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 森林相应

第一 苇品

[一]第一 远离

如是我闻。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至住家,起恶不善之思。

时,住彼森林之天神,怜悯彼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而接近此比丘。

近而以偈语此比丘曰:

 入森求远离 汝心走外界

 对人与灭欲 离贪欲心安

 除不快正念 我等赞善人

 地狱尘难除 勿运渴爱尘

 如鸟浴沙泥 挺身羽尘落

 如是之比丘 于正念正勤

 拂落沾身尘

时,彼比丘受天神所警策而起惊惺。

[二]第二 看护

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而睡眠。

时,住于林中之一天神,怜悯比丘,欲警觉彼比丘,令思有益,以诣比丘之处。

诣已以偈语彼此丘曰:

 比丘当醒起 何故而睡卧

 睡眠有何益 有病毒箭射

 烦恼人何眠 依信而出家

 身为无家者 始增养其信

 勿陷睡眠域

[比丘:]乐欲无常灭 痴汉迷醉此

 以解脱结缚 出家无所著

 眠之何故责 解脱灭贪欲

 以超过无明 其智已清净

 如是之出家 何故受见责

 依明破无明 以灭尽诸漏

 无忧亦无闷 如是之出定

 何故受见责 精进而不挠

 冀望于涅槃 常勇猛精进

 如是之出家 何故受见责

[三]迦叶(猎夫)

尔时,尊者迦叶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尊者迦叶去往日住,教诫一猎夫。

时住彼林中有一天神,怜悯尊者迦叶,欲警觉尊者迦叶,令思有益,来至尊者迦叶处。

到已,而以偈语尊者迦叶曰:

 往山险猎师 无智无心者

 非为教诫时 我见如痴汉

 彼闻亦不悟 连见亦不见

 虽然与语法 愚者不悟义

 迦叶犹如与 十指之光明

 彼不见物形 因无眼可见

时,尊迦叶,依其天神之警觉而惊起。

[四]第四 多数(游)方者

尔时,众多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时彼等诸比丘,渡过雨期三月,之后而外出游方。

时,住彼林中有一天神,不见彼等诸比丘,而心生悲,其时以唱此偈曰:

 多见空居座 我今心不乐

 多闻美说者 瞿昙弟子等

 已从何处去

如是言已,其他之天神,以偈语其天神曰:

 或者磨揭陀 或者拘萨罗

 或者往跋耆 如无系蹄鹿

 比丘等无家 而能自在住

[五]第五 阿难

尔时,尊者阿难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尊者阿难多说在家诸事而住。

时住彼林中一天神,怜悯尊者阿难,欲警觉尊者阿难,令思有益。来至阿难之处说偈曰:

 入树下居住 潜心于涅槃

 瞿昙禅思之 勿为于放逸

 以行于杂谈 与汝有何用

时,尊者阿难受天神之警觉而惊起。

[六]第六 阿那律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时,尊者阿那律俗家之妻,为三十三天天神之阇利仁,来诣尊者阿那律处。

诣已以偈语阿那律曰:

 请卿来此住 具一切爱欲

 以发起志愿 生于忉利天

 而尝天妃拥 围绕耀光辉

 [阿那律:]滞著有身见 天女等之祸

 天女之所得 人人亦成祸

 [阇利仁:]为世所称赞 忉利天住家

 不见欢喜园 非知快乐事

 [阿那律:]愚者汝不知 佛之所宣说

 一切行无常 皆为生灭性

 生者而又灭 此等之寂静

 始是真快乐 阇利仁天界

 我无受住家 越过此轮回

 从今无他生

[七]第七 那伽达多

尔时,尊者那伽达多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尊者那伽达多于清晨,趁早入村,过午后则迟归林中。

时,住彼林中一天神,怜悯尊者那伽达多,欲警觉尊者那伽达多,令思有益,来到尊者那伽达多处。

到已,以偈语尊者那伽达多曰:

 那伽达多友 汝过早入村

 日迟始归林 与在家人交

 同以为苦乐 我那伽达多

 惟恐过大胆 与在家人交

 力强之死王 将落恶魔领

时,尊者那伽达多,依天神之警觉而惊起。

[八]第八 家妇

尔时,一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有一比丘多住于在家。

时,彼林住一天神,怜悯其比丘、欲警觉其比丘,令思有益,到其家中化作家妇,到其比丘处。

到已,以偈告彼比丘曰:

 河之岸或者 市门之闲场

 集会堂等地 街头或市集

 私议汝与妾 原来为何故

[比丘:]世多不快语 苦行者堪忍

 不因此焦心 不因此痛苦

 如风怖林鹿 其声亦惊人

 若谓轻其心 修行不成就

[九]第九 跋耆子(毗舍离)

尔时,有跋耆子比丘,住毗舍离之茂林。

时,毗舍离整夜行祭事。

时,其比丘闻毗舍离器乐、声乐之骚音而叹息,其时以唱偈曰:

 如弃林木材 我等独住森

 实则如是夜 谁比我等幸

时,彼林住一天神,怜悯此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此比丘之处。

到已,以偈语此比丘曰:

 若弃林木材 汝虽独住森

 众多人羡汝 犹如堕狱者

 羡慕生天者

时,此比丘受其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一〇]第十 诵经(法)

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其时,此比丘,以往甚勤诵经,今则不勤,默然而坐。

时,住彼林中天神,不得复闻此比丘之法,来到比丘之处。

到已,而以偈语此比丘曰:

 比丘汝何故 今交诸比丘

 不诵法句耶 人闻得欢喜

 现在得称赞

[比丘:]依离欲至果 前望于法句

 今依离至果 见闻思何物

 依智慧舍弃 善人是为教

[一一]第十一 不正思惟(思惟)

尔时,有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时,彼比丘去往日住,起恶不善觉,即欲觉、瞋觉、害觉。

时,住其林中一天神,怜悯此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此比丘之处。

到已,以偈语比丘曰:

 汝依不正思 醉不善觉想

 舍不正思惟 以为正思惟

 对于师法僧 勿从戒退转

 汝斯达欢喜 无疑得喜乐

 从此欢喜多 应尽诸苦恼

时,此比丘依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一二]第十二 中午(鸣动)

尔时,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时,住其林一天神,来到比丘之处。

到已,走近此比丘,以言偈曰:

 在日之炎盛 鸟停枝不动

 大林声鸣放 恐怖以袭我

[比丘:]在日之炎盛 鸟停枝不动

 大林声鸣放 我满其快乐

[一三]第十三 不制御根(多比丘)

尔时,众多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掉举、心乱、轻骚、絮叨而多无聊语、妄念不正知、心不静、散乱、诸根不制御。

时,住其林之天神,怜悯此比丘等,欲警觉彼等诸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此比丘等处。

到已,而以偈语彼等诸比丘曰:

 往昔瞿昙之 弟子比丘等

 安乐而其住 心无求乞食

 心无求而住 知世之无常

 彼等苦恼尽 如今比丘等

 以恶向自己 如村长于村

 心为他富夺 餐食而寝卧

 于僧不合掌 此有人礼我

 然而被遗弃 无主之人众

 犹如诸死尸 我对放逸者

 其众人以语 于不住放逸

 人人我归依

时,彼等诸比丘依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一四]第十四 红莲(白莲)

尔时,一比丘住拘萨罗国之茂林。

时,此比丘食后收钵,入于莲池,以嗅红莲之香。

时,住彼林一天神,怜悯此比丘,欲警觉此比丘,令思有益。来到比丘处。

到已,以偈语其比丘曰:

 此水所生花 不予汝嗅闻

 此亦一盗者 汝盗香花人

[比丘:]不取又不折 离而嗅莲香

 如何汝云我 是花香盗人

 以掘其根头 或餐其莲茎

 如是行暴人 何故汝不云

[天神:]如下婢污衣 不净粗暴人

 我不言此语 云汝则相应

 无有罪污秽 常求清净人

 恶如毛毫端 见犹天云大

[比丘:]夜叉我知汝 又以哀怜我

 以如是见时 夜叉又语我

[天神:]我非靠汝生 亦非指为恶

 比丘汝自己 不得为不知

 如何去善趣

时,此比丘依天神之警觉,而起惊。

此嗢陀南:

 远离与看护 迦叶与多数

 阿难阿那律 及那伽达多

 家妇跋耆子 毗舍离诵经

 不正思午日 及不制御根

 红莲等十四

猜你喜欢
  复李管卿先生书·太虚
  华严经旨归·法藏
  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无量寿如来观行供养仪轨·佚名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彭绍升
  调达入地狱品第二十七·马鸣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卷·宝亮
  光赞经卷第六·佚名
  感山云卧纪谈叙·晓莹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二·佚名
  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二卷·佚名
  序偈·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八·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本地分中略录名数)·窥基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七言巻二十八·洪迈

