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 界相应

第一 种种品

[一]第一 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种种界。汝等谛听,当善思念,我则宣说。”

彼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

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是。

“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二]第二 触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由种种界,生种种触。”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

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是。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者,何耶?

诸比丘!缘眼界生眼触、缘耳界……缘鼻界……缘舌界……缘身界……缘意界生意触。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触。”

[三]第三 非此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界。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

眼界……意界是。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界者,何耶?

诸比丘!缘眼界生眼触,缘眼触,非生眼界……缘意界,生意触,缘意触,非生意界。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界。”

[四]第四 受(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

眼界……意界……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者,何耶?

诸比丘!缘眼界,生眼触,缘眼触,生眼触所生之受。……缘意界,生意触、缘意触,生意触所生之受。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

[五]第五 受(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非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界。”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眼界……意界……。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非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界者,何耶?

五~九

诸比丘!缘眼界,生眼触,缘眼触生眼触所生之受,缘眼触所生之受,非生眼触,缘眼触,非生眼界……。

一〇

缘意界,生意触,缘意触,生意触所生之受,缘意触所生之受,非生意触、缘意触,非生意界。

一一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非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界。

[六]第六 界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种种界。汝等谛听……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是。

“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七]第七 想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者,何耶?

五~九

诸比丘!缘色界,生色想,缘色想,生色思惟,缘色思惟,生色欲,缘色欲,生色热,缘色热,生色求……

一〇

缘法界,生法想,缘法想,生法思惟,缘法思惟,生法欲,缘法欲,生法热,缘法热,生法求。

一一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

[八]第八 非此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生种种求。

缘种种求,非生种种热,缘种种热,非生种种欲,缘种种欲,非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非生种种想,缘种种想,非生种种界。

四~九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诸比丘!此谓种种界。

一〇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生种种求,缘种种求,非生种种热,缘种种热,非生种种欲,缘种种欲,非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非生种种想,缘种种想,非生种种界者,何耶?

一一

诸比丘!缘色界,生色想,缘色想,生色思惟,缘色思惟,生色欲,缘色欲,生色热,缘色热,生色求,缘色求,非生色热,缘色热,非生色欲,缘色欲,非生色思惟,缘色思惟,非生色想,缘色想,非生色界。

一二

缘声界……

一三

缘香界……

一四

缘味界……

一五

缘触界……

一六

缘法界,生法想,缘法想……生法求。缘法求,非生法热,缘法热,非生法欲,缘法欲,非生法思惟,缘法思惟,非生法想,缘法想,非生法界。

一七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求。缘种种求,非生种种热,缘种种热,非生种种欲,缘种种欲,非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非生种种想,缘种种想,非生种种界。”

[九]第九 触(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生种种触,缘种种触,生种种受,缘种种受,生种种欲,缘种种欲,生种种热,缘种种热,生种种求,缘种种求,生种种得。”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汝等比丘!此谓之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得者,何耶?

诸比丘!缘色界,生色想,缘色想,生色思惟,缘色思惟,生色触,缘色触,生色触所生之受,缘色触所生之受,生色欲,缘色欲,生色热,缘色热……生色得。

缘声界……

缘香界……

缘味界……

缘触界……

一〇

缘法界,生法想,缘法想,生法思惟,缘法思惟,生法触,缘法触,生法触所生之受,缘法触所生之受,生法欲,缘法欲,生法热,缘法热,生法求,缘法求,生法得。

一一

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求,缘种种求,生种种得。

[一〇]第十 触(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触、受、欲、热,缘种种求,生种种得,缘种种得,非生种种求,缘种种求,非生种种热,缘种种热……非生欲、受、触、思惟、种种想,缘种种想,非生种种界。

诸比丘!种种界者,何耶?色界……法界是。诸比丘!此谓之种种界。

诸比丘!缘种种界,生种种想,缘种种想,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生种种触、受、欲、热、求、得,缘种种得,非生种种求,缘种种求,非生种种热、欲、受、触,缘种种思惟,非生种种想,缘种种想,非生种种界者,何耶?

