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四十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四十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第八门第十子摄颂之六五百之余及七百结集事

尔时迦摄波告邬波离曰。世尊于何处制第一学处。邬波离以清彻音答曰。世尊于波罗痆斯。此为谁说。即五苾刍其事云何。谓齐整著裙不太高不太下。应当学。说是语已。诸阿罗汉俱入边际定。以愿力故观察世间还从定起。尔时摩诃迦摄波作如是念。我已结集世尊所说最初学处。于同梵行无有违逆亦无诃厌。是故当知。此毗奈耶是佛所说。复告邬波离。世尊何处说第二学处。时邬波离以清彻音答曰。于婆罗痆斯。此为谁说。即五苾刍。其事云何。谓齐整披三衣。应当学。说是语已。诸阿罗汉俱入边际定。以愿力故观察世间还从定起。时迦摄波作如是念。我已结集世尊第二学处。广如上说。复告邬波离。世尊何处说第三学处。邬波离以清彻音答曰。于羯兰铎迦村。此为谁说。即羯兰铎迦子苏阵那苾刍。其事云何。谓若苾刍受禁戒。于余苾刍乃至畜生行淫欲者。得波罗市迦罪。亦不得同住说是语已。诸阿罗汉俱入边际定。以愿力故观察世间还从定起。时迦摄波作是如念。我已结集。广说如前。自余学处。世尊或于王宫聚落。为诸苾刍广制学处。时邬波离悉皆具说。诸阿罗汉既结集已。此名波罗市迦法。此名僧伽伐尸沙法。此名二不定法。三十舍堕法。九十波逸底迦法。四波罗底提舍尼法。众多学法。七灭诤法。此是初制。此是随制。此是定制。此是随听。如是出家。如是受近圆。如是单白白二白四羯磨。如是应度。如是不应度。如是作褒洒陀如是作安居。如是作随意及以诸事乃至杂事。此是尼陀那目得迦等。既结集毗奈耶已。具寿邬波离从高座下。时迦摄波作如是念。后世之人少智钝根。依文而解不达深义。我今宜可自说摩窒里迦。欲使经律义不失故。作是念已。便作白二羯磨。白众令知。众既许已。即升高座告诸苾刍曰。摩窒里迦我今自说。于所了义皆令明显。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四无畏四无碍解四沙门果四法句无诤愿智。及边际定空无相无愿杂修诸定正入现观。及世俗智苫摩他毗钵舍那法集法蕴。如是总名摩窒里迦。说是语已。诸阿罗汉俱入边际定。次第观已还从定起。如前广说。是故当知。此是苏怛罗。此是毗奈耶。此是阿毗达磨。是佛真教如是集已。

时地上药叉咸发大声作如是说。仁等应知。圣者大迦摄波为上首。与五百阿罗汉。共集如来三藏圣教。由是因缘天众增盛阿苏罗减少。居空药叉闻是说已。亦发大声彻四大王众三十三天。夜摩睹史多乐变化他化自在。梵众梵辅大梵少光无量光极光。净少净无量净遍净。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天等。须臾之间其声上彻色究竟天。此诸天等咸发声言。诸天增盛阿苏罗减少。时五百阿罗汉既结集已。此即名为五百结集。尔时大迦摄波而说颂曰。

仁等结集法王教  皆为愍念诸群生

所有言说量无边  今并纂集无遗阙

世间愚痴不能了  为作明灯除眼曀

时具寿大迦摄波复作是念。三藏圣教我已结集。今以定力。观察世尊所说教法得久住世。所应作者依如来说并已作了。如来法王示我正道如教奉行。我已少分报佛慈恩。谁能尽报如来恩德。世尊大师所有遗教。利益众生并皆纂集。久离大师无复依怙。五蕴臭身荷负劳倦。涅槃时至无宜久留。作是念已而说颂曰。

