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二章 续诸王之事迹

彼瓦沙婆王于最胜最上名声与果报之友提山精舍,建立十塔。(一)彼于伊沙利耶园见美丽之精舍而建立美丽布萨堂,(二)又于最上无姊罗精舍令造力鼓,对[诸比丘]每三年与六衣。(三)修理楞伽岛遍荒废之园,[又]到处营造住处,大价之法供养。(四)王[于]最胜塔园令建立舍利堂,行满四十四次之[伏舍佉]祭。(五)[又]于大寺、塔园、支提山精舍各处点千油灯。(六)造筑摩扬提,罗周波罗池,瓦哈,寇兰波,摩诃尼伽瓦提池及摩诃罗美提,凯哈罗,伽利池,阇普提,阇达曼伽那及阿比瓦达摩那迦之十一池。(七、八)

彼为丰饶[土地]造十二水路。(彼)作种种之功德,于市营造围壁、濠、门及望楼,营造大宫殿,[又]于都之城市此处彼处掘造莲池。(九、一〇)卓越之王由水路而导水[入池],[如是]自在者统治四十四年。(一一)

瓦沙波知其自身之子帝须王,令建立曼伽罗园,彼父王之殁后立即统治该岛三年。(一二)

帝须自身之子伽奢波夫奢加迦摩尼建立阿婆耶园之大塔。(一三)导者自在者为母建造迦摩尼池,此建立兰摩伽园,彼统治岛二十二。(一四)

摩河罗那伽丹波般尼之自在者导者建造沙积罗康达伽园,在南方建立哥达波巴达、达伽波沙那园,使作沙利波巴达精舍,达那耶利[精舍]在鲁哈那建造那伽波巴达[精舍],建造于吉利沙利伽园,彼统治六年而赴寿灭。(一五~一七)

摩诃罗那伽之子知波头提沙之自在者[再]建大云林囿园,(一八)[于其周围]令造壁栅与门及望楼,[彼]王又造瓦罗之园。(一九)导者波头提沙使掘伽摩尼池与比丘之僧伽。(二〇)彼[又]使掘兰达康达伽池,于美丽之塔园建立布萨堂。(二一)此导者向比丘僧伽寄进大财统治岛二十四年。(二二)

因帝须之名知彼弟于阿婆耶园建立布萨堂。(二三)彼于最上之大寺营造十二之建物,于谓达奇那罗摩[园]建立精舍及塔,(二四)由此为佛陀之教[法],作其他多数之功德,彼统治十八年。(二五)帝须自身之子,与王相应二人兄弟,为导者而统治岛三年。(二六)

相应于功德万伽那西伽提沙于阿㝹罗陀市统治三年。(二七)万伽那西伽提沙殁后,[其]子伽奢巴夫康伽摩尼统治二十二年。(二八)伽奢巴夫殁后,其王之养父摩诃罗伽那迦已统治六年。(二九)摩诃罗[伽]那迦殁后其子波提伽提沙伽统治楞伽岛二十四年。(三〇)波提伽提沙殁后,彼[弟]伽尼达提沙统治楞伽岛十八年。(三一)伽尼达提沙殁后知为库伽那伽彼之子,统治二年。(三二)库伽那伽之弟昆伽那伽杀害彼兄王,已统治楞伽一年。(三三)

[与昆伽那伽战]而得胜利之西利那伽于最胜阿㝹罗陀市统治楞伽十九年。(三四)

西利那伽[王]向最胜之大塔作宝华鬘之供养,为塔制造伞盖。(三五)[此]刹帝利造布萨堂,最胜之铜殿,统治十九年。(三六)

西利那伽之子谓阿婆耶王,与比丘僧伽二十万银。(三七)[王]于最胜大菩提树边建造石栅,[彼]王治理二十二年之领土。(三八)然彼弟著名圣者帝须王于阿婆耶园与大塔造最胜之伞盖,(三九)于美丽之大云林及美丽之阿婆耶园之最胜之二精舍,造黄金之塔。(四〇)闻长老提婆说病经[与僧伽]以医药与五最胜之住处,(四一)夜见奇瑞,于[建立]达沙摩利尼园于美丽之大菩提树之边立有灯明之像。(四二)

然于彼王之领土,[恶比丘等]说多数恶[法],说似而非理之说,伤胜者之教[法]。(四三)王见恶比丘等伤害胜者之教[法]与大臣迦毗罗相伴,制伏[此等]恶[比丘]。(四四)[此]自在者灭似而非理之说,使教[法]光辉,与[僧伽]于哈达波尼伽殿,于云林[施与]粥统治二十二年。(四五)

