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缘品第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乞食时到。著衣持钵。独将阿难。入城乞食。时有一老母。唯有二男。偷盗无度。财主捕得。便将诣王。平事案律。其罪应死。即付旃陀罗[旃陀罗:又作旃荼羅,译曰屠者。古印度时最下等的种姓,以屠杀为业,男曰旃陀罗,女曰旃陀利。]。将至杀处。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到了乞食的时候,世尊披上袈裟托起钵盂,只带着阿难进城乞食。当时有一个老母只有两个儿子,他们肆意偷盗,结果被物主抓住,于是将其扭送到国王那里。依据法律审定,他们被判处死罪,随即交付给旃陀罗,带到刑场。

【古文】

遥见世尊。母子三人。俱共向佛。叩头求哀。唯愿天尊。垂济苦厄。救我子命。诚心款[款:繁体为“欵”,诚恳之义。]笃。甚可怜愍。如来慈矜。即遣阿难。诣王请命。王闻佛教。即便放之。得脱此厄。感戴佛恩。欣踊无量。

【白话】

远远望见世尊,母子三人一齐向佛磕头哀求,老母说道:“恳请天尊度济苦难,救救我儿子的性命。”诚心恳切,极为可怜。如来慈悯,立即派阿难到国王那里请求饶其性命。国王听从佛的指示立即放了他们。他们脱离这次危难后,对佛感恩戴德,无比欢喜激动。

【古文】

寻诣佛所。头面礼足。合掌白言。蒙佛慈恩。得济余命。唯愿天尊。慈愍我等。听在道次。佛即可之。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身所著衣。变成袈裟。敬心内发。志信益固。佛为说法。诸垢永尽。得阿罗汉道。其母闻法。得阿那含。

【白话】

随即来到佛前,以头礼佛足,合掌说道:“承蒙佛的慈恩,才得以保全我们的性命。恳请天尊慈悯我们,允许进入修道的行列。”佛立即答应,说道:“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身上所穿的衣服变成袈裟。他们生起了由衷的恭敬心,志向和信心更加坚固。接着佛又宣说佛法,使他们的障垢彻底消除,证得阿罗汉果。母亲听法后证得阿那含果。

【古文】

尔时阿难。目见此事。叹未曾有。赞说如来若干德行。又复谘嗟。母子三人。宿有何庆。值遇世尊。得免重罪。获涅槃安。一身之中。特蒙利益。何其快哉。佛告阿难。此三人者。非但今日蒙我得活。乃往过去。亦蒙我恩。而得济活。阿难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中。济活三人。其事云何。

【白话】

当时阿难亲眼目睹此事,感叹前所未有,称赞如来种种德行。又感慨地询问道:“他们母子三人往昔有什么善根,能够值遇世尊,免除重罪,获得涅槃的安乐呢?一生之中蒙受如此不寻常的利益,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佛告诉阿难:“这三个人不但今天靠我得以活命,在过去世中也曾蒙受我的恩惠而保全性命。”阿难对佛说:“不知世尊在过去世中救活他们三人的事情是怎样的呢?”

佛告阿难。乃往久远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摩诃罗檀那。(此言大宝)。典领小国。凡有五千。王有三子。其第一者。名摩诃富那宁。次名摩诃提婆。(此言大天)。次名摩诃萨埵。

【白话】

佛告诉阿难:“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一位名叫摩诃罗檀那(汉语“大宝”)的大国王,统领五千小国。国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摩诃富那宁,次子名叫摩诃提婆(汉语“大天”),小儿子名叫摩诃萨埵。

【古文】

此小子者。少小行慈。矜愍一切。犹如赤子。尔时大王。与诸群臣夫人太子。出外游观。时王疲懈。小住休息。其王三子。共游林间。见有一虎适乳二子。饥饿逼切。欲还食之。

【白话】

这个小儿子从小行为慈善,犹如赤子一般怜爱一切生命。有一次大王和大臣们、夫人、太子出外游玩,国王有些疲倦,就停下来稍做休息。三个王子一起到林间玩耍。他们看见一只母虎正在给两只虎仔喂乳,母虎因饥饿逼迫,又打算吃掉两只虎仔。

【古文】

其王太[大正藏为:小。]子。语二兄曰。今此虎者。酸苦极理。羸瘦垂死。加复初乳。我观其志。欲自噉子。二兄答言。信[大正藏无此。]如汝所云。弟复问兄。此虎今者。当复何食。二兄报曰。若得新杀热血肉者。乃可其意。又复问曰。今颇有人。能办斯事救此生命。令得存不。二兄答言。是为难事。

