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
佑釲闻之灵峰素华法师矣。释之於十方三世。无不彻也。此界此时。则始于释迦。继于迦叶阿难等也。其在震旦。则远公造法性论。罗什叹其能知佛理。北齐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论。悟圆顿心宗。二并可称闻而知之。菩提达磨大师。受记东化。可称见而知之。远公之后。凡修净业。得往生者。皆见知闻知之流类也。有人仅立莲宗七祖。但约行化最专者耳。然四明尊者慈云忏主等。何尝不以净土行化。而智者大师十疑论。飞锡法师宝王论。天如禅师净土或问。楚石大师怀净土诗。妙叶法师念佛直指。尤于净土法门有功。至云栖大师。极力主张净土。赞戒。赞教。赞禅。痛斥口头三昧。真救世菩萨也。憨山大师。拓复曹溪祖庭。晚年掩关念佛。昼夜课六万声。故坐逝后。二十余年。开龛视之。全身不散。遂与六祖。同留肉身。人天瞻仰。得非莲宗列祖乎。达磨传至六祖。乃有南岳青原二甘露门。门似二。道无二也。又数传而为五宗。人有五。宗非五也。譬如阿耨达池。一水流为四河。归于大海。河有四。水无四也。今不知池水与海之一。独从四河之阔狭曲直远近。起见互相是非。其可乎哉。近代禅宗。自楚石琦大师后。不媿古人风格者。必首推紫栢大师。寿昌无明禅师焉。继北齐者。有南岳思大师。曰大乘止观法门四卷。真圆顿心要也。次有天台顗大师。出三种止观。法华玄义文句。及维摩仁王金光明普门品十六观等疏。於是教观大备。历五传至荆溪。其道中兴。又八传至四明。道乃重振。此后裂为三家。渐式微矣。近则百松觉公。称为鸣阳孤凤。仅出三千有门颂略解。及楞严百问耳。幽溪无尽灯公继起。一时称盛。然唯生无生论。足称完璧。而圆通疏。殊未满人意。但能趺坐。书空作妙法莲华经字。脱然西逝。则诚莲华国里人矣。唐玄奘法师。徧游天竺。学唯识宗于戒贤法师。尽其所知。旁搜其所未知。广大精微。真弥勒天亲之子。释迦文佛之远孙也。慈恩基师继之。所撰法华赞玄。则灵山法道。恐未全知。无怪乎唯识一书。本是破二执之神剑。反流为名相之学矣。贤首法藏国师。得武后为其门徒。声名藉甚。疏晋译华严经。经既未备。疏亦草略。故不复传。所传起信论疏。甚失马鸣大师宗旨。方山李长者。有新华严经。颇得大纲。清凉观国师。复出疏钞。纲目并举。可谓登杂华之堂矣。后世缁素。往往独喜方山。大抵是心粗气浮故耳。不知清凉虽遥嗣贤首。实青出于蓝也。圭峰则是荷泽知见宗徒。支离矛盾。安能光显清凉之道哉。或曰。佛祖之道。必须师资授受。方有的据。否则法嗣未详。终难取信。灵峰曰。譬诸儒家公伯寮。非亲炙宣尼。告子滕更之徒。非亲炙孟子者乎。学焉未成。则终身不入圣域矣。今之虽有师承。颠覆如来教戒者。何以异此。朱子陆子生于宋。薛文清公王文成公生於明。后千百年遥传道统。今之虽乏师承。能自契合佛祖心印者。亦奚不然。故执迹以言道。则道隐。譬诸射者。期各中的焉耳。十方三世。唯此一的常住不变。何俟于传巧之与力。存乎其人。父不能得之子。子不能得之父。有何所传。或见而知之。或闻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正知其不可传者也。谓有可传。则非佛祖圣贤之道也。佑釲因是。重有感矣。南宋绍兴间。济宗大慧杲住育王。洞宗宏智觉住天童。相得欢甚。大慧一日过天童。宏智出寺迓之。会于亭中。两师交让无已。乃不次而坐。张状元安国叹曰。三代礼乐。今归释氏矣。因以揖让名其亭。宏智尝曰。脱我先去。公当主后事。及大慧得宏智遗书。遂升座说法。有知音知后更谁知句。夜至天童。凡后事悉主之。因举宏智弟子法为。继天童席。识者方知。二尊宿各传一宗。而以道相与。初无彼此之别也。以视今之诸方门庭。不同互相攻击者。为何如哉。昔笑岩和尚嗣临济。而不专临济之称。止称传曹溪正脉第三十二世。意深远矣。今愿当世大善知识。见是书者。直令宗教融通。勿反于宗门中。生分别想也。
康熙甲辰冬十月朔秀水高佑釲念祖父敬述於金台之报国寺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道世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印光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唐慧琳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太虚 卷第一百五十四·佚名 往生集卷之一·祩宏 佛说十地经卷第五·佚名 卷十一·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欧阳竟无 卷四十六·佚名 第九十九則 肅宗問十身調御·胡兰成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三·李遵勖 卷中·吹万广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