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派及师资相承
最上人(佛陀)于俱尸那伽罗般涅槃时,七十万胜者子等来集。(一)于此集会长老迦叶是如师之大龙象,于地上无有如彼者。(二)迦叶由诸阿罗汉中选取五百最胜者,进行结集法。(三)彼因长时哀愍有情,[为确立]教[法],于佛陀[入涅槃后]过三月之第四月第二雨期时,进行法之结集。(四)此第一结集,是于摩揭陀耆梨跋提(王舍城)七叶窟入口,七个月而完满。(五)于此结集是[教法]最初之传持者,又于一切世主之教,多数达彼岸之比丘等[来会集]。(六)彼迦叶是于胜者教头陀行第一,多闻[第一]之阿难,于律称[长老]是优波离,(七)阿那律于天眼、婆耆舍是辩才[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童子迦叶是能辩[第一],(八)迦旃延于分别、俱絺罗是无碍解[第一],其他多数大长老是最初传持者。(九)彼等及其他应作已作之有德五百长老等合诵法与律。由[其]长老等所结集者,称为上座说。(一〇)问优波离于律、贤者阿难于法,为法、律全部之结集。(一一)于正法达彼岸之长老优波离与阿难此两者,是于胜者中得法与律。(一二)精通经之[彼等]宣明异门说、非异门说及了义、未了义。(一三)[此等]长老、最初之传持者等,是于最胜者处,得最最胜如来之语,以行最初之结集。然者,彼上座说,被称为最初之说。(一四)[尔来]最上之上座说,是经百年之长时,持续清净无缺。(一五)
经过最之百年,达第二之百年时,于上座之说,生起最上之大分裂。(一六)集毗舍离一万二千跋耆子等于最上之都毗舍离宣言十事。(一七)彼等于佛陀之教,宣言:角盐[净]、二指[净]、村内[净]住所[净]、事后承诺[净]、习惯[净]、不扰乱[净]、[饮]不酦酵之棕榈酒、又[受]银、[使用]无边缘座具之[十事]。(一八)彼等背师之教,[宣扬]非法非律,宣言违背破坏义与法。(一九)为破斥彼等,多数佛陀之声闻一万二千胜者子等之集来。(二〇)于此集会中,如师之大龙象而无匹敌之大师,有八人之上首比丘。(二一)[即]萨婆迦眉,沙兰,离婆多[及]屈阇须毗多,婆娑伽眉,须摩那及娑那之住人三浮多,(二二)由胜者所称赞之仙人迦兰陀之子耶舍。[彼等]为破斥恶人等,来集毗舍离。(二三)婆娑伽眉与须摩那是阿那律之弟子,其余是长老阿难之[弟子]曾奉见如来者。(二四)时修修那迦之子阿育为王,[其]刹帝利统治于巴连弗之城市。(二五)有大神力八人之长老等乃得彼之支持以破十事,驱逐彼等恶人。(二六)有大神通力八人之长老等,驱逐恶比丘等,为破恶说而净自说,比丘等选七百阿罗汉,行最胜法之结集。(二七、二八)此第二结集最上之都,毗舍离之重阇讲堂,[经]八个月而完成。(二九)
由上座等所放逐恶比丘跋耆子等,得其他之支持,向众多之人说非法。(三〇)集合一万人进行结集法。所以此法之结集,称为大合诵。(三一)
此大合诵之比丘等是决定违背[正法]之教[法],破坏根本之辑录而作其他之辑录。(三二)
彼等于某处所辑录之经移至其他之处,于五部破坏法、义。(三三)比丘等于异门说、无异门说、了义、不了义亦皆不分辨,(三四)彼等从佛陀密意所说,放置于余处,彼等诸比丘,于文中失去众多之[真]义。(三五)彼等弃一部甚深之经、律而作类似奇异之经、律。(三六)[律]内容之摘要,唯波利婆罗、阿毗达磨之论、波致参毗陀、尼泥沙、阇多迦之一部,除此而外,彼等造作不同者。(三七)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以改作其[全部]。(三八)
[此等之]大合诵等,是最初之分派,仿彼等而发生数多之分派。(三九)其后于彼[分派]中生起分裂。[即]牛家、一说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〇)其后牛家中亦分二派。[即]多闻、说假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一)如是再由大合诵,分裂为制多[山]论师等。此等之五派,皆是由来于大合诵,(四二)彼等破灭义、法结集之一部份,削除结处之一部,以改造其等。(四三)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以改作其[全部]。(四四)
