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序偈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

(九七六)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

(九七七)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营作大施与

(九七八)

 已进行作大施与 彼再入于草庵屋

 当彼再入草庵时 来一他处婆罗门

(九七九)

 伤足焦日[咽喉渴] 头受尘土齿着泥

 彼接近彼婆和利 向彼乞讨五百金

(九八〇)

 婆和利见此之彼 招至坐所[使坐息]

 问彼乐善[健康]耶 [更]向彼述次之语

(九八一)

 我有一切之施物 我[将以]此为施舍

 梵者!信认我之[言] 我无有五百之金

(九八二)

“若于我继续行乞 卿不与我五百金

 为七日而汝之头 应使断裂为七分”

(九八三)

 [咒咀]作法有诡诈 [婆罗门]唱恐怖言

 彼闻彼之[咒咀]言 婆和利陷苦恼中

(九八四)

一〇

 彼为愁之箭所中 悄瘁已不为摄食

 且彼成为如斯心 意念已不乐禅定

(九八五)

一一

 见[彼]骇怖使苦恼 天神起义欲相助

 彼即接近婆和利 向彼述如次之语

(九八六)

一二

“彼不知解顶之事 彼是求财诡诈者

 有关顶又与顶堕 于彼非有此智慧”

(九八七)

一三

“苦卿欲知此之事 有关顶又顶堕[智]

 为我所问且语汝 我将使卿闻其语”

(九八八)

一四

“然我对此亦无知 在我关此无有智

 然关顶与顶堕智 此是诸胜者之见”

(九八九)

一五

“然而于此地之上 顶为顶堕有谁[知]

 天神!请问汝知耶 请求将彼告知我”

(九九〇)

一六

“迦毗罗卫之都城 有世间出家导师

 彼为甘蔗王后裔 释[迦族]子光照世”

(九九一)

一七

 彼实是等正觉者 一切诸法达彼岸

 一切神通得[十]力 一切诸法具眼者

 一切诸法达尽灭 解脱彼已断尽依

(九九二)

一八

“彼佛世尊具眼者 现正说法于世间

 汝往彼之前发问 彼将向汝解说[彼]”

(九九三)

一九

 听闻正觉者之语 踊跃意悦婆和利

 彼之愁烦渐稀薄 [彼]获得广大之喜

(九九四)

二〇

 踊跃意悦婆和利 感动向彼问天神

“如何村又如何街 如何地方世主[在]

 将往最上人之处 我等礼拜正觉者”

(九九五)

二一

“憍萨罗都舍卫城 胜者博优广慧者

 卸荷无漏释[迦]子 顶堕知者人牛主”

(九九六)

二二

 闻此通达彼真言 告诸弟子婆罗门

“汝等前来诸学童 我语[汝等]闻我言

(九九七)

二三

 彼向出现其世间 此为常时难得所

 彼之正觉有令名 兴起教化于世间

 宜速急往舍卫城 最上之人汝等见”

(九九八)

二四

“然师婆罗门!见彼 如何成佛我等知

 如何而为知彼耶 无知我等请师语”

(九九九)

二五

 于诸真言[吠陀]中 完全大人三十二

 相好光明被播传 顺次已能为解说

(一〇〇〇)

二六

 彼之四肢与五体 大人相好所有者

 在彼只有二途径 除此无有第三事

(一〇〇一)

二七

 [彼]若居住于在家 彼将征服此地上

 不依笞杖与刀剑 依法统治其[国家]

(一〇〇二)

二八

 若又彼由其家出 而为非家出家者

 彼能开启[三毒]蔽 无上正觉阿罗汉

(一〇〇三)

二九

 [我]之生年姓特相 真言(吠陀)与弟子

 有关顶与顶堕[智] 向彼寻问在意中

(一〇〇四)

三〇

 [彼]若具有无障见 彼若成为佛(觉者)

 [我等]以意为质问彼将以语成返答

(一〇〇五)

三一

 闻婆和利[右之]语 弟子十六婆罗门

 阿耆多帝须弥勒 富那迦与弥多求

(一〇〇六)

三二

 广多迦优波斯婆 难陀又与醯摩迦

 刀提耶劫波两人 与贤者阇都干耳

(一〇〇七)

三三

 更有跋陀罗浮陀 优陀耶及布沙罗

 莫伽罗阇有慧者 [最后]宾祇耶大仙

(一〇〇八)

