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下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下

二十一之卷 南岳第十六世(临济十二世杨岐五世)  大沩月庵善果禅师法嗣十三人(八人见录) 荆门军玉泉穷谷宗琏禅师 潭州大沩行禅师 潭州道林渊禅师 随州大洪老衲祖证禅师 隆兴府石亭野庵璇禅师 隆兴泐潭山堂德淳禅师 常州保安复庵可封禅师 潭州石霜宗鉴禅师  (潭州法轮铁庵孜禅师 太平州吉祥粲禅师  襄阳府石门立禅师 婺州双林远禅师  平江府穹窿觉文禅师)   (已上机语未见)  梁山廓庵师远禅师法嗣一人  (成都府信相宜禅师)   (机语未见)  云居法如禅师法嗣二人 太平州隐静圆极彦岑禅师 鄂州报恩成禅师  归宗真牧正贤禅师法嗣二人  (汉州无为了悟禅师 江州永福嗣衡禅师)   (已上机语未见)  道场正堂明辩禅师法嗣五人(二人见录) 平江府觉报清禅师 湖州何山然首座  (湖州道场言禅师 成都府正法济禅师  成都府金绳懃禅师)   (已上机语未见)  白杨法顺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吉州青原如禅师  (汀州南安岩如禅师)   (机语未见)  净居尼慧温法嗣一人 温州净居尼无相大师法灯 南岳第十七世(临济十二世黄龙六世)  万年心闻昙贲禅师法嗣三人(二人见录) 温州龙鸣在庵贤禅师 潭州大沩咦庵鉴禅师  (舒州投子淳禅师)   (机语未见) 南岳第十七世(临济十二世黄龙六世)  西禅懒庵鼎需禅师法嗣二人 福州鼓山木庵安永禅师 南剑州剑门安分庵主  东禅蒙庵思岳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福州鼓山宗逮禅师  (福州鼓山石庵知禅师)   (机语未见)  荐福悟本禅师法嗣一人  (法灯首座)   (机语未见)  育王大圆遵璞禅师法嗣一人  (然庵主)   (机语未见)  开善密庵道谦禅师法嗣一人 仙州山吴十三道人  东林卍庵道颜禅师法嗣六人(二人见录) 荆南府公安遁庵祖珠禅师 汀州报恩法演禅师  (湖州积善道昌禅师  潼州府护圣麟庵开禅师 南康军栖贤辩禅师  成都府保福芥庵清皎禅师)   (已上机语未见)  教忠晦庵弥光禅师法嗣二人 泉州法石中庵慧空禅师 临安府净慈混源昙密禅师  西禅此庵守净禅师法嗣二人(一人见录) 福州乾元宗颖禅师  (福州中际才禅师)   (机语未见)  天童应庵昙华禅师法嗣六人(三人见录) 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 南书记 侍郎李浩居士(语见贤臣)  (吉州禾山心鉴禅师 婺州智者满禅师  教授严康朝居士)   (已上机语未见)  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法嗣一人 常州华藏伊庵有权禅师  大沩行禅师法嗣一人 常德府德山涓禅师  龟峰晦庵慧光禅师法嗣一人  (果州报恩智因禅师)   (机语未见)  双林用禅师法嗣一人 建宁府三峰印禅师  灵瑞肱禅师法嗣一人  (潭州福严杰禅师)   (机语未见)二十二之卷   圣君 太宗皇帝 