谓西利那伽知为帝须自身之子统治岛满二年。(四六)此谓西利那伽之[王]令建立大菩提树周围之栅及美丽之讲堂。(四七)

谓阿僧伽提沙[王]使建造最胜大塔之塔顶黄金制之伞盖。(四八)[彼]向最胜之大塔以摩尼所造焰[形][造]塔,此关联工事常为供养。(四九)[闻]长老提婆说安达伽银达经为调伏敌者[王],令[城市之]四门不绝粥之[施与]。(五〇)

西利那伽之子谓义伽耶库摩罗[王]于父殁后统治一年。(五一)

僧伽提沙统治四年,彼向大塔施行伞盖与金之细工。(五二)

谓僧伽普提王为有戒德之刹帝利。彼王统治二年。(五三)[此]敌之调伏者不绝向美丽云林囿园令粥之[施与],建立最上大寺之配食堂。(五四)

以梅伽宛那知名之阿婆耶[王]令于最胜大寺建造石殿。(五五)彼于大寺后方建立勤堂,于菩提树之周围建造无上之石栏,(五六)[其他]以石筑濠使造高价之弓窿门,于最上之大菩提树殿建造石床。(五七)彼于达器那园之内部建立布萨堂,彼大施于众中最上之比丘僧伽。(五八)王营造王宫与美丽之大建筑物,与比丘僧伽,王其后受纳[此]。(五九)时王于云林作吠舍佉之供养,彼治领土十三年。(六〇)

梅伽宛那之子奢达提沙王,此自在者统治丹波般尼岛。(六一)彼向最胜之大塔作无价之摩尼供养,建立铜殿供养最胜之摩尼,(六二)最上人命名[彼]为摩尼殿。谓帝须王建立波奇提沙波巴陀与比丘僧伽,最上人之王使掘阿兰波伽摩池,为八年间之供养,彼王统治丹波般尼十年。(六三~六五)

节达提沙殁后彼弟摩诃斯那王统治二十七年。(六六)时彼王[如是]思惟。“于[佛陀]之教有法说之比丘与不法说之[比丘]之二种比丘,何者慎深何者无惭之物耶?”(六七)王思考此事,求慎深之人人,发现非[真]沙门似而非之恶比丘。(六八)彼如等于腐尸苍蝇之动作非[真]沙门似而非恶比丘(六九)顿密达,巴巴须那,见他无惭之人人。彼近于[此等]恶比丘问义与法。(七〇)顿密达,巴巴须那与其他无惭之人人秘密协议令敬虔之[王]堕落。(七一)[此等]恶戒蔽痴之[恶比丘等]如鸠摩罗迦叶[有关说话]中告由佛之许可入胎数至二十岁者谓授与具足戒律文此为不可。(七二)[又此等]无惭愚师等在六群[比丘]之说中不许使用象牙之[团扇]。(七三)多数他之无惭比丘等此与他事无关理由[只]为利益而告以[正法]与非法。(七四)

彼摩诃斯那王与[此等]恶人等相交而[其]生涯作善恶[所行],如业而殁。(七五)

然人[避]蛇或毒蛇如不远与恶人之交而生……可修利益。(七六)

有涅槃之缘事。

猜你喜欢
  天然和尚像·函昰
  卷第八·契嵩
  佛说法集经卷第六·佚名
  卷之二十六·纪荫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四·介庵悟进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
  卷之十三·铁壁慧机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二·雪关智訚
  撰集百缘经卷第十·佚名
  佛说善恶因果经·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玄奘
  第十六 等起·佚名
  九峰诠禅师·惠洪
  法界宗五祖略记引·续法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二十·彭定求

        卷720_1 【游洞庭湖】裴说   楚云团翠八百里,澧兰吹香堕春水。白头渔子摇苍烟,   鸂鶒眠沙晓惊起。沙头龙叟夜叹忧,铁笛未响春风羞。   露寒紫藟结新愁,城角泣断关河秋。谪仙欲识雷斧手,   刬却古今愁共

  • 卷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古今禅藻集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二明释正勉释性同辑唐【五言古诗】和琳法师初春法集之作【排律误入】  慧浄【三首】鹫岭光前选祗园表昔恭哲人崇踵武弘道会羣龙高座登莲叶麈尾振霜松尘飞扬雅梵

