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章 第一第二结集

七十万之漏尽清净而达一切德之圆满阿罗汉等比丘僧伽集合。(一)彼等思惟选择一切最胜者,[由]五百长老僧伽[投票]而决定。(二)彼迦叶于胜者之教头陀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贤者优波离于律,(三)阿那律于天眼,婆耆舍辩才[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童子迦叶能辩[第一],(四)迦旃延于分别,俱絺罗无碍解[第一]。尚有多数他佛之教法最初传持者之大长老等。(五)彼等及完了无他之义务五百有德之长者等[为]法与律之结集,由长老等所结集故称为上座说。(六)优波离于律,称阿难[长老]问法,比丘等法与律之结集。(七)长老大迦叶,大师阿那律,正念之长老优波离,多闻之阿难,(八)[并]由师所称赞,得无碍解,聪明而具六通大神通,达三昧定,于正法达彼岸他多数著名之诸声闻。(九)一切[此等]五百长老,修得胜者之九分教,于最胜佛陀处受持[此等]。(一〇)[彼等]于世尊之处亲闻又亲受持佛所说法与律之总躯。(一一)[彼等]又皆持法者、持律者、精通阿含而确固不动常与师应同受敬重[之人人]。(一二)于[人中]第一之佛处,由如来得最胜之法长老,最初之传持者等,行[此]第一之结集。[故]彼长老说一切又称最初之说。(一三)五百长老等快乐坐于七叶窟,分别师之九分教。(一四)师之九分教此是修多、祗夜、和迦罗那、伽陀、优陀那、伊帝日多伽、阇他迦、阿浮多、毗陀罗,(一五)长老等对此不灭之正法以品、五十集、相应、分类集、名已,而认修多编纂为阿含藏。(一六)只要正法之住,结集之不灭,师之教可长时久存。(一七)教于相应行法与律之结集时,强固确乎不动之[大]地震动。(一八)[纵然]如何沙门或多闻之婆罗门、巧于论争之曲论家之会亦不能覆[此]事。恰如[彼]须弥山俨然存在。(一九)纵令如何之天魔、梵,虽地居者亦不能发现[其中]有何些不当之言句。(二〇)如是具全分法与律之结集,善分类由师之全知善护。(二一)如是以大迦叶为上首彼等五百长老等行不灭法与律之结集。(二二)知人人之疑惑如等正觉之法身自性法之结集。(二三)有无异说之真义,正法之守护而伴随正大理由上座说,只教之久存。(二四)只于教法圣佛陀之诸声之存在,悉承认最初法之结集。[即]是根本因缘最初之始导原理。(二五)由贵种族所生五百长老为最初,(二六)

大迦叶之结集毕

时世间之守护者[佛陀]之入涅槃后十六年,阿阇世之[治世]第二十四年,毗阇耶之[治世]第十六年,(二七)贤者优波离满六十岁时,驮索迦长老于优波离之前受具足戒。(二八)优波离悉诵出最胜佛之说示限度之法典,[即]胜者说九分[教]。(二九)优波离已诵出于佛之处悉完全受持而包含一切经之九分教。(三〇)

佛陀在僧伽中向贤者优波离[如是]宣:“优波离于我教法律之第一上首。”(三一)如是由[佛陀]于僧伽中任命大师[优波离]驮索迦为上首向千[比丘]诵出三藏。(三二)优波离向五百漏尽清净寂静之义言者长老诵出教[法]。(三三)正觉者之般涅槃后,大师长老优波离,教律满三十年间。(三四)优波离以师九分教教名驮索迦贤者八万四千[法门]之一切、(三五)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得全藏,如[彼之]亲教师教以教法。(三六)彼大师[优波离]名驮索迦弟子贤者之长老嘱律之一切而已涅槃。(三七)刹帝利优陀耶统治十六年,优陀耶跋陀之满六[年],彼长老优波离已入涅槃。(三八)

