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如来道品第二十二

佛复告族姓子。是为如来所行道业。如来以此所行道业。开化众生。以无言辞而演文字。难当难成。又族姓子。如来至诚。无有羁学能禁制者,其业无量不可思议。诸天龙神及世间人。无能计会称载所知。初无所言而文字现。难是难及无能抑制。遍诸佛土定意周普。现诸正觉皆已超越。无诸邪业无所想念,犹如虚空三昧平等。察诸法界而无差异。所以者何。诸佛世尊所可宣说无有若干。所因兴出无有偏党。等诸众生国土亦然。所说悉同道神不别。解脱无异。所至灭度亦无若干。又族姓子。如来至真有诸法界为一种味成最正觉。於众生界无所蔽碍。善权方便以无碍法而悉明了,则为众生转其法轮令不退转阿惟越致。譬如族姓子。上工珠师修於清净无垢宝珠。重治令曜。手执此珠宝。举著浊水令水凝然。去浊就清。不复勤而劳其功。然後则出著於食味。上於瓶瓮。若於钵器。令其中水皆使清澄。所劳功夫不足言耳。然後服著大药味中。以微细重而重洗之。所洗已净去诸刺蕀。是则名曰夜光宝珠。如来至真亦复如是,察诸众生瑕秽境界。为演无常苦。空非身悲哀辛酸苦毒之灾。众生迷惑爱乐生死。苦恼患厌尔乃令入贤圣法律。如来精进於彼无难。然後乃达空无相愿。如来以慈而开导之。所勤精进而无所著。便次得成於不退转。斑宜经道三场清净。何谓佛界。而令众生来入其境。已得越度入如来法。故曰无上众祐之要。是族姓子。以此因缘。当作此观。如来至真所入三昧不可思议。修乎平等达於三世。不断三宝。如来於彼不可思议。住於道业犹如是空。其身自然无能逮者,现形一切诸佛国土。而於诸法永无所获。不择自在随其音响而教化之。若为众生宣经典时。皆离一切心诸所缘。而悉知见众生心行志性所趣。诸菩萨众志操清净。诸佛世尊,以此等故兴出世间。是族姓子。是为如来至成之谊。由无本业。谓无所住而不违远。亦无懈息。授菩萨决不断言教。是利名曰如来道业。佛讲说此如来业时。十方无量不可计会无数佛土六反震动。其大光明。普照诸界。雨天华香。其宝清净佛师子座。诸来集会大声闻众。天龙鬼神犍沓和等。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睺勒。比丘比丘尼童士童女。咸共听闻如来宣此道业法典。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善心生焉。各各赍持若干种华名香杂香华鬘涂香衣服幡盖及大幢幡。鼓诸伎乐琴瑟箜篌。供养如来。取头上宝而以散之。或赍麻油。或执雷音。或取其发。或脱宝璎以珠挍饰。或明月珠。或怀月珠及解脱华。或持无瑕精洁之供。或获印绶原赦之养或有宝果或以鹰鸟。或以綖缕。或寂然物不猗空物。或头宝璎。或颈著珠。或手或脚所有庄严。而供养佛悉遍散之。或复又取夜光宝珠。或复又取紫磨宝饰。以散其上。或马藏宝天帝殊绀大青宝珠火色宝珠。月光宝珠若干种色。瑰异奇宝以供养散。紫磨粟金杂碎白银。本■杂香。儋堂杂香。栴檀杂香。黑妙杂香。丹赤真珠。似人杂香。而自退漏雨散。及诸天华。加雨意华。无极意华。月度月华。柔软音大软响华。其华曜目。大地陆地诸华。其轮离垢而有百叶。或有千叶。或百千叶。其光远照香悉周遍。其香美妙洋溢所观靡不欣乐。其光照曜执持其焰。其色无量文饰交露。青莲芙蓉诸所杂华。而自然堕。又复雨地须蔓那华。思怡无忧华瓶。梧桐舍著。徐详平顺而雨此华。箜篌乐器箫成鼓吹。鼓舞诸伎自然而鸣。又复加雨诸天华香杂香众宝璎珞宝珠衣服卧具。其诸十方来会菩萨。踊住空中。自投其身用供养佛。適各投身不惜躯命。应时空中。周遍自然覆宝高座。有宝交露。垂无央数诸珠璎珞。周遍挍饰。紫金杂厕其饰殊特。诚非世有。出若干种诸宝莲华。一切所有珍宝璎珞。一一枚珠各有无数不可称载化菩萨现咸悉共见。诸菩萨出適来出已,绕佛七匝,则复还坐於宝莲华。十方无量诸异国土。不可称计诸佛世尊,一一诸佛各各一切共嗟叹之。其供养以经典之要。以供养故致於清净。各共叹德穷劫不竟。供养法故。佛以威神遣诸弟子。诣此忍土所赍供养。入此忍界。其宝庄严超逾於此。严饰宝座殊绝难及。彼时大会无数众生见是变化。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不可称载诸菩萨众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於时世尊,周匝遍察诸菩萨众。汝等正士。谁能堪任。如是比像清净庄严。菩萨所住所当建立。如来至真。意所遣使在遍止宿。将护视之无有思想。亦无音响。所敷氍?毾?之具。弥勒如来成佛已後。十六年中当坐於此净宝高座。是为菩萨行愿归趣。名无盖门大会法品经典之要。亦当广布分别其谊。彼时所会一切菩萨。亦当兴发供养此法。弥勒如来及於贤劫诸菩萨众。於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变动诸法王。即从座起。於莲华上右膝长跪。叉手白佛。唯然世尊,我能堪任。将护於此清净挍饰。止息其边无有思想。精勤一心而不懈废。侍於弥勒至成如来。常供养之。及於贤劫诸如来众至真等正觉等。时有魔天。名曰所作所立坚强处。将四域来在彼会。谓变动诸法王菩萨。族姓子。其器云何。为何等类而用其器。受此严净令不毁散。变动诸法王菩萨。答所作魔。族姓子知。一切诸器皆归坏败。无常存者无所堪受。唯有空虚而可不毁。无所妨废。於诸器中最为高尊。仁行当宜谛察我身。目无得旬。必能睹见於无极器。时所作魔。观察变动诸法王菩萨。谛视其身而目不旬。即见变动诸法王菩萨脐中有水王光明世界。何故名曰水王光明。其佛世界悉满众水。周遍国土。若有遥视如一大海。彼有如来。名曰乐莲华首至真等正觉。於今现在。淳诸菩萨为说大乘。其水界中又有莲华。名宝庄严。其彼如来及诸菩萨而坐於上。时所作魔叉手而立。稽首归命变动诸法王菩萨。变动诸法王菩萨。谓所作魔。仁君。岂见诸菩萨器。答曰已见。其器无极。报曰是水君能任受。如是像无极天器。亿百千劫那术诸劫数之报坏。於此庄严挍饰。终不枯竭。无能消化。时所作魔。稽首礼佛。唯愿世尊,我本亿念志在杂碎。未见於此诸正士等。未得闻是经典要时。欲得成声闻缘觉而取灭度。今日又见变动诸法王菩萨威神巍巍。闻此经典感动变化。诸建立至意。当发无上正真道心。如今所作不敢违废。於最正觉愍伤众生。多所安隐多所将护。假使吾身於江河沙劫地狱见煮。然後乃成无上正真。虽遭此厄不以为患。不舍佛道。时佛咨嗟所作魔曰:善哉善哉!汝身乃为大道之故。一心被服弘誓大铠。今仁如此建立志愿。所誓必果。

