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三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

嗣法门人幻敏重编

颂古(拈别评征代)

举天亲菩萨从弥勒内宫下无著菩萨问经云人间四百年彼天为一昼夜弥勒一时中成就五百亿天子证无生法忍未审说甚么法天亲云说者个法秪是梵音清雅令人乐闻。

颂者事无端举似君谁分若个是知音客来作揖及拱手许多唤做送迎情。

举须菩提说法帝释雨花须菩提乃问此花从天得耶地得耶人得耶帝释皆云不也须菩提云从何得耶帝释举手须菩提云如是如是。

拈云须菩提只解顺水推船不解逆风把柁若见帝释举手但云不是不是庶俾帝释疑情顿生瞥地一番去。

举尊者须菩提岩中宴坐诸天雨花赞叹尊者云云。

颂反饱伤饥云门饼散神冷胃赵州茶智者恒能和五脏秋毫未许到唇牙。

举殃崛摩罗未出家时事外道受教为憍尸迦欲登王位用千人拇指为花冠所有九百九十唯欠一指欲弑母取指云云。

拈云恶因缘是好因缘。

举那吒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

拈云你看那块不是精底。

举城东老母与佛同生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迴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于十指掌中亦总是佛。

拈云莫眼花。

举双林善慧大士因梁武帝请讲经士升座以尺抚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志公乃问陛下会么帝云不会志云大士讲经竟。

拈云天子面前那得戏言大士未曾说出一字莫谩他武帝好。

举傅大士见梁武帝不起群臣曰大士见上为甚不起士曰法地一动一切不安。

拈云应当如是。

举傅大士一日披衲顶冠靸履朝见武帝帝问是释耶士以手指冠帝云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云是儒耶士以手指衲。

别云者大士用心不臧直令佛心天子分疏不下若是山僧则不然唤作道亦得唤作儒亦得唤作释亦得。

举傅大士颂云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如形影相似欲知佛去处秪者语声是。

评云大士将谓尔是个人。

举傅大士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颂踏碎毗卢顶喝断熙连波三门走入灯笼里颠来倒去娑婆诃。

举傅大士云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水来煮茶。

颂将谓此庵含法界谁知法界此庵中出头天外无余事乘兴频过水月宫。

举傅大士云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颂有有有得得得无无无默默默。

举布袋和尚常在通衢或问在此何为袋云等个人来曰来也袋云汝不是者个人解布袋百物俱撒下曰看。

颂财多频累己家富小儿娇一生牛马走睡起不觉劳。

举布袋和尚云他的咱原来是我的你。

拈云他咱我你是一是二。

颂静观野寺山如画闲点丹青画似山个里了知分别处月随流水在人间。

举跋陀尊者因生法师论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者云只明因中色空未明得果上色空生问如何是果上色空者云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

拈云说因果色空乃座主见解。

举天台智者大师在南岳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曰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于是悟法华三昧获旋陀罗尼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拈云无智人前不得说梦。

举金陵志公和尚令人传语南岳思大云何不下山教化众生一向目视云汉作么思云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何处更有众生可度。

拈云如是见解只宜住山。

举经题火。

拈云以字不成以八字未是八金钩解辽天二人左右挂佛祖不敢前三藏居其下且道是甚么字者奇特以拂子作火云若人识得参学事毕。

举楞严经佛告阿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

拈云乌龟巢莲华鳞弄藻。

颂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忽于桥断溪流处流出碧桃三五花。

举法华经一光东照弥勒起问文殊为说。

颂象帝前来那得知故将河马漏天机家还既获南车指弱丧燕人笑且归。

举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

拈云为他大通智胜。

举金刚经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拈云唤甚么作此经。

举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拈云得得得。

举华严经世尊因普眼欲见普贤不能得见至破尘出经云云。

总颂百城烟水大方经八十一卷无言说不动脚跟向南询不劳弹指开楼阁弥勒慈善财恶普贤文殊曾淖约释迦只因有普眼三七日中难描邈诠注何须去破尘拈来都是鼠子药。

举般若心经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无准范颂云黯淡滩黯淡滩十度船来九度翻唯有三山陈上舍担一柄伞岸上行奈我何。