由迦尸来具足恭敬之商人须那拘于耆利跋提[王舍城]之竹林[精舍]于师之教出家。(三九)众之上首驮索迦止住于摩揭陀之耆利跋提,[彼]三十七岁之时,令须那拘出家。(四〇)彼名驮索迦贤者之四十五岁,那伽逐写迦之治世十年,槃多[瓦萨]王之治世二十年,须那拘于长老驮索迦之前受具足戒。(四一)长老驮索迦亦教须那拘九分教,[彼]于亲教师之处得[此],[又教其他]。(四二)驮索迦次第以[彼]弟子长老须那拘为律之上首而六十四岁入涅槃。(四三)

彼长老须那拘满四十岁时,迦罗阿育[治世]十年又半个月(四四)波君荼迦十七年间为掠夺者。[此世代之]经过十一年又六个月。(四五)彼时众中之主长老须那拘已授与悉伽婆与栴陀跋阇具足戒。(四六)

时世尊灭后[经过]百年,毗舍离所属之跋者子等于毗舍离宣言十事。可角[器中]蓄盐之惯习。可于[过日中之荫]至二指[宽幅取食]之惯习,可入村[食后更取食]之惯习,可住所[虽同一场所布萨可个别施行]之惯习,可[在一部众行式事]事后求承诺之惯习,可惯习[依顺之]之惯习,可不扰乱[饮牛乳之]惯习,可饮[未酦酵]棕榈酒,可[坐]无缘之座具,可受金银。(四七)

于毗舍离正觉者之般涅槃后百年,跋耆子等宣言十事。(四八)彼等宣言一切如来之斥不正事而为正事。萨婆伽眉、沙兰、离婆多、屈阇须毗多(四九)及耶舍与娑那[人之]三浮多此等长老等是长老阿难之弟子,尝见奉如来者,(五〇)须摩那、婆娑伽眉此二人是阿那律之胜弟子,尝见奉如来者,(五一)此等之七百比丘等来集于毗舍离,承认于佛教所定之律。(五二)[彼等]皆得净眼,熟达等持,放下重担,脱去结者,俱来集。(五三)

第二结集毕

猜你喜欢
  人性可善可恶·太虚
  卷五十一·道世
  增集续传灯录目录·南石文琇
  卷二十九·赞宁
   第七十八則 開士忽悟水因·胡兰成
  第六十八卷·佚名
  一起活埋·佚名
  佛教不食肉之真理·太虚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智旭
  佛说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卷上·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善求恶求缘品第三十二·佚名
  禅门锻炼说跋·戒显
  卷第十六·佚名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下)·智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张焘·唐圭璋

      焘字子功,德兴人。元祐七年(1092)生。宣和进士。官兵部侍郎。以上疏力诋和议,忤秦桧,出知成都府。桧死,累迁参知政事。乾道二年(1166)卒,谥忠定。   踏莎行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

  • 第三十二章 阎君勘罪·屠隆

    【齐天乐】〔丑扮曹操小丑扮华歆贴扮伏后小生上〕殿堂业镜高悬。虚明朗照。轰雷闪电。盖世雄心。偷天巧手。到此俱成冰炭。〔外末生同上〕阴风昼惨。叹热铁烊铜。渴飮饥餐。抚景凄然。好淸斋香供礼金仙。

  • 卷九·应劭

      ○怪神《礼》:"天子祭天地、五岳、四渎,诸侯不过其望也。大夫五祀,士门、户,庶人祖。盖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又曰:"淫祀无福。"是以隐公将祭钟巫,遇贼氏。二世欲解淫神,阎乐劫弑。仲尼不许子路之祷,而消息之节平。荀不从《

  • 卷三百七十六·列传第一百三十五·脱脱

        常同 张致远 薛徽言 陈渊 魏矼 潘良贵 吕本中   常同,字子正,邛州临邛人,绍圣御史安民之子也。登政和八年进士第。靖康初,除大理司直,以敌难不赴,辟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太常博士。   高宗南渡,辟浙帅