  • 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脱脱

        李琼 郭琼 陈承昭 李万超 白重赞 王仁镐 陈思让 焦继勋 刘重进 袁彦 祁廷训 张铎 李万全   李琼,字子玉,幽州人。祖传正,涿州刺史。父英,涿州从事。琼幼好学,涉猎史传。挟策诣太原,会唐庄宗属募勇士,即应募

  • 卷六十一·志第三十七·乐一·张廷玉

        ◎乐一   古先圣王,治定功成而作乐,以合天地之性,类万物之情,天神格而民志协。盖乐者心声也,君心和,六合之内无不和矣。是以乐作于上,民化于下。秦、汉而降,斯理浸微,声音之道与政治不相通,而民之风俗日趋于靡

  • 卷四·秦二·佚名

    齐助楚攻秦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甚愿为臣者,亦

  • 卷二十五·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二十五 【起癸亥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尽壬申明穆宗隆庆六年】凡十年 【癸亥】四十二年夏四月总兵官俞大猷副总 倭于

  • 丘隅意见·乔世宁

    自注疏成,而汉注废矣;自大全成,而宋注又废矣。故类书者僻方初学之便,无闳览慎思之益也。 今字学不讲,点画失据,朝廷诰制独用中书字体,古法帖遂尽弃不行。《洪武正韵》又止用于章奏,而生徒未尝遵守,学官无所驳正,甚非所以广同文

  • 卷四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四十四费莫氏苏和臣      南济兰瑚世礼      满泰伊勒慎      阿哈善爱达汉      古宁阿雅济达      拉普达扎齐艾当阿      爱明阿谟诺以上

  • 卷八十八 西域传第七十八·范晔

    武帝时,西域内附为属地,有三十六个国家,汉朝为西域设置使者、校尉来统领保护西域,宣帝改叫都护。元帝又设置戊己二校尉,在车师前王庭垦种荒地。哀帝、平帝时期,西域自己互相分裂为五十五个国家。王莽篡位后,贬抑和改换侯王,自

  • 赵天锡传(附赵贲亨传)·宋濂

    赵天锡,字受之,冠氏人。金卫绍王大安末年(1211),天锡因以其粮食助军而补修武校尉,又任氵名水县监酒。太祖遣兵南下,防御史苏政任天锡为冠氏县令,天锡引本县百姓避难于桃源、天平诸山中。太祖十六年(1221)春,天锡归属于行台东

  • 论语精义卷一上·朱熹

    论语精义卷一上宋 朱子 撰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伊川解曰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於中则说也以善及人而信从者衆故可乐虽乐於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 又语録

  • 卷五·黄镇成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五     元 黄镇成 撰五礼吉凶军宾嘉【修之所以同天下之风俗】孔颖达曰周礼大宗伯云以吉礼事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国之忧以宾礼亲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之

  • 讥谤品第十七·佚名

    尔时阿难白佛言:其闻是经而不信乐。呰毁诽谤罪何所趣。佛告阿难。汝且默然用是问为。阿难白佛。愿佛说之。若不信者,闻诽谤罪或能自改。佛言:得五逆罪。又复加害三千大千世界人命。其罪云何。阿难言:甚多甚多。天中天。凶

  • 卷第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

  • 第六十三卷·佚名

    观天品之四十二(夜摩天之二十八)尔时鹅王。告诸天众。常当听法。勿行放逸。当近善友。能利他者。诣之听法。闻正法已。以敬重故。是人善心乃至涅槃漏尽大乐。有二种人生于梵福。一者善观察持。二者求漏尽。复有二种。

  • 卷第一百八十九·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九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见蕴第八中念住纳息第一之三若入正性离生苦集现观各四心顷。道现观三心顷。法念住现在修未来修四一行相。现在修未来修四同分修非不同分。灭现

  • 诗格·王昌龄

    唐代诗论著作。原署王昌龄著。又名《王少伯诗格》。书中分诗为“十七势”,即17种结构体例。讲诗的“入作”、即“言题目意”,并有例诗为说明,探讨了诗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写景与情意表达的关系,注重写景为“入作”服务

  • 冷庐杂识·陆以湉

    笔记。近代陆以湉著。八卷。全书系据作者读书所得以及日常见闻随手记录而成,内容以清代学者文士的学术、文艺撰述成就、言行事迹为多,对他们的师承交游关系、学术源流等的记载,可以作人物传记的补充史料。对清代以前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