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序
夫佛法首重实证,非实证无以契真常。因一切众生,皆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盖妙理空寂,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乃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即此义也。然众生之欲契入实相,必先假名言,以为助缘;此世尊所以苦口婆心,广说法要,冀众生因指见月,得心自在,而入三昧也。综观一代时教,闸明从凡至圣,而事理并重者,莫逾首楞严经。此经以阿难尊者误堕淫室,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于是世尊,敷演洪文十卷,由性而相,由显而密,由解而行,由行而证,彻终彻始,广度有情。
圆瑛法师者,今佛门之龙象也。慧性天生,辩才无碍,宏施法雨,中外咸沾,著作行世,十有余种。十二年前,曾撰楞严纲要一书,明灯普照,广被遐迩。迨年六十八,始行注释此经,以四十余年之钻研,究厥精微,编成讲义,大愿既偿,嘱为之序。窃念学佛信众,苟无南针,而欲深入经藏,譬靡管而窥大,弃蠡以测海,求能了解妙理,诚恐北辙南辕!
法师为当代大德,了知学人心理,以平淡言辞,演释甚深经义,方便善巧,尤能契合时机;而勘校经文,正其错简,巨眼如烛,有裨来学。经中破处之文有‘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一段,横隔其间,或因前人录刊倒置,致与前后文不相接续,法师指示此段应在请法之后,则问答相应,怡然理顺矣。抑其敷弘正道,诠行布不碍圆融;显示真常,离二边而趋空寂。正犹增辉于太阳,助深于巨壑,法施功德,沾溉靡穷,无缘慈悲,同无量矣!
辛卯孟春之望 菩萨戒优婆塞 王学仁谨序于香港
猜你喜欢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四·欧阳竟无 卷第五·佚名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略教诫经·佚名 开圣禅院语录序·佚名 一字寄特佛顶经卷上·佚名 梵网经忏悔行法·智旭 瑜伽论记卷第五(之上)(论本第十三至第十五)·遁伦 卷之六·别庵性统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六·佚名 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一:汉明求法说辨伪·梁启超 跋太虚法师文钞·太虚 贤愚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二·箬庵通问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一·三峰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