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章 学派及师资相承

最上人(佛陀)于俱尸那伽罗般涅槃时,七十万胜者子等来集。(一)于此集会长老迦叶是如师之大龙象,于地上无有如彼者。(二)迦叶由诸阿罗汉中选取五百最胜者,进行结集法。(三)彼因长时哀愍有情,[为确立]教[法],于佛陀[入涅槃后]过三月之第四月第二雨期时,进行法之结集。(四)此第一结集,是于摩揭陀耆梨跋提(王舍城)七叶窟入口,七个月而完满。(五)于此结集是[教法]最初之传持者,又于一切世主之教,多数达彼岸之比丘等[来会集]。(六)彼迦叶是于胜者教头陀行第一,多闻[第一]之阿难,于律称[长老]是优波离,(七)阿那律于天眼、婆耆舍是辩才[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童子迦叶是能辩[第一],(八)迦旃延于分别、俱絺罗是无碍解[第一],其他多数大长老是最初传持者。(九)彼等及其他应作已作之有德五百长老等合诵法与律。由[其]长老等所结集者,称为上座说。(一〇)问优波离于律、贤者阿难于法,为法、律全部之结集。(一一)于正法达彼岸之长老优波离与阿难此两者,是于胜者中得法与律。(一二)精通经之[彼等]宣明异门说、非异门说及了义、未了义。(一三)[此等]长老、最初之传持者等,是于最胜者处,得最最胜如来之语,以行最初之结集。然者,彼上座说,被称为最初之说。(一四)[尔来]最上之上座说,是经百年之长时,持续清净无缺。(一五)

经过最之百年,达第二之百年时,于上座之说,生起最上之大分裂。(一六)集毗舍离一万二千跋耆子等于最上之都毗舍离宣言十事。(一七)彼等于佛陀之教,宣言:角盐[净]、二指[净]、村内[净]住所[净]、事后承诺[净]、习惯[净]、不扰乱[净]、[饮]不酦酵之棕榈酒、又[受]银、[使用]无边缘座具之[十事]。(一八)彼等背师之教,[宣扬]非法非律,宣言违背破坏义与法。(一九)为破斥彼等,多数佛陀之声闻一万二千胜者子等之集来。(二〇)于此集会中,如师之大龙象而无匹敌之大师,有八人之上首比丘。(二一)[即]萨婆迦眉,沙兰,离婆多[及]屈阇须毗多,婆娑伽眉,须摩那及娑那之住人三浮多,(二二)由胜者所称赞之仙人迦兰陀之子耶舍。[彼等]为破斥恶人等,来集毗舍离。(二三)婆娑伽眉与须摩那是阿那律之弟子,其余是长老阿难之[弟子]曾奉见如来者。(二四)时修修那迦之子阿育为王,[其]刹帝利统治于巴连弗之城市。(二五)有大神力八人之长老等乃得彼之支持以破十事,驱逐彼等恶人。(二六)有大神通力八人之长老等,驱逐恶比丘等,为破恶说而净自说,比丘等选七百阿罗汉,行最胜法之结集。(二七、二八)此第二结集最上之都,毗舍离之重阇讲堂,[经]八个月而完成。(二九)

由上座等所放逐恶比丘跋耆子等,得其他之支持,向众多之人说非法。(三〇)集合一万人进行结集法。所以此法之结集,称为大合诵。(三一)

此大合诵之比丘等是决定违背[正法]之教[法],破坏根本之辑录而作其他之辑录。(三二)

彼等于某处所辑录之经移至其他之处,于五部破坏法、义。(三三)比丘等于异门说、无异门说、了义、不了义亦皆不分辨,(三四)彼等从佛陀密意所说,放置于余处,彼等诸比丘,于文中失去众多之[真]义。(三五)彼等弃一部甚深之经、律而作类似奇异之经、律。(三六)[律]内容之摘要,唯波利婆罗、阿毗达磨之论、波致参毗陀、尼泥沙、阇多迦之一部,除此而外,彼等造作不同者。(三七)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以改作其[全部]。(三八)

[此等之]大合诵等,是最初之分派,仿彼等而发生数多之分派。(三九)其后于彼[分派]中生起分裂。[即]牛家、一说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〇)其后牛家中亦分二派。[即]多闻、说假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一)如是再由大合诵,分裂为制多[山]论师等。此等之五派,皆是由来于大合诵,(四二)彼等破灭义、法结集之一部份,削除结处之一部,以改造其等。(四三)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以改作其[全部]。(四四)