拈云三山小徒自有方便。

举楼子和尚因从街市过经酒楼下偶整袜带少住闻楼上人唱曲云你既无心我便休忽然大悟从此号楼子。

拈云你既无心我便休犹是酒楼人卖娇话然瓜园李下之际楼子须前进一步未可便住在此。

颂者场大梦觉情楼海誓山盟当下丢漫说离怀闻石女木人无舌话偏悠。

举杜顺和尚法身颂淮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炙猪左膊上。

颂驴头不对马嘴却是他家宗旨李四唼着舌根血在张三口里。

不是颠不是倒一似讥一似嘲从来时医好笑人草头木根一大包。

举西天有一外道索马鸣祖师论义集国王大臣并及四众俱会论场马鸣云汝义以何为宗外道云凡有言说我皆能破马鸣乃指国王云当今国土康宁大王长寿请汝破之外道屈伏。

拈出外道语云若是国土大王岂独康宁长寿已哉看马鸣又如何折合。

举昔有老宿一夏并不为师僧说话有僧自叹云云。

拈云老宿老宿稠人众中须信粥饭二时莫动念好。

举昔有二庵主旬日后相见上庵主曰许多时在甚么处下庵主曰在庵里造个无缝塔上庵主曰某甲也要造一个就兄借样子得么下庵主曰何不早道恰被借去了。

拈云须是一时埋却始得不然说造说借又成缝了。

举昔有古德一日不赴堂侍者请赴堂德曰我今日在庄上吃油糍饱者曰和尚不曾出入德曰汝去问庄主者方出门忽见庄主归谢和尚到庄吃油糍。

拈云若作奇特商量莫说油糍滴水也消他庄主的不得。

举古德因僧问年穷岁尽时如何曰东村王老夜烧钱。

别云何不道三个儿童弄花鼓。

举古德因僧问生死以何为舟航曰年尽不烧钱。

别云何不道甑篦子。

举古德问僧何不看经曰不识字德曰何不问人僧展手曰是甚么字德无对。

拈云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颂非卿却也又非乡非是即兮非是郎一卵逢人云不识何须更道好文章。

举宋太宗皇帝因梦神人劝发菩提心次日问廷臣菩提心作么生发群臣无对。

代云发也发也望陛下善自保任。

举太宗问僧近离甚处曰卧云庵帝曰卧云深处不朝天因甚到此僧无对。

代云万岁万岁万万岁。

举钱塘使为镇将凡见僧便问若相契即留宿一日因二僧至遂问近离甚处曰江西马大师处使曰马大师有甚么方便曰道即心即佛便被揖出又有二僧到亦同前问僧曰非心非佛亦被揖出。

拈云将谓镇使忘却。

举昔有一婆供养一庵主经二十余年尝令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云云。

拈云者无智庵主若值女子如是问时何不大叫三声使那臭老婆闻之看他面皮放在何处。

颂近来诗思清如水老去风情淡似云叩我耽佳无别句殷勤辜负卓文君。

举南泉与鲁祖杉山归宗四人离马祖处各谋住庵于中路相别次师插下拄杖曰道得也被者个碍道不得也被者个碍归宗拽拄杖打师一下曰只是者个王老师说甚么碍与不碍鲁祖曰只此一句大播天下宗曰还有不播者么祖曰有宗曰作么生是不播者祖作掌势。

拈云才出厩来便尔相踢夸甚好马。

举南泉上堂云道个如如早变了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曰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泉曰孟八郎汉又恁么去也。

拈云正好一棒打折你驴腰。

举南泉因东西两堂争猫泉遇之示众云云。

拈云古今皆以是则公案为奇特商量浩浩底殊不知总教唤瓮作钟。

举盐官因僧问如何是本身卢舍那师曰与我过净瓶来僧将净瓶至师曰却安旧处着僧安了复问师曰古佛过去久矣。

师出僧语云我适曾供养今复还亲觐。

举麻谷宝彻禅师持锡到章敬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敬云如是如是谷又到南泉处亦绕禅床三匝振锡一下卓然而立泉云不是不是谷云章敬道是和尚为甚么道不是师云章敬是是汝不是此是风力所转终成败坏。

