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中阴

●(以下论中阴)

中阴者, 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 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 七七日必投生等, 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 乃即彼无明心中, 所现之生灭相而言, 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论也。中阴受生, 疾则一弹指顷, 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 并过七七日等。初死之人, 能令相识者, 或见于昼夜, 与人相接, 或有言论, 此不独中阴为然。即已受生善恶道中, 亦能于相识亲故之前, 一为现形。此虽本人意念所现, 其权实操于主造化之神祇。欲以彰示人死神明不灭, 及善恶果报不虚耳。否则阳间人不知阴间事, 则人死形既朽灭, 神亦飘散之瞽论, 必至群相附和。而举世之人, 同陷于无因无果, 无有来生后世之邪见深坑。将见善者则亦不加惕厉以修德, 恶者便欲穷凶极欲以造恶矣。虽有佛言, 无由证明, 谁肯信受?由其有现形相示等, 足征佛语无妄, 果报分明。不但善者益趋于善, 即恶者其心亦被此等情理折伏, 而亦不至十分决烈。天地鬼神, 欲人明知此事, 故有亡者现身于人世, 阳人主刑于幽冥等。皆所以辅弼佛法, 翼赞治道。其理甚微, 其关系甚大。此种事, 古今载籍甚多, 然皆未明言其权之所自, 并其事之关系之利益耳。【书一】八一

●中阴虽离身躯, 依旧仍有身躯之情见在。既有身躯之情见, 固须衣食而为资养。以凡夫业障深重, 不知五蕴本空, 仍与世人无异。若是具大智慧人, 则当下脱体无依。五蕴空而诸苦消灭, 一真显而万德圆彰矣。其境界虽不必定同, 不妨各随各人之情见为资具。如焚冥衣, 在生者只取其与衣之心, 其大小长短, 岂能恰恰合宜。然承生人之情见, 并彼亡人之情见, 便适相为宜。此可见一切诸法, 随心转变之大义矣。【书一】八一

●死之已后, 尚未受生于六道之中, 名为中阴。若已受生于六道中, 则不名中阴。其附人说苦乐事者, 皆其神识作用耳。投生, 必由神识与父母精血和合。是受胎时, 即已神识住于胎中。生时, 每有亲见其人之入母室者, 乃系有父母交媾时, 代为受胎, 迨其胎成, 本识方来, 代识随去也。《欲海回狂》卷三第十二页, 第八、九、十、十一、十二行, 曾有此问。原答颇不中理, 光为之改正, 当查阅之。原答云:“譬如鸡卵, 有有雄者, 有无雄者。未有识托之胎, 如卵之无雄者也。”不知卵之无雄者, 即令鸡孵, 亦不生子, 何可为喻?光只期理明, 不避僭越, 故为居士陈其所以。圆泽之母, 怀孕三年, 殆即此种情事耳。此约常途通论。须知众生业力不可思议。如净业已成者, 身未亡而神现净土。恶业深重者, 人卧病而神婴罚于幽冥。命虽未尽, 识已投生。迨至将生, 方始全分心神附彼胎体。此理固亦非全无也。当以有代为受胎者, 为常途多分耳。三界诸法, 唯心所现。众生虽迷, 其业力不思议处, 正是心力不思议处, 亦是诸佛神通道力不思议处。【书一】八一

猜你喜欢
  二谛义中卷·吉藏
  唯菴然和尚語錄序·德然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澄观
  华严金师子章一卷·法藏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三·佚名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佛说如意轮莲华心如来修行观门仪·佚名
  卷第十九·居顶
  一与三·佚名
  卷第四十二(居士部)·宝唱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之二·佚名
  卷四百四十五·佚名
  不可错会《四料简》中的禅净之意·印光
  大乘义章 第十七卷·慧远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今诗话 一·李颀

      一、杜诗愈疾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吾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疟犹是也。又曰:"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总龟》前四十六、《