我已结集牟尼教  为令正法得增长

久住利益于世间  饶益众生离诸惑

无羞耻者已折伏  有惭愧者皆摄受

所作利益事已周  今我宜应趣圆寂

时大迦摄波告阿难陀曰。汝今知不。世尊言教付嘱于我而般涅槃。我今复欲入般涅槃。转以教法付嘱于汝。当善护持。又复告曰。我灭度后。于王舍城有商主妻当生一子。其子生时以奢搦迦衣裹身而出。因即名为奢搦迦(即是麻类此方先无高共人等堪织为布旧云商那和修者讹)后因入海求诸珍货安隐回还。于佛教中遂设佛陀五年大会当得出家。所有佛教转付于彼。作是语已。时迦摄波复作是念。世尊大悲修诸苦行是真善友。无量功德共所庄严。遗身舍利随所在处。我今皆当恭敬供养而入涅槃。作是念已。以神通力往四大制底。谓生处成佛处转法轮处涅槃处。并余舍利塔处至诚供养。即入龙宫供养佛牙已。腾空即往三十三天欲礼佛牙。时天帝释及诸天等。见迦摄波恭敬礼拜。问言。何故得来至此。尊者报曰。我欲最后供养世尊所有舍利牙塔。时诸天等闻最后言。心生忧恼默然而住。是时帝释即持佛牙与迦摄波。尊者受牙置于手掌。瞻视不瞬便安顶上。复以曼陀罗华及诸莲华牛头香末。布于牙上以申供养。为天帝释及诸天等略说法已。从须弥顶没王舍城出。

尔时大迦摄波复作是念。我先已许欲涅槃时报未生怨王。作是念已便诣王宫。告门人曰。为我通王。云迦摄波今在门首欲见大王。时守门人闻是语已。便入宫中既至王前正属王睡。即还却出报迦摄波曰。圣者大王现睡。尊者报言。汝宜更去为我觉王。守门人曰。王性暴恶难可侵犯。我今不敢。恐王嗔责刑戮于我。迦摄波告曰。若如是者待王觉后为我报知。大迦摄波为欲涅槃。来就王门与王取别。作是语已便往鸡足山中。于三峰内敷草而坐。作如是念。我今宜以世尊所授粪扫纳衣用覆于身。令身乃至慈氏下生。彼薄伽梵以我此身。示诸弟子及诸大众令生厌离。即便入定三峰覆身。犹如密室不坏而住。复作是念。若未生怨王来至于此。山即为开。若王不见我身便呕热血而死。念已入定舍其寿行。是时大地六种震动。流星下落诸方赫焰。于虚空中诸天击鼓。尔时具寿大迦摄波。踊身空中现诸神变。或流清水或放火光。遍起密云降注洪雨。作是事已。入石室中右胁而卧重垒双足。入无余依妙涅槃界。

尔时释梵说天咸作是念。何因缘故大地震动。便共观察乃见迦摄波入于涅槃。即与无量百千万亿天众。各持嗢钵罗华拘勿头华分多利华。及牛头栴檀沉水香末。皆诣尊者身所。以种种天华及妙香末。散其身上而为供养。既供养已三山即合上皆密覆。时彼诸天既离尊者。生大悲恼作如是语。佛般涅槃忧怀未息。如何今者复属悲哀。毕钵罗岩旧住诸天空名而已。所有胜法亦复随行。摩揭陀国无复光彩。贫穷众生福田断绝。所有善法皆亦销亡。如第二佛入般涅槃。顿于今时法山隤坏。法船倾没法树崩摧。法海枯竭魔众欢喜。所有正法教化众生。及利益事悉当隐没。时彼诸天作如是等悲叹语已。礼尊者足欻然不现。时未生怨王于其睡中作如是梦。见宫中舍栋梁摧折忽然惊觉。其守门人见王睡觉。便以迦摄所嘱之语具奏王知。王闻是语闷绝于地。时诸辅佐以清冷水洒面乃苏。往竹林园见阿难陀。五体投地悲啼号哭作如是言。我闻尊者大迦摄波入般涅槃。时阿难陀即共王去。诣鸡足山(旧云鸡足由尊者在中后人唤为尊足又岭有佛迹然鸡足尊足梵音相滥也)示尊者处。既至山已。诸大药叉便开三山。王既见已。复见诸天以曼陀罗华。及诸莲华栴檀沉水。种种华香而供养处。时王即便举手悲号闷绝投地。犹如大树斩断其根。良久方起便欲拾薪。时阿难陀见是事已。告言大王。何为拾薪。答言。欲焚尊者告曰。勿作是语。此尊者身以定守持。乃至慈氏菩萨当来下生。与九十六俱胝声闻。而为随从来诣于此。取尊者遗身示诸声闻。云此迦摄波。是释迦牟尼佛上首弟子。于少欲知足中行杜多行最为第一。释迦牟尼所说教法。能为结集建立法眼。时诸声闻当作是念。过去世中人身卑小佛身广大。时彼世尊便持迦摄波僧伽胝衣。示声闻众。此是释迦牟尼应正等觉所披僧伽胝服。时九十六俱胝声闻闻。是语已便证阿罗汉果。皆悉勤行杜多少欲知足之行。是故尊者有此遗身。以定力持不可焚燎。可于其上造窣睹波。时王出后三山还合盖覆其身。于上造塔。王礼阿难陀足。白言尊者。我不见佛入般涅槃。亦复不睹尊者迦摄波灭度。若圣者涅槃我当愿见。尊者便许。时奢搦迦从大海中安隐来至。安置物已往竹林园。时阿难陀在香台门首而作经行。彼既见已礼足言曰。我从大海安隐来至是三宝力。我今愿设五年法会供养佛僧。世尊今者在何方处。答言。子佛已涅槃。时奢搦迦闻闷绝于地水洒稣息。又问。尊者舍利子大目乾连。及大迦摄波皆在何处。答曰并已涅槃。闻极忧戚。即便广设五年会已。尊者言。子于佛法内四摄行中已作财摄。今者更应作法摄事。答言大德。今作何事。尊者言。子汝可于佛教中出家修行。答言。如是应作。尊者即与出家并授近圆。羯磨既了遂发誓愿。始从今日乃至尽形。常著奢搦迦衣。此苾刍聪明闻持一领便受其阿难陀亲于佛所受持八万法蕴。奢搦迦尽皆领受。具足三明洞闲三藏。时阿难陀与诸苾刍在竹林园。有一苾刍而说颂曰。