  • 志卷第十四 高丽史六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二。吉礼大祀。太庙。○太庙享有常日者寒食腊腊兼荐鱼。 无常日者 择日四孟月三年一 以孟冬。 五年一 以孟夏其  之月卽不时享。 册

  • 钦定元史语解卷五·佚名

    <史部,正史类,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__钦定元史语解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五地理喀【木】尼 【满洲语隘口也卷十六作甘木里】巴【尔】达噶【健足也卷十六作拜答寒】索欢 【满洲语淡黄色也卷十六作唆欢】乌法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 两江总督沈(葆桢)奏为福建抚臣积劳病故谨胪官迹乞赐谥典并于福州台湾予建专祠折(元年十二月初二日京报) 剿番续信 台湾开煤出示 钦命布政使司衔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夏(献纶)示 上谕(元年十二月二十、

  • ●皇朝通典卷十八·佚名

    選舉一 ○選舉一 (臣)等謹按杜佑選舉典首歷代制次雜議論考績即附歷代制後用人之得失致治之興衰可考而知也自秦至唐悉載杜典自宋迄明則五朝續通典備載焉竊惟選舉之制肇於成周漢唐以來不相沿襲迨至故明末造士則專尚文藝而

  • 卷一百七十四之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八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六年七月初六日浙江总督管巡抚事【臣】李卫谨 奏爲奏 闻事窃照今岁年景自六月初旬以来连沛甘霖【臣】因查

  • 同治二年五月廿七日·曾国藩

    早饭后,忽作呕吐。余向有此病,每数月或半年辄发一次,大约浮热滞于上焦,饮食尚未消化,而后之饮食继至,故烦满而作呕。每次禁腥荤,节饮食,即可痊愈。因病不愿见客,不能治事,与程颍芝围棋三局,又观程与小岑一局。竟日在石床上小睡,令

  • 卷一 序·邢昺

    [疏]释曰:“尔雅”者,《释文》云:“所以训释五经,辨章同异,实九经之通路,百氏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释诂》一篇,盖周公所作,《释言》以下,或言仲尼所增,子夏所足,叔孙通所益

  • 艺增篇第二十七·王充

    世谷所患,患言事增其实;着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何则?俗人好奇。不奇,言不用也。故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闻一增以为十,见百益以为千。使夫纯朴之事,十剖百判;审然之语,千

  • 卷第十一·朱熹

    明道先生语一师 训刘绚质夫录「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君德也。君德即天德也。「思无邪。」「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与物同故不孤也。「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 第十五章 23·辜鸿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有没有一个词可以使人终生受益? ”孔子回答:“这个词或许是‘宽容’ 。大家不乐意别人强加给自己什么,也不要强加给

  • 卷一·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一宋 高闶 撰春秋者古史记事之名也凡古史必编年年有四时故错举以为记事之名盖欲後人以时思之而不忘非独鲁国然也此书乃仲尼约鲁史而修之观公羊传载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则以为不修春秋之辞而晋韩

  • 如来常无常品第五·佚名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等觉。为常为无常。佛言:大慧。如来应正等觉。非常非无常。何以故?俱有过故。云何有过。大慧。若如来常者,有能作过。一切外道说能作常若无常者,有所作过。同於诸蕴为相所相。毕竟

  • 蓬山志·罗畸

    《蓬山志》在宋元时期主要目录书籍如《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玉海》、《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等书均已著录。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蓬山志》五卷,秘书少监剑川罗畸畴老撰,凡十五门,崇

  • 警寤钟·嗤嗤道人

    本书每四回一卷,以仁厚、忠义、孝悌、节烈四个主旨,叙述四则故事。《警寤钟》,清代著名小说(清.嗤嗤道人著,乾隆延南堂本)。骨肉怎可欺心,秃头弟受累,仁义终有报君言听信谗言,老将军蒙冤,忠义世传名……字字敲心,句句震耳,发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