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

敬书先公重编诸祖道影传赞后

佑釲闻之灵峰素华法师矣。释之於十方三世。无不彻也。此界此时。则始于释迦。继于迦叶阿难等也。其在震旦。则远公造法性论。罗什叹其能知佛理。北齐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论。悟圆顿心宗。二并可称闻而知之。菩提达磨大师。受记东化。可称见而知之。远公之后。凡修净业。得往生者。皆见知闻知之流类也。有人仅立莲宗七祖。但约行化最专者耳。然四明尊者慈云忏主等。何尝不以净土行化。而智者大师十疑论。飞锡法师宝王论。天如禅师净土或问。楚石大师怀净土诗。妙叶法师念佛直指。尤于净土法门有功。至云栖大师。极力主张净土。赞戒。赞教。赞禅。痛斥口头三昧。真救世菩萨也。憨山大师。拓复曹溪祖庭。晚年掩关念佛。昼夜课六万声。故坐逝后。二十余年。开龛视之。全身不散。遂与六祖。同留肉身。人天瞻仰。得非莲宗列祖乎。达磨传至六祖。乃有南岳青原二甘露门。门似二。道无二也。又数传而为五宗。人有五。宗非五也。譬如阿耨达池。一水流为四河。归于大海。河有四。水无四也。今不知池水与海之一。独从四河之阔狭曲直远近。起见互相是非。其可乎哉。近代禅宗。自楚石琦大师后。不媿古人风格者。必首推紫栢大师。寿昌无明禅师焉。继北齐者。有南岳思大师。曰大乘止观法门四卷。真圆顿心要也。次有天台顗大师。出三种止观。法华玄义文句。及维摩仁王金光明普门品十六观等疏。於是教观大备。历五传至荆溪。其道中兴。又八传至四明。道乃重振。此后裂为三家。渐式微矣。近则百松觉公。称为鸣阳孤凤。仅出三千有门颂略解。及楞严百问耳。幽溪无尽灯公继起。一时称盛。然唯生无生论。足称完璧。而圆通疏。殊未满人意。但能趺坐。书空作妙法莲华经字。脱然西逝。则诚莲华国里人矣。唐玄奘法师。徧游天竺。学唯识宗于戒贤法师。尽其所知。旁搜其所未知。广大精微。真弥勒天亲之子。释迦文佛之远孙也。慈恩基师继之。所撰法华赞玄。则灵山法道。恐未全知。无怪乎唯识一书。本是破二执之神剑。反流为名相之学矣。贤首法藏国师。得武后为其门徒。声名藉甚。疏晋译华严经。经既未备。疏亦草略。故不复传。所传起信论疏。甚失马鸣大师宗旨。方山李长者。有新华严经。颇得大纲。清凉观国师。复出疏钞。纲目并举。可谓登杂华之堂矣。后世缁素。往往独喜方山。大抵是心粗气浮故耳。不知清凉虽遥嗣贤首。实青出于蓝也。圭峰则是荷泽知见宗徒。支离矛盾。安能光显清凉之道哉。或曰。佛祖之道。必须师资授受。方有的据。否则法嗣未详。终难取信。灵峰曰。譬诸儒家公伯寮。非亲炙宣尼。告子滕更之徒。非亲炙孟子者乎。学焉未成。则终身不入圣域矣。今之虽有师承。颠覆如来教戒者。何以异此。朱子陆子生于宋。薛文清公王文成公生於明。后千百年遥传道统。今之虽乏师承。能自契合佛祖心印者。亦奚不然。故执迹以言道。则道隐。譬诸射者。期各中的焉耳。十方三世。唯此一的常住不变。何俟于传巧之与力。存乎其人。父不能得之子。子不能得之父。有何所传。或见而知之。或闻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正知其不可传者也。谓有可传。则非佛祖圣贤之道也。佑釲因是。重有感矣。南宋绍兴间。济宗大慧杲住育王。洞宗宏智觉住天童。相得欢甚。大慧一日过天童。宏智出寺迓之。会于亭中。两师交让无已。乃不次而坐。张状元安国叹曰。三代礼乐。今归释氏矣。因以揖让名其亭。宏智尝曰。脱我先去。公当主后事。及大慧得宏智遗书。遂升座说法。有知音知后更谁知句。夜至天童。凡后事悉主之。因举宏智弟子法为。继天童席。识者方知。二尊宿各传一宗。而以道相与。初无彼此之别也。以视今之诸方门庭。不同互相攻击者。为何如哉。昔笑岩和尚嗣临济。而不专临济之称。止称传曹溪正脉第三十二世。意深远矣。今愿当世大善知识。见是书者。直令宗教融通。勿反于宗门中。生分别想也。

康熙甲辰冬十月朔秀水高佑釲念祖父敬述於金台之报国寺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二·道世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印光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九·唐慧琳
  龙猛受南天铁塔金刚萨埵灌顶为密宗开祖之推论·太虚
  卷第一百五十四·佚名
  往生集卷之一·祩宏
  佛说十地经卷第五·佚名
  卷十一·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欧阳竟无
  卷四十六·佚名
   第九十九則 肅宗問十身調御·胡兰成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三·李遵勖
  卷中·吹万广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 圣别·梁辰鱼

    【霜天晓角】〔末小旦扮公孙圣夫妻上末〕山溪僻路。耕钓随朝暮。〔小旦〕小小茅庵一所。高堂广厦何如。〔小旦〕老官儿万福。〔末〕妈妈拜揖。〔锦堂春〕临水数间茅屋。沿山几亩荒田。渔樵耕牧无他事。听命任天然。