若人寿百岁  不见水白鹤

不如一日生  得见水白鹤

时阿难陀闻已告彼苾刍曰。汝所诵者大师不作是语。然佛世尊作如是说。

若人寿百岁  不了于生灭

不如一日生  得了于生灭

汝今应知。世有二人常谤圣教。

不信性多嗔  虽信颠倒解

妄执于经义  如象溺深泥

彼当自损失  由其无智慧

邪解听无益  如毒药应知

是故诸智者  听已能正行

烦惑渐销除  当得离系果

彼闻教已便告其师。师曰。

阿难陀老闇  无力能忆持

出言多忘失  未必可依信

汝但依旧如是诵持。时尊者阿难陀。覆来听察见依谬说。报言。子我已告汝。世尊不作是说。时彼苾刍悉以师语白尊者知。尊者闻已作如是念。今此苾刍我亲教授。既不用语。知欲如何。假令尊者舍利子大目乾连摩诃迦摄波事亦同此。彼诸大德并已涅槃。如来慈善根力。能令法眼住世千年。乃伤叹曰。

尊宿已过去  新者不齐行

寂虑我一身  犹如壳中鸟

过去亲皆散  知识亦随亡

于诸知识中  无过定中念

所有世间灯  明照除众闇

能破愚痴惑  此等亦皆无

所化者无边  能导者但一

如野孤制底  残林唯一树

时具寿阿难陀。告奢搦迦苾刍曰。尊者大迦摄波。以世尊教付嘱于我已般涅槃。我今转付于汝。而取灭度汝可守护。当于末度罗国有牟论荼山可造住处。于此国中有长者子。世尊已记当为寺主。又此国内有卖香人名曰笈多。当有一子名邬波笈多。汝度出家。世尊记彼。名为无相好佛。然我涅槃百年之后大作佛事。奢搦迦闻是语已白言。如邬波驮耶教。尊者报言。汝可善住。我般涅槃。并白王知。时阿难陀复作是念。我若于此般涅槃者。未生怨王与广严城久相违背。我身舍利必不共分。若于广严城中取涅槃者。未生怨王亦不得分。我今宜可于弶伽河流中而取灭度。作是念已即便欲往。时未生怨王。因睡梦见己之伞盖其竿摧折。王作梦已忽然惊觉。其守门人见王睡觉。便以阿难陀所嘱之语。具白王知。王闻语已闷绝于地。水洒方稣作如是言。尊者阿难于其何处而般涅槃。时奢搦迦以颂报王。

