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僧众三礼各各互跪烧香散华首者唱云)。

  稽首天台教主佛陇禅师。般若之神鉴。无边解脱之光临。莫尽声扬虚谷响答。何疑机扣真慈。应来不忒。窃以。真如清净。本无色像之端。法界含容。遂有往来之状。垂形万有。混迹群方。谁知证妙位高。秖仰池深华大。蕴尧舜二君之奇相。作陈隋两国之尊师。说法圆融。降魔自在。智定之巍巍若是。慈悲之霭霭难量。经云。著如来衣。入如来室。坐则如来所坐。行则如来所行。为如来手摩。以如来肩荷。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功德不可称量。赞叹略难穷尽。今则伏值鹤林追远。敢言黍稷非馨。聊荐精诚。仰惟昭鉴(初时唱已。便请若余时但除请。直唱此语已。便陈意礼赞)。

  一心奉请天台教主智者大师。

    惟愿降临道场受我供养(三请下皆准此)。

  一心奉请天台高祖无畏论师龙树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宗教第二祖师北齐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适嗣第三祖师南岳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结集教藏第五祖师章安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教观第六祖师法华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教观第七祖师天宫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教观第八祖师左溪尊者。

  一心奉请天台记主第九祖师荆溪尊者。

     (请已赞叹宣疏叹曰)。

  法界圆融象无所象。真如清净化无所化。虽象无所象。无所而不象。化无所化。无所而不化。灿灿现二王之相。雄雄为两国之师。化缘谢南岳之言。道誉重东林之价(旧本又云。法门功德难可称扬。今则伏值远忌之晨。略展荐羞之礼。具有疏词。仰对宣白)。

  一心顶礼大苏山内修法华三昧时身天台智者。

     (自天台智者下众和拜起已赞叹)。

  游心法界诸心寂  如日依空不住空

  三千实相顿圆明  八万尘劳等真净

  灵山妙会依依见  宝塔全身了了观

  不是亲逢南岳师  人谁识此深禅相

 

     故我一心归命顶礼(一拜下去准此)。

  一心顶礼华顶峰上降伏天魔众时身天台智者。

  孤禅片石心弥净  寒拥深云夜未央

  忽震千雷动地来  潜窥百怪掀天至

  始觉鬼神才散灭  还为父母更绸缪

  强软消摩寂照功  神僧出现亲称赞

 

  一心顶礼瓦官精舍开法华妙义时身天台智者。

  鹫峰极唱经称妙  四十余年秘不谈

  家业须逢嫡子传  髻珠不是随勋得

  权实巍巍唯佛了  本迹汪汪补处疑

  智者当时亲得闻  瓦官重更分明说

 

  一心顶礼玉泉宝阁说摩诃止观时身天台智者。

  九旬慈霔开圆行  十法融谈立妙乘

  宝车高广具庄严  白牛肥壮行平正

  安御四缘游直道  能过十境到凉池

  乘坏驴车满世间  稽首天台誓依怙

 

  一心顶礼太极殿上讲仁王般若时身天台智者。

  百座似星环北极  四依如月出东溟

  八辩洋洋万国安  双空荡荡千灾散

  玉指竞鸣金殿响  牛香重发兽炉腾

  稽首巍巍五忍身  堪消万乘殷勤礼

 

  一心顶礼陈隋两国授二宫顿戒时身天台智者。

  玉佩锵锵围法座  金炉霭霭对人师

  拜手咸求服戒缨  倾眸不舍瞻慈相

  五德精明如满月  二严深广类沧溟

  人中师子法中龙  隋主从兹称智者

 

  一心顶礼佛陇道树解净名禅讲时身天台智者。

  行道霜林香径净  冥心月树石房寒

  明净功夫只自知  幽深境界何人到

  秉笔或因隋帝命  开经时感梵僧来

  我等当时恨不逢  归命天台禅智海

 

  一心顶礼灵石海岸开涅槃万句时身天台智者。

  海山一点秋光里  金阁危层翠障间

  万句圆开解脱门  千徒竞拥慈悲室

  经案夜分江墅月  讲钟寒彻水村家

  三德弥资三观明  无人共饱醍醐味

 

  一心顶礼放生池上讲金光流水时身天台智者。

  方舟泛泛清江上  法语[日*勞][日*勞]碧浪心

  两岸香飘野老随  中流磬发金鳞跃

  计诩狱中曾赴难  修禅堂上解酬恩

  而今依旧簄梁多  慈眼他方应悯见

 

  一心顶礼石城金刹现双林善寂时身天台智者。

  化缘火灭机薪尽  端坐冥冥石像前

  诸子号啕竟不还  群生盲瞑谁开导

  星河惨淡金波缺  云谷飕飗鹤树低

  百金妙药寄章安  犹恨无人付禅慧

 