猜你喜欢
  四分律卷第二十五(二分之四明尼戒法)·佚名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三(末)·窥基
  卷第三十五·李通玄
  卷第十九·佚名
  卷第十三·永觉元贤
  卷第四·智旭
  二十八、久响龙潭·慧开
  第十六 等起·佚名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佚名
  菩提场之念佛胜义·太虚
  卷第五·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唐慧琳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如意轮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六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不伏老·沈泰

    (北海冯氏编栩庵居士评西湖玉汝丁必成、仕元冯士鳌阅) 正目王从善自负青春小,刘贤良开尊延旧好。 贾希德下第送长亭,梁状元一世不伏老。 △第一折 (〔末扮梁颢上〕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莫向东风怨

  •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范晔

    任光 子隗 李忠 万脩 邳彤 刘植 耿纯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汉兵至宛,军人见光冠服鲜明,令解衣,将杀而夺之。会光禄勋刘赐适至,视光容貌长者,乃救全之。光因率党与从赐,为安集

  • 志第一 礼仪一·刘昫

    《记》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欲无限极,祸乱生焉。圣人惧其邪放,于是作乐以和其性 ,制礼以检其情,俾俯仰有容,周旋中矩。故肆觐之礼立,则朝廷尊;郊庙之礼立,则人情肃;冠婚之礼立,则长幼序;丧祭之礼立,则孝慈着;