诸比丘!缘色界生色想……

缘声界……

缘香界……

缘味界……

缘触界……

一〇

缘法界,生法想,缘法想……生法求,缘法求,生法得,缘法得,非生法求,缘法求,非生法热,缘法热,非生法欲,缘法欲,非生法触所生之受,缘法触所生之受,非生法触,缘法触,非生法思惟,缘法思惟,非生法想,缘法想,非生法界。诸比丘!如是,缘种种界,生种种种想,缘种种想……生思惟、触、受、欲、热、求、得。缘种种得,非生种种求,缘种种求,非生种种热,缘种种热,非生种种欲,缘种种欲,非生种种受,缘种种受,非生种种触,缘种种触,非生种种思惟,缘种种思惟,非生种种想,缘种种想,非生种种界。”

此颂曰:

 界触与此非 更有二之受

 此为内之五 界想与此非

 更有二之触 此为外之五

第二 无惭愧品

[一一]第一 此等之七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此等之七界。七界者何耶?光界、净界、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界、非想非非想处界、想受灭界是。诸比丘!此等谓之七界。”

如是说已。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此光界、净界、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界、非想非非想处界、想受灭界者,大德!此等之诸界,缘何而知之耶?”

“比丘!光界者,此界乃缘闇而得知。

比丘!净界者,此界乃缘不净而得知。

比丘!空无边处界者,此界乃缘色而得知。

比丘!识无边处界者,此界乃缘空无边处而得知。

比丘!无所有处界者,此界乃缘识无边处而得知。

比丘!非想非非想处界者,此界乃缘无所有处而得知。

一〇

比丘,想受灭界者,此界乃缘灭而得知。”

一一

“大德!光界、净界、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界、非想非非想处界、想受灭界者,大德!此等之诸界,依如何等至可达耶?”

一二

“比丘!光界、净界、空无边处界、识无边处界、无所有处界者,此等之诸界,依想等至可达。

一三

比丘!非想非非想界者,此界依行有余等至可达。

一四

比丘!想受灭界者,此界依灭尽等至可达。”

[一二]第二 有因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因而生欲觉,非无因。有因而生瞋觉,非无因。有因而生害觉,非无因。

诸比丘!有因而生欲觉,非无因。有因而生瞋觉,非无因。有因而生害觉,非无因者,何耶?

诸比丘!缘欲界而生欲想,缘欲想而生欲思惟,缘欲思惟,而生欲欲,缘欲欲,而生欲热,缘欲热,而生欲求。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乃求欲求,依身语意三处,而入于邪。

诸比丘!缘瞋界而生瞋想,缘瞋想,而生瞋思惟、瞋欲、瞋热、瞋求。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乃求瞋求,依身语意三处,而入邪。

诸比丘!缘害界,而生害想……害思惟、害欲、害热、害求。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乃求害求,依身语意三处,而入于邪。

诸比丘!譬如有人,以燃草之火炬,而弃于干草原,若彼不以手、足立即消灭者,诸比丘!如是栖于草木之生类,则陷于灾祸中。

诸比丘!同于此,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生起不正之想,而不能立即舍离、排除毁、灭、消灭,彼于现法则住于苦。有破坏、有恼、有闷,身坏命终之后,待受恶趣。

诸比丘!有因而生出离觉,非无因。有因而生不瞋觉,非无因。有因而生不害觉,非无因。

一〇

诸比丘!有因而生出离觉,非无因。有因而生不瞋觉,非无因。有因而生不害觉,非无因者,何耶?

一一

诸比丘!缘出离界,而生出离想,缘出离想,而生出离思惟,缘出离思惟,而生出离欲,缘出离欲,而生出离热,缘出离热,而生出离求。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求出离求,依身语意三处,而入于正。

一二

诸比丘!缘不瞋界,而生不瞋想……生不瞋思惟、不瞋欲、不瞋热、不瞋求。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乃求不瞋求,依身语意三处,而入于正。

一三

缘不害界,而生不害想,缘不害想,而生不害思惟,缘不害思惟,而生不害欲,缘不害欲,而生不害热,缘不害热,而生不害求。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乃求不害求,依身语意三处,而入于正。

一四

诸比丘!譬如有人,以燃草之火炬,弃于干草原,若以手、足立即消灭,诸比丘!如是,栖于草木之生类,则免陷祸厄。

一五

诸比丘!同于此,任何之沙门、婆罗门,生起不正之想,而立即舍离、排除、毁灭、消灭,彼于现法则住于乐、无破坏、无恼、无闷,身坏命终之后,待受善处。”

[一三]第三 砖瓦之家

[尔时,世尊]住于那提迦之砖瓦家。

尔时,世尊呼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大德、唯然。”

世尊曰:“诸比丘!缘界而生想、生见、生觉。”

如是说已。信仰[笃厚]之尊者迦旃延,白世尊言:“大德!非正等觉者,与正等觉者之见,大德!此见缘何知之耶?”

