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序

夫佛法首重实证,非实证无以契真常。因一切众生,皆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盖妙理空寂,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乃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即此义也。然众生之欲契入实相,必先假名言,以为助缘;此世尊所以苦口婆心,广说法要,冀众生因指见月,得心自在,而入三昧也。综观一代时教,闸明从凡至圣,而事理并重者,莫逾首楞严经。此经以阿难尊者误堕淫室,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是世尊,敷演洪文十卷,由性而相,由显而密,由解而行,由行而证,彻终彻始,广度有情。

圆瑛法师者,今佛门之龙象也。慧性天生,辩才无碍,宏施法雨,中外咸沾,著作行世,十有余种。十二年前,曾撰楞严纲要一书,明灯普照,广被遐迩。迨年六十八,始行注释此经,以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编成讲义,大愿既偿,嘱为之序。窃念学佛信众,苟无南针,而欲深入经藏,譬靡管而窥大,弃蠡以测海,求能了解妙理,诚恐北辙南辕!

法师为当代大德,了知学人心理,以平淡言辞,演释甚深经义,方便善巧,尤能契合时机;而勘校经文,正其错简,巨眼如烛,有裨来学。经中破处之文有‘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一段,横隔其间,或因前人录刊倒置,致与前后文不相接续,法师指示此段应在请法之后,则问答相应,怡然理顺矣。抑其敷弘正道,诠行布不碍圆融;显示真常,离二边而趋空寂。正犹增辉于太阳,助深于巨壑,法施功德,沾溉靡穷,无缘慈悲,同无量矣!

辛卯孟春之望 菩萨戒优婆塞 王学仁谨序于香港

猜你喜欢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欧阳竟无
  卷第五·佚名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略教诫经·佚名
  开圣禅院语录序·佚名
  一字寄特佛顶经卷上·佚名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论本第十三至第十五)·遁伦
  卷之六·别庵性统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六·佚名
  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一:汉明求法说辨伪·梁启超
  跋太虚法师文钞·太虚
  贤愚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二·箬庵通问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一·三峰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九杜甫哭严仆射归榇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老亲如【一作知】宿昔部曲异平生风送【一作逆】蛟龙雨【一作匣】天长骠骑营一哀三峡暮遗後见君情宴戎州杨使君东楼胜絶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座从

  • 列传第十三 高干弟慎 弟昂 弟季式 封隆之子子绘 从子孝琬 孝琰·李百药

    高乾,字乾邕,渤海蓚人也。父翼,字次同,豪侠有风神,为州里所宗敬。孝昌末,葛荣作乱于燕、赵,朝廷以翼山东豪右,即家拜渤海太守。至郡未几,贼徒愈盛,翼部率合境,徙居河、济之间。魏因置东冀州,以翼为刺史,加镇东将军、乐城县侯。及尔

  • 歴代通畧卷二·陈栎

    南朝宋【刘氏都建康】晋室之亡南北分据接东晋之统而立国江左者为宋齐梁陈而谓之南朝据有中原削平诸部者为元魏分而为西魏东魏为北周北齐为隋而谓之北朝刘裕簒晋而立是为宋武帝始以贫贱之刘寄奴【小名】奋起艹野乗桓玄

  • 大明熹宗悊皇帝宝训卷之一·温体仁

    圣孝泰昌元年九月癸未礼部尚书孙如游等请上御文华殿门视事百官行奉慰礼上曰朕哀痛方殷岂忍遽离丧次其以本月十六日视朝具仪来看○同日上谕□□山陵事重礼工二部堂上官率钦天监并访举精通地理人员一同前往相择复特命大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六·佚名

    通諡节愍诸臣上窦永澄董尔砺江万春王命印陈尚仁王崇信徐国全顾 頥崔儒秀叚 展夏国卿陈 栢金啓倧朱国彦王元雅李献明何天球徐 泽武起潜彭文炳【弟文炯 文彩 子遇飏 遇飚附】任光裕程应琦卢成功郑感民焦延庆张国

  • 鸠摩罗什传·房玄龄

    鸠摩罗什是天竺人,世代做相国。他父亲鸠摩罗炎,聪颖贤德有气节,正要继任相位时,却推辞回避而出家,向东越过葱岭。龟兹王听说过他的名声,在城郊迎接他,请求他做国师。龟兹王有个妹妹,芳年二十,聪明而有才干,各国争相求婚,都没有答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选举志二八旗科第二八旗繙译科武科缘起顺治八年定考试繙译之考官於初九日入贡院出题考试满洲举人止考一场十四年停止繙译考试康熙四十八年兵部议嗣後八旗汉军包衣无品级笔帖式库使由

  • 孟子精义卷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十 宋 朱子 撰 万章章句下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章 伊川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此皆时也未尝不合乎中故曰君子而时中又曰夷惠之行未必如此且如孔子言不念旧恶怨是用

  • ●牧鑑卷之三·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治體二◆治體二治體者設施布置之規模是也是故肅其分始不紊得其意始不戾通其變始不倦古人之治久而無弊者以是道也今欲議體舍則於是可乎敬稽經訂傳得若干條別為五目以為治體之鑑曰上下所以

  • 春秋集传纂例卷一·陆淳

    唐 陆淳 撰春秋宗指议第一此经所以称春秋者先儒説云鲁史记之名也记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所以记远近别同异也故史之记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所记之名也啖子曰夫子所以修春秋之意三传无文说

  • 卷十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夏官二官以节服为名则王之车服旗常皆其职掌朝祭则六人从王郊祀则二人从尸持旌执戈乃其事也若云从王服衮从尸服裘则周书顾命执惠执戈者雀弁綦弁而己未闻服冕况以下士

  • 卷一百五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五昏礼仪礼士昏礼【郑目録云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隂来日入三商为昏于五礼属嘉礼 疏商谓商量是漏刻之名

  • 春秋经解卷二·孙觉

    宋 孙觉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即位常事书者威弑隐自立非天子命也三月公会郑伯于垂垂卫地郑伯以璧假许田许田者许男之田也天子所封不可假也郑与许接壤故郑伯以璧假其田二国擅假天子之田自恣若此然犹愈乎用兵而取

  • 卷之三十九·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九智君臣之智《三国志》: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躬耕亩亩,好为梁父昤,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司马徽清雅有知人之监,同郡庞德公素有重名。德公常谓:孔明为卧龙,德操为冰监。故刘备在刑州,访士於司马徽

  • 华严隆禅师·惠洪

    禅师名道隆。不知何许人。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曰纵观都市。归尝二鼓。谨门者呵之不悛。一夕还不得入。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往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惊矍。问名字

  • 卷第九·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九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觉支品第十五之余云何轻安觉支。谓世尊说。庆喜当知。入初静虑时。语言静息。由此为缘。余法亦静息。此名第一顺轻安相。入第二静虑时。寻伺静

  • 五灯会元续略目录·远门净柱

    卷首 序文 凡例卷一上曹洞宗 青原下十五世净慈晖禅师法嗣 华藏慧祚禅师 青原下十六世云窦鉴禅师法嗣 天童如净禅师华藏祚禅师法嗣 东谷光禅师 青原下十七世天童净禅师法嗣 鹿门觉禅师 雪庵从瑾禅师东谷光禅

  • 原诗·叶燮

    诗论著作。清叶燮著。四卷。旨在推究诗之本源,探讨诗歌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分内、外二篇,内篇“标宗旨”,外篇“肆博辨”,体系严整。论诗首倡源流正变、沿革因创之说,认为诗歌的发展是由源及流,由本及末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