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六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普说下

兴福寺授戒普说。师拈香祝圣竟。僧问。六百年前行此令。今朝兴福又重新。祇如七省师僧一时云集。和尚将甚么利生。师云。空中书梵字。进云。忽遇个五戒不持。十善不修。无面目汉出来。和尚作么生相见。师云。三十棒趂出院。僧礼退。师乃云。兴福禅寺创来六百余年。并未有人举扬正法。今春各房合餐。屈老僧到此。四方逐臭寻馨千众云集。逼老僧升座说戒。若论诸佛金刚宝戒。不落根尘。无有名言。无有能受者。亦无所受者。如昔日百丈大师上堂云。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此语紧要。只在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二句。识得灵光独耀底。是之谓真受戒也。盘山大师上堂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此语紧要。只在光境俱亡二句。识得复是何物。便识得灵光独露底了也。又有个张拙秀才因得法。石霜作偈云。光明寂照徧河沙。凡圣含灵共一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此偈八句不必尽举。其紧要。只在一念不生全体现一句。正是百丈盘山二师注脚也。然得此戒者。古人亦大有样子。如秦望山鸟窠禅师有个会通侍者。多年不与说法。一日辞去。窠问。何往。者云。诸方学佛法去。窠云。若是佛法老僧这里。也有些子者。便问。如何是和尚佛法。窠拈起布毛吹之。者便大悟。鸟窠可谓善说戒者。会通可谓善受戒者。如此受戒。还有根尘可染么。还有文字可拘么。还有光境可亡么。是之谓诸佛金刚宝戒。得之则立地成佛者也。然渠接引白侍郎处。却似话分两橛。诸人不可不仔细。白侍郎曾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窠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云。这个三岁孩儿也道得。窠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看渠拈布毛处。如在万仞峰头。翘足而立。看渠答白侍郎处。却似拖泥带水。就地打辊。然须知渠万仞峰头事。然后知渠拖泥带水处。滴滴归元。知渠拖泥带水处。然后知渠万仞峰头事。函盖无尽。诸人还会也未。如其会得。老僧已说戒了。诸人已受戒了。如或未会。老僧传得个本子。一一与诸人宣说。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腊八普说。今日堂中诸兄弟。请老僧为四来大众普说。老僧见闻既寡。舌根又钝。不能大有发扬。且据古佛诚言。先德明训。为诸人打葛藤去。大道无涯。贯满十方。个个圆成。无不具足。先佛依此义故。故说有情无情。俱有佛性。亦说有情无情。本来成佛。大道无形。体本寂灭。弥满清净。中不容他。先佛依此义故。故说十界圣凡。一切依正。一切因果。悉皆空寂。大道至一。无有变异。在染在净。性相不动。先佛依此义故。故说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贪嗔痴即戒定慧。凡此三义。皆约理体本寂也。众生无始以来无明。妄起现有心相。心相既形。妄境斯现。妄境既现。始分好丑。好丑既呈。始有憎爱。憎爱既生。乃有去取。既有去取。乃有善恶。既有善恶。乃有因果。由是而四生九有。三界六道。无不炽然建立。此则约事相不无也。众生既沉生死大海之中。头出头没。无有出期。诸佛愍之。为说出苦之要。还源之术。说天人法。出三途之苦。说二乘法。出天人之苦。说大乘法。出二乘之苦。说一乘法。出三乘之苦。在天台则判之。为四教。在贤首则判之。为五教。要而言之。总不出破人法二执。显人法二空。以证真如实相之体而已。此则因事相不无。还理体本寂也。后佛因大梵天王所献金色钵罗华。拈出示众。时百万人天。悉皆罔措。惟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佛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付与摩诃迦叶。因此历代相传。以至达磨大师。西来此土。不涉名言。不立修证。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已。夫心本无形。云何可指。性本无相。云何可见。佛本现成。云何复成。其意祇是因众生妄起诸见。迷却本心。故渡海西来。息其妄见。使还得本心。此如太空之中。妄生闪电电光。既息则空体湛然。始知前非有失。今非有得。特因妄见起灭。似有得失。所以三祖信心铭云。不用求真。惟须息见。何谓息见。有见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乃至佛见法见。道见禅见。毗卢师法身主见。向上关棙涅盘后心见。一有诸见。悉是天魔眷属。外道种性。一息诸见。即是如来真子。祖师命脉。故息见二字。实还源之要旨也。既悟本心。尚须保任。盖为无始劫来。习气深重。未能顿除故。保任之功。不可或疎。然所谓保任者。非假造作。有为之法不过。尝惺惺地不为凡心所杂而已。昔天皇悟嘱龙潭信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二句。切莫错认将纵恣放逸。无所忌惮当之。须知所谓逍遥放旷者。乃是於一切妄境。超然不着。如鸟飞空。而毫无所牵系。如龙出海。而毫无所障碍者也。若闻声为声所牵。见色为色所牵。见财为财所碍。见势为势所碍。则缚着拘滞甚矣。岂曰放旷逍遥哉。凡若此者。皆为未尽凡心之故也。凡心者何。一有是非之心。凡心也。一有取舍之念。凡心也。一有净秽之见。凡心也。一有圣凡之别。凡心也。一有迷悟之分。凡心也。若能尽却凡心。所谓海为龙世界。空是鹤家乡。有何不逍遥。不放旷哉。近日有等狂妄之辈。徒执理体本寂。不知事相不无。便成断空之见。动輙谓。我等本来是佛。识得便了。无功可用。本无迷悟。何用参禅。本无持犯。何用戒律。因果罪福一切灭裂。至於贪名夺利。有如狂狗。恃气起争。不啻猛虎。丧尽人心。无所不至。是说佛法。则一切俱空见。世法则一切俱实。盖彼道本来是佛。无功可用。你看虾蟆蚯蚓。渠亦本来是佛。比之毗卢遮那。何有增减。怎奈这虾蟆蚯蚓之身。未能脱得。彼道。识得便了。无功可用。如今诸人。削发为僧。住居僧房。或一睡去。梦在俗家。经营俗事。夫一梦之中。便能变僧为俗。变僧房为俗舍。毫不觉知。你知道之见。恐不及知自己为僧之真。你生死关头。恐不止一梦之迷。而今颠倒错乱。既已如此。又岂可恃此虚妄见解。抵敌生死乎。此等乃波旬之流。窃入袈裟之下。破灭佛法者也。诸人当视之如毒蛇。远之如火坑。切莫亲近。今日诸人。既已圆顶方服。入三宝数。又能拥毳入丛林。以参究大道为务。便是超凡入圣之时。便是除疑祛惑之时。可谓。希有殊胜。一切人中。所不易得者。各宜勤修正法。实心参究。举步必法先踪。毋自堕於邪党。若堕邪党。入地狱如箭射。古云。地狱苦未是苦。袈裟下失却人身。是为最苦。可不惧哉。珍重。