【白话】

小王子对两位兄长说:‘现在这只母老虎极为悲苦,瘦弱得快要死去,再加上刚给新生的虎仔喂过奶,我观察它的意思是想吃掉自己的孩子。’两位兄长答道:‘正如你说的那样。’小弟又问兄长:‘这只老虎现在还可以吃什么呢?’两兄长回答说:‘倘若能得到刚杀的温热血肉,才能合它的意。’小弟又问道:‘现在是否有人能做这件事,拯救它们的生命令存活下去呢?’两兄长答道:‘这是件很难办的事。’

【古文】

时王小子。内自思惟。我于久远生死之中。捐身无数。唐舍躯命。或为贪欲。或为嗔恚。或为愚痴。未曾为法。今遭福田。此身何在。

【白话】

这时小王子心中暗想:‘我在漫长的生死轮回中无数次抛弃身体,但都是白白地丧失身命。有的是因为贪欲,有的是因为嗔恚,有的是因为愚痴,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今天有幸碰到福田,这个身体为何不能舍弃呢?’

【古文】

设计已定。复共前行。前行未远。白二兄言。兄等且去。我有私缘。此尔随后。作是语已。疾从本径。至于虎所。投身虎前。饿虎口噤。不能得食。尔时太子。自取利木。刺身出血。虎得舐之。其口乃开。即噉身肉。

【白话】

打定主意,又同两兄长向前走,没走多远,对他们说:‘两位兄长且先走一步,我有点个人的事要办,随后就来。’说完这话,他赶紧从原路跑回老虎所在的地点,把自己的身体卧放到饿虎面前。而饿虎却虚弱得不能张嘴进食。这时太子便取来锋利的树枝刺破身体流出鲜血,饿虎舔了以后,口才能张开,随即吃太子身上的肉。

【古文】

二兄待之经久不还。寻迹推觅。忆其先心。必能至彼。餧[wèi 亦作 餵,喂养。]于饿虎。追到岸边。见摩诃萨埵死在虎前。虎已食之。血肉涂漫。自扑堕地。气绝而死。经于久时。乃还苏活。啼哭宛转。迷愦闷绝。而复还苏。

【白话】

两位兄长等了好久也不见他回来,便根据他刚才的迹象进行推测,再想到他平日的善心,断定一定是跑回去以身喂饿虎了。二人追到岸边,只见摩诃萨埵死在老虎面前,虎已经将他吃掉,血肉满地。二人见此情景扑倒在地,气绝而昏了过去,经过很久才苏醒过来。醒后又哭泣不止,悲痛气绝,死去活来。

【古文】

夫人睡眠梦有三鸽。共戏林野。鹰卒捉得其小者。眠觉已惊怖。向王说之。我闻谚言。鸽子孙者也。今亡小鸽。我可爱儿。必有不祥。即时遣人。四出求觅。

【白话】

王后在睡梦中见到三只鸽子一起在林野间戏耍,突然最小的鸽子被老鹰捉住了。醒来后非常害怕,向国王说道:‘我听谚语说:鸽子象征子孙。现在梦见失去小鸽子,我最疼爱的孩子一定有不祥之事!’立即派人四处寻觅。

【古文】

未久之间。二儿已到。父母问言。我可爱子。今为所在。二儿哽噎。隔塞断绝。不能出声。经于久时。乃复出言。虎已食之。父母闻此。躄地闷绝而无所觉。良久乃苏。

【白话】

过了不久,两个儿子已经回来。父母问道:‘我们最疼爱的幼子现在哪里?’两个孩子哽噎着说不出话。过了好久才出声道:‘他被老虎吃掉了。’父母听到这个噩耗,顿时仆倒在地,昏死过去,失去知觉。很久才苏醒过来。

【古文】

即与二儿夫人婇女。驰奔至彼死尸之处。尔时饿虎。食肉已尽。唯有骸骨。狼藉在地。母扶其头。父捉其手。哀号闷绝。绝而复苏。如是经久时。

【白话】

大王马上和二儿、夫人、宫女等奔至小儿死难的地方。这时饿虎已将身肉吃光,只剩下骸骨散乱于地。母亲捧着他的头,父亲抓着他的手,哀号昏厥,死去活来……如是经过了很长时间。