“迦旃延!此界乃大,即无明界是。”

“迦旃延!我谓:缘劣界,而生劣想、劣见、劣觉、劣思、劣望、劣愿、劣人、劣语,彼于劣予以:表示、说述、施设、树立、显示、分别、宣示,彼之受生乃劣。

迦旃延!我谓:缘中界,而生中想、中见、中觉、中思、中望、中愿、中人、中语,彼于中,予以:表示、说述、施设、树立、显示、分别、宣示,彼之受生乃中。

迦旃延!我谓:缘胜界,而生胜想、胜见、胜觉、胜思、胜望、胜愿、胜人、胜语,彼于胜,予以表示、说述、施设、树立、显示、分别、宣示,彼之受生乃胜。”

[一四]第四 劣意志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俱与界相关连,与界相和合。劣意志之众生,俱与劣意志相关连,俱与劣意志相和合。善意志之众生,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亦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之众生,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之众生,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亦应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之众生,亦应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之众生,亦应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亦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之众生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之众生,俱与善意志相关、相连和合。”

[一五]第五 业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耆阇崛山。

尔时,尊者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俱,于世尊之近处经行。

尊者大目犍连亦与众多比丘俱,于世尊之近处经行。

尊者大迦叶亦与众多比丘俱,于世尊之近处经行。

尊者阿那律亦与众多之……经行。

尊者满愿子亦与众多之……经行。

尊者优波离亦与众多之……经行。

尊者阿难亦与众多……经行。

提婆达多亦与众多比丘俱,于世尊之近处经行。

一〇

尔时,世尊唤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见舍利弗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之诸比丘,皆是大慧者。”

一一

“诸比丘!汝等见目犍连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亦皆是大神通者。”

一二

“诸比丘!汝等见大迦叶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亦皆是头陀说者。”

一三

“诸比丘!汝等见阿那律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亦皆是天眼者。”

一四

“诸比丘,汝等见满愿子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皆是说法者。”

一五

“诸比丘!汝等见优波离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皆是持律者。”

一六

“诸比丘!汝等见阿难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皆是多闻者。”

一七

“诸比丘!汝等见提婆达多与众多比丘俱经行耶?”

“大德,唯然。”

“诸比丘!此等诸比丘,皆是有罪者。”

一八

诸比丘!众生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九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二〇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二一

“诸比丘!众生于现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六]第六 有偈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譬如粪与粪相关连、相和合。尿与尿相关连、相和合。唾与唾相关连、相和合。脓汁与脓汁相关连、相和合。血与血相关连、相和合。诸比丘!同于此,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亦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劣意志俱与劣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〇

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一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亦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二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亦……

一三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亦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十四

诸比丘!譬如乳与乳相关连、相和合,油与油相关连、相和合。熟酥与熟酥相关连、相和合,蜜与蜜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同于此,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五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

一六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

一七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亦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善意志俱与善意志相关连、相和合。”

一八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师更以此宣说:

 欲情之下生 由交而发生

 若无交则断 如于大海上

 乘小木必没 如是入懈怠

 净命亦沉没 然彼懈怠者

 以离无精进 远离之圣者

 专注禅思者 常于勤精进

 俱与贤者住 常于勤精进

[一七]第七 不信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愧与无愧俱相关连、相和合。少闻与少闻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相关连、相和合。恶慧与恶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信与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惭与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愧与愧俱相关连、相和合。多闻与多闻俱相关连、相和合。精勤与精勤俱相关连、相和合。正念与正念俱相关连、相和合。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愧与无愧俱相关连、相和合。少闻与少闻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相关连、相和合。恶慧与恶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愧与无愧俱相关连,相和合。少闻与少闻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妄念与妄念俱……

恶慧与恶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无愧与无傀俱……少闻与少闻俱……懈怠与懈怠俱……妄念与妄念俱相关连、相和合。恶慧与恶慧俱相关连、相和合之。

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信与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惭与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愧与愧俱相关连、相和合。多闻与多闻俱相关连、相和合。精勤与精勤俱相关连、相和合。正念与正念俱相关连、相和合。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

一〇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

一一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信俱与信……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一八]第八 不信之根本五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恶慧与恶慧俱……信与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惭与惭俱……持慧与持慧相关连俱、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过去世,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未来世,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于现在世亦俱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无惭与无惭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如是应详说。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恶慧与恶慧俱、信与信俱、愧与愧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于过去世……