真宗皇帝 仁宗皇帝 徽宗皇帝 高宗皇帝 孝宗皇帝   贤臣上 丞相王随居士 殿院李琛居士 文定公张方平居士 修撰曾会居士 郎中许式居士 参政吕惠卿居士 都尉李遵勖居士 英公夏竦居士 节使李端愿居士 礼部杨杰居士 中书李林宗居士 签判刘经臣居士 比部孙居士(遗其名) 节推朱炎居士  已上贤臣编目谨依宗派类定不以官品世次  校也二十三卷   贤臣下 文公杨亿居士 清献公赵抃居士 郎中张仅居士 太傅高世则居士 太史黄庭坚居士 中大吴中立居士 荆公王安石居士 提刑郭祥正居士 丞相富弼居士 内翰苏轼居士 黄门侍郎苏辙居士 正言王居士(名犯钦宗庙讳) 枢密徐俯居士 丞相张商英居士 文定公胡安国居士 王大夫居士(遗其名) 左丞范冲居士 中丞卢航居士 左司都贶居士 郡王赵令衿居士 给事冯楫居士 龙图王蕃居士 教授蔡凤居士 待制潘良贵居士 侍郎张九成居士 参政李邴居士 宝学刘子羽居士 提刑吴伟明居士 门司黄彦节居士 参政钱端礼居士 内翰曾开居士 知府葛郯居士 侍郎李浩居士 通判赵善期居士 朝奉俞南仲居士二十四之卷   应化圣贤 千岁宝掌和尚 扣冰藻先古佛 酒仙遇贤和尚 南安岩自严尊者 法华志言大士 知足智华道者 风法华 李通玄长者 吕岩真人 张用成真人   拾遗(未详法嗣者) 福州东山三教云顶禅师 京洛和尚 婺州云幽重恽禅师 建宁府等觉智荣禅师 双溪布衲如禅师 舒州海会如新禅师 舒州投子通禅师 舒州海会通禅师 舒州四面怀清禅师 处州法海立禅师 汝州天宁明禅师 成都府保福赞禅师 蜀中仁王钦禅师 神照本如法师 本嵩律师 临安府上天竺证悟圆智讲师 金陵铁索山主 泐潭山庵主(遗其名) 温州净居尼圆机 温州陈道婆二十五之卷   诸方广语 西蜀仁王钦禅师 泐潭真净文禅师 天宁芙蓉楷禅师 黄龙死心新禅师 本觉法真一禅师 泐潭湛堂准禅师 大平佛鉴懃禅师 天宁佛果勤禅师 龙门佛眼远禅师 泐潭阐提照禅师 径山大慧普觉杲禅师(语见正法眼藏) 开善密庵谦禅师 径山别峰印禅师二十六之卷   拈古 蒋山佛慧泉禅师二则 翠岩真禅师三则 白云端禅师三则 保宁勇禅师二则 黄龙晦堂心禅师二则 泐潭真净云庵文禅师三则 大沩真如喆禅师二则 法云圆通秀禅师二则 智海正觉逸禅师二则 上方益禅师三则 五祖演禅师六则 黄龙死心新禅师四则 兜率真寂悦禅师一则 泐潭祥禅师二则 云峰祖灯璇禅师一则 泐潭湛堂准禅师五则 太平佛鉴懃禅师六则 天宁佛果圆悟勤禅师四则 龙门佛眼远禅师二则 大随南堂静禅师四则 九仙清禅师二则 崇觉空禅师一则 净因蹒庵成禅师二则 净慈月堂昌禅师二则 大沩佛性泰禅师七则 径山大慧普觉杲禅师六则 净因枯木成禅师二则 护国此庵元禅师一则 西禅懒庵果需师二则 大沩月庵果禅师二则 何山佛灯珣禅师一则 乌巨雪堂行禅师四则 大沩牧庵忠禅师一则 西禅此庵净禅师二则 灵隐佛海远禅师二则 天童应庵华禅师六则 道场正堂辩禅师一则 教忠晦庵光禅师一则 东禅蒙庵岳禅师一则 开善密庵谦禅师二则 东林卍庵颜禅师四则 玉泉穷谷琏禅师二则 国清简堂机禅师三则 天童密庵杰禅师一则 资寿尼无着妙总一则二十七之卷   颂古上 法昌遇禅师七首 蒋山佛慧泉禅师三首 翠岩真禅师七首 白云端禅师十二首 保宁勇禅师十三首 泐潭真净云庵文禅师八首 净因枯木成禅师二首 慧林慈受深禅师四首 雪峰妙湛慧禅师一首 泐潭湛堂准禅师七首 泐潭阐提照禅师五首 蒋山佛鉴懃禅师七首 