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八 婆耆沙长老相应

[一]第一 出离

如是我闻。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

其时,尊者婆耆沙乃出家不久之新比丘,被留作精舍之看守人。

其时众多妇人为参观精舍,装饰打扮而来阿兰若。

时尊者婆耆沙,见彼等妇人而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贪欲污我心,对我实是甚悲痛。别人无从灭我心之不快而令愉悦。我自灭我心之不快、令生愉快。”

时,尊者婆耆沙,自灭自己之不快而生愉悦,其时以唱此偈曰:

 由家而无家 于我之出离

 实是从黑闇 无法之思起

 然其生世高 以习强弓法

 不知于退屈 千人弓术者

 一时周放矢 多比于其数

 妇女子等来 不能乱我心

 我强立于法 我一度于彼

 日种之佛陀 所说导涅槃

 依此以开导 我心乐于此

 如是我居住 波旬来则来

 恶魔我亦应 扬拂之令汝

 不能寻觅出 我所行之道

[二]第二 不快

尔时……乃至……

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耶。

其时,尊者尼俱律陀劫波,从乞食归,食后而入室,至夕夜,或至翌日早皆不出户门。

其时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时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我心生不快,贪欲污我心。对我甚实悲痛。别人无从灭我心之不快而生愉悦,我须自灭我之不快,而令生愉悦。”

时,尊者婆耆沙,自灭自己之不快,令生愉悦。其时唱此等偈曰:

 思快不快者 舍诸着家念

 不欲住何处 离欲之住处

 无有欲之思 此则是比丘

 地载空所覆 世间诸一切

 悉是无常老 有智悟此住

 人见闻触思 皆悉依执着

 除此依欲念 无污无染者

 是云为牟尼 凡常者易陷

 六十之依着 不法之觉想

 此等不行往 任何之部类

 不语恶语者 此则是比丘

 有天禀之资 长夜心寂静

 无欺无欲念 贤达寂静道

 牟尼依涅槃 以灭除烦恼

 待般涅槃时

[三]第三 轻蔑温和者

尔时,尊者婆耆沙与乃师尊者尼俱律陀劫波,共住于阿腊毗之阿伽罗婆奢提[庙]。

其时,尊者婆耆沙以夸自己之顿才,轻蔑其他温和比丘等。

时,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以夸自己之顿才,轻蔑其他温和比丘等。对我实是甚悲痛。”

如是尊者婆耆沙,自己省悔,其时唱此偈曰:

 舍慢瞿昙徒 无余离慢道

 昏醉于慢道 悔之焉不久

 覆覆于慢行 人人堕地狱

 慢堕地狱者 长夜于悲痛

 道之胜利者 正行者比丘

 何时皆不悲 以受誉安乐

 彼实法乐者 于世不固陋

 精进离盖障 清拂无余慢

 依智慧灭尽 烦恼寂静者

[四]第四 阿难

尔时,尊者阿难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难,清晨着衣持钵,尊者婆耆沙为随侍入舍卫城乞食。

其时,尊者婆耆沙生不快,贪欲污其心。

时,尊者婆耆沙以偈白阿难曰:

 我为贪欲烧 我乃心炎燃

 瞿昙哀怜我 请说消火法

[阿难:]依于颠倒想 汝心之炎燃

 以呼起贪欲 令止见净相

 见诸行无常 苦恼非自己

 消灭大贪火 勿为屡次烧

 集心于一点 令其住静寂

 依于不净想 令修自己心

 有于身念住 以满厌恶情

 习修于无相 消灭慢随眠

 依其慢现观 得行于寂静

[五]第五 善说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呼诸比丘:“诸比丘!”

“唯然,世尊!”彼等诸比丘奉答世尊。

世尊以此宣说:“诸比丘!四支具足之语,乃善说而非恶说。无罪垢,不令识者非难。四支者何?