【古文】

摩诃萨埵。命终之后。生兜率天。即自生念。我因何行。来受此报。天眼彻视。遍观五趣。见前死尸。故在山间。父母悲悼。缠绵痛毒。怜其愚惑。啼泣过甚。或能于此丧失身命。我今当往谏喻彼意。

【白话】

摩诃萨埵命终后转生在兜率天,他暗自想到:‘我因什么善行感受这种报应呢?’于是用天眼洞察世间,周遍观察五趣,看见自己前世尸骸仍在山间,父母悲伤怀念,痛苦不已。他担心父母因迷惑无知而过度哀哭,可能会丧失生命,自忖我现在应当前去开劝他们。’

【古文】

即从天下。住于空中。种种言辞。解谏父母。父母仰问。汝是何神。愿见告示。天寻报曰。我是王子摩诃萨埵。我由舍身济虎饥乏。生兜率天。

【白话】

于是就从天而降,停在半空中,以种种话语劝解父母。父母仰头问道:‘希望告诉我们你是哪位天神?’天人随即答道:‘我就是摩诃萨埵王子。我因为舍身救饿虎,已转生兜率天了。

【古文】

大王当知。有法归无。生必有终。恶堕地狱。为善生天。生死常涂。今者何独没于忧愁烦恼之海。不自觉悟勤修众善。父母报言。汝行大慈。矜及一切。舍我取终。吾心念汝。荒塞寸绝。我苦难计。汝修大慈。那得如是。

【白话】

大王应当知晓:存在的法归于空无,生必有死,做恶堕入地狱,行善生于天界,生与死都是自然规律。如今何必沉溺在忧愁烦恼海中而不觉悟勤修众善呢?’父母答道:‘你修大慈心怜爱一切生命,舍弃我们而选择牺牲。可我们却因想念你而昏绝心碎,痛苦无比。你怎么能这样来修大慈大悲呢?’

【古文】

于时天人。复以种种妙善偈句。报谢父母。父母于是小得惺悟。作七宝函盛骨著中。葬埋毕讫。于上起塔。天即化去。王及大众还自归宫。

【白话】

此时天人又用种种善妙辞句答谢父母。父母于是略微有些醒悟,便做成七宝盒子,将骨骸装到里面,埋葬后在上面建塔。天人这才离去,国王和眷属们也返回王宫。”

【古文】

佛告阿难。尔时大王。摩诃罗檀那者。岂异人乎。今我父阅头檀是。时王夫人。我母摩诃摩耶是。尔时摩诃富那宁者。今弥勒是。第二太子摩诃提婆。今婆修蜜多罗是。尔时太子摩诃萨埵。岂异人乎。我身是也。

【白话】

佛告诉阿难:“当时的摩诃罗檀那大王,并非别人,正是我现在的父王阅头檀;当时的王后,就是我现在的母亲摩诃摩耶;当时的大太子摩诃富那宁,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第二太子摩诃提婆,就是现在的婆修蜜多罗;当时的小太子摩诃萨埵,也不是别人,就是我自身啊!

【古文】

尔时虎母今此老母是。尔时二子。今二人是。我于久远。济其急厄危顿之命。令得安全。吾今成佛。亦济彼厄。令其永离生死大苦。尔时阿难一切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当时的母虎,就是现在这个老母亲;当时的两个虎仔,就是如今她这两个儿子。我在很久以前,就曾救济他们处于危急难困的生命,使其得到安全。现在我成就佛果,同样解救他们的危难,并使其永远摆脱生死大苦。”当时阿难和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五卷·安慧
  ○戒憍奢意第二·玄觉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卷四十九·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二·澄观
  佛教两大要素·太虚
  答传佛传生书·太虚
  菩萨处胎经 第四卷·佚名
  卷第七十·佚名
  复陆心梵居士书·太虚
  问出衍品第二十二·佚名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九·王日休
  論議品第八·欧阳竟无
  中观论卷第二·龙树
  大慧度经宗要·元晓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之一百七·佚名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 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官○乙卯享大庙○遣官祭功臣于鸡

  • 卷一百五·杨士奇

    永乐八年六月○丙申朔 车驾次凝翠冈下令将士毋掠人口孳重及马驼牛羊违者斩○戊戌 皇太子升户部主事曾观惠为湖广按察司佥事擢临潼县儒学教谕李玚为吏科给事中广德州儒学训导蔡彬为兵科给事中监生聂瓛为礼科给事中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八月辛丑朔固原地震○勒原任浙江巡抚常居敬闲住以科臣勘河失护 祖陵罪也○长芦巡盐御史徐元正奏盐正六事其设防守一事隶兵部职掌外五事一开草场北起山海南接利津延袤千里皆可垦田俟成熟时炤灶地起科一清