大司空汉奉郑公。恤部苏门黄公。仪部联岳朱公。及诸缙绅。为祝厘於建州净慈禅院。修大悲忏法。圆日请普说。师升座。拈香祝圣竟。敛衣就坐。僧问。如何是大悲心。师曰。青空。朗日无私照。进云。恁么则个个沾恩去也。师曰。你拟逃向甚么处。进云。覆盆之下又何如。师曰。也是闭目作夜。问。大悲菩萨用许多手眼作么。师曰。也祇是一片大悲心。士礼拜。师乃云。山僧仰蒙圣恩。远承众请。冒登此座。阐扬大悲之心。夫此大悲心者。乃凡圣之同体。亦祸福之同源。天得之而清。地得之而宁。尧舜得之。而垂拱无为。汤武得之。而易暴施仁。失之则天地易位。雨旸不时。饥馑疾疫兵戈之祸。无不毕至。此理之必然者。故上自君王。下至黎庶。无有一人一刻可无此大悲心。此大悲心。如乾元之资生。春风之吹万。不以有为而发。不以勉强而生。又不得分於他岐。若分於声色。则大悲之心丧矣。若分於资利。则大悲之心丧矣。若分於忿怒。则大悲之心丧矣。若分於残忍。则大悲之心丧矣。大悲之心既丧。岂可以语言之敷扬。仪文之粉饰。而曰吾能大悲哉。今圣主当阳。大弘慈悲之化。山僧因风举火。广为四众宣说。诸人若能常怀此心。无有间断。即是观音大士。现无量神变。放无量光明。覆护众生了也。自然天步常亨。皇威远震。万邦纳欵。四海同文。又何待致香火之敬。效祝诵之劳耶。此事且止。老僧今日恁么说话。也祇是旧时习气。佛法不曾动着。到此忍俊不禁。不免逗漏一场。如何是佛。善见塔头开口笑。如何是法。放生潭上水东流。如何是僧。大悲堂与丹青阁斗额。说个甚么。诸人若能识得此三语。则诸佛诸祖所说底。更无有余。如若未会。老僧更有个直捷指出一句。汝等诸人。好自参取。拈拄杖。卓一卓。下座。

