一切佛真如。又以自身真如故。即入过去未来现在真如。亦非过去真如与彼未来现在真如有所违背。所有过去未来现在真如。即是蕴处界真如。蕴处界真如即是清净真如。染净真如。即是生死涅槃真如。生死涅槃真如。即是无造作真如。无造作真如。即是一切造作真如。善男子。所说真如即是实性。实性即是如性。是无异性。无种类性。无生性。无诤论性。无执取性。谓以真如无法可取故。说真如是无取法。由彼真如无所取故。即如是取。于诸取中菩萨示现有所取法。亦非真如有取有作。以无取故即无诤论。无诤论故。于诸色中现有所取。然彼真如亦无所动。是故以其如实之智。伺察如来真实之身。以观如来身平等故。即当伺察自身真如。取要言之审观一切身非身性。毕竟不生。知一切身皆是缘生法所成故。如是知已乃能悟入彼法身门。入是法身门故。即成法身。非蕴处界身。即彼法身广大增胜。如实观想从是现身。为诸有情作利乐事。乃至一切见闻觉知。悉为有情成利乐故。寂慧当知。譬如世间耆婆医王。积集一切胜上之药。精妙和合成女人相。妙色端严而可乐见。如其所应安立施作。若来若去行住坐卧。分别事相。亦非分别非离分别。诸有病者。若国王大臣若长者居士。来诣耆婆医王妙药所成女人之所。相与和合。其和合已。一切病苦皆得息除。无病轻安而获快乐。寂慧。汝且观是耆婆医王。以善巧智。能为世间息除诸病。余诸医师无是智力。菩萨所有法身增胜。亦复如是。若能如理真实观者。而彼一切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为贪嗔痴烧然其身。若能如实观法身者。即能息除一切烦恼。心得轻安身离烧然。是故当知。菩萨宿昔愿力清净。菩萨法身广大增胜。如实而观即是菩萨身密清净。寂慧当知。菩萨法身非饮食力而能成故。亦非段食可能资养。菩萨了知如是相已。即为悲愍一切有情现受饮食。虽有所取而无著相。亦非护惜其身故有所取于所取中。而彼法身无增无减。是故当知。菩萨法身不生不灭亦无所起。于中示现生灭起作。但为成熟诸有情故。灭即无灭亦无造作。于一切法应如是知。诸有生者即和合义。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又复应知彼一切法生即无生。如来身者即是法身。即是法食即是法力。是法归趣。如来身者即虚空身。无等等身。三界一切最胜上身。一切如来通达身。无喻无比清净无垢无染污身。自性明亮身。自性不生身。自性无起身。离心意识身。幻焰水月自性身。空无相无愿所成身。十方最胜如虚空广大身。一切有情平等身。无边无际身。无种类无分别身。无毁无异身。于住无住得不动身。无色自性身。无受想行识自性身。非地界所成身。非水火风界所成身。非种非和合种非大种所成身。非种类法一切世间无比身。非眼所生非耳依止非鼻所知非舌了别非身和合非意所成等身。非心所转。非意识所转。亦非无转亦非随转。善男子由如是故。应当如实观如来身。而是菩萨于如来身住平等性。得清净已行菩萨行。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或四大洲或阎浮提。一切王城聚落郡邑。菩萨于一切处普为现身。然于是中亦无所现亦无对碍。又复菩萨能于十方现诸魔身。于有现中现无对碍。于无现中现无对碍。由如是故。无见无闻无觉无知。诸有所现但为成熟一切有情。菩萨于其身念处中亦无增减。菩萨虽复知身无常知身是苦知身无我。然为有情示现其身作利乐事。菩萨知身法尔寂静。为有情故起分别身作诸利乐。菩萨又复了知因缘能成其身。然于彼彼因缘法中如实而观。亦无作者亦无受者。又复能观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菩萨身业虽已清净。然为有情示现其身。寂慧当知。释迦菩萨始从然灯佛所发菩提心。身语心业皆悉清净。且身业者具有无量无边功德。假使过于殑伽沙数等劫。或如来说或我所说。菩萨所有身密身业。广大清净不可穷尽。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二

猜你喜欢
  卷六十六·道世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仁王般若陀罗尼释一卷·佚名
  卷之四·佚名
  卷第三·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一·佚名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本社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太虚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二·德辉
  卷第七·李遵勖
  卷三十七·佚名
  答黄忏华问(七则)·太虚
  龙树菩萨传·佚名
  序·佚名
  卷四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臧懋循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元)杨景贤 撰●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北邙山倡和柳梢青 正名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一折〔正末扮王重阳上云〕贫道姓