颂一般春色有枯荣几树黄兮几树生黄梅不落青梅落懊恨风声卒未停。

举智常禅师住庐山归宗寺大愚一日辞师师问甚处去愚云诸方学五味禅去云云。

拈云当日归宗只消道我者里一味也无勉致后人检点。

举岩头全奯禅师一日参德山方跨门便问是凡是圣山便喝岩礼拜有人举似洞山山曰不是奯公大难承当师曰洞山老汉不识好恶错下名言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

颂安定乾坤易斩新日月难洞山时毁誉直道亦何偏。

举华亭船子和尚自印心于药山后常乏一小舟随缘度日一日泊船岸边有官人问如何是和尚日用事亭竖起桡曰会么人曰不会亭曰棹拨清波金鳞罕遇。

拈云为怜三岁子不惜两茎眉。

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举南泉归宗麻谷三人同去见忠国师至中途南泉就地画一圆相云道得则去归宗坐在圆相里麻谷作女人拜泉云恁么则不去也。

拈云是则是三人同行一路要且未见国师。

举僧问雪峰临济四喝意旨峰云我当初行脚时便过河北已值大师迁化不得见他所以至今不知可往见他直下子孙僧见南院院云那里来僧具陈前意院乃展具遥礼雪峰云天下古佛也。

拈云者僧只知赞叹生欢喜不审南院雪峰是何心行。

举石巩凡见僧张弓架箭示之一日三平至巩云看箭平乃拨开胸云云。

颂当阳弓箭接来机杀活胸开上上儿半个圣人齐拗折那吒从此失全威。

举乌臼和尚问僧近离甚处曰定州乌曰定州道法何似者里曰不别乌曰若不别更转彼中去便打云云。

拈云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丝来线去有甚交涉。

举浮杯和尚因凌行婆来礼拜杯与坐吃茶婆乃问尽力道不得底句分付阿谁杯曰浮杯无剩语婆曰未到浮杯不妨疑着杯曰别有长处不妨拈出婆敛手哭云云。

拈云当日浮杯值是问一味无语岂不令行婆疑着即南泉赵州亦无大人气象何也禅而至于老婆舌可痛可悲。

举韩文公访大颠禅师问春秋多少颠提起数珠云会么公曰不会颠曰昼夜一百八公不晓遂回次日再来至门前见首座举前话问意旨如何座叩齿三下及见颠理前问颠亦叩齿三下公曰原来佛法无两般颠曰是何道理公曰适来问首座亦如是颠乃召首座是汝如此对否座曰是颠便打趁出院。

拈云如上因缘虽是打蛮子胁好人底作略看来若不趁出首座又争救得文公。

颂人之患在好为师继往开来达者机可恨儿郎无见识预先偷我两联诗。

举处州法海立禅师因朝廷有旨革本寺为神霄宫师升座谓众曰都缘未彻所以说是说非盖为不真便乃分彼分此我身尚且不有身外乌足道哉正眼看来一场笑具今则圣君垂旨更僧寺作神霄佛头上添个冠儿算来有何不可山僧今日不免横担拄杖高挂钵囊向无缝塔中安身立命于无根树下啸月吟风一任乘云仙客驾鹤高入来此咒水书符叩齿作法他年成道白日上升堪报不报之恩以助无为之化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然虽如是且道山僧转身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掷下拂子竟尔趋寂郡守具奏其事圣旨改其寺曰真身。

拈云此老得大自在三昧。

颂旧事仙人白兔公掉头归去又乘风柴门流水依然在一路寒山万木中。

举赵州谂禅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竖起拳头州云水浅不是泊舟处便行又到一庵主处问有么有么主亦竖起拳头州曰能纵能夺能杀能活便作礼。

颂赵州元是白拈人一样拳头两样评剿绝痴顽宜当下免教污却竹条根。

举赵州示众此是的的没量大人出者里不得老僧到沩山见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山云与我过床子来若是宗师须以本分事接人始得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州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