  • ●卷五·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董相国文恭公年五十大拜,入直军机,三十余年,见人从无疾声厉色,礼貌之周到,虽于童子亦不肯忽也。而退直入家则性气殊急。出门能谦恭数十年如一日,实亦人所难能也。公鼻中有淤肉闭塞,气不得通。每当严冬,入西华门,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戊寅朔上不御殿文武百官于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罢百官宴赐节钱钞○己卯 上谕辅臣狭西奏灾异云山崩移且昨辛未日风沙大作占曰主兵火有边警朕惟气数固莫能逃然亦不可坐视况 上天示象儆戒昭然而防备消

  • 十国春秋卷三十五·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前蜀一髙祖本纪上髙祖姓王名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也为人隆眉广颡龙睛虎视机略拳勇出于流辈先世故为饼师建少年无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事里人谓之贼王八常葬父发地数尺而瘗棺輙跃出有神人语之曰此天子地汝小

  • 曲江公萧遥欣传·李延寿

    曲江公萧遥欣字重晖,是始安王萧遥光的弟弟。宣帝的哥哥西平太守萧奉之没有后代,就把萧遥欣过继为曾孙。萧遥欣在幼年的时候,就体形很高,明帝曾经对江纏说:“遥欣虽然年幼,但看他的神采,很有骨力,必定会成为美才,只是不知道时运

  • 朱守殷传·薛居正

    朱守殷,小名会儿。庄宗读书时,做厮仆劳役在身旁服务。庄宗即位后,任长直军使,虽然身为军士,却没听见过攻战杀伐之声。常常捏造别人的长短对庄宗说。渐渐以心腹身份受信任。在黄河与梁军对垒时,任蕃汉马步都虞候。朱守殷守德

  • 卷五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知南劒州罗愿上奏曰臣闻自昔大有为之君必先务富其民民有蓄积是乃国之所以为安富尊强也陛下仁圣天纵忧劳万民临

  •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六·吴振棫

    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大驾巡幸,留京王大臣日诣文华门办事。恭请合符,轮流值宿。卯刻四人同入,非直班者,申初散出;直宿班者,在内守合符,俟次晨交替,合符而后出。按:康熙三十四年,上出古北口,巡历塞外。命大学士

  • 明代靖难之役与国都北迁·吴晗

    一明太祖的折中政策自称为淮右布衣,出身于流氓而做天子的朱元璋,在得了势力称王建国之后,最惹他操心的问题:第一是怎样建立一个有力的政治中心,建立在何处。第二是用什么方法来维持他的统治权。明太祖在初渡江克太平时(至正

  • 八年·佚名

    (癸丑)八年大明嘉靖三十二年春正月1月1日○戊寅朔,日暈,兩珥。○日有食之。〈史臣曰:「日食之變,陰脅陽,臣侵君之象也。賊衡動搖慈殿,以乙巳之說,人有異己,卽成大獄,脅制君上,多行己意,少不如意,輒訴慈殿,使誚責加於主上,天之示警,其或

  • 絜齋毛詩經筵講義卷一·袁燮

    詩序一國史明乎得失之迹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風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臣觀先王盛時禮樂教化薫蒸陶冶人人有士君子之行發而為詩莫非性情之正流風

  •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苏舆

      天地之氣,合而為一,分為陰陽,判為四時,列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謂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間相勝也。故為治,逆之則亂,順之則治。   東方者木,農之本。司農尚仁,進經術之士,道之以帝王之路,將順其美,匡 其惡。

  • 寒温篇第四一·王充

    【题解】在本篇中,作者批驳了君主喜怒决定天气寒温的天人感应学说,故称篇名为“寒温”。说寒温者宣扬,君主高兴行赏,天气就温暖;反之,发怒施罚,天气就寒冷。王充则认为“天道自然,自然无为”;“春温夏暑,秋凉冬

  • 幼官第八·管仲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

  • 卷十四·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十四     元 刘王汝 撰 大雅二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啓之辟之其柽

  • 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一·善酂

    嘉兴大藏经 翼庵禅师语录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一小师序璋等记己酉春中朱郡侯葵石同阖郡缙绅孝廉文学居士暨。令弟子葆子蓉令嗣范臣迪臣令孙辰始子上等。请住真如禅寺上堂。指法座云。是甚所在。争受容易。道不得齐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