  •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管庭芬

    石门文字禅集补钞惠洪余自并州还故里馆延福寺寺前有小溪风物类斜川儿童时戏剧之地也春深独行溪上因作小诗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新晴为不平,约束晚来还。银梭时拨刺,破碎波中山。整钩背落日,一叶嫩红间。崇胜寺后有竹千

  • 本纪第二 武帝中·姚思廉

    天监元年夏四月丙寅,高祖即皇帝位于南郊。设坛柴燎,告类于天曰:“皇帝臣衍,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齐氏以历运斯既,否终则亨,钦若天应,以命于衍。夫任是司牧,惟能是授;天命不于常,帝王非一族。唐谢虞受,汉替魏升,爰及晋、宋,宪章在

  • 纲目续麟卷十·张自勋

    【癸亥】哀皇帝兴宁元年【秦甘露五燕建熙四年】凉张天锡弑其君靓而自立考证【自立当作代之】分注【张靓庶母郭氏以张天锡专政与大臣谋诛之事泄天锡皆杀之遂弑靓自称凉州牧西平公时年十六遣司马奉章诣建康请命】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零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五百四·佚名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八月。戊子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未皆如之。  ○御紫光阁。阅视侍<目辟>行<匧心>口<韦未><夗贝>等步射。  ○予故大学士李鸿章、在上海县建立

  • 卷九十六·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九十六 唐 张守节 撰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史记九十六 张丞相苍者阳武人也【郑州阳武县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阳武苍以客从攻南阳苍坐法当斩解衣伏质

  • 李安传·魏徵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 父亲李蔚,仕北周为朔、燕、恒三州刺史,襄武县公。 李安很漂亮,善骑马射箭。 北周天和中(566~571),开始作官,任右侍上士,袭爵为襄武公。 不久授仪同、少师右上士。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把他带到自己身

  • 卷三十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礼乐书第三晋车服飨礼晋文公图伯定襄王于郏【僖二十五年】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勿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文公不敢请受

  • 第十四章 42·辜鸿铭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辜讲有一次正当孔子弹奏一种乐器,有人抗着筐子从门口经过。“啊!”听到音乐声,这人

  • 卷九·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九宋 叶梦得 撰僖公二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申侯郑大夫之三命者也齐既再讨郑逃盟之罪孔叔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郑伯曰吾知所由来矣乃

  • 佛 法 要 略·太虚

    ──在武昌佛教会讲──佛法广大,约之可分三层:一、五乘共同佛法:五乘者,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是也。五乘共同教义,于世出世法无不包罗。世即生死义,在生死界内为世间;能解脱生死为出世间,故人、天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

  • 杂宝藏经卷第七·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婆罗门以如意珠施佛出家得道缘  十力迦叶以实言止佛足血缘  佛在菩提树下魔王波旬欲来恼佛缘  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贼临被杀遥见佛欢喜而生天缘  刖手足人感念佛恩得生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七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七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犍度十门品第四之一二十二根。十八界。十二入。五阴。五取阴。六界。二法。谓色法。无色法。可见法。不可见法。有对法。无对

  • 卷第二十二(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二(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七药法佛在王舍城。尔时诸比丘得秋时病。佛行房见作是念。世人以酥油蜜石蜜为药。我今当听诸比丘服。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言。从今听诸病比丘服四种药酥油

  • 异部宗轮论一卷·世友

        世友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译  佛般涅槃后  适满百余年  圣教异部兴  便引不饶益  展转执异故  随有诸部起  依自阿笈摩  说彼执令厌  世友大菩萨  具大智觉慧  释种真苾刍  观

  • 春华秋实·老舍

    三幕七场话剧。老舍编剧。发表于《剧本》1953年5月号。剧本以建国初期开展的“五反”运动为题材,描写北京荣昌私营铁工厂工人,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如何粉碎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不法资本家丁冀平只图自

  • 笺注陶渊明集·李公焕

    陶诗文注本。十卷。李公焕撰。公焕,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吴焯跋称:“此编汇集宋朝群公评注,淳祐中又刻于省署,当时所称玉堂本者。”据此则公焕为宋人,而何孟春跋以为元人。二说皆未言所据,不知孰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