拈云空拳出阵就粮行兵才是老将军手段。

颂莫扫堂前地且放笼内鸡分明是说话又道我题诗。

举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领布衫重七斤。

颂棹罢归来舟不系江村月落兴转赊岸上一声鸡唱晓依稀满眼是芦花。

举皓布裈法身向上事颂云云。

颂不畜半文钱不欠些儿债赤手与空拳街前作买卖未见三槐宅下栽自然清白传代代。

举惟政禅师骑牛挂钵入城。

拈云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颂惠崇烟雨芦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傍人谓是丹青。

举洞山偈云五台山上云蒸饭佛殿阶前狗尿天幡竿头上煎 子三个猢狲夜簸钱。

颂颠倒颠新妇骑驴家姑牵半夜日红正当午嫦娥恒伴灶王眠忘理事绝言诠三脚虾蟆飞上天。

举法眼禅师问光孝觉曰近离甚处曰赵州眼曰承闻赵州有柏树子话是否曰无眼曰往来皆谓赵州有此语上座何得道无曰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

颂赵州庭前柏由来天下传今说无此语毕竟是浪言。

举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否曰曾到州曰吃茶去又问一僧曾到此问否曰不曾到州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不曾到吃茶去且从为甚么曾到也教吃茶去州召院主主应诺州曰吃茶去。

颂话说三遍稳篾缠三道紧赵州属北地性直而言耿。

举赵州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曰无曰上至诸佛下及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却无州曰为伊有业识在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曰有曰既有为甚入者皮袋里州曰知而故犯。

拈云无须锁子两头摇。

举僧游五台问一婆子曰台山路向甚处去婆曰蓦直去僧行婆曰好个师僧又恁么去也后有僧举似赵州州曰待我去勘过明日州去亦如前问婆子亦如前答州归院谓众曰台山婆子被老僧勘破了也。

拈云前面也如是问答后面也如是问答那里是赵州勘破婆子处。

举青原山行思禅师初参六祖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作甚么来原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原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

拈云深器即不无那边事作么生。

举洞山辞云岩临行问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祗对岩良久曰秪者是师沉吟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

拈云何不效普化打个筋斗。

颂欲得园中果先须妙识枝曲描难可觑直指不存痴宁惜秋霜老莫教根蒂摧一声黄叶落但恐动狐思。

举洞山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拈云后设五位功勋皆由此偈得旨来。

举洞山广道者初游方问云盖智和尚兴化打维那意旨如何智下禅床展两手吐舌示之广打一坐具智云此是风力所转又持此语问石霜琳琳云你意作么生广亦打一坐具琳云好一坐具秪是你不知落处又问真净净云你意作么生广亦打一坐具净云他打你也打广于此大悟。

拈云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榆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举罗山问石霜起灭不停时如何霜云只须寒灰枯木去一念万年去函盖相应去纯清绝点去山不契往问岩头头喝云是谁起灭山于此有省。

拈云良药口苦逆耳言忠。

颂渔人乍入满园时怎似予林三两枝节候到来依旧发岂同一见不相知。

举洞山因僧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山曰火后一茎茆。

拈云何不道神符在此百无禁忌。

举洞山谓曹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最的要今以授汝汝善护持勿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授云云。

颂知有却无知无却有缝罅不通何处寻口君不见铁牛戴鞍匝地飞木马拖犁踏天走。

举洞山宝镜三昧云云。

颂非铜非铁亦非金规矩方圆铸不成胡汉难逃妍丑别一回扑碎一回莹。

举曹山四禁云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颂天不覆地不载灭佛祖空世界狸奴白牯乌龟螃蟹。

举曹山云凡见圣解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

颂类堕随堕尊贵堕曹山本寂舌头破出言吐语不沾唇说与诸方休错过。

复举正命食。

颂从前一饱忘百饥直至于今不得饿美食元不中饱人夸甚云门胡饼大。

复举尊贵堕。

颂悉达当时为太子王宫不住住雪山若非星睹知端的那得能仁大孝全。

举道德经云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拈云看伯阳李老子说话大似推车到壁难得转身此无他只是不肯于不知处希取大用所以后来函关一往终成骑牛觅牛见识。