今此尊者从佛生  随佛守护于法藏

求证涅槃断生死  由是已向广严城

尔时未生怨王闻此语已。严驾四兵往弶伽河边。是时广严城旧住诸天。于虚空中告诸人曰。

尊者庆喜世间灯  哀愍群生众无量

心怀悲感将圆寂  今者来至广严城

时广严城栗[女*占]毗子。整四兵众往至河边。时未生怨王。礼尊双足合掌白言。

世尊目若青莲华  缘尽于斯证真灭

仁今复欲求圆寂  唯愿于此为留身

时广严城所有人众。亦复遥礼请为留身。尊者见已作如是念。说伽他曰。

我今欲为未生怨  栗[女*占]毗子情生恨

若在广严留舍利  王城人众复伤悲

宜可半身与王舍  半身留为广严城

两处和解不相争  各得随情申供养

是时尊者将欲涅槃。此之大地六种震动。时有仙人将门徒五百。乘空而来到尊者所。合掌白言。大德。我今愿于善说法律。出家近圆成苾刍性。是时尊者作如是念。云何令我弟子今来至此。便以通力即于水中绝人行路。才起念已有五百弟子一时俱至。尊者即于水中变为洲地四绝人踪。与五百人出家受具。正作白时。其五百人得不还果。第三羯磨时断诸烦恼证阿罗汉。由其大仙出家近圆。在日中时复在水中为此时人唤为日中或名水中(本云末田地那。末田是中。地那是日。因以为名唤为日中。或云末田铎迦。末田是中。铎迦是水。由在水中出家。即以为名唤为水中。旧为末田地者但出其名皆未详所以。故为注出)是时尊者所作已了。礼阿难足作如是语。世尊最后度彼善贤先证圆寂。我亦如是前入涅槃。我不欲见邬波驮耶般涅槃事。尊者报言。子世尊以教付迦摄波然后涅槃。大迦摄波转付于我我今付汝。所有教法当善护持。世尊记曰。迦湿弥罗国。床卧之具所须易得。与定相应最为第一。佛复记汝。我涅槃后满百岁时。有一苾刍名末田地那。令我教法流行此国。是故汝今应可于彼宣扬圣化。答言如是应作。尊者庆喜即现神变。如水灭火而般涅槃。遂分半身与未生怨。半与广严城众。颂曰。

以利智金刚  解自身令破

半与王城主  半与广严人

时广严城得半身已。造窣睹波而兴供养。未生怨王于波吒离造塔供养。尔时尊者日中作如是念。我亲教师嘱如是语。迦湿弥罗国流通佛教。世尊亦记当来之世。有苾刍名曰日中。于迦湿弥罗国调伏毒龙。其名忽弄。流行我教。我今宜可满大师意。即往其国加趺而坐。此国是龙之所守护。自非扰乱龙难调伏。即便入定令此国地六种震动。龙见地动便击雷电。降注洪雨来怖尊者。是时尊者即入慈定。龙威虽盛苾刍衣角亦不能动。龙即降雹于尊者上。变成天华缤纷乱坠。龙加忿怒更下刀斧诸杂器仗。皆悉变成拘物头华。散其身上空中颂曰。

空中下雷雹  变作妙莲华

假使刀杖临  悉是诸璎珞

龙现大威怒  山峰皆坠堕

尊者雪山王  光净无倾动

由慈定力火刀毒药皆不能害。龙见其事生大希有。诣尊者所作如是言。圣者今何所须。答曰。汝可容我安置之处。龙曰。此事难为。尊者曰世尊令我此处居止。又云迦湿弥罗国房舍卧具所须易求。与定相应最为第一。问曰。是佛记耶。答曰实尔。龙曰。可须几地。答曰。加趺坐处。龙曰。此即施与。尊者加趺压九峪口。龙曰。尊者可有几许门徒。尊者入定观知。有五百阿罗汉来住于此。龙曰随意。若一人欠少我当夺地。尊者云尔。凡于其处若有受者即有施主。我今欲于此处令诸人众共来居止。龙言任意。是时四方人至。尊者即领亲自封疆城邑聚落。既安置已。诸人共来白尊者曰。我等居人且蒙安隐。活命支济其事如何。尊者即便以神通力。将诸人众往香醉山。告诸人曰。皆可拔取郁金香根。时香醉山中有诸大龙。见拔香时悉皆忿怒欲降雷雹。尊者遂令调伏。具告其事。龙白言。尊者。如来教法当住几时。尊者答言。住世千年。龙言共立盟要。乃至如来教法住世以来当随意用。尊者曰善。即与诸人各持香根。还迦湿弥罗种植增广。乃至佛教未灭以来不令亏失。是时尊者既令四方诸人善安置已。即现种种神通之事。令诸施主及同梵行者皆得欢喜。犹如火灭入无余涅槃。时彼诸人各以牛头栴檀香木焚葬余骸。即于其处造窣睹波。时尊者奢搦迦度邬波笈多(此云小护)令出家已。遂令佛教广得流布。告邬波笈多曰。汝今应知。如来大师以其教法。付嘱大迦摄波便入涅槃。时大迦摄波亦以教法。付我邬波驮耶而入涅槃。邬波驮耶以法付我亦入涅槃。我今以法付嘱于汝当般涅槃。汝今宜于圣教。当善护持勿令亏灭。佛所制者皆应奉行。时奢搦迦作是教已。与诸施主及同梵行。方便说法令欢喜已。即现种种神变之事。上腾火焰下注清流。入无余依妙涅槃界。