  一心顶礼佛陇树下帝封灵塔全身天台智者。

  加趺宛似安禅貌  闭塔犹同掩定房

  初夜流光彻远林  有时弹指闻深院

  年年紫诏离金阙  岁岁皇华启石门

  最后开封失旧身  不知前往何方去

 

  一心顶礼十方世界普生佛刹中身天台智者。

  慈心天眼应遥见  六十余州旧结缘

  既将种子播良田  须为萌芽作甘雨

  父去谩留身后药  亲离空系醉中珠

  神州佛陇愿重游  速使群生开佛慧

 

  一心顶礼天台高祖无畏论师龙树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宗教第二祖师北齐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适嗣第三祖师南岳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结集教藏第五祖师章安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教观第六祖师法华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教观第七祖师天宫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教观第八祖师左溪尊者。

  一心顶礼天台记主第九祖师荆溪尊者。

     (礼已各跪烧香散华默运逆顺十心。运十心已。想对一切三宝诸祖前。行忏悔法)。

  至心忏悔。我及十方法界一切众生。自无明无始时来。顺有识有流结使。动身口意。随贪嗔痴。造七遮五逆之愆。犯十重四夷之戒。毁谤三乘正教。平陵五种法师。行四邪五邪坐无惭无愧。指三涂如园观。具八苦为庄严。生生向邪见家生。世世出空无佛世。何缘今日偶得人身。效雪岭出家。值天台遗教。但恨昏云久覆。见网交缠。千如权实法门。滥称染指十法成乘妙观。未始经心。空有临池羡鱼。不解归家结网。痴猿未锁。五尘之林里长飞。渴鹿当阳。六欲之泽中永骛。故使身围法座。心绕尘缘。八音之徒震雷霆。四辩之谩陈乳色。加以谑谈圣典。侮慢教文。宁思法佛全身。岂念雪山半偈。现招愚暗。来报邪痴。谤人慢法之愆。万劫千山之障。如斯罪恶无量无边。对三宝披陈。向四依发露。断相续念。舍覆藏心。愿普承忏悔光明。众罪等虚空清净忏悔已一心归命普礼。

  至心劝请。

  一念一时咸劝请  十方刹海劫如来

  普为众生转法轮  莫便涅槃归寂灭

  三乘贤圣诸知识  一切慈悲住世间

  但作众生利乐缘  我皆劝请身心礼

 

     劝请已一心归命普请。

  至心随喜。

  虚空法界微尘数  诸佛从初发道心

  修行劫海得菩提  乃至涅槃分舍利

  三乘贤圣无生业  十善凡夫有漏因

  乃至低头小善根  我皆顶戴生欢喜

 

     随喜已一心归命普礼。

  至心回向。

  从初乃至于随喜  三业修行众善根

  回入虚空实际中  等同利乐群生界

  所修福智皆和合  所成身土悉庄严

  最后微尘众道场  普共众生成正觉

 

     回向已一心归命普礼。

  至心发愿。

  愿我常随诸佛学  微尘刹海劫修行

  析骨书经等妙高  亡躯为法周沙界

  宣扬诸佛圆常教  开示众生解脱门

  虽然究竟佛菩提  不舍普贤菩萨行

     (旧有愿文录之于此)。

  愿我尽生无别念  天台妙教独相随

  声香浩浩罢摇情  名利汪汪休夺志

  展卷研几云屋夜  冥心索隐雪房时

  诸祖传弘誓海深  愿常冥助令开悟

     发愿已一心归命普礼。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

猜你喜欢
  道安法师念佛赞文·佚名
  八大人觉经略解·智旭
  曹溪大休珠禪師偈讚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九·昙噩
  第二十七章 瞿毗旃陀罗王等时期·多罗那他
  三弥底部论卷中·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十·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一·净挺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七卷·李通玄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卷下之一·宗密
  胜鬘义记·佚名
  原跋·智旭
  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佚名
  忍辱品第十二·佚名
  卷三百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楚辞集注卷第二·朱熹

    九歌第二【离骚二至十二】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汜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旣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旣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

  •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司马迁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

  • 列传第二十九 汝南文成王亮(子粹 矩 子祐 羕 宗 熙) 楚隐王玮 赵王伦王冏(郑方) 长沙王乂 成都王颖 河间王颙 东海孝献王越·房玄龄

    自古帝王之临天下也,皆欲广树蕃屏,崇固维城。唐、虞以前,宪章盖阙,夏、殷以后,遗迹可知。然而玉帛会于涂山,虽云万国,至于分疆胙土,犹或未详。泊乎周室,粲焉可观,封建亲贤,并为列国。当其兴也,周、召赞其升平;及其衰也,桓、文辅其危

  • ●卷二百四十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二。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国史馆编修官员兴宗采石战。且录曰:完颜亮竭其国兵前来南牧其身先出汝州(京西道)示欲出襄汉上流朝廷遂促三司发精兵五万人合荆鄂之兵凡十二