茶话

除夕茶话。老僧被业风吹到鼓山。不觉已满一年。未曾有一句佛法。与诸人结缘。今当除夕。监院再三启请。祇得於茶筵中。与诸昆仲。说几句淡话。此茶老僧二十年前。从寿昌采得。如法熏焙。如法珍藏。今夜窄路相逢。不免烹出供养大众去也。击拂子一下云。诸人若能於此领略。则世尊四十九年。说黄道白。诸祖千七百则。指东话西。尽皆透过。无有其余。如或未然。老僧再引旧葛藤。与诸人商量看。昔赵州见僧来。便问。曾到否。僧云。曾到。州云。吃茶去。或云。不曾到。州亦云。吃茶去。今问诸人。若见赵州时。毕竟作么生祗对他。莫是云和尚也不消得么。莫是云谢和尚指示么。莫是便下一喝么。莫是掩耳出去么。今时学人伎俩。不过如此。要见赵州也大难。诸人且道。谛当一句作么生。咦。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夜寒。珍重。

元夕茶话。风吹玉屑下瑶穹。顿使千峰失翠容。个中别有通明处。却在寒岩冻雨中。

岁夜茶话。大众。岁功已毕。岁运已周。全在今夜折合去。今夜已前。氷坚雪老。万机寝削。灭也而实未尝灭。今夜已后。桃红柳绿。万物咸新。生也而实未尝生。至於今夜。大众且道。生即是。灭即是。生灭且置。祇如生灭不相干一句。作么生道。良久云。白云影里无声谷。半夜乌鸡带日飞。

茶话。诸兄弟。明日初八。乃世尊成道之期。今夜设茶。送诸人入堂去。切宜把住虚空。做这一回。莫轻自退屈。须知我等与世尊。无二无别。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以何为验。拈起数珠云。大众见么。你也恁么见。我也恁么见。释迦老人也恁么见。喝一喝云。大众闻么。你也恁么闻。我也恁么闻。释迦老人也恁么闻。人人同此见闻。则人人合具有不思议事。喝一喝而大地震动。按一指而海浪沸腾。掴一棒而须弥粉碎。唾一唾而劫火顿消。如是威神。如是力用。人人具足。本无欠少。因甚世尊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无上尊。而我等都祇在暗地里萨婆诃。果是何故。击案作声曰。祇为分明极。翻成所得迟。

受戒毕茶话。今日受戒已毕。湛渊上人设茶。山僧将无作有。酬些茶钱去。大抵受戒与付戒者。今日多成个套子问着。各各云能持能持。不知能持二字。有多少难在。岂可容易。诸人既逢此会。当生庆幸勉力受持。不可放逸。如高沙弥云。长安虽闹。我国晏然。则戒之一字。不须提起。如其未能。且莫虚头。所谓戒者。虽有五戒十戒。大乘小乘之不同。约而言之。不过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而已。盖吾心本净。而习染弗净。故说戒以防之。总以完吾心之本净也。今夜重将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作一坛说去好么。以拳击案一声曰。岂不是五戒。复击一声曰。岂不是十戒。复击一声曰。岂不是二百五十戒。复击一声曰。岂不是十重四十八轻戒。复竖拳云。是甚么。喝一喝。