……于未来世……

……于现在世……

一〇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少闻与少闻俱、恶慧与恶慧俱、信与信俱、多闻与多闻俱、持慧与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一一

……于过去世……

一二

……于未来世……

一三

……于现在世……

一四

诸比丘!众生与界……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恶慧与恶慧俱、信与信俱、精勤与精勤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一五

……于过去世……

一六

……于未来世……

一七

……于现在世……相和合。

一八

不信与不信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恶慧与恶慧俱、信与信俱、正念与正念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一九

……于过去世……

二〇

……于未来世……

二一

……于现在世……相和合。

[一九]第九 无惭之根本四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与界……

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无愧与无愧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愧与愧俱相关连、相和合。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相和合。

无惭与无惭俱关连、相和合。少闻与少闻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多闻与多闻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精勤与精勤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正念与正念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六~八

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和合之。”

[二〇]无愧之根本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

无惭与无惭俱、少闻与少闻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多闻与多闻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三~五

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相和合。

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精勤与精勤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七~九

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

一〇

无惭与无惭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恶慧与恶慧俱、惭与惭俱、正念与正念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一一~一三

“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和合。”

[二一]第十一 依少闻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少闻与少闻俱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恶慧与恶慧俱、多闻与多闻俱、精勤与精勤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三~五

“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相和合。”

“少闻与少闻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恶慧与恶慧俱、多闻与多闻俱、正念与正念俱、持慧与持慧俱关连、相和合。”

七~九

“于过去世……于未来世……于现在世……和合。”

[二二]第十二 懈怠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相关连、相和合。懈怠与懈怠俱相关连、相和合。妄念与妄念俱、恶慧与恶慧俱、精勤与精勤俱、正念与正念俱、持慧与持慧俱相关连、相和合。”

三~五

“于过去世……未来世……于现在世……和合。”

遍过去、未来、现在、一一皆无不如是。

此颂曰:

 此等七有因 以及砖瓦家

 劣意志与业 有偈不信七

 不信根本五 无惭根本四

 无愧根本三 少闻二懈怠

 一之所谓经 及三五等经

 谓二十二经 以谓第二品

第三 业道品

[二三]第一 不寂静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无愧与无愧俱、不寂静与不寂静俱、恶慧与恶慧俱关连、相和合。

信与信俱关连、相和合。惭与惭俱、愧与愧俱、寂静与寂静俱、持慧与持慧俱关连、相和合。”

[二四]第二 恶戒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不信与不信俱关连、相和合。无惭与无惭俱、无愧与无愧俱、恶戒与恶戒俱、恶慧与恶慧俱关连、相和合。

信与信俱关连、相和合。惭与惭俱、愧与愧俱、持戒与持戒俱、持慧与持慧俱关连、相和合。”

[二五]第三 五学处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杀生与杀生俱关连、相和合。不与取与不与取俱、邪欲行与欲邪行俱、妄语与妄语俱、饮酒与饮酒俱关连、相和合。

断杀生与断杀生俱关连、相和合。断不与取与断不与取俱、断邪欲行与断欲邪行俱、断妄语与断妄语俱、断饮酒与断饮酒俱关连、相和合。”

[二六]第四 七业道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杀生与杀生俱关连、相和合。不与取与不与取俱、邪欲行与欲邪行俱、妄语与妄语俱、离间语与离间语俱、粗语与粗语俱、绮语与绮语俱关连、相和合。

断杀生……断不与取……断邪欲行……断妄语……断离间语与断离间语俱相关连、相和合。断粗语与断粗语俱关连、相和合。断绮语与断绮语俱关连、相和合。”

[二七]第五 十业道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杀生与杀生俱关连、相和合。不与取与不与取俱……邪欲行……妄语……离间……粗语……绮语与绮语俱关连、相和合。多贪与多贪俱关连、相和合。瞋恚心与瞋恚心俱、邪见与邪见俱关连、相和合。

断杀生与断杀生俱关连、相和合。断不与取……断邪欲行……断妄语……断离间语、断粗语……断绮语与断绮语俱关连、相和合。无贪与无贪俱关连、相和合。无瞋恚心与无瞋恚心俱关连、相和合。正见与正见俱关连、相和合。”