尔时邬波笈多。以法付嘱具寿地底迦(此云有愧)此既弘通正法教已。转付具寿黑色(梵云讫里瑟拏)次复转付具寿善见(梵云苏跌里舍那)如是等诸大龙象皆已迁化。大师圆寂佛日既沈世无依怙。如是渐次至一百一十年后。

尔时广严城诸苾刍等。作十种不清净事。违逆世尊所制教法。不顺苏怛罗。不依毗柰耶。乖违正理。诸苾刍等将为清净皆共遵行。于经律中不见其事。云何为十。

一者时诸苾刍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是诸大众闻此说时高声共许。此即名为高声共许净法。斯乃违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顺苏怛罗。不依毗柰耶。时广严城诸苾刍等。作不清净将为清净。睹斯非法。云何舍而不问。称扬宣说皆共遵行。二者时诸苾刍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诸人见时悉皆随喜。此即名为随喜净法。斯乃违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顺苏怛罗。不依毗奈耶。时诸苾刍将为清净。称扬宣说皆共遵行。

三者诸苾刍自手掘地或教人掘。此即名为旧事净法。广说如上。乃至皆共遵行。

四者诸苾刍以筒盛盐。自手捉触守持而用。和合时药啖食随情。此即名为盐事净法。乃至皆共遵行。

五者诸苾刍未行一驿半驿。便别众食。此即名为道行净法。乃至皆共遵行。

六者诸苾刍不作余食法。二指啖食。此即名为二指净法。乃至皆共遵行。七者诸苾刍和水饮酒。此即名为治病净法。乃至皆共遵行。

八者诸苾刍当以乳酪一升和水搅之。非时饮用。此即名为酪浆净法。乃至皆共遵行。

九者诸苾刍作新坐具不以故者。佛一张手重帖而自受用。此乃名为坐具净法。乃至皆共遵行。

十者诸苾刍躬持好钵涂拭香华。即令求寂持以巡门。普告诸人。作如是语。遍广严城现在人物。及四远来商客之类。若有布施。若金若银贝齿之类置钵中者。得大利益富乐无穷。既多获利。所有金宝皆共分张。此即名为金宝净法。斯乃违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顺苏呾罗。不依毗奈耶。时诸苾刍作不净事将为清净。称扬宣说皆共遵行。

尔时具寿阿难陀在广严城。有弟子名曰乐欲(梵云萨婆迦摩)是阿罗汉住八解脱。少欲知足省缘而住。此有弟子在婆飒婆聚落。号曰名称(梵云耶舍)亦阿罗汉住八解脱。与五百弟子人间游行至广严城。时诸苾刍欲分利物。授事人来告尊者名称曰。僧伽获利今欲共分可来受取。报言具寿。此之物利。从何而得。是谁所施。彼即如前所得物处具告其事。尊者闻已作如是念。唯于此事有恶疱生。为更有余事。即入定观察。乃见于戒慢缓作诸恶行。共作十种非法之事。见已欲令法久住故。即便往诣尊者乐欲处。礼双足已。白言尊者。苾刍合作如是高声共许法耶(实是非法见作之时大众高声共许为法)尊者问曰。何谓共许法。答曰此广严城诸苾刍。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而大众高声共许此事。此即名为高声共许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瞻波城。复问为谁。答曰为六众。问得何罪。答言。得恶作罪。尊者此是第一事。斯乃违背佛教乖越正理。不顺苏呾罗。不依毗柰耶。而诸苾刍作不清净将为清净。称扬宣说皆共遵行。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彼闻是语默然而住。答曰。此事已知。又问。尊者合作如是随喜法耶。尊者问曰。何谓随喜法。答曰。此诸苾刍作非法不和羯磨。又作非法和羯磨。又作法不和羯磨。而大众随喜。此即名为随喜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瞻波城。复问为谁答为六众。问得何罪。答言。得恶作罪。尊者此是第二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问。尊者合作如是旧事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旧事净法。答曰。此诸苾刍自手掘地。或复教人。而大众将为旧事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室罗伐城。复问为谁。答为六众。问得何罪。答言。得堕罪。尊者此是第三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问尊者。合作如是盐事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盐事净法。答曰。此诸苾刍。以筒盛盐守持而用。和合时药啖食随情。将为盐净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王舍城。复问为谁。答为具寿舍利弗。问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罪。尊者此是第四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问尊者。合作如是道行净不。尊者问曰。何谓道行净法。答曰。此诸苾刍或行一驿半驿。便别众食。将为道行净。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王舍城。复问为谁。答为天授。问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罪。尊者此是第五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问尊者。合作如是二指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二指净法。答曰。此诸苾刍不作余食法。而以二指食啖。将为二指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室罗伐城。复问为谁。答为善来。问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罪。尊者此是第六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又问尊者。合作如是治病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治病净法。答曰。此诸苾刍以水和酒。搅而饮用。将为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室罗伐城。复问为谁。答为善来。问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尊者此是第七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