于纯粹上座部再起分裂。[即]化地、犊子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五)犊子部中又起分法上、贤胄、六城及正量四派。(四六)其后化地[部]中起分二派,说一切有、法护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七)由说一切有而饮光,由饮光而说转,由此次第更起经说。(四八)由上座分出此等十一派,破灭义、法结集之部份,削灭结处之一部,彼等以改作其等。(四九)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改作其[全部]。(五〇)
十七之分派[与]正统之一派,加上正统派,此等全部十八[部派]。(五一)最上之上座部,恰如尼俱律陀之大树,无遗漏亦无附加,是完全胜者之教,余派如树树生荆棘。(五二)于初之百年中,无[任何之分裂],但至第二之百年,于胜者之教中,生起十七之异派。(五三)其后次第生起雪山、王山、义成、东山、西山及第六之后王山。(五四)
学派毕
[第二结集时,长老等有如次之豫见:]“当来百十八年,应出现比丘沙门适于[破斥该时僧伽之分裂]。(五五)由梵界灭没,通晓一切真言之婆罗门种生于人[界]中。(五六)彼名帝须,通称为目犍连子。悉伽婆与栴陀跋阇,令此青年出家。(五七)因此,帝须出家,究[学]圣典,破斥异说,树立教[法]。(五八)其时于巴连弗名阿育王,如法之国增长者导师当统治王国。”(五九)
“彼等七百比丘长老等,皆教[正]教,破斥十事而般涅槃。(六〇)由梵界灭没而生于人间,十六岁而通晓一切真言。”(六一)[一日来帝须父之家长老悉伽婆]“我欲询间其沙门,请回答[对于]梨俱吠陀、夜柔吠陀、沙磨吠陀、字汇[尼干画]及第五之伊底诃写等质问。”(六二)得长老之许诺,彼直询[难]问。[时]悉伽婆,对此智慧成熟之青年如是言:(六三)“青年!我亦应问[关于佛陀]之所说。若[卿]是聪明者,该答[我]所质问。”(六四)被询问时之[帝须]:“我未曾见亦未闻,我欲学其真言。我愿出家。”(六五)[如是]青年舍在家之陕隘,于圣者之教,[求]无家寂静之位而出家。(六六)多闻之栴陀跋阇,于有愿学尊重心之沙弥,教与师之九分教。(六七)悉伽婆具引青年而令出家,多闻之称栴陀跋阇,对于善学受持真言之[青年],教完九分[教],彼等长老乃般涅槃。(六八)
旃陀掘多二年,于波君荼迦王十八年,悉伽婆六十四岁。[其时]目犍连子于长老悉伽婆之处受具足戒。(六九)目犍连子帝须于栴陀跋阇之处学律,依身之灭而解脱。(七〇)悉伽婆与栴陀跋阇,向有大威光之目犍连子,[对于][比丘比丘尼]之两者,教由结集充实之一切藏。(七一)智具足之悉伽婆,于有大威光之目犍连子成了律之上首,彼于七十六[岁]而入涅槃。(七二)旃陀掘多二十四年之统治,其十四年,悉伽婆般涅槃。(七三)彼住阿兰若而[持]头陀说,少欲而乐森林,终始欢喜、制御,通晓正法,(七四)乐边地之床座而入大森林,[此]雄者如山窟之狮子,独一而[住]。(七五)
世间之守护者涅槃后过十六年,时贤者优波离满六十岁。(七六)[其]阿阇世[治世]第二十四年,毗阇耶之[治世]第十六[年]。[时]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受具足戒。(七七)称为驮索迦贤者,正是四十岁。那迦逐写之[治世]十年,波君荼迦之二十[年],(七八)长老苏那拘于驮索迦之处受具足戒。(七九)[经]迦罗育之[治世]十年,于铜叶岛空位十一年,悉伽婆于长老苏那拘之处受具足戒。(八〇)旃陀掘多之[治世]二年,时悉伽婆六十四岁,波君荼迦王之五十八年,目犍连子,于长老悉伽婆之处受具足戒。(八一)于法阿育王[治世]六年,目犍连子六十六[岁],闻荼私婆王之四十八[年],摩晒陀于目犍连子之处受具足戒。(八二)