天宁佛果圆悟勤禅师七首 龙门佛眼远禅师五首 开福宁禅师三首 大随南堂静禅师六首 龙牙言禅师九首 胜因戏鱼静禅师四首 荐福常庵崇禅师三首 宝华佛慈鉴禅师二首 净慈月堂昌禅师四首 天童宏智觉禅师一首 华严真懿兰禅师五首 上方益禅师二首 净因蹒庵成禅师四首 黄龙死心新禅师二首 木庵琼首座二首 钦山方禅师二首 南华炳禅师二首 文殊道禅师四首 龙牙苏嚧才禅师二首 何山佛灯珣禅师五首 龙翔竹庵珪禅师六首 大沩牧庵忠禅师三首 乌巨雪堂行禅师五首二十八之卷   颂古下 大沩佛性泰禅师十二首 径山大慧普觉杲禅师十首 道场正堂辩禅师十六首 万年雪巢一禅师二首 上封佛心才禅师二首 崇觉空禅师一首 南岩胜禅师七首 梁山远禅师三首 道场普明琳禅师二首 灵隐佛海远禅师七首 本寂灵光观禅师三首 东禅蒙庵岳禅师四首 万年闲禅师二首 灵岩安禅师四首 天童应庵华禅师三首 雁山枯木元禅师二首 东林卍庵颜禅师八首 雪窦闻庵宗禅师三首 善权智禅师五首 狼山萝庵温禅师五首 国清简堂机禅师四首 焦山或庵体禅师七首 玉泉穷谷琏禅师三首 文殊能禅师二首 开善密庵谦禅师七首 西禅此庵净禅师一首 长芦且庵仁禅师一首 净慈水庵一禅师二首 德山涓禅师二首 荐福退庵休禅师四首 剑门分禅庵主五首 资寿尼无着道人二首 侍郎杨无为居士七首 丞相张无尽居士五首二十九之卷   偈赞 翠岩真禅师三首 法昌遇禅师九首 金山达观颕禅师一首 黄龙普觉南禅师二首 云峰悦禅师六首 开先暹禅师一首 芙蓉楷禅师五首 白云端禅师四首 保宁勇禅师十首 五祖演禅师三首 净因枯木成禅师一首 黄龙死心新禅师四首 慧林慈受深禅师一首 泐潭湛堂准禅师五首 长芦祖照和禅师一首 泐潭阐提照禅师一首 龙门佛眼远禅师十一首 龙牙言禅师一首 胜因戏鱼静禅师二十二首 虎丘隆禅师二首 荐福常庵崇禅师一首 宝华佛慈鉴禅师五首 净慈月堂昌禅师二首 广福尚禅师二首 长芦真歇了禅师三首 灵峰古禅师一首 黄龙草堂清禅师一首 善权智禅师四首 德山佛性泰禅师五首 径山大慧普觉果禅师十一首 乌巨雪堂行禅师三首 护国此庵元禅师二首 道场正堂辩禅师五首 钦山方禅师四首 灵隐佛海远禅师五首 虎丘雪庭净禅师四首 天童应庵华禅师四首 博山本禅师二首 东林卍庵颜禅师七首 国清简堂机禅师二首 焦山或庵体禅师六首 玉泉穷谷琏禅师一首 公安遁庵珠禅师二首 剑门分禅庵主七首 酒仙和尚十首 太史黄山谷道人八首三十之卷   杂着 蒋山佛慧泉禅师  默庵歌(并序) 吴山师子端禅师  睡辞 放牛歌  易说 法昌遇禅师  寄徐龙图歌 答徐龙图歌 保宁勇禅师  赠洪井朱道人歌 泐潭真净云庵文禅师  送雅禅者往石城作丐歌 宝峰阐提照禅师  和陆德先尚书歌 劝徒铭 龙门佛眼远禅师  坐禅铭 黄龙佛寿灵源清禅师  无生常住真归告 泐潭湛堂准禅师  赠奇松头歌 龙牙言禅师  送务绅禅人分卫歌 示昙清侍者牧牛歌 胜因戏鱼静禅师  拄杖歌 荐福常庵崇禅师  和陶潜归去来辞 常庵赋  司空山歌 座右铭 上封佛心才禅师  坐禅仪 冶父川禅师  参玄歌 开善密庵谦禅师  答陈知丞书 剑门分禅庵主  杂句 侍郎杨无为居士  了了堂记 太史黄山谷道人  跨牛庵铭 翠岩真禅师语录序 丞相张无尽居士  金刚般若经三十二分说  东林善法堂记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下卷(终)