又问尊者。合作如是酪浆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酪浆净法。答曰。此诸苾刍以乳酪一升。和水搅之非时饮用。将为酪浆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

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室罗伐城。复问为谁。答为十七众苾刍。问得何罪。答曰。得波逸底迦。尊者此是第八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

又问尊者。合作如是坐具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坐具净法。答曰。此诸苾刍作新坐具。不以故者。佛一张手重帖而自受用。将为坐具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室罗伐城。复问为谁。答为六众苾刍。问得何罪。答言。得波逸底迦。尊者此是第九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如前。乃至尊者不应纵舍如斯恶事。默然而住。此事已知。

又问尊者。合作如是金宝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金宝净法。答曰。此诸苾刍庄饰妙钵。持以巡门。乞诸金宝贝齿之类。众共分张。将为金宝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毗柰耶。复问为谁。答为六众苾刍及余苾刍。问得何罪。答言。得舍堕罪。尊者此是第十事。

又于相应阿笈摩佛语品处宝顶经中说。又于长阿笈摩戒蕴品处说。又于中阿笈摩相应品处羯耻那经中说。又于增一阿笈摩第四第五品处中说。斯乃违背佛教。尊者答曰。若如是者。汝可余处自求善党。我当与汝为法伴侣。时具寿名称从尊者乐欲。闻是语已。便入第四边际静虑已。即向安住聚落。彼有苾刍名曰奢侘(此云谄曲)是尊者阿难陀弟子。获阿罗汉住八解脱。是时名称诣奢侘所。顶礼足已白言尊者。合作如是共许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共许净法。答曰。此诸苾刍作非法不和羯磨。非法和羯磨。法不和羯磨。共许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如是。问曰。如来何处制不许为。答曰。于瞻波城。复问为谁。答为六众苾刍。问得何罪。答言。恶作罪。尊者此是第一事。斯乃违背佛教。如前广说。乃至十事。尊者答曰。若如是者。汝可余处自求善党。我当与汝为法伴侣。彼即辞去。便往僧羯世城。彼有婆瑳尊者。是阿难陀弟子。获阿罗汉住八解脱。是时名称诣婆瑳所。顶礼足已白言尊者。合作如是共许净法不。尊者问曰。何谓共许净法。答问同前。广说乃至十事。奉辞便往波吒离子城。彼有具寿名曰曲安。是时曲安住灭尽定。名称复向具寿善意处。广说十事。乃至奉辞诣流转城。彼有具寿难胜。亦为广说如前十事。乃至顶礼奉辞而去。诣大惠城。彼有具寿善见。亦为广说如前十事。乃至顶礼奉辞而去。次诣俱生城。彼有具寿妙星。亦为广说如前十事。是时具寿妙星闻其说已作如是念。而此具寿先来我处。为当亦至余处说耶。乃知已向余处。妙星念曰。今此具寿。远涉长途必当疲苦。告言汝可住此且为歇息。我往求党。是时名称即住。妙星便往。是时广严城中诸苾刍。悉皆往诣名称弟子之处。问曰。汝邬波驮耶今在何处。答言。往求善党。复问曰。何故求党。答言。为摈汝等。告曰。我等有何违犯而欲驱摈。名称弟子广陈其事。彼诸苾刍曰。汝邬波驮耶所为不善。佛已涅槃于遗法中何故相恼。我等随缘且为活计。于彼众中有诸苾刍。共相议曰。斯言诚实不谄。汝等具寿所为。不顺声闻行违逆事。我等先闻世尊正法住一千年。时今未过令教隐没。彼今求党护持正法。而欲驱摈甚为妙善。由是义故令诸恶人不慢于戒恶疱不生。而诸苾刍咸皆恐惧。莫能加报默然一边。互相议曰。具寿名称。已往求党为驱摈事。何故默住。彼言。我欲何为。答曰。彼既求党我等亦求。何能驱摈。或言。若如是者。当有诤起可共逃窜。或言欲何处去。所至之处还有斯过。可求容恕从乞欢喜。或言彼定不与我等欢喜。宜可且住于此。名称所有弟子门人。我等当以衣钵瓶络铜碗腰绦先相资赠。令彼情悦方乞欢喜。咸言是善方便。或与僧伽胝衣。或与七条或与五条。或与裙僧脚欹或与衬身衣。或有与钵或与水罗。如是供给渐相容忍。住处中位。