[二八]第六 八支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邪见与邪见关连、相和合。邪思与邪思俱……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与邪定俱关连、相和合。邪智与邪智俱关连、相和合。邪解脱与邪解脱俱关连、相和合。”

[二九]第七 十支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众生与界关连、相和合。

邪见与邪见俱关连、相和合。邪思……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与邪定俱关连、相和合。邪智与邪智俱关连、相和合。邪解脱与邪解脱俱关连、相和合。

正见与正见俱关连、相和合。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智与正智俱关连、相和合正解脱与正解脱俱关连、相和合。”

遍过去、未来、现在、一一皆无不如是。

七经之颂曰:

 不寂静恶戒 以及五学处

 所谓七道业 乃至十道业

 第六谓八支 第七为十支

第四 随喜品

[三〇]第一 四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此等之四界。

四者何耶?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是。

诸比丘!此等四界。”

[三一]第二 前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正觉前、尚未成正觉为菩萨时,我生此念:

‘地界之味者何耶?祸者何耶?出离者何耶?水界之味者何耶?祸者何耶?出离者何耶?火界之味者何耶?祸者何耶?出离者何耶?风界之味者何耶?祸者何耶?出离者何耶?’

诸比丘!我生此念:

缘地界而生乐、喜,此乃地界之味。地界是无常、苦、变易之法,此乃地界之祸。对地界欲贪之调伏,欲贪之舍离,此乃地界之出离。

缘水界……

缘火界……

缘风界而生乐、喜、此乃风界之味。风界是无常、苦、变易之法,此乃风界之祸。对风界欲贪之调伏,欲贪之舍离,此乃风界之出离。

诸比丘!我对此等之四界,以味如是之味,以祸是祸,以出离是出离,未能如实知之间,诸比丘!我于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世界,不知成就无上之正等觉。

一〇

诸比丘!我对此等之四界,以味如是味,以祸是祸,出离是出离,如实知时,我于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世界,已知成就无上之正等觉。

一一

我生:‘我心解脱为不动,此为最后之生,今无后有’之知见。”

[三二]第三 [我]所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我行求地界之味,达地界之味,我已以慧善知地界之味。

诸比丘!我行求地界之祸,达地界之祸,我已以慧善知地界之祸。

诸比丘!我行求地界之出离,达地界之出离,我已以慧善知地界之出离。

五~七

诸比丘!我行求水界之……

八~一〇

诸比丘!我行求火界之……

一一

诸比丘!我行求风界之味,达风界之味,我已以慧善知风界之味。

一二

诸比丘!我行求风界之祸,达风界之祸,我已以慧善知风界之祸。

一三

诸比丘!我行求风界之出离,达风界之出离,我已以慧善知风界之出离。

一四

诸比丘!我对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祸是祸,以出离是出离,未能如实知时,诸比丘!我于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世界,不能知成就无上正等觉。

一五

诸比丘!我对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祸是祸,以出离是出离,如实知时,诸比丘!我于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世界,知成就无上之正等觉。

一六

我生:‘我心解脱为不动,此为最后之生,今无后有’之知见。”

[三三]若无此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若无此地界之味,则众生不贪求此地界,诸比丘!然则因有地界之味故,众生贪求此地界。

诸比丘!若无此地界之祸,则众生不厌此地界,诸比丘!然则有地界之祸故,众生厌此地界。

诸比丘!若无地界之出离,则众生不出离此地界。诸比丘!然则有地界之出离故,众生出离此地界。

五~七

诸比丘!若无此水界之味……

八~一〇

诸比丘!若无此火界之味……

一一

诸比丘!若无此风界之味,则众生不贪此风界。诸比丘!然有风界之味故,众生贪此风界。

一二

诸比丘!若无此风界之祸,则众生不厌此风界。诸比丘!然有风界之祸故,众生厌此风界。

一三

诸比丘!若无此风界之出离,则众生不出离此风界。然则有风界之出离故,众生出离此风界。

一四

诸比丘!众生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祸是祸,以出离是出离,未能如实知时,诸比丘!此等之众生、不由含天界、魔界、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中舍弃、被解放,不相应,因不依心以舍弃而住。

一五

诸比丘!众生味此等四界之味,以祸是祸,以出离是出离等,如实知时,诸比丘!此等众生由天界、魔界、梵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中舍弃、被解放,不相应,因依心以舍弃而住。”

[三四]第五 苦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若此地界一向是苦、伴苦、苦显现、乐不显现,则众生不贪此地界。诸比丘!然则地界为乐、伴乐、乐显现、苦不显现故,众生以贪此地界。