三四

 [彼等]各各有徒众 一切世间有令名

 乐禅定者以禅定 为植宿善为贤者

(一〇〇九)

三五

 结发身着羚羊皮 [彼等]皆礼婆和利

 对彼且为右绕礼 [共使]出发向北方

(一〇一〇)

三六

 阿罗迦[首都] 入波底吒那

 由彼向东方 之摩醯沙底

 转往优禅尼 [又向]瞿那堕

 [更向]卑地写 往[都市]婆那

(一〇一一)

三七

 憍赏弥往沙枳多 入最上都舍卫城

 斯波醯迦毗罗卫 入拘尸那罗都市

(一〇一二)

三八

 波婆城向菩伽市 毗舍离向摩揭陀

 [王舍城]中美适意 [达]波沙那迦塔庙

(一〇一三)

三九

 如渴者之[求]冷水 如商人[求]得大利

 如被暑热[求]树荫 急登[世尊所住]山

(一〇一四)

四〇

 世尊正当彼之时 比丘众前[被尊敬]

 如狮子于林中吼 为诸比丘说教法

(一〇一五)

四一

 阿耆多见正觉者 身有黄金色之光

 光明照耀如太阳 又如十五圆满月

(一〇一六)

四二

 彼见[世尊]之肢体 圆满相好[无等比]

 彼心欣悦立一方 意向[世尊]为质问

(一〇一七)

四三

 有关[我师之生]年请语其姓与特相

 请语真言通达[状] 师婆罗门教几人

(一〇一八)

四四

“年龄成百二十岁 彼姓乃是婆和利

 彼之肢体有三相 [彼已]通达三吠陀

(一〇一九)

四五

 [大人]相好与传说 又[达]语汇与仪轨

 教授五百之弟子 以达自法之[极致]”

(一〇二〇)

四六

“[已使]断爱最上人 [三]相简别婆和利

 尊者请为我等说 勿使我等存疑惑”

(一〇二一)

四七

“时彼以舌覆蔽颜 [两]眉中间有白亳

 彼阴处隐覆被(马阴藏) 学童!斯知彼三相”

(一〇二二)

四八

 何亦不闻质问者 闻佛对问之回答

 一切人人心感激 [悉皆]合掌为思惟

(一〇二三)

四九

“无论诸天与梵天 须阇之夫如帝释

 在于意中问质问 得应答者将有谁”

(一〇二四)

五〇

“[我等之师]婆和利 遍问顶与顶堕[智]

 世尊请为彼解说 仙人为我除疑惑”

(一〇二五)

五一

“须知无明成为顶 信与念与定[三者]

 欲与精进使相应 有关明成顶堕智”

(一〇二六)

五二

 于兹[彼之诸]学童 [不断]狂喜大感激

 片袒羚羊皮之依 [向佛]两足头伏礼

(一〇二七)

五三

“婆罗门之婆和利 [彼与]诸多弟子共

 心中踊跃大喜悦 尊师足下为礼拜”

(一〇二八)

五四

“婆罗门之婆和利 与诸弟子共安乐

 学童汝等亦[皆然] 成为安乐寿永久

(一〇二九)

五五

 婆罗门之婆和利 汝之疑问被解明

 汝等意欲将[为问] 可问所有一切事”

(一〇三〇)

五六

 由正觉者为解明 [诸众学童]合掌坐

 兹阿耆多向如来 使为第一质问者

(一〇三一)

序偈毕

猜你喜欢
  原人论·宗密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二卷·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三·湛然
  卷二十八·性音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持句神咒经·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七·念常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朱棣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四卷·蕴闻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卷第三·契嵩
  黃檗隱元禪師語·隐元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下(本上)·窥基
  发凡·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岳甫·唐圭璋

      甫字大用。岳飞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以朝奉郎知台州兼提举本路常平茶盐。十二月移知明州。十五年(1188),除尚书左司郎官。   水调歌头   编修楼公易镇武昌,安阳岳甫作歌头一阕,奉祖行色。甫再拜。鲁口天下壮,襟楚带

  • 卷四十八·吴之振

    <集部,总集类,宋诗钞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八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张元干芦川归来集钞张元干字仲宗永福人太学上舍历官至大监所与游皆伟人贤士尝裒其亡友唐慤生诗帖褾轴璀粲如谀达人贵公得气时人嘉其朋友之义又於