优波离于佛陀之处受律,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受一切律已,与亲教师同样教[授]教[法]。(八三)长老驮索迦以律教苏那拘,[苏那拘]于其亲教师之许会得已而教[其他]者。(八四)精通法、律,具足智慧之苏那拘,以一切律顺逆教悉伽婆。(八五)悉伽婆与栴陀跋阇是苏那拘之弟子。两长老对弟子等教律。(八六)目犍连子帝须于栴陀跋阇之处受律,于依身之灭而解脱。(八七)亲教师目犍连子对弟子摩晒陀,目无缺地教上座所说一切之律。(八八)
正觉者般涅槃后,大威光之长老优波离教授律满三十年。(八九)彼大慧(优波离)令弟子名长老驮索迦贤者,为律之上首而涅槃。(九〇)
驮索迦顺次令弟子长老苏那拘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四[岁]而涅槃。(九一)六通具足之苏那拘,令圣之后裔悉伽婆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六[岁]而涅槃。(九二)如是智慧具足之悉伽婆,令青年目犍连子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六[岁]而涅槃。(九三)又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晒陀为律之上首,于八十六[岁]而涅槃。(九四)
优波离七十四、驮索迦六十四、长老苏那拘六十六、悉伽婆七十六、目犍连子八十。[此等是彼等]由受具足戒[至涅槃止之]全[年数]。(九五)
贤者优波离是全生涯为律之上首,长老驮索迦是五十[年],苏那拘是四十四[年],悉伽婆是五十五[年],名目犍连子之[长老]是六十八[年间为上首]。(九六)
刹帝利郁陀耶统治十六年。郁陀耶跋陀之[治世]六年,长老优波离般涅槃。(九七)自在者修修那伽统治十年,修修那伽之[治世]八年,驮索迦般涅槃。(九八)
修修那伽[伽罗育]之殁后,有兄弟十人,彼等皆协力而统治二十二年。其第六年苏那拘般涅槃。(九九)旃陀掘多统治二十四年,彼之[治世]十四年,悉伽婆般涅槃。(一〇〇)宾头沙罗之子,有大名声之刹帝利法阿育亦统治三十七年。(一〇一)于阿育王[治世]二十六年,名[长老]目犍连子辉耀其教,于寿灭而涅槃。(一〇二)
彼大师贤者之长老优波离,令弟子名长老驮索迦贤者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四年而涅槃。(一〇三)驮索迦顺次令弟子之长老苏那拘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四[年]而涅槃。(一〇四)六通具足之苏那拘,令圣之后裔悉伽婆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六[年]般涅槃。(一〇五)智慧具足之悉伽婆,令青年目犍连子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六[年]而彼涅槃。(一〇六)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晒陀为律之上首,于八十[年]而涅槃。(一〇七)
猜你喜欢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佚名 贤护分具五法品第十·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自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宗晓 大雲初分智狂入健度第七·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三·隐元 第九十九章 即位祝事等·佚名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知讷 法华义疏卷第一·吉藏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缁门警训卷第八·如卺 摄大乘论卷中·无著 卷第六·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