      七言  览镜见白须       权徳舆  秋来皎絜白须光试脱朝簪学舞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  酬李韶州  诏下忽临山水郡不妨从事恣攀登莫言向北千行雁别有图南六月鹏  答韦秀才  中峰云暗雨

  •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蔡东藩

      却说童贯与蔡京,本相友善,京得入相,半出贯力,至是贯自辽归朝,又为京极力帮忙,劝徽宗仍召京辅政。徽宗本是个随东到东、随西到西的人物,听童贯言,又记念蔡京的好处,当即遣使驰召。京趱程入都,徽宗闻京至都下,即日召对,并就内

  • 五十三 江宁织造曹寅奏谢复点巡盐并奉女北上及请假葬亲摺·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八月初四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八月初四日接邸抄,蒙恩复点曹寅巡视两淮盐课。臣寅谨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讫。臣以家奴,两承钦命,祗切惶悚,惟有竭诚尽力,清完盐课,以仰报皇恩于万一。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九 儒林传十二·纪昀

    儒林传宋 【十】○宋十真德秀魏了翁李心传【道传】杨泰之真德秀魏了翁李心传杨泰之△ 真德秀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 【按宋史误作景希考四朝闻见录云真德秀初字景元楼钥叩以字义真德以慕元德秀之为人钥取诗 注景行行

  •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山西巡抚革职留任臣书麟跪奏,为遵旨具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间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

  • 魏王李继岌传·薛居正

    魏王李继岌,是庄宗的儿子。庄宗在魏州即帝位后,任李继岌为北都留守,以后以镇州为北都,又命李继岌为留守。同光三年(925),讨伐蜀地,任李继岌为都统,任郭崇韬为招讨使,十月十九日,到凤州,武兴军节度使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

  • 职官五○·徐松

    遣使巡抚【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三月,命武胜军节度使宋延渥等领舟师缘江巡抚,而贻书于江南国王曰:「朕自勉徇推崇,志安兆庶,顾边陲之罢警,欲疆理之大同。乃睠江滨,近属中夏,当开创之方殆,谅巡抚以攸宜。聊会帅臣,往谕朝旨。今差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六十二歌颂二【大臣一】恭祝万寿诗【七言律二首】户 部 尚书加三级 【臣】 张鹏翮南极星辉映紫宸乾坤齐寿德相亲九重天上来和气五色云中拜圣人金殿炉烟浮瑞霭玉阶红日丽阳春臣民共效华

  • 卷一百七十六·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论语序论语第一谨按足利学所藏论语写本二通其一通与皇侃义疏本同今不复识别焉又一通其有一二不同者名以一本足利

  • 卷二百二十四·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四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五会同蕙田案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自朝宗觐遇而外即及会同会同之礼于古无见然禹贡有四海会同之文左传称禹会诸侯于涂山其礼殆昉于此

  •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李叔同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丙子正月开学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放牛品第四十九今分品尔时。世尊即吐舌。左右舐耳。还复缩之。尔时。世尊即入三昧。使彼梵志见阴马藏。时。梵志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施罗梵志白佛言。我今婆

  • 事须适宜·印光

    ●(以下论事须适宜)夫念佛一事, 当随各人力量, 随便出声、默念, 大声、小声, 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念, 致令伤气受病耶?然汝此大病, 虽由伤气而起, 实无量劫来业力所现。以汝精进念佛之故, 遂转后报为现报,

  • 卷第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卷第十宁德优婆塞陈 实 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刊第八宗说门之余姚登用校正宗眼品稽首释迦大慈悲  不立文字直指示统要云。世尊才下生。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

  • 四 种德经·佚名

    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与五百大比丘众俱,游行于鸯伽国而至瞻婆城,世尊住于瞻婆之伽伽莲池畔。尔时,种德婆罗门住瞻婆城。此城乃生活丰裕,有丰富之草、木、水、谷物之王领,是由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所赐与净施之地。二尔时

  • 学古编·吾丘衍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

  • 御定星历考原·李光地

    六卷。清李光地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命廷臣会议修辑《选择通书》,与《万年历》一起颁行,但二书未能划一,其中尚沿旧说。康熙五十二年(1713),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对曹振圭《历事明原》重为考定,而成本书。本书六卷分

  •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佚名

    大毗卢舍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悲生曼荼罗广大成就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