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 无始相应

第一 薪草品

[一]薪草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诸比丘!轮回无始,众生之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比丘等!譬如有人,于此阎浮提伐草、薪、小枝、集于同一场所。堆积成四指量之方形谓:‘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计数而置。诸比丘!彼人数算其母之母而不能终尽,则此阎浮提之草、薪、枝、小枝,已至终尽。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轮回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如是,长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

诸比丘!是以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二]第二 地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譬如有人,以大地作枣种子大之土丸,以[数]而置之谓:‘此是我父,此是我父之父。’诸比丘!彼人数其父之父不能终尽,此大地已至终尽矣。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如是长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

诸比丘!是以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三]第三 泪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四大海之水,与汝等怨憎相会,喜爱之别离,长时流转轮回、悲叹时,所流之泪,何者为多耶?”

“大德!我等知世尊所说法,大德!我等怨憎相会,喜爱之别离,长时流转轮回,悲叹时所流之泪为多,其非四大海水所能比拟。”

“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法,能如是知之矣。

诸比丘!汝等怨憎相会,与喜爱别离,长时流转轮回,悲叹时所流注之泪为多,其非四大海水所能比拟。

诸比丘!汝等于长夜逢母之死。

……逢子之死。

……逢女儿之死。

一〇

……逢眷属之失。

一一

……逢财宝之失。

一二

诸比丘!汝等于长夜,逢病之失。汝等逢此等之病失,怨憎相会,与喜爱者别离,悲叹时所流注之泪为更多,其非大海水所能比拟。

一三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乃无始……

一四

诸比丘!是人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四]第四 乳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于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汝等于此等长夜流转轮回所吞之母乳,与四海之水,何者为多耶?”

“大德!我等知世尊所说之法,大德!我等于长夜流转轮回所吞之母乳为更多,非大海水所能比拟。”

“善哉,善哉!诸比丘!善哉!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法,能如是知之矣。

诸比丘!汝等长夜流转轮回而所吞饮之母乳为更多,非大海水所能比拟。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无始……足于能脱。”

[五]第五 山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纸树给孤独园。

尔时,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一劫为几何之长耶?”

汝比丘!一劫为长久,是为多岁,如是多岁、或如是多百岁、或如是多千岁、或如是多百千岁、不可算数。

“大德!唯然。得以譬喻之耶?”

世尊曰:“比丘!可得。”“比丘!譬如有纵一由旬,广一由旬,高一由旬,而无空隙、无龟裂,坚困之大岩山。[若]有人、每终百岁,以迦尸衣一拂之,比丘!其大岩山,依此方法而灭尽至终,劫犹未尽。

比丘!劫乃如是长久。比丘!如是长久之劫,轮回多劫,轮回比百劫多,轮回比千劫多,轮回更比百千劫多。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无始……足于解脱。”

[六]第六 芥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当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

坐一面之比丘,以此白世尊曰:“大德!一劫有几何之长耶?”

“比丘![一]劫甚长,劫乃多岁,或……多百千岁,不可算数。”

“大德!唯然,得可譬喻耶?”

“比丘!得以譬喻,比丘!譬如有一由旬之铁城,纵一由旬,广一由旬,高一由旬,如以头巾缠缚,充满芥子粒。时有人,每过百年,取出一芥子粒。比丘!彼芥子之大积集,以此等方法,城可灭尽至终,然而劫犹未尽。

比丘!如是劫之长久,比丘!如是长久之劫,多劫轮回、轮回比百劫多,轮回比千劫多,轮回更比百千劫多。

所以者何?比丘!轮回乃无始……足于解脱。”

[七]第七 声闻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众多之比丘,来诣世尊之处……

坐于一面之彼等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经过几多劫耶?”

“诸比丘!经过已多劫。此等为多劫,或为多百劫,或为多千劫、或为多百千劫,不能算数。”

“大德!唯然,可得作譬喻耶?”

“诸比丘!可得作[譬喻]。”世尊曰:“诸比丘!此处有四声闻百岁之寿、百岁之命,彼等日日忆念百千劫,诸比丘!诸劫为由彼等之所忆念。时彼等四声闻百岁之寿、百岁之命,过百岁而殁。

诸比丘!如是经过多劫,彼等为多劫,或为多百劫,或为多千劫,或为多百千劫,不可算数。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乃无始……足于解脱。”

[八]第八 恒河

[尔时,世尊]于王舍城竹林……

尔时,一婆罗门来诣世尊之处……

坐于一面之婆罗门白世尊言:“瞿昙!经过几多之劫耶?”

“婆罗门!经过已多劫。彼等为多劫,或为多百劫,或为多千劫,或为多百千劫,不可算数。”

“瞿昙!唯然,可得作譬喻耶?”