  • 卷十九·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详注卷十九翰林院编修仇兆鳌撰过客相寻【诗云江山定居当从黄鹤编在瀼西诗中】穷老真无事江山已定居地幽忘盥栉客至罢琴书挂壁移筐【一作留】果呼儿间【去声蔡作间一作问】煮鱼时闻系【音计】舟楫及此

  • 提要·袁华

    臣等谨案可传集一巻明袁华撰华有耕学斋诗集已着録此本为至正癸卯杨维桢所删定华维桢弟子也前有维桢序称吾铁门称能诗者南北凡百余人求如张宪袁华者不能十人其集名亦维桢所题盖推奬之甚至而维桢与李五举论诗又称梅一于

  • 卷四百八十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八十八 明 曹学佺 撰 明诗次集一百二十二 蒋主孝 读书 夕阳下山暝篝灯坐中庭缥帙乱几案寒芒射奎星娟娟云边月移光照疎棂恍然若自得碧水涵圆灵善恶何所召持监以照形不铸考父鼎乃勒

  • 卷二百八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八十三梧桐类五言古双桐          【魏】明 帝双桐生空井枝叶自相加通泉浸其根?雨润其柯咏桐          【齐】王 融鶱凤影层枝轻虹镜展绿岂斁龙门幽直慕

  • 卷二·林朝崧

    次韵和绍尧醉歌行(以下辛丑)无题六首可怜词有感台湾杂咏答幼春(此首系己酉作)游莱园小池次幼春韵呈绍尧次韵遥和绍尧、祝澄、剑渔、梅樵诸吟友磺溪唱酬之作二首。赠沧玉次韵重九夜偕庄竹书孝廉(士勋)及诸侄泛舟莱园小池次绍

  • 卷九十八·列传第三十六·脱脱

        完颜匡 完颜纲 完颜定奴   完颜匡,本名撒速,始祖九世孙。事豳王允成,为其府教读。大定十九年,章宗年十余岁,显宗命詹事乌林答愿择德行淳谨、才学该通者,使教章宗兄弟。阅月,愿启显宗曰:“豳王府教读完颜撒速

  • 卷三·浦起龙

    钦定四库全书史通通释卷三      无锡浦起龙撰内篇表历【第七○表以世系年月为行次故曰历】盖谱之建名起於周代【一作氏】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通斜】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释【首原

  • 東觀漢記補遺·多人

      補遺〔一〕   凡歷所革,〔二〕以變律呂,相生至六十也。〔三〕文選卷五六陸倕新刻漏銘李善注   前漢志但載十二律,不及六十。〔四〕宋書律曆志上   凡陽生陰曰下,陰生陽曰上。〔五〕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上晉灼注  

  • 圣安本纪卷之六·顾炎武

      五月壬午朔,吏部尚书张捷率百官进表贺捷。  时江北信绝,左兵与靖南相持不下,阮大铖、刘孔昭虚报捷音;捷遂率百官表贺,以愚都人耳目。是早,有书联于东、西长安门柱者云「福人沈醉未醒,全凭马上胡诌;幕府凯歌已休,犹听院中

  • 卷第六十·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撰列传第五十三列女徐夫人 绵州刘氏四烈妇(新津袁氏等)犍为陈氏二女(仁寿辜氏女) 叙州妇女(纳溪二王氏等)刘氏(马氏等) 马氏 侯氏(刘氏等) 张氏 刘氏江都程氏六烈 江都

  • 九变第四十四·管仲

    凡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数以至焉。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也。不然,则州县乡党与宗族足怀乐也。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而得之。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

  • 卷二十·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宣公三经【乙丑】十有三年春齐师伐莒○夏楚子伐宋○秋螽【无传为灾故书】○冬晋杀其大夫先縠【书名以罪讨】传十三年春齐师伐莒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林莒近齐

  • 卷第二十·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九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梨车摩诃男请僧施药。时六群比丘闻摩诃男请僧施药。当试恼之。明日早起著入聚落衣到其家。共相问讯。我闻檀越请僧施

  • 第八·宗鉴

    释门正统第八良渚沙门 宗鉴 集护法外传原夫宗途前导。此绍介之能也。于橧御侮。此将帅之劳也。异派朝宗。此扶持之力也。揄扬褒拂。此游谈之助也。四者不备。人未有能自立者。维圣凡难辨。权实罔测。但该四用化功。

  • 玄览人鸟山经图·佚名

    玄览人鸟山经图,原名《灵宝五符人鸟经》。陶弘景《真诰》卷二十称,南朝道士陆修静「敷述《真文赤书》、《人鸟五符》等,教授施行已广」。《无上秘要》卷四引《洞玄五符经》,亦见于本篇。可知本篇应为南北朝古道书。今本收

  • 铁围山丛谈·蔡絛

    笔记。宋蔡絛撰。六卷。絛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仙游(在今福建)人。官至徽猷阁待制。有《西清诗话》已著录。其父蔡京,于徽宗朝几度执政,封鲁国公,叔父蔡卞,兄蔡攸、蔡儵、蔡翛等皆居显官。蔡京父子专

  • 大明度经·佚名

    全称《大明度无极经》,亦称《大明无极经》,简称《大明经》、《明度经》。佛教经典。三国吴支谦译。是东汉支娄迦谶译《道行般若经》的异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