诸比丘!若水界……

诸比丘!若火界……

诸比丘!若风界一向是苦、伴苦、苦显现、乐不显现,则众生不贪此风界。诸比丘!若然风界为乐、伴乐、乐显现,苦不显现故,众生贪此风界。

诸比丘!若地界一向是乐、伴乐、乐显现,苦不显现,则众生不厌此地界。诸比丘!然则地界是苦、伴苦、苦显现,乐不显现故,众生厌此地界。

诸比丘,若水界……

诸比丘!若火界……

诸比丘!若风界一向是乐、伴乐、乐显现,苦不显现,则众生不厌此风界。诸比丘!然风界是苦、伴苦、苦显现,乐不显现故,众生厌此风界。”

[三五]第六 随喜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我谓:“诸比丘!对地界随喜者、则对苦随喜。以苦随喜者,则不得解脱苦。”

诸比丘!对水界随喜者……

诸比丘!对火界随喜者……

诸比丘!我谓:“对风界随喜者,则对苦随喜。对苦随喜者,则不得解脱苦。”

诸比丘!我谓:“对地界不随喜者,则对苦不随喜。对苦不随喜者,则解脱苦。”

诸比丘!对水界……

诸比丘!对火界……

诸比丘!我谓:“对风界不随喜者,则对苦不随喜。对苦不随喜者,则苦解脱。”

[三六]第七 生起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地界之生起、住、再生、显现,是苦之生起、贪、住、老死之显现。

诸比丘!水界之……

诸比丘!火界之……

诸比丘!风界之生起、住、再生、显现,是苦之生起,贪、住、老死之显现。

诸比丘!地界之灭、静止、绝灭,是苦之灭,贪静止、则老死之绝灭。

诸比丘!水界之……

诸比丘!火界之……

诸比丘!风界之灭、静止、绝灭,是苦之灭,贪静止、则老死之绝灭。”

[三七]第八 沙门婆罗门(之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此等之四界。四者何耶?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对此等四界之味、祸、出离、不如实知者,诸比丘!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乃非正沙门,于婆罗门乃非正婆罗门。彼等尊者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亦非自知,入实证而住者。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对此等四界之味、祸、出离,如实知者,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乃正沙门、于婆罗门乃正婆罗门。彼等尊者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知,入实证而住者。”

[三八]沙门婆罗门(之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此等之四界。四者何耶?地界、水界、火界、风界是。

诸比丘!凡任何之沙门、婆罗门,对此等四界之集与绝灭、味、祸、出离、不能不如实知,故不得不详说。

……知、自知、入实证而住。”

[三九]沙门婆罗门(之三)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不知地界、不知地界之集、不知地界之灭、不知趣地界灭之道迹……

不知水界……

不知火界……

不知风界、不知风界之集、不知风界之灭、不知趣风界灭之道迹者,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乃非正沙门,于婆罗门乃非正婆罗门,彼等尊者亦对沙门之义、或婆罗门之义,于现法不能自知、入实证而住。

诸比丘!虽任何之沙门、婆罗门,知地界、知地界之集、知地界之灭、知趣地界灭之道迹者……

知水界……

知火界……

知风界、知风界之集、知风界之灭、知趣风界灭之道迹者,诸比丘!彼等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乃正沙门,于婆罗门乃正婆罗门。彼等尊者亦对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于现法自知、入实证而住。”

此颂曰:

 四与前及行 若无此及苦

 随喜生起三 沙门婆罗门

猜你喜欢
  序·佚名
  卷第四十·佚名
  胜鬘宝窟卷上(之末)·吉藏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佚名
  法华义疏卷第一·吉藏
  卷四十·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五·圆晖
  第四十一章 《华鬘》中所出南方弘法世系·多罗那他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下·佚名
  第七 质多相应·佚名
  第十三 大诤·佚名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下·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二 禅宗的创立·正果法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叙·王骥德

      凡物,以少整,以多乱,故横议繁而一炬至,卷弜杂而五厄乘,人事滥则天概之,必然之势也。近代之最滥者,诗文是已。性不必近,学未有窥,犬吠驴鸣,贻笑寒山之石;病谵梦呓,争投苦海之箱。独词曲一途,窜足者少,岂非以道疑小而不争,窍未凿而