“婆罗门!可得作[譬喻]。”世尊曰:“婆罗门!譬喻此恒河之水流,流入大海,其中之砂为多砂,或为多百砂,或为多千砂,或为多百千砂,不可算数。

婆罗门!因之,经过更多劫。彼等为多劫,或为多百劫,或为多千劫,或为多百千劫,不可算数。

所以者何?婆罗门!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婆罗门!如是,长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婆罗门!是以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一〇

如是说已。彼婆罗门白世尊言:“瞿昙!是稀有,瞿昙!是稀有……尊者瞿昙!请摄纳我,自今以后,当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九]第九 杖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譬喻向上空掷杖,一度落于根地,一度落于中地,一度落于头地,诸比丘!同此,被无明所覆、渴爱所缚,流转轮回之众生,一度由此界至彼界,一度由彼界至此界。

所以者何?诸比丘!转回乃无始……足于解脱。”

[一〇]第十 人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曰:

“诸比丘!轮回乃无始……

诸比丘!依一人于一劫之所流转轮回,若有此等之集骨者,集之不使毁坏,其骨之堆积,骨之累积,骨之积聚,有如毗富罗山之大。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无始……足于解脱。”

世尊宣说已。善逝仰此!师更作斯宣曰:

(一)一人生一劫

 人骨积无量

 积聚等山高

 斯为大仙说

(二)彼大仙所说

 耆阇崛山北

 摩揭陀山城

 毗富罗山大

(三)我以正慧观

 苦与苦生起

 超越苦之法

 唯八支圣道

(四)得见圣谛时

 趣于苦之灭

 七返以为极

 彼人得转生

 一切结已尽

 为苦之终焉

此颂曰:

 薪草以及地 泪乳山芥子

 声闻与恒河 以及杖与人

第二 苦恼等品

[一一]第一 苦恼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

“诸比丘!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汝等见此处具有必然之苦恼与不幸时,对此处应必作一结论:‘我等亦长时如是受之矣。’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乃无始……足于解脱。”

[一二]第二 安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乃无始……

诸比丘!汝等见安乐、荣华时,对此必作一结论:‘我等亦长时受之矣。’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无始……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足于解脱。”

[一三]第三 约三十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

当时约有三十位波婆比丘,皆住阿兰若,悉为乞食者,皆着粪扫衣,悉持三衣者,一切皆有结者。[彼等三十位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尔时,世尊生如是思念:“此等三十位波婆比丘,皆住阿兰若,悉为乞食者,着粪扫衣者,悉持三衣者,一切皆有结者。我宁为说此等之如法,于此教,使无取着,依诸漏使心得解脱。”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曰:“诸比丘!”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曰:“唯然,大德!”

世尊曰:“诸比丘!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汝等对此作如何思惟耶?汝等于此等之长时,流转轮回,奔走头破流出之血,与四大海之水,何者较多耶?”

“大德!我等知世尊所说之法,大德!我等于长时流转轮回,奔走头破流出之血为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拟。”

“善哉,善哉!诸比丘!善哉!诸比丘!汝等对我所说之法,能如是了知。

诸比丘!汝等于此等之长时,流转轮回,奔走头破流出之血为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拟……

一〇

诸比丘!汝等长夜生为牡牛做牡牛时,奔走头破流出之血为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拟……

一一

诸比丘!汝等长夜生为水牛做水牛时,奔走头破流出之血……

一二

诸比丘!汝等长夜生为牡羊为牡羊时……

一三

诸比丘……生为山羊,为山羊时……

一四

诸比丘……生为鹿,为鹿时……

一五

诸比丘……生为狗,为狗时……

一六

诸比丘……生为猪,为猪时……

一七

诸比丘!汝等长夜、为盗贼、为劫村者而被捕,奔走而被截头流出之血……

一八

诸比丘!汝等长夜为盗贼、立于道路而被捕,奔走而被截头流出之血……

一九

诸比丘!汝等长夜为盗贼、不义者而被捕,奔走头破流出之血为较多,非四大海之水可比拟。

二〇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无始,足于解脱。”

二一

世尊如是说已,彼等诸比丘对世尊之说法、随喜、欢喜。

二二

宣说此时,约三十位波婆比丘,已无取着,依诸漏而心解脱。

[一四]第四 母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乃无始……

诸比丘!于此等之长夜,很难找出未尝为母之众生者。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乃无始……足于解脱。”

[一五]第五 父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很难找出未尝为父之众生者。

[一六]第六 兄弟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很难找出未尝为兄弟之者。

[一七]第七 姊妹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很难找出未尝为姊妹之众生者。

[一八]第八 子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诸比丘,很难找出未尝为子之众生者……

[一九]第九 女儿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于此长夜,很难找出未尝为女儿之众生者。