诸比丘!于此语善说而非恶说。语法而非不法。语爱语而非非爱语。语真实而非虚假。诸比丘!此四支具足之语,乃善说而非恶说。无罪垢,不令识者非难。”

世尊以此宣说,善逝以此宣说,又作如是言曰:

 为善人所云 第一语于美

 第二语如法 勿语不如法

 第三语优美 勿以语粗犷

 第四语真实 勿以语虚伪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拜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时尊者婆耆沙白世尊,以适当之偈予奉赞:

 人以语其语 勿令自己苦

 亦无害他语 此为语善语

 人语善故事 其语以快耳

 不语他人恶 此则云善美

 真实甘露语 此乃从古法

 以谓真义法 善人悉确立

 佛陀所说语 达涅槃安稳

 以至尽苦边 此实无上语

[六]第六 舍利弗

尔时,尊者舍利弗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尊者舍利弗以和蔼语、明了、无浊声,使明知意义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

时尊者婆耆沙生如是思念:“此尊者舍利弗,以和蔼之语,明了、无浊声,使明知意义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我今向尊者舍利弗,应以适当之偈赞叹。”

时,尊者婆耆沙则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尊者舍利弗,以此称尊者舍利弗:“吾友舍利弗!我涌思念!吾友舍利弗!我涌思念。”

“吾友婆耆沙!请说。”

时,尊者婆耆沙以适当之偈,向尊者舍利弗赞叹曰:

 智慧深而贤 巧分道非道

 大智舍利弗 说法诸比丘

 略说又广说 如舍利鸟声

 无浊妙辩涌 其声犹如蜜

 快乐耳爽美 说而心跃欢

 注意以倾耳 比丘等听闻

[七]第七 自恣

尔时,世尊与五百比丘众共住舍卫城东园鹿子母讲堂,皆是阿罗汉。

其时,世尊是日布萨自恣之日,为比丘众所围绕,坐于露地。

时,世尊默然,环视比丘众,言诸比丘:

“诸比丘!我今自恣。汝等对我身语,有否云何非难耶?”

如是言已。尊者舍利弗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曰:“否也!世尊。我等于世尊之身上,不见有可非议者。世尊!世尊令未生之道生,令知未知之道,说未说之法。道之知者,是道之了者,道之巧者。今弟子等顺从道,而后能具有道者。世尊!我亦向世尊自恣。世尊!我之身语,有否云何可非难耶?”

“否也。舍利弗!我对汝之身语,亦无何可非难。舍利弗!汝是贤者、大智者、广智者、捷智者、锐智者,贯通智者。舍利弗!犹如转轮王之长子,以正转父王所转之车轮。舍利弗!如是汝正转我所转之无上法轮。”

“世尊!若于我身语,皆无可非难者,此五百比丘众之身语,尚有何可予非难耶?”

“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之身语,我无可非难。舍利弗!此五百比丘中,有六十比丘是三明者,六十比丘是六通者,六十比丘是俱解脱者,其他是慧解脱者。”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

一〇

“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一一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一二

时,尊者婆耆沙,以适当之偈,向世尊赞叹曰:

 今乃十五夜 为众之清净

 五百比丘集 无污断结缚

 无后有圣者 犹如转轮王

 大臣等围绕 譬如限大海

 惠遍此大地 如是战胜者

 无上商队主 三明灭死魔

 弟子等敬礼 此等世尊子

 于此不曾弄 无用之辩者

 拔去渴爱箭 敬礼日种佛

[八]第八 千以上

尔时,世尊与千二百五十人比丘,俱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世尊依导引涅槃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今世尊依导引涅槃之法语,教示、利益、鼓励诸比丘。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闻法。我今以适当之偈,向世尊赞叹。”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敬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时,尊者婆耆沙,以适当之偈,向世尊赞叹曰:

 千以上比丘 以离尘垢法

 何处均无怖 礼敬说涅槃

 应供善逝尊 正觉者所说

 无有垢秽法 彼等比丘闻

 比丘众围绕 实正觉者光

 世尊实龙象 第七之圣者

 犹如大雨降 弟子等受润

 为奉见我师 从日住出来

 弟子之一人 我是婆耆沙

 礼敬大雄足

“婆耆沙!此等偈乃汝以前所作耶?或汝立即忆起者耶?”