茶话。今年正月又二十。茶果从来不易吃。惟有狸奴精古怪。跳出虚空头上立。等闲拈起一芥子。打倒铁围如破壁。摇头不信少林宗。达磨是甚破驴脊。三世诸佛不知有。破庙判官手无笔。有时受尽世人亏。镬汤炉炭都甘入。有时瞒尽世间人。释迦弥勒俱不识。且道。他有何所得。得如是去就。咦。糊饼讨甚么汁。

茶话。世间万法。不出心境两种。心非有心。因境而生。境非有境。因心而得。一不独成。二不单立。可知。全为虚妄。若向这虚妄动静里拟议。正如向龟毛兔角里觅影迹。有何可得。昨日有僧入方丈。却问。心境俱亡。复是何物。山僧只向他举起个扇子云。是甚么。若向这里作境会。未免白云万里。作心会。亦未免白云万里。作非心非境会。亦未免白云万里。毕竟作么生会。喝一喝。

荼话。十寸为尺。十尺为丈。佛大泥多。船高水涨。个个倜傥分明。目机铢两。忽有人问。袒膞和尚。今年有几多岁。还道得么。如道不得。紫云堂里。也有朽床破席。

荼话。参者须教着实参。休管前三与后三。徧界揣摩寻不着。卖却疎山破布单。手握宝珠行乞去。一朝笑破始知惭。不须枉走三千里。藤枯树倒得心安。

兴化菩提庵茶话。荷锡向南来。佛法无可说。朔风吹冻耳。衣衾冷如铁。达祖西来意。亲切更亲切。再若问如何。红炉寻片雪。

惠安青藜馆茶话。大慧昔日来惠安。小溪挝动喧天鼓。山僧今日来惠安。青藜馆内香云紫。昔日今朝事不同。仔细看来争几许。承君命我说茶话。好似逼起石人舞。不说赵州无。不说云门普。从前络索都刊下。斩新条令今朝举。鳖鼻咬杀毒蛇。大虫吞却猛虎。诸人还会么。良久云。且喜满座颜回。山僧不劳重举。

大道岩茶话。临济喝收归后架。德山棒抛向前坑。不用从前残羹馊饭。即今大道岩头一句。作么生道。只把一根无孔笛。夜深吹出碧岩头。

除夕茶话。且喜岁华今结局。那堪叶落又抽枝。韩愈有文徒送鬼。贾岛无肴可祭诗。至於衲僧分上事。又作么生。北禅分岁大家知。大家知。吃了莫言滋味恶。木人夜半捉乌鸡。

上海居士。请茶话。三春已去。九夏方临。黄莺声渐老。紫燕语方娇。岸柳垂烟重。园竹长新枝。四者分疆列界。各弄风光。明明祖师意。明明古佛心。从这里会去。不道全无。但到真寂门下。未免万里崖州。祇如南山白额咬杀东海鲤鱼。陕府铁牛吞却嘉州大象。又作么生会。咦。山僧今夜。不合向钵盂上安柄。三十棒自吃去也。珍重。

唐居士设浴。请茶话。今日唐居士。为众僧设浴。诸人各各随例浴讫。毕竟作么生还得浴钱去。昔有跋陀婆罗。同十六开士随例入浴。忽悟水因。得无所有。诸人且道。渠悟个甚么。莫是悟水无性么。莫是悟诸尘本空。体亦常寂么。莫是悟无能触。亦无所触。中间触相。直如龟毛兔角么。恁么说得倜傥分明。许渠作得个座主。然说食岂能饱人。画饼不可充饥。若是亲到无所得处。如来禅许渠会。祖师禅未梦见在。若到真寂门下。未免朝打三千。暮打八百。不见古人云。头头上明。物物上通。犹是借句。又云。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一捻粉碎。犹是半句。既是借句。如何得不借句。既是半句。如何得满句。若要酬还唐居士浴钱。恐浴堂里灯笼笑破嘴去也。诸人还知么。鹘臭汗衫都脱下。赤条条地见当人。未明狮子翻身法。依旧山高水更深。