于纯粹上座部再起分裂。[即]化地、犊子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五)犊子部中又起分法上、贤胄、六城及正量四派。(四六)其后化地[部]中起分二派,说一切有、法护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七)由说一切有而饮光,由饮光而说转,由此次第更起经说。(四八)由上座分出此等十一派,破灭义、法结集之部份,削灭结处之一部,彼等以改作其等。(四九)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改作其[全部]。(五〇)

十七之分派[与]正统之一派,加上正统派,此等全部十八[部派]。(五一)最上之上座部,恰如尼俱律陀之大树,无遗漏亦无附加,是完全胜者之教,余派如树树生荆棘。(五二)于初之百年中,无[任何之分裂],但至第二之百年,于胜者之教中,生起十七之异派。(五三)其后次第生起雪山、王山、义成、东山、西山及第六之后王山。(五四)

学派毕

[第二结集时,长老等有如次之豫见:]“当来百十八年,应出现比丘沙门适于[破斥该时僧伽之分裂]。(五五)由梵界灭没,通晓一切真言之婆罗门种生于人[界]中。(五六)彼名帝须,通称为目犍连子。悉伽婆与栴陀跋阇,令此青年出家。(五七)因此,帝须出家,究[学]圣典,破斥异说,树立教[法]。(五八)其时于巴连弗名阿育王,如法之国增长者导师当统治王国。”(五九)

“彼等七百比丘长老等,皆教[正]教,破斥十事而般涅槃。(六〇)由梵界灭没而生于人间,十六岁而通晓一切真言。”(六一)[一日来帝须父之家长老悉伽婆]“我欲询间其沙门,请回答[对于]梨俱吠陀、夜柔吠陀、沙磨吠陀、字汇[尼干画]及第五之伊底诃写等质问。”(六二)得长老之许诺,彼直询[难]问。[时]悉伽婆,对此智慧成熟之青年如是言:(六三)“青年!我亦应问[关于佛陀]之所说。若[卿]是聪明者,该答[我]所质问。”(六四)被询问时之[帝须]:“我未曾见亦未闻,我欲学其真言。我愿出家。”(六五)[如是]青年舍在家之陕隘,于圣者之教,[求]无家寂静之位而出家。(六六)多闻之栴陀跋阇,于有愿学尊重心之沙弥,教与师之九分教。(六七)悉伽婆具引青年而令出家,多闻之称栴陀跋阇,对于善学受持真言之[青年],教完九分[教],彼等长老乃般涅槃。(六八)

旃陀掘多二年,于波君荼迦王十八年,悉伽婆六十四岁。[其时]目犍连子于长老悉伽婆之处受具足戒。(六九)目犍连子帝须于栴陀跋阇之处学律,依身之灭而解脱。(七〇)悉伽婆与栴陀跋阇,向有大威光之目犍连子,[对于][比丘比丘尼]之两者,教由结集充实之一切藏。(七一)智具足之悉伽婆,于有大威光之目犍连子成了律之上首,彼于七十六[岁]而入涅槃。(七二)旃陀掘多二十四年之统治,其十四年,悉伽婆般涅槃。(七三)彼住阿兰若而[持]头陀说,少欲而乐森林,终始欢喜、制御,通晓正法,(七四)乐边地之床座而入大森林,[此]雄者如山窟之狮子,独一而[住]。(七五)

世间之守护者涅槃后过十六年,时贤者优波离满六十岁。(七六)[其]阿阇世[治世]第二十四年,毗阇耶之[治世]第十六[年]。[时]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受具足戒。(七七)称为驮索迦贤者,正是四十岁。那迦逐写之[治世]十年,波君荼迦之二十[年],(七八)长老苏那拘于驮索迦之处受具足戒。(七九)[经]迦罗育之[治世]十年,于铜叶岛空位十一年,悉伽婆于长老苏那拘之处受具足戒。(八〇)旃陀掘多之[治世]二年,时悉伽婆六十四岁,波君荼迦王之五十八年,目犍连子,于长老悉伽婆之处受具足戒。(八一)于法阿育王[治世]六年,目犍连子六十六[岁],闻荼私婆王之四十八[年],摩晒陀于目犍连子之处受具足戒。(八二)