颂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秪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举博山上堂僧问一口气不来向甚么处去山云香烟堆里其僧不会山云黄金殿上更觅长安。

拈云当面错过。

颂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举僧问尊宿如何是自身已宿曰丙丁童子去讨火僧领旨后遇一尊宿举似宿不肯僧仍理前问宿曰丙丁童子去讨火僧于此大悟。

拈云可见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者僧不是彼尊宿铁面斩新那能当下灰飞烟灭。

颂碔砆碧玉鋀石黄金莠苗朱紫明眼难瞒真金自有真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举打地和尚乃马祖嗣凡问佛法惟打地。

拈云假小心最大胆。

颂青山青隐隐渌水渌沉沉四壁无描画村内小乾坤。

举打地门人每执爨厨下人问你师凡问佛法便打地是何意旨门人于灶内抽火柴入锅中。

拈云见过于师方堪传受。

颂与其锅中添水宁可灶下抽柴莫怪时人不识师承禀受得来。

举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

拈云看者个心亦能迷人亦能悟人山僧居学地时曾以问三沙弥一良久云我乃无心一以手指胸云在者里一云通身都是且问三沙弥那个是识得心者速道速道。

颂古寺巴台月下玉溪小市城边客来正好相语又怕编成对联。

举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拈云者颜氏才在陋巷中得见个古窖便欲举示于人争奈有心无胆恰如哑子作通事。

颂横看成岭顺成峰远近观山山不同不得庐山真面目秪缘身在此山中。

举沩山灵祐禅师一日侍立百丈丈问谁曰灵祐丈曰汝拨炉中有火否祐拨曰无丈躬起深得少火举云云。

颂柴火分明路不岐沩山百丈也徒为温言暖语休相嘱一点丙丁烁太虚。

(侍者性远捐赀重刊)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终

 

猜你喜欢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四·智旭
  卷第三十五(第五诵之七)·佚名
  卷第十三·德清
  入法界体性经·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一之上·李通玄
  卷第十二·寒松智操
  卷十六·普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六百·欧阳竟无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一·石雨明方
  广求皇明禅师语录塔铭备续传灯小札·箬庵通问
  续刻释氏稽古略序·佚名
  答 某 师 书·太虚
  卷第四(黄字号)·朱时恩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八·澄观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窥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范经历梈(德机集)·顾嗣立

    梈字亨父,一字德机,临江清江人。家贫早孤,刻苦为文章,人罕知者。年三十六,辞家北游,卖卜燕市。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出为岭海廉访司照磨,历转江西湖东,选充翰林应奉,改闽海道知事,移疾归。徙家新喻百丈山,天历二年,授湖南

  • 楔子·狄君厚

    (净、旦开了)(驾上,开了)(叔向奏了)(卜儿开了)(末上见卜,云)您孩儿去晋城,如得重耳为君,号文公即位,将群臣都封赠了,惟忘了您儿。儿作了一篇《龙蛇歌》悬于晋朝宫门,晋文公若见,必宣您儿来。(卜儿云)(正末不省了,云)上问母亲,怎

  • ●词评上卷·沈雄

    ◎唐 五代 宋○李白郑樵通志曰:李白草堂集,白蜀人,草堂在蜀,怀故国也。菩萨蛮、忆秦娥二首为百代词曲之祖。尊前集曰:李白有连理枝,黄锺宫曲。遏云集曰:李白清平乐令应制四首,如禁庭春昼,禁闱秋夜,脍炙人口。杨慎曰:後二首无清

  • 三集目录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十七壬午元旦元旦试笔玉盘謡叠旧作韵白鹰歌马远寻梅图新正重华宫侍皇太后宴安期枣盛懋瑶林积雪图降旨加赈豫省去岁被水州县诗以志事和阗玉韘题金廷标人物降旨

  • 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六十三·赵尔巽

      石琳兄子文晟 徐潮子杞 贝和诺子马喇陶岱 傅霁觉罗华显 蒋陈锡子涟泂 刘荫枢 音泰鄂海卫既齐   石琳,汉军正白旗人,石廷柱第四子。初授佐领,兼礼部郎中。康熙元年,出为山东按浙江盐运使。十二年,转湖广下荆南道。十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一·乾隆