  • 卷二百二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二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百 刘埙 补史十忠诗【并叙】 诗以厚伦美化爲本非曰谐俗寄情而已卽千篇奚益每思张许二顔同时死国名芳唐史与天长存近代死节数公何愧往昔顾麦秀黍离无由

  • 嵗时杂咏巻三十九·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冬至冬至日小防 张 华日月不畱四气回周节庆代序万国同休庶尹羣后奉夀升朝我有嘉礼式宴百僚繁肴绮错防酒泉渟笙镛和奏磬管流声上隆其爱下尽其心宣其壅滞咏之德音乃宣乃训配享交泰永载仁风长抚无外冬至

  • 原序·查慎行

    苏诗补注原序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节立天下之大节非其气足以高天下者未之能焉孔子曰临大节而不可夺君子人与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乎天地之间盖存之於身谓之气见之於事谓之节节也气也合而言之

  • 卷一·应劭

      ○皇霸盖天地剖分,万笠萌毓,非有典艺之文,坚基可据,推当今以览太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而建其论,董其是非而综其详矣,言也实为难哉!故易记三皇,书叙唐、虞,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焕乎其有文章。自是以来,栽籍昭

  • 相鲁第一·王肃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无文饰雕画不诈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以木为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聚土以起

  • 卷之八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十六·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六月。癸卯朔。以京师及山西得雨。上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以祈雨灵验。命顺天府派员恭送铁牌至邯郸县龙神庙祀谢。毋庸送往山西并加封号曰、灵应昭佑宏济永泽圣井龙神颁扁额曰仁畅惠渥。  ○

  • 第二三六清册光绪十九年二月二十四日一一五○九--三五·佚名

    新竹知县沈,申报县内教堂及教士清册台北府新竹县为造送事(注)。遵将光绪十八年冬季分,卑县境内建设大小教堂,并教士人数姓名,造具清册,呈送察核。今开:一、卑县城内义学左边,有英国教堂一座,系华式。堂内并

  • 卷三十四·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四官师题名明<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四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四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四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

  • 礼记析疑卷四十四·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乡饮酒义郑注乡大夫饮国中贤者乡宜作卿周官乡大夫兴贤能之后退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乃所以终前事为后举张本不得为饮国中贤者尹吉甫饮御诸友而张仲在焉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路堵父为客是为卿大夫

  • 卷二十九·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二十九易四泰论阴阳各有一半圣人于泰否只为阳说道理看来圣人岀来做须有一个道理使得天下皆为君子世闲人多言君子小人常相半不可太去治他急迫之却为害不然如舜汤

  • 缁衣集传卷四·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坚着章第十九子曰轻絶贫贱而重絶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着也人虽曰不利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利禄重则礼乐衰礼乐衰则朋友絶故小人之位过于百家则百家之友不至过于千家则千家之交为纪也所以然

  • 卷十九·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九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桑扈之什桑扈刺幽王也 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左传卫侯飨苦成叔甯惠子相苦成叔傲甯子曰诗曰彼交匪敖万福来求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公

  •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释此愿文大分为二:初题目、二入文。题目五字,有通有别。&ldquo;西方发愿&rdquo;是别名,&ldquo;文&rdquo;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ldquo;西方&rdquo;二字是所发,&ldquo;愿&rdquo;之一字为能发,&ldquo;发&rdquo;字具兼能所

  • 女仙外史·吕熊

    清代长篇章回体历史传奇小说。作者吕熊,字文兆,号逸田叟,清初苏州府昆山人。生平不详。全书共100回。小说以明朝初叶统治集团内部“削藩”斗争为背景,以“燕王靖难,建文帝逊位”为题材,叙写了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与明王

  • 少年漂泊者·蒋光慈

    中篇小说。蒋光慈著。1926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小说出版后即在广大读者、尤其是在广大进步青年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反响,自1926年至1933年,先后印行了十五版。这是蒋光慈的第一部小说,而且是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书信

  • 春秋左传译文·左丘明

    亦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儒家经典《春秋》三传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左氏传 “三十卷” ,班固注作者曰“左丘明,鲁太史” 。两汉魏晋学者均无异辞,唐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