优波离于佛陀之处受律,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受一切律已,与亲教师同样教[授]教[法]。(八三)长老驮索迦以律教苏那拘,[苏那拘]于其亲教师之许会得已而教[其他]者。(八四)精通法、律,具足智慧之苏那拘,以一切律顺逆教悉伽婆。(八五)悉伽婆与栴陀跋阇是苏那拘之弟子。两长老对弟子等教律。(八六)目犍连子帝须于栴陀跋阇之处受律,于依身之灭而解脱。(八七)亲教师目犍连子对弟子摩晒陀,目无缺地教上座所说一切之律。(八八)

正觉者般涅槃后,大威光之长老优波离教授律满三十年。(八九)彼大慧(优波离)令弟子名长老驮索迦贤者,为律之上首而涅槃。(九〇)

驮索迦顺次令弟子长老苏那拘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四[岁]而涅槃。(九一)六通具足之苏那拘,令圣之后裔悉伽婆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六[岁]而涅槃。(九二)如是智慧具足之悉伽婆,令青年目犍连子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六[岁]而涅槃。(九三)又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晒陀为律之上首,于八十六[岁]而涅槃。(九四)

优波离七十四、驮索迦六十四、长老苏那拘六十六、悉伽婆七十六、目犍连子八十。[此等是彼等]由受具足戒[至涅槃止之]全[年数]。(九五)

贤者优波离是全生涯为律之上首,长老驮索迦是五十[年],苏那拘是四十四[年],悉伽婆是五十五[年],名目犍连子之[长老]是六十八[年间为上首]。(九六)

刹帝利郁陀耶统治十六年。郁陀耶跋陀之[治世]六年,长老优波离般涅槃。(九七)自在者修修那伽统治十年,修修那伽之[治世]八年,驮索迦般涅槃。(九八)

修修那伽[伽罗育]之殁后,有兄弟十人,彼等皆协力而统治二十二年。其第六年苏那拘般涅槃。(九九)旃陀掘多统治二十四年,彼之[治世]十四年,悉伽婆般涅槃。(一〇〇)宾头沙罗之子,有大名声之刹帝利法阿育亦统治三十七年。(一〇一)于阿育王[治世]二十六年,名[长老]目犍连子辉耀其教,于寿灭而涅槃。(一〇二)

彼大师贤者之长老优波离,令弟子名长老驮索迦贤者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四年而涅槃。(一〇三)驮索迦顺次令弟子之长老苏那拘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四[年]而涅槃。(一〇四)六通具足之苏那拘,令圣之后裔悉伽婆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六[年]般涅槃。(一〇五)智慧具足之悉伽婆,令青年目犍连子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六[年]而彼涅槃。(一〇六)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晒陀为律之上首,于八十[年]而涅槃。(一〇七)

猜你喜欢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佚名
  贤护分具五法品第十·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九·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自融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宗晓
  大雲初分智狂入健度第七·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三·隐元
  第九十九章 即位祝事等·佚名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知讷
  法华义疏卷第一·吉藏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二·唐慧琳
  缁门警训卷第八·如卺
  摄大乘论卷中·无著
  卷第六·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六十三回 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蔡东藩

      却说金兵既退,张邦昌尚尸位如故,吕好问语邦昌道:“相公真欲为帝么?还是权宜行事,徐图他策么?”邦昌失色道:“这是何说?”好问道:“相公阅历已久,应晓得中国人情,彼时金兵压境,无可奈何,今强虏北去,何人肯拥戴相公?为相公计,当即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九·乾隆

      附眀唐桂二王本末【桂王二】  我  大清  世祖章皇帝顺治五年春正月总兵金声桓叛以江西附于  桂王由榔  声桓本左良玉部将  王师南征声桓自九江率众归附令与降将王体忠合营规取江右声桓计杀体忠以其党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四·王祎

    晋安皇帝元兴三年【燕昭文皇帝光始四年 秦文桓皇帝始六年 西秦乞伏干归太初十七年 魏太祖道武皇帝天赐元年 南凉秃髪傉檀昌三年 南燕献武皇帝建平五年 西凉李暠庚子五年 北凉沮渠蒙逊永安四年】春正月帝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五十·佚名