所以者何?诸比丘!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然则长夜受苦,受痛、受失,增大其墓所。

诸比丘!是人,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二〇]第十 毗富罗山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阇崛山。

[尔时,世尊]言诸比丘……

世尊曰:“诸比丘!轮回乃无始,众生为无明所覆、渴爱所缚,不知流转轮回之本际。

诸比丘!往昔此毗富罗山称为东竹山。诸比丘!彼时人等呼之为提瓦罗。汝等比丘!提瓦罗人等之寿量为四万岁。诸比丘!提瓦罗人等,登上东竹山需四日,降下需四日。

诸比丘!尔时,拘楼孙世尊、应供、正等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拘楼孙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有名曰威杜拉、僧耆婆二人为上足弟子。

诸比丘!试观!此山之名消灭,彼等众人殁去,彼世尊已般涅槃。

诸比丘!是诸行为无常。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定。诸比丘!如是诸行为不安。诸比丘!是以,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诸比丘!往昔此毗富罗山称万伽伽山。诸比丘!又,彼时诸人被称为赤马。诸比丘!赤马之人,寿量为三万岁。诸比丘!赤马之人登上万伽伽山需三日,降下需三日。

诸比丘!尔时,拘那含世尊、应供、正等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拘那含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有名曰比兹耶、苏陀罗二人为上足弟子。

一〇

诸比丘!试观!此山名消灭,彼等众人殁去,彼世尊亦般涅槃矣。

诸比丘!如是诸行无常……足于解脱。

一一

诸比丘!往昔此毗富罗山称为斯巴萨山。诸比丘!彼时人等被称为苏比耶。诸比丘!苏比耶人之寿量为二万岁。诸比丘!苏比耶人登上斯巴萨山需二日,降下需二日。

一二

尔时,迦叶世尊、应供、正等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迦叶世尊、应供、正等觉者,有名曰帝沙、巴拉多瓦迦二人为上足弟子。

一三

诸比丘!试观!此山之名消灭,彼等众人殁去,彼世尊已般涅槃矣。

一四

诸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定。……足于解脱。

一五

诸比丘!又现在此毗富罗山,而称为毗富罗。诸比丘!现在此诸人被称为摩揭陀人。诸比丘!摩揭陀人之寿量少,微少。长生亦仅者百岁,或仅有之多。汝等比丘!摩揭陀人上登毗富罗需瞬时,降下需瞬时。

一六

诸比丘!现今,我为应供、正等觉者、出现于世。诸比丘!我今有舍利弗、目犍连二人为上足弟子。

一七

诸比丘!此山名消灭,此等人人死去,我亦将至般涅槃时。

一八

诸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定。诸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诸比丘!是以,于诸行足厌、足于厌离、足于解脱。”

一九

世尊宣说已,善逝仰此,大师更说此曰:

(一)东竹山提瓦罗

 赤马人万伽伽

 斯巴萨苏比耶

 毗富罗摩揭陀

(二)然诸行是无常

 此等是生灭法

 生之而又消灭

 此等寂灭为乐

此颂曰:

 苦恼与安乐 三十与父母

 兄弟与姊妹 子女毗富罗

猜你喜欢
  法华文句记卷第一·湛然
  三二 阿吒曩胝经·佚名
  卷五百八十八·佚名
  摄大乘论释序·世亲
  第二十章 佛典之书写·佚名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末)·智周
  卷第二十六·佚名
  肇论疏卷中·元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澄观
  四明十义书卷上·知礼
  杂毒海卷三·性音
  三〇 三十二相经·佚名
  佛学院置院舍记·太虚
  介庵进禅师语录卷五·介庵悟进
  建设人间净土论·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四·袁枚

      嘉兴江浩然幕游江西,于市上得一银光笺楷书云:“妾年十五许嫁君,闻说君情若不闻。十七于归见君面,春风乍拂心长恋。为欢半载奈离何,千里江山渺绿波。未成锦字肠先断,零落胭脂泪更多。西江、浙江隔一水,天上银河亦如此。银

  • 第六出 被围·梁辰鱼

    【临江仙】〔小生生末领败兵上〕转战夫椒三败北。千秋宗社全倾。团团四野尽吴兵。阵云迷故国。壁月照空营。〔末〕半卷红旗奔淛水。霜寒鼔冷无声。〔生〕回头杀气正凭凌。思量无计策。只得请行成。〔小生〕战余落日

  • 卷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五氷类五言古咏氷应教        【梁】沈君攸日华照氷彩灼烁自相明隂潭欲半解阳岸巳全轻未释苔文隠将销草气生稍得观鱼上非独见狐惊傥逢魏后术当验可为城七言古明氷篇   