      宋  徽宗皇帝  【己亥】宣和元年春正月诏更寺院为宫观  林灵素欲尽废释氏以逞前憾请于帝改佛号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僧为德士易服饰称姓氏寺为宫院为观改女冠为女道尼为女德寻诏德士并许入道学依道士之法【

  • 卷三·王世贞

    ○文臣监修国史国朝修《实录》,例以内阁大臣总裁,而无勋上公一人监修。独高庙《实录》初以曹国公李景隆监修,户部尚书夏原吉副之;中用太子少师姚广孝及夏公;至嘉靖中,修《睿宗实录》,复用礼部尚书席公书、吏部尚书廖公纪。盖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正德十三年五月己亥朔日食上驻跸大喜峰口 巡抚蓟州都御史臧凤言迩者传闻圣驾驻大喜峰口欲招朵颜卫夷人至关宴劳此夷非朝贡不绝而豺狼之性难驯今屈万乘之重以临之彼怀谲诈未必肯从纵使率其部落而来恐无以塞无厌之求请

  • 卷七十九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九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六下 北狄 乌桓 鲜卑【慕容氏 段氏 吐谷浑氏 秃髪氏乞伏氏 拓拔氏 宇文氏】 乌桓者有熊氏之裔也本北夷居于漠南周衰淫演幽

  • 景公梦五丈夫称无辜晏子知其冤第三·晏婴

    景公畋于梧丘,夜犹早,公姑坐睡,而梦有五丈夫北面韦庐,称无罪焉。公觉,召晏子而告其所梦。公曰:“我其尝杀不辜,诛无罪耶?”晏子对曰:“昔者先君灵公畋,五丈夫罟而骇兽,故杀之,断其头而葬之。命曰:‘五丈夫之丘’,此其地耶?”公令人掘

  • 聘义·姚际恒

    此聘义亦多释聘礼,然聘礼是诸侯使使臣于邻国,此不尽属其事,又有聘礼所无者,则亦非专释聘礼也。后二章与聘义无涉,宜删之,各详下文。(卷一○○,页一一)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聘礼有「上介一,士介四」,据此

  • 十八性品第三·佚名

    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善知十八性。菩萨摩诃萨方便正观十八性。作是念。眼性眼性中不可得。是眼性无我无我所。无常无坚自性空故。眼性中眼性不可得故。眼性虚妄无所有。从忆想分别起。眼性无有决定相。虚空性是眼性。

  • 佛一百八名赞·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归命一切智  一切世间师  牟尼大法王  一百八名号  无边功德海  具足众吉祥  能灭诸有情  罪业诸烦恼  我今归命礼  一切大吉祥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复次如是思惟。我成等正觉。未久一切如来普贤心。一切如来虚空所生大摩尼宝而灌顶之。得一切如来观自在法智波罗蜜。一切如来毗首羯磨性。不空无障碍教令。所依希求皆悉成就圆满。

  • 化书·谭峭

    五代谭峭著。道教哲学著作。六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凡一百一十篇。《嘉兴府志》及宋道士陈景元(碧虚子)《化书后序》载:峭著《化书》成后,求南唐大臣宋齐丘为序问世,齐丘遂

  • 易图明辨·胡渭

    清人胡渭著,10卷。考辨“河图洛书”之伪,证据确凿。指出易图本出自北宋邵雍,由于朱熹沿其说,始盛行。此书出,使依托阴阳五行、河图洛书之伪说不再依附经训以自重,动摇了宋学的统治地位。梁启超称该书“实思想之一大革

  • 菩萨生地经·佚名

    一卷,吴支谦译。差摩竭释种长者子问:何行疾得成佛?佛答以二种之四事,此行法能生佛果,故名生地经。

  • 救护身命经·佚名

    又名《救护身命济人疾病苦厄经》、《护身命经》。佛教经典。著译者不详。一卷。经文叙述释迦牟尼临入涅槃告诉阿难,五浊恶世时,将有各种恶魔恶鬼残害众生,受持流布此经,则可免于灾难。经中宣说了过去七佛及六神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