    万历三十六年九月乙酉朔大学士朱赓言顷中书官持阁中所收揭帖二十余本来大约敷陈国事者十之一二指摘臣者十之六七新旧科道交相攻讦而株连臣者十之二三切莫须有之事有天可吁而天不言有 皇上言之而人不信则亦何能剖心抉

  • 七三二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总阅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七三二 谕校书错误之总裁总阅等着分别罚俸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又吏部等衙门会议大学士 公阿桂等奏四库馆进过书籍十四次,其中错误次数之总裁、总阅皇八子仪郡王、大学士嵇璜、吏部左侍郎王杰、户部侍郎董诰、

  • 震泽纪闻·王鏊

    (明)王鏊 着王行,字止仲,少有异质。而苦无书。阊门有徐姓者,家多书,乃佣于其家,主药肆。每出药帖,习书殆遍。主人见之,问:「谁书者?」曰:「药肆中博士也。」召问之,曰:「汝欲读书乎?」因取数帙授之。数日问之,响对无穷。主人叹曰:「吾

  • 第四十五章 扩大会议与北上护党·李宗仁

    一1930年春初,蒋先生和阎、冯的关系已濒于决裂,双方都在积极备战。 自我第四集团军在武汉解体后,蒋先生及其所控制的“中央”气焰很盛,拟乘势一举消灭阎、冯,以实现其党政军“清一色”的理想。事态发展至1930年2

  • 卷八·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歴代职官表卷八户部仓场衙门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八户部仓场衙门国朝官制总督仓户部右侍郎满洲汉人各一人掌总稽嵗漕之入以均廪禄以储军饷凡南北漕艘京通仓庾悉焉顺治元年

  • 34.燕昭王求贤·林汉达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湣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后来传到

  • 王一亭·佚名

    白龙山人先生小传 吴昌硕撰山人王氏名震字一亭浙之吴兴人世居吴兴北郭外白龙山麓四十岁后乃自号为白龙山人幼时即岐嶷异常性蕴藉人与之接谈若有夙慧者嗣迫于境经商于沪暇则喜弄翰墨吟咏自适时现偈机书法醇穆雄劲酷类

  • 詩經集傳序·朱熹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爲而作也。   予應之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旣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旣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旣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磋咏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

  • 卷二十二·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二十二宋 林之奇 撰泰誓上       周书泰誓三篇盖是武王伐纣誓师之辞史官随其先后而记之篇名以泰誓者汉孔氏曰大防以誓众顾氏曰此防中之最大者故曰泰誓此二说一则以爲大防以誓众一则以

  • 奏议·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奏议总理事务和硕庄亲王【臣】允禄等谨奏为遵防议奏事给事中毕谊奏请令史臣取经史诸书及古来奏议日派二人各写数幅进呈等因一折奉防朕在潜邸六经诸史皆常诵习自承大统勅毖万防少有余闲未尝不

  • 摄论章卷第一·佚名

    摄论章卷第一在四能庄严出世间法。五以出世法故最□□□□□□□□□□□□□□□□□能益物者。三种境界是无上福田有心归仰起□□□意□□□□□行住于一地乃至十地得无上菩提。天魔外道师及弟子违陀等经□□□□□

  • 死后·伍尔里奇

    短篇小说,伍尔里奇著。警方在追查一件子虚乌有的凶杀案时,却发现了一件意外死亡的真相,并成功阻止了另外一件正在实施中的罪行。

  • 太乙金镜式经·王希明

    十卷,唐王希明撰。此书系奉敕之作,故书中行文往往自称“臣”;而今本推“太乙”积年有至宋景祐元年者,显然后人有所增入,已非王作之旧。《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泰一阴阳》二十三卷,即太乙术家之书。其书早佚。

  • 元诗别裁集·佚名

    原名《元诗百一钞》。诗总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琪合选。共9卷。收录元代诗人一百五十二家,诗六百一十九首。按文体编排。他们又合编了《宋诗别裁集》,与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裁

  • 秘密相经·佚名

    凡三卷。宋朝施护译。收在大正藏第十八册。内说毗卢遮那佛住于一切如来三昧界中时,金刚手菩萨请问秘密法仪之要略,佛乃为说普尽三摩地真实出生诸三摩地根本法门、菩提心月曼拏罗相、观影像相、金刚杵莲华、本尊等法、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