  • 卷四十 志十五·赵尔巽

      ◎灾异一   传曰: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五行之沴,地气为之也。水不润下,火不炎上,木不曲直,金不从革,土爰稼穑,稼穑不熟,是之谓失其性。五行之性本乎地,人附于地,人之五事,又应于地之五行,其洪范最初之义乎?明史五行志着其祥异,而

  • 大事记续编卷八·王祎

    汉世祖光武皇帝建武元年【汉刘盆子建世元年 梁刘永三年 成公孙述龙兴元年 淮南李宪三年 楚王秦丰二年 西平王卢芳元年】春正月平陵方望立前定安公婴为帝更始遣丞相李松击斩之【以夲纪通鉴目録修】赤眉二部防农

  • 第一三一比单(堂谕)光绪十年四月十二日一一三一四—七·佚名

    一皂馆记陈荣口供,及堂谕原本比单 私记 承税总差皂总计开:一皂馆记陈荣〔堂谕〕既据张河等保结,限三日内缴钱。(注)如到期不清,惟该役是问。此谕。〔光绪十年〕四月十二日比(正堂徐)(注)钱字,依第一三二号系

  • 卷七十七·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七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四 平吴 羊祜 杜预【子锡】 王浑 周浚 王濬 唐彬 建安以来孙氏据有江东迄晋太康六七十年叨僭大号抗衡中国漂骸江汉酾血淮海

  • 豫章王萧综传·李延寿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的二儿子。天监三年(504),被封为豫章郡王。累迁至北中郎将、南徐州刺史。又入京任侍中、镇右将军。当初,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在齐东昏侯的宫中,她所受到的宠爱仅略差于潘妃和余妃。当她得到梁武帝

  • 李晟传·刘昫

    李晟的字叫良器,是陇右道临洮县人。祖父是李思恭,父亲是李钦,世代在陇右任偏将。李晟出生几年后父亲就去世了,他侍奉母亲行孝恭谨,性格刚强,有才干,擅长骑马射箭。十八岁参军,身高六尺,勇猛果断没人比得上。当时河西节度使王忠

  • 刘俊传·张廷玉

    刘俊,字子士,江陵人。洪武十八年(1385),中进士,被授予兵部主事,历任郎中。他遇事善于剖析,为皇上所器重。二十八年,升为右侍郎。建文时期,任侍中。成祖即位后,他进升为尚书。永乐四年(1406)大征安南,以刘俊参赞军务。刘俊为人缜

  • 卷三十四 萧奉先误国·李有棠

    〔塔喇台附〕天祚帝天庆二年春二月丁酉,帝幸混同江钩鱼,枢密使萧奉先扈从。奉先,元妃兄也。外宽内忌。因元妃为帝眷倚,历官枢密使,封兰陵郡王。故事,生女直酋长在千里内者,皆朝行在。值“头鱼宴”。帝临轩,命诸酋次第起舞。至

  • 卷三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六 凶礼 总叙 周官凶礼之目有五曰丧曰荒曰吊曰禬曰恤秦汉以来载籍残阙惟丧礼粗备至唐恶凶礼徙其次第於五而李义府许敬宗辈又以为凶事非臣子宜言遂去国恤之

  • 元年·佚名

    (丙寅)元年大明正德元年九月9月2日○戊寅朔,知中樞府事朴元宗、副司勇成希顔〈曾以吏曹參判,驟降〉、吏曹判書柳順汀等,首謀建議,乃與軍資副正辛允武、軍器寺僉正朴永文、水原府使張珽、司僕寺僉正洪景舟密約擧事。前一日夕

  • 卷二十五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二十五目録周礼乃立天官冡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监察御史【臣】赵青藜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检讨【臣】周长发以九式均节财用监察御史【臣】周祖荣以官府之六叙正羣吏一曰以

  • 杂譬喻品第一·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如是我闻:佛涅槃前开许,以后弟子结集三藏时,经前可以加上“如是我闻”,后来阿难负责结集经藏,此句话的意思为:我阿难是这样听佛说的。阿难出家较晚,未听过的经,佛又重述,以便让他弘扬。律藏

  • 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

    一九八一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是继《集外集》(杨霏云编)、《集外集拾遗》(许广平编)以后,比较齐全地选编了自一九三八年五月以来新发现的鲁迅佚文。此编选材精当,体例严谨,它承继了过去编集鲁迅

  • 五狮一凤·朱贞木

    《五狮一凤》武侠小说,作者是朱贞木。明末清初,李自成发起农民起义,攻占北京城。吴三桂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清军一路南下,席卷华夏。明室已亡,清军如狼似虎,各处百姓人人自危。此时在云南省永昌府一座哀牢山,有一个狮子村。村

  • 戒杀四十八问·周梦颜

    戒杀四十八问’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劝在家众吃素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