是时具寿名称既求善党来至广严。弟子门人顶礼足已。白言邬波驮耶。求党得不。报言。诸子不久善党自来相助。诸弟子言。邬波驮耶。此事已过愿可回心。大师既灭教亦随去。任缘活命何为恼他。名称闻已作如是念。我诸弟子未曾闻说如此之语。看其形势定受他求。告言诸具寿。我于汝等未曾闻说如此之语。汝等不有受他求情耶。时诸弟子咸皆默然。是时名称令使往告善党曰。恶党渐增宜速来赴。佛法大事不可迁延。说伽他曰。

应速更迟  应迟返速  此乖正理

是愚所行  得恶名称  远离善友

所作衰损  如月渐黑  应迟者迟

应速者速  此顺正理  智者所知

得好名称  亲近善友  所作增长

如月渐白

即鸣揵稚。便有六百九十九阿罗汉悉皆来集。咸是具寿阿难陀弟子。尔时尊者曲安。入灭尽定不闻揵稚声。时诸苾刍皆集会已。具寿名称作如是念。我若称名而白众者。必大忿诤宜可平怀普告。即诣上座处蹲踞合掌而住时曲安尊者从灭尽定起。是时有天告圣者曲安曰。何为安然有诸同学六百九十九阿罗汉。皆来集会住广严城。欲为结集令法久住可宜速往。以神通力于波吒离没于广严出便扣其门。诸苾刍问曰是谁。曲安尊者伽他报曰。

住在波吒离子城  持律沙门多闻者

于中有人来至此  伫立门首诸根寂

门内苾刍曰。于余亦有诸根寂静耶可道名字。曲安答曰。

住在波吒离子城  持律沙门多闻者

于中有人来至此  伫立门首断诸疑

苾刍报曰。于余亦有断诸疑耶。尊者复答。

住在波吒离子城  持律沙门多闻者

于中有人来至此  伫立门首名曲安

苾刍曰。善来善来今可入来。既入院已。诸苾刍皆起相迎。问讯顶礼还依次坐。时具寿名称。见诸尊者坐已陈说十事。白言诸具寿。合作如是共许净法不。问曰。何谓共许净法。答曰。如有苾刍作非法不和羯磨。又作非法和羯磨。又作法不和羯磨。名为共许净法。是事合不。尊者曰。不应尔。问曰在何处制。答曰瞻波城。复问为谁。答为六众苾刍。问得何罪。答得恶作罪。尊者此是第一事。斯乃违背佛教。广说十事问答同前已。即共结集。以言白已。即鸣揵稚。住广严城所有苾刍。皆来集会次第而坐。时尊者名称复为大众广陈十事。论说是非悉皆共许。时有七百阿罗汉共为结集。故云七百结集。

摄前内颂曰。

高声及随喜  掘地酒盛盐

半驿二指病  酪浆坐具宝

广严安住大聚落  从天下处僧羯奢

波吒离子流转城  大惠俱生处有七

尊者乐欲及名称  尊者奢他婆飒婆

善意曲安与难胜  善见妙星人有九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四十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佚名
  辩中边论述记卷中·窥基
  毗沙门天王经·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六卷·佚名
  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跋·道宣
  序·聂先
  殖善根品第十三·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六·佚名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法藏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复李虎居士书·太虚
  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太虚
  卷一·佚名
  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的纲领柳田先生·胡适
  卷八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二十六·吴景旭

      丁集下之上  古乐府  巴渝  乐府原题曰巴渝本舞名即鞞舞也汉髙自蜀汉将定三秦阆中范因率賨人以従为前锋号板楯蛮勇而善鬬及定三秦封因为阆中侯复賨人七姓其俗善舞髙帝使乐人习之阆中有渝水因以为名故曰巴渝