诞日茶话。真寂生来无一窍。千圣机关俱不要。三玄抛在桑田东。五位将来埋屎窖。门庭堂奥尽掀翻。惊倒象王撒驴尿。赤手空拳要杀人。迦叶逢之不敢笑。此是老僧六十年后事。祇如六十年前事。又作么生。良久云。这里无你诸人开口处。且听老僧一偈。石牛兀兀不知秋。到处云山信步游。两岸烟光全不隔。古今风月一时收。咄。

邹居士设浴。请茶话。今日邹居士。为众僧设浴。诸人已各向香水海中。一丝不挂。脱体风流。通身作用。放大光明了也。今夜又要邀老僧到此。更有何事。只为个末后句未曾道得。作么生是末后一句。吃茶后无事归堂好。

除夕茶话。老僧居苕溪。寻常未曾鼓两片皮。与诸人葛藤。今当岁除之夕。俗例分岁。适逢荒歉。常住淡泊。也无云门饼。也无赵州茶。也无金牛饭。也无北禅牛。但烹苕溪一滴水。普供养大众。这一滴水。斟一任斟。酌一任酌。取之不禁。用之不竭。且道。是甚么滋味。有道得者么。试出众道看。良久云。如道不得。老僧为诸人傍通去。切忌有口者吞。只许无舌者尝。时寒久立。珍重。

茶话。近日学人。见十二分教。则呵为拭疮疣纸。见五宗言句棒喝。则奉为镇海明珠。不知这个不在十二分教上。亦不在五宗言句棒喝上。若只向言句棒喝之下钻研。求通宗师血脉。则全成邪见。聚八闽之铁。不能铸成这一错也。所以古人道。门里出身易。身里出门难。诸人切莫倚门靠户说禅也。

茶话。秋风至时秋叶黄。游子未归心惨伤。旧日田园虽未失。怎奈云山隔渺茫。诸仁者。因甚隔渺茫。挟策博奕游。异趣均亡羊。但能俱放下。管取到家乡。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六

猜你喜欢
  序言二: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李叔同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遵式
  首罗比丘经·佚名
  华枝春满·李叔同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华严经传记卷第五·法藏
  佛说玉耶女经·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卷四十六·佚名
   第五十五則 宗智生死不道·胡兰成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七·澄观
  目次·济悟
  卷八十六·佚名
  目录·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五·圆晖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场:《大登殿》·佚名

    薛平贵 道白:魏虎!你清算我一十八年粮饷!魏虎 道白:啊!征西路上临阵脱逃,哪有大粮与你!薛平贵 道白:讲出此话敢和我面见天子?魏虎 道白:见有何妨!薛魏 道白:啊~~~~!哈哈哈哈~~~~~~~!玳瓒公主 唱:金翎鸽子把信传!大王必定有磨难

  • 卷一·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一 唐 释贯休 撰 乐府古题杂言二十九首 善哉行【伤古曲无知音】 有美一人兮婉如清扬识曲别音兮令姿煌煌绣袂捧琴兮登君子堂如彼萱草兮使我忧忘欲赠之以紫玉尺白银铛久不见之兮湘水茫茫 读离

  • 后集卷六·罗椅

    钦定四库全书 放翁诗选後集卷六 宋 罗椅 撰 恩除秘书监 羣仙鹤驾去难追白首重来不自知才艺荒唐痴独絶功名蹭蹬老如期海边郑叟穷耽酒吴下韦郎晚学诗扶上木天君莫笑衰残不似壮游时 醉中夜自村市归 村市夜骑黄犊还却

  • 卷三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四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子也少有奇才领父兵为牙门将吴亡入洛太传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着作郎出补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郎赵王伦辅政引为参军太安

  • 皇明诗选卷之九·陈子龙

    李雯舒章氏云间陈子龙卧子氏同撰宋征舆辕文氏五言律诗三五言排律五言律诗三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刘凤张家胤沈炼高岱张九一栗应宏卢柟徐渭张问仁余有丁黎民表欧大任胡应