  •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光绪十二年。丙戌。十二月。己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子皆如之。内记注  ○贵州巡抚潘霨奏、请饬催各省欠饷。得旨、黔省待饷孔殷。即着户部咨催各省关。将应协黔饷银两。迅速如数

  • 第五次问答节略·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两点半钟,至春帆楼与伊藤会议。李云:陆奥大臣今日身子如何?伊云:稍好;本愿来此会议,佐藤医生戒其外出。李云:佐藤今晨言及陆奥身子尚未全愈,不可以风。昨日我派经方至贵大臣处面谈各节,一一回告,贵大臣

  • 王忄予传·张廷玉

    王忄予,字民应,太仓人。他的父亲王倬,做过南京兵部右侍郎,因恭谨淳厚而得到称赞。王忄予考中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官行人,迁御史。皇太子离开内宫时,他上疏皇帝以武宗居青宫为戒。又弹劾罢去东厂太监宋兴。王忄予调出巡视

  • 君上大权·佚名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

  • 卷二十七·余萧客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沉卷二十七长洲余萧客撰孟子下离娄【下】死伤勇【章指】言廉恵勇人之髙行也丧此三名则士病诸故设斯科以进能者也发乘矢而后反【章指】言求交取友必得其人得善以全养凶获患是故子濯济难羿以残可

  •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六卷隋北印度三藏阇那崛多译尔时彼众中波斯匿高萨罗王。有一算师大臣。名曰财主而来会坐。即从坐起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以一钱为初入于百千算数。于彼一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犍度世第一法品之二世第一法。当言欲界系耶。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及说所以名世第一法。未说

  • 大唐内典录卷第六·道宣

    京师西明寺释氏撰历代大乘藏经翻本单重传译有无录第二序曰。所言大乘藏者。谓诸佛大人之用心也。教本无相理趣无缘。统群有而出重昏。拔心因而静烦妄。斯其致也。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强以名相。用显筌蹄。故能

  • 卷第三十六·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三十六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六 云门曰。一任横说竖说。未是宗门苗裔。若据宗门苗裔。是甚么热碗鸣。三乘十二分教说梦。达磨西来说梦。若有老宿开堂为人说法。将利刀杀却百千万个有甚

  • 直隶河渠志·陈仪

    山水志。清陈仪撰。一卷。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是编乃其经理营田时所作。实为陈氏所撰《(雍正)畿辅通志》之《河渠志》。 《四库全书提要》所收《直隶河渠志》即此书。记事止于雍正八年,约一万四千字。书中详记

  • 陆氏易解·姚士粦

    一卷。明姚士粦辑。姚士粦字叔祥,生卒年不详。著有 《日畿访胜录》。东汉末陆绩 《周易注》久佚。《三国志·吴志》未注卷数。《隋书·经籍志》著录十五卷,题为 《周易注》。《经典释文序录》、《新唐书·艺文志》、《

  • 泪珠缘·陈蝶仙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集96回,另“楔子”1回。天虚我生(陈蝶仙)著。初集、2集32回本有两种本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大观报馆(杭州)铅印本;同年四月萃利公司(杭州)铅印本(光绪二十九年(1903)九月再版)。光绪三十三年(190

  • 浩然斋词话·周密

    词话。南宋周密(1232—1308后)撰。一卷。密有《齐东野语》已著录。周密著述颇多,有《浩然斋雅谈》一书,已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上卷为考证经史与评论文章,中卷为诗话,下卷为词话。《词话丛编》辑其下卷

  • 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冯梦龙

    拟民歌集。明冯梦龙(1574—1646)撰。一卷。梦龙有《古今小说》已著录。是书摹拟民歌,采用《夹竹桃》调,以顶针格形式,每首末句必用《千家诗》,故名。共收录拟民歌之作一百二十三首,包括前叙、后序各一首,内容多系“郎

  • 南诏图传文字卷·佚名

    唐代南诏长卷画。亦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南诏画卷》、《南诏图卷》、《南诏图传》等。南诏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899)画毕。南诏忍爽(官名)臣王奉宗、张顺等绘画监制。从画面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