  • 提要·陈与义

      《无住词》一卷,宋陈与义撰。与义有《简斋集》,已著录。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无住词》一卷,以所居有无住庵,故以名之。与义诗师杜甫,当时称陈、黄之後无逾之者。其词不多,且无长调,而语意超绝。黄昇《花庵词》选称其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章怀太子太子名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容止端重甫数岁读书一览辙不忘上元二年立为皇太子尝诏集诸儒张大安等注後汉书武后以明崇俨为盗所杀疑出太子之谋诬构而废之后得政遂遇害诗一首黄台瓜辞【

  • 卷九十五·毕沅

      ◎宋纪九十五 ∷起昭阳单阏四月,尽旃蒙大荒落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宣和五年辽保大三年,金天辅七年,九月后为天会元年   夏,四月,丁亥,金主遣宗望、鄂啰袭辽主于阴

  • 卷一百七十一 皇祐三年(辛卯,1051)·李焘

      起仁宗皇祐三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己卯朔,命太常博士、崇文院檢討王純臣曰曆所檢閱文字。純臣,堯臣弟也。   詔岳鎮海瀆廟宇之隳圮者,亟修之。   知諫院吴奎言:「近歲以來,水不潤下,盜賊橫起,皆陰盛所致。陛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杨仲良

      神宗皇帝   定乐器   元丰三年五月戌辰,诏秘书监致仕刘几乘驿赴详定礼文所议乐。几前知保州,年六十一,遂致仕,今十二年矣。几尝谓:『律主于人声,不以尺度求合。古今异时,声亦遂变,犹昔之衣冠,使今人被之,乃所不称。儒者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六十六 列传一百六十六·纪昀

    列传宋 【七十】○宋七十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绩 梅执礼程振刘延庆何灌李熙靖王云谭世绩梅执礼程振刘延庆△何灌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经略使韩缜虽数试其材而常沮抑之不假借久乃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

  • 卷73·陈邦瞻

    高宗绍兴十八年六月,金以完颜亮为平章政事。亮本名迪古乃,金太祖子斡本之子。为人慓急猜忌,残忍任数,自以己与金主同为太祖孙,常怀觊望。及为中京留守,专立威以惧众。结萧裕为腹心,每与论天下事。裕倾险,揣知其意,因曰:“留守先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

  • 解脫戒經〈出迦葉毗部〉·欧阳竟无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是解脫戒經  億劫難得聞 攝受正修行  斯事倍復難.   有佛興世樂  興世說法樂 衆僧和合樂  和合持戒樂。   諸大德.時分一月過三月在.老死欲至佛法漸滅.當一心精進莫

  • 卷第二·永觉元贤

    继灯录卷第二 鼓山嗣祖沙门 元贤 辑 临济宗 南岳下十八世 鼓山永禅师法嗣 临安府净慈晦翁悟明禅师 福州人。上堂,举: 夹山会下一僧到高亭才礼拜,亭便打。僧曰:“特来礼拜,何得打某甲?”僧再礼,亭又打趂

  • 卷第七·寒松智操

    嘉兴大藏经 寒松操禅师语录寒松操禅师语录卷第七嗣法门人德麟编录住湖州弁山龙华禅寺语录师于康熙戊午年在洞山礼庵受请上堂拈疏云此是浙江护法向毛锥子头上转大法轮了也然虽文彩已彰莫若当阳拈示。法座一着高一着

  • 相约萨马拉·奥哈拉

    《相约萨马拉》成功地记录了际冲突与小城生活的点滴苦涩。它是约翰·奥哈拉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对其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社会敏感的主流作家的持久证明。1930年12月,圣诞节前夕,吉布斯维勒的社交圈里充斥着舞会和派对,音乐通

  • 蒙养诗教·佚名

    清代蒙学作品,作者胡〈棩去木〉

  • 无上秘要·佚名

    北周武帝宇文邕(561—578在位)令通道观学士所纂。道教类书。 《旧唐书·经籍志》、 《新唐书·艺文志》、 《宋史·艺文志》录存七十二卷,今《正统道藏》太平部目录止于一百卷,但缺佚一至二、十至十四、三十六、五十

  • 雅颂正音·刘仔肩

    明初诗总集。五卷。明刘仔肩编选。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武三年(1370)因荐召至京师,在京期间多与当时公卿名士往来,互相倡和,遂选一时名士公卿诗编为此集。全书共收作者五十馀人,有宋濂、张孟兼二序。

  • 灌顶经·佚名

    梵名Maha^bhis!eka -mantra 。凡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由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乃至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等十二部小经所成,此十二经各就其功

  • 净土疑辨·祩宏

    一卷,明袾宏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