猜你喜欢
  五百盲儿往返逐佛缘品第五十五·佚名
  福盖正行所集经 第七卷·龙树
   第八則  翠巖眉毛·胡兰成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佚名
  卷四百五十八·佚名
  普觉菩萨·佚名
  卷第一·佚名
  卷第七十三·李通玄
  卷十四·赞宁
  云居宏觉膺禅师·惠洪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八卷·宗泐
  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太虚
  省庵法师四念处颂(并叙)·周梦颜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三卷·宝亮
  大般泥洹经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六·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十六吏部侍郎汤右曾撰槐与作西清故事传槐龙舞翠後堂前隂浓布叶五六月?杙空腔几百年树古幸无人剪伐地偏不受物纠纒晩凉风露斋居夜影在中庭月在天以一尊送狮峯先生酿出中泠水分张扬子城百壶残岁

  • 卷一 前赵录一·崔鸿

    刘渊 刘渊字符海新兴匈奴中人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世居北狄千有余岁至冒顿袭破东胡西走月氏降服丁零内侵燕代控弦之士四十余万汉祖患之使刘敬奉公主以妻冒顿约为兄弟故子孙遂冐母姓为刘氏建武

  • 卷七·王夫之

    ◎何、堵、章列传(郑古爱杨锡亿附)何腾蛟,字云从,贵州黎平人。中天启辛酉乡举。崇祯间,授南阳知县,吏治精敏,以最闻。南阳,思文皇帝封邑也。思文皇帝英锐喜事,推官万元吉颇规裁之,腾蛟特相周旋,元吉以遏抑亲藩见逮,腾蛟得不与,擢

  • 宦游纪(4)·张瀚

    国初刘诚意先生为御史大夫,即今南都察院右都御史。余掌南台,所居邸第在太平冈下,规制壮丽严整,传为先生所建。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佥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时值两京计吏,与南冢宰王公本固并持衡鉴,品

  • 卷三十九·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九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三十一宋孟珙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嘉定十年金人至襄阳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殱其半宗

  • 卷七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七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第四十六 赵广汉字子都涿郡蠡吾人也【师古曰蠡音礼】故属河间【师古曰言蠡吾旧属河

  • 周纪·张居正

    文王 武王周至武王,始受命为天子,然其创造王业,实繇于文王,故并记之。原文其先祖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而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

  • ·内自讼斋文集周凯·记台湾张丙之乱·丁曰健

    台湾一郡,四县、五厅;其地在东海中。西向迤而长,南尽凤山,北尽淡水;新辟噶玛兰,由北而东,处台湾之背。澎湖一厅,又孤悬不相属,处台、厦之中。控台湾者,莫厦门若也。其民,闽之泉漳二郡、粤之近海者往焉。闽人占濒海

  • 卷四·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四圣学雍正三年乙巳七月丁巳上谕礼部自古修己治人之道载在经书帝王御宇膺圗咸资典学我圣祖仁皇帝天亶聪明而好古敏求六十余年孜孜不倦朕幼承庭训时习简

  • 陈锦涛·周诒春

    陈锦涛 字澜生。年四十七岁。生于广东南海。已婚。子一。女二。永久住址。天津英界西开宝华里五号。初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任该校教员。又任北洋大学教员。光緖二十七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数学及社会

  • 周頌·清庙之什·佚名

    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

  • 卷八·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防书卷八明 孙防 编春秋演孔图此耑为血书鸟图而述也故以演孔立名而旁及帝王正气为帝间气为臣宫商为姓秀气为人天子皆五帝之精寳各有题序以次运相据起必有神灵符纪诸神扶助使开阶立遂是以王者常置图箓

  • 襄公·襄公十九年·左丘明

    【经】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晋人执邾子,公至自伐齐。取邾田,自漷水。季孙宿如晋。葬曹成公。夏,卫孙林父帅师伐齐。秋七月辛卯,齐侯环卒。晋士□帅师侵齐,至谷,闻齐侯卒,乃还。八月丙辰,仲孙蔑卒。齐杀其大夫高厚。

  • 卷第九·本谧

    嘉兴大藏经 二隐谧禅师语录二隐谧禅师语录卷第九江南扬州高沙天王禅寺 湖广荆州江陵水月禅院 嗣法门人 超巨 超秀 等编颂古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ldquo

  • 卷之十五·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五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书问与丰主源忠真老居士自开善道晤随即言别不觉秋复冬矣每想高谊厚款何日而忘仲冬二日远辱书物愈添愧赧居士治定元勋奕叶贵重为国为民大展

  • 金石文字记·顾炎武

    清顾炎武编著。全书凡6卷,共裒辑所见汉以来碑刻300余种,后又有顾氏门人吴江潘耒补遗20余种。所收碑刻以时代为次,各条下均缀以跋语,无跋者具列立石年月及撰书人姓名。本书证据今石,辨误正讹,抉剔史传,发挥经典,考释较欧阳修《

  • 种芋法·黄省曾

    一卷。明黄省曾 撰。黄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嘉靖举人。《种芋法》共分四节,主要汇集古书中关于芋的记载,“艺法”一节单独讲述了黄省曾生活时代的种芋方法,颇有价值。《千顷堂书目》农家类著录为

  •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佚名

    凡四卷。宋代法贤(?~1001)译。略称频那夜迦天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内容叙述频那夜迦天(欢喜天)得成就一切众生之利益,及此天相应于息灾、增益、敬爱、调伏等四种法之咒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