  • 嵗时杂咏巻四十五·蒲积中

    宋 蒲积中 编七月七月一日作 白居易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闲居见清景髙兴从此始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桥竹碧鲜鲜岸沙青靃靃苍然古盘石清浅平流水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胡

  • 卷八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三李兼题洛阳县壁【李果迁洛阳令民吏畏服时有李兼夜闻衢中有人语曰李令正人此中不可久居启门视之寂无影响方知其妖兼遂书其壁云云】猾吏畏服县妖破胆好録政声闻於御览杜兼题书卷後语

  • 志第十六 天文四·沈约

    宋武帝永初元年十月辛丑,荧惑犯进贤。占曰:“进贤官诛。”十一月乙卯,荧惑犯填星于角。占曰:“为丧,大人恶之。”一曰:“兵起。”十二月庚子,月犯荧惑于亢。占曰:“为内乱。”一曰:“贵人忧。角为天门,亢为朝廷。”三年五月,宫车

  • 名山藏卷之五十四·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茶马记◆茶马记西番中国藩篱也秦蜀产茶茶性通利疏胸膈底滞之气西禾囚嗜奶酪不得茶则困以病彼以我茶生我以彼马用唐宋以来皆行之亦所以制西番而控北虏之一策也国初散处降夷分其部落随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四月辛酉朔孟夏享太庙遣公徐文璧代侯徐文炜伯王学礼分献○户部条陈开恳沿海荒田加增芦浙盐引并纪录大同镇开荒官员俱允行○甘肃西宁地震○刑部左侍郎吕坤<锍-釒>言收拾人心数事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货贩以

  • 武皇帝实录卷之二·佚名

    己亥年正月、东海兀吉部内虎儿哈二酋长王格、张格,率百人来贡土产:黑白红三色狐皮,黑白二色貂皮。自此兀吉虎儿哈部内所居之人,每岁入贡,其中酋长箔吉里等六人乞婚,太祖以六臣之女配之,以抚其心。 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七 金纪一·纪昀

    金纪太祖太宗○太祖太祖皇帝姓完颜氏讳旻本讳阿古达父世祖讳和哩布母翼简皇后纳喇氏其先出靺鞨氏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勿吉有七部唐初 有黑水靺鞨粟米靺鞨其五部无闻黑水靺鞨东濒海南接高丽五代时附属契丹其在南者系

  • 一四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六○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无挖补《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七年十月二十日云南巡抚臣谭尚忠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八月二十日奉到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

  • 卷十三·孙奇逢

    子张第十九见危致命章四道题考倒多少士子士字提起看其可已矣犹云必如此始成其爲士学力俱在平时临事方不错乱执德不弘章不弘者见囿一隅而未窥全体不笃者意在疑似而难语实修任是自负无闗重轻 濓溪周子曰天地间至尊者道

  • 天瑞第一·列子

    【原文】 子列子居郑圃②,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③。国不足④,将嫁于卫⑤。弟子曰:“先生往无反期,弟子敢有所谒⑥,先生将何以教?先生不闻壶丘子林之言乎⑦?”子列子笑曰:“壶子何言哉⑧?虽然,夫子尝语伯昏瞀

  • 第四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无垢如镜之地。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死。如彼某时某处某国某因某缘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九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漫荼罗具缘品第二之余又如彼龙王  恭敬礼时庆河滨众飞鸟  环绕而行列逮希有寂义  将摧诸有者汝今得同彼  作寂之嘉庆此时菩萨。已到苦行源底知无义利。受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一(末)·窥基

    沙门基撰论。余行余色至非觉性故。述曰。觉者觉察。心心所总名。心所法外余行.外处.及无表色。亦非实我。非觉性故。如虚空等。此中但合总为一量。行与色等各别为量。理亦不遮。因明之法遮他为论。言非觉性。不是翻显心

  • 卷第三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三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辨业品第四之三如是已辨二表业相。无表业相。初品已辨。然经部言。此亦非实。由先誓限。唯不作故。彼亦依过去大种施设。然过去大种体非有故。又诸无表无色

  • 金刚般若经挟注·佚名

    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法空)□□□□□□(离相而见矣也)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句。生实信不(凡夫心。信因取相生恐闻是理无处寄。心)□□□□□□作是说(般若深宗。为最上乘者。说闻□即悟不应不信

  •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

    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本书经始于1937年,记于三种刻本字里行间,自谓“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瘁”。整理者屡经抄录,方成清本。采用清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以宋代董棻刻本(日本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