  • 七言巻七十四·洪迈

      七言  善巻先生坛       蔡 崑  几到坛边登阁望因思遗迹咏今朝当时为有重华出不是先生傲帝尧  南塘二首        鲍 溶  南塘旅客秋浅清夜深绿

  • 唐僧弘秀集卷七·李龏

    宋 李龏 编齐已六十首君子行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鳯凰何止吾闻古之有君子行藏以时进退求已荣必为天下荣耻必为天下耻苟进不如此退不如此亦何必用虚伪之文章取荣名而自美风琴引挼【音蹉】呉丝雕楚竹高托天风拂为

  • 卷七·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七明 文彭 撰博士诗集上九日游石湖次白二贞夫韵重阳谁泛石湖船秋水平吞万里天翠管银笙空外沸牙樯锦防镜中牵西风着意吹乌帽红叶如花落舞筵痛饮狂歌非慢世江山佳节自年年宴徐太傅园亭分得才

  • 登途遇贼·佚名

    (生)行过黄潭共南山,望前村人烟向大。义童,只处是值处年?(童)龙溪。(旦)人呾:龙溪地向阔,只处就是唠。(生)龙溪地理实广阔,居民稠密城市一般。(童)官人,只处甚好风水,人做无乜大官?(生)山明水秀,形势都活;水星行龙,风吹罗带;朱雀尖峰文笔,玄武湾

  •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报国 屠扬州碧血流芳·蔡东藩

      且说清摄政王多尔衮,展阅史可法复书,不禁惊叹,因史公来书,是洋洋二大篇,比原书字数还要加倍。当即交洪承畴朗诵,承畴遂徐声念道: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

  • 卷之三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八四 军机大臣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人办书勒派之事片·佚名

    一三八四 军机大臣奏询问纪昀前奏王杰派人办书勒派之事片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三十日遵旨将纪昀前奏王杰曾经派人办书勒派之事,询问纪昀。【真按:纂修四库全书档案所遗漏的档案】据称:乾隆五十三年五月我在热河时,王杰奏续修

  • 卷四十七·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四十七盛事【二十三 收成分数二】乾隆五十二年直省收成分数直隶省二麦七分有余秋禾九分有余 江苏省二麦九分有余秋禾八分有余 安徽省二麦秋禾八分有

  • 卷八 感应章第十六·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言天地明察,神明彰矣。又云: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皆是应感之事也。前章论谏诤之事,言人主若从谏争之善,必能?身慎行,致应感之福。故以名章,次于《谏争》之后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王者父

  • 序·刘智

      先天之学,何学也?河未出图,洛未出书,先天而大已不违矣。天且不能违,而况于人乎?后天之学,何学也?太极既生,八卦斯画,后天而奉天时,圣人尚兢兢焉奉之,而况于人乎7虽然,弗轻视斯人也。自先天层累而降,至于人而革其精;自后天层累而

  • 提要·蒋廷锡

    【臣】等谨案尚书地理今释一卷国朝蒋廷锡撰廷锡字孙常熟人康熙癸未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肃是编乃其官内阁学士时所作首题圣训盖儤直内廷之日仰承指授敬缮成帙者也其中订定诸儒之説者如尧典宅嵎夷则据后汉书定为朝鲜正

  • 卷二百四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四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军礼十田猎上蕙田案田猎之礼起于皇古传曰古者圣人举事必反本五谷者以奉宗庙养万民也禽兽多则害稼穑故田猎以共承宗庙示不忘武备因以为

  • 文昌帝君阴骘文·周梦颜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救人之难,济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锡汝以福。  于是训于人曰:昔于公治狱,大兴驷马之门。窦氏济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蚁中状元之选

  • 在官法戒录·陈宏谋

    四卷。清陈宏谋著。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 (今桂林)人。雍正进士,乾隆间官至两广总督、署湖广总督、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为一代名臣。本书是他任地方督抚大吏时所作。书前有自序,其中说,地方胥吏舞文

  • 集注太玄经·司马光

    集注太玄经,北宋司马光集注。六卷(道藏本《集注太玄经》仅一至六卷,为司马光集注。本书七至十卷,据百子全书本《太玄经》补,为许翰注。),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另有清嘉庆刊本。此书为《太玄经》注本。《太玄》是西汉著名

  • 白话新五代史·欧阳修

    《新五代史》,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宋欧阳修、宋祁等撰。嘉祐五年(1060)成书。二百二十五卷。分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唐代二百九十年历史。志表水平与编者史识都很高,但文辞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