  • 提要·彭遵泗

    「蜀碧」四卷,國朝彭遵泗撰。遵泗字磬泉,丹稜人,乾隆丁巳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書紀蜀亂始末及一時死節士女,其曰蜀碧者,取萇弘之血三年化碧意也。起明崇禎元年戊辰,至我朝康熙二年癸卯;末有附記及楊展、劉道貞、鐵腳板、余飛

  • 一百四十三 兼两淮盐课曹寅题视鹾期满查无举劾之员本·佚名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 管理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加伍级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臣曹寅谨题:为题明事。 窃照两淮引盐运行肆省,地方辽阔,全赖各有司殚力督销,盐属官奉公催办,庶国课无亏,而盐法有裨。臣奉命视鹾,差期已竣,例

  • 第三十三卷 访目·缪荃孙

    宋洞庭弥勒寺井阑石刻建隆三年。同治《重修苏州府志》。秘书郎姜府君墓志在新阳县姜里村。乾隆己已季春。《重修苏州府志》。新建高邮军城记撰书姓氏佚。在高邮。开宝间立。新修太和宫记王禹称撰。案《吴郡志》云:在

  • 后梁纪二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中开平二年(戊辰、908)·司马光

    后梁纪二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 [1]八月,吴越王遣国节度使王景仁奉表诣大梁,陈取淮南之策。景仁即茂草也,避梁讳改焉 [1]八月,吴越王钱派遣宁国节度使王景仁带着奏表前往大梁,陈述攻取淮南的计策。王景仁,即王茂章,

  • 五年·佚名

    明天啓七年上之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己巳,上行望闕禮。○上謁魂宮。○備局啓曰:「伏見成俊耉所送毛將揭帖,與前送秘揭,只是一意。蓋彼之深惡,而欲去之者,惟李莞,而李莞決不可輕遞。且前日毛將所求租糧萬餘石,以不得輕許之意,旣

  • 孝经纪事引·陈澧

    《孝经》、《论语》,圣贤教人之书也。而《孝经》尤简约,朝廷以此试士,本以圣贤之教教天下,而士但以为考试题目而已。世之劝人为善者,乃至取巫觋语而刊布之,不亦慎乎?古人尊信《孝经》之事,群书所载甚多。今取其见十七史者若干

  • 卷三十七·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三十七宋 陈经 撰蔡仲之命【周书】仲乃蔡叔之子也蔡叔流言于国周公既囚之于郭邻矣何为而复用其子也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使蔡叔之谋害及周公而不及王室则周公必将恕其

  • 第四章主动性·梁漱溟

    宇宙间森然万象,莫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自其异者而言之,显有区分,一若鸿沟不可逾越;而实则万殊同出一本。其异也,不过自微之著,由隐而显,不断变化发展而来,追踪原始,界划不立。故尔为学既须分别精审,又贵善观其通。人心非他,即从

  • 衡岳泉禅师·惠洪

    禅师名谷泉。泉南人也。少聪敏。性耐垢污。大言不逊。流俗憎之。去为沙门。拨置戒律。任心而行。眼盖衲子。所至丛林。辄删去。泉不以介意。造汾阳。谒昭禅师。昭奇之。密受记莂。南归放浪湘中。闻慈明住道吾。往省觐

  • 发扬中国文化与佛教以救国救世界·太虚

    ──二十二年八月在庐山大林寺讲──  一 为民的中国文化  二 为众生的佛教  三 近代欧美文明的立国做人之道  四 发扬中国文化及佛教以救国救世界这庐山大林寺有了十来年的历史。在最初发起重建大林寺时

  •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卷上·佚名

      供养方便会第一   归命满分净法身  毗卢舍那遍照智  开敷妙觉光明眼  修广犹若青莲叶  我今依经要略说  自利利他悉地法  真言次第方便行  发起信解胜妙门  先令自心离尘垢  思惟诸佛现于前

  • 卷第二十九·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九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五 雪峰上堂。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 长庆棱问云门云。雪峰与么道。还有出头不得处么。门云有。棱云作么生。门云不可

  • 塔子沟纪略·哈达清格

    辽宁地方志。清哈达清格纂。十二卷。作者号素斋,满族镶黄旗人。塔子沟,今约辽宁凌源、建昌、喀喇沁一带。乾隆三年(1738)设直隶厅。三十八年,哈达清格任通判时,就其见闻,参以旧档修成是志。约五万字。冠有一序,舆图一幅。

  • 闻见近录·王巩

    1卷。北宋王巩撰。是书记东都旧闻,凡104条。上起后周世宗,下迄宋神宗,其中记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尤多,有关大臣进退、典故沿革等多史传所未详,可资参证。原本单独行世,隆兴元年(1163)王巩后世将其与《甲申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