  • 原序·王安石

    唐百家诗选原序音有妙而难赏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无惑乎唐百家诗选之沦没於世也予自弱冠肄业於香溪先生门尝得是诗於先生家藏之秘窃爱其拔唐诗之尤清古典丽正而不冶凡以诗鸣於唐有惊人语者悉罗於选中於是心惟口诵几欲

  • 前集卷四·孙存吾

    钦定四库全书元风雅前集卷四      元 傅习 编李伯宗送邵天常归山搏风径拟九霄飞志业谁知与愿违虎豹关深书未逹鸡豚社逺梦先归香侵客路花方盛绿满家山蕨正肥去后且从闲处乐徴书有日到柴扉栁道传八月二日大驾北

  • 卷之九十三·佚名

    洪武七年九月癸亥朔以兵马指挥司副指挥世家宝为两浙盐运司副使赐公田米五十石初世家宝为刑部尚书坐事黜为庐陵知县召还为兵马副指挥至是升今官○甲子巩昌府安定县雨雹○乙丑礼部太常司奏祭祀拜礼考之礼记一献三献五献

  • ●序·何刚德

    壬戌之冬,余撰《家言》,而有《春明梦录》之刻。次岁,复将《郡斋影事》、《西江赘语》刊成。其时甫赋遂初,略摭旧闻,本有语焉弗详之憾,拟作《客座偶谈》,补其罅漏。乃迟迟十年,屡屡易稿;兼以世变日新,闻见益夥,遂复裒然成帙。而事

  • 第四一三保结状光绪二年五月一二二一七--三·佚名

    九芎林等庄生监、职员四人,保结姜荣椿为总理具保结状人竹北一保九芎林等庄,监生詹国和、生员魏缵唐、职员刘维垣、监生刘耀南等,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和等佥举姜荣椿一名,为人诚实,公事谙练,兼有家室,众皆

  • 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江右语二(查东山散笔、沈墨庵补述)姜曰广(二子失名)、刘士祯(子肇泰、肇临、肇升、肇履、肇谦、肇顺)、梁于涘(妾张氏)、陈泰来(子正仪、文学熊维朴)、曾亨应(兄大应、詹兆恒)姜曰广字居之,号燕及,江西新建人,万历己未进士,以庶常授

  • 第一章 时代、故乡、家世·李宗仁

    一近百年来的中国,实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惨烈悲壮的一段。而逊清末叶内忧外患的情形,在这段史实中,比之其他时期,则尤为沉痛。自满人入主中原以后,经过两百年的专横统治,到嘉庆、道光时代,国势日衰。就在这

  • 思辨録辑要卷七·陆世仪

    诚正类江虞九与予论至诚无息予问虞九向来曾体验未发否曰未也曰不体验未发工夫终有间断处虞九问何为予曰且细自体认虞九思久之不得因问予向来用功如何体认未发来予曰仪初时一起手用功只是随事精察因觉得有事时便用得力

  • 卷六·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六明 胡广等 撰月令第六吕不韦集诸儒着十二月纪名曰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言十二月政令所行也月用夏正令则杂举三代及秦事礼家记事者抄合为此篇【马氏曰历象

  • 如来道品第二十二·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是为如来所行道业。如来以此所行道业。开化众生。以无言辞而演文字。难当难成。又族姓子。如来至诚。无有羁学能禁制者,其业无量不可思议。诸天龙神及世间人。无能计会称载所知。初无所言而文字现。难是

  • 雪峰语录大尾·雪峰义存

    大羹玄酒为众味王。淡然有余味。云门咸池为众音君。朴然有遗音。与彼肥甘之爽众口。淫哇之荡众耳者。不可同年而语也。雪峰言语简古纯真。淡然味朴。然音不可於众口。如针於众耳。但此中人则染指而领焉。承响而知焉。

  • 颜氏家训集解·颜之推

    训诂著作。7卷。北齐颜之推著。王利器集解。以卢文弨抱经堂校定本为底本,参校别本,旁以群籍所引颜书,是正文字,勘谬补缺。书后附录各本序跋、颜之推传、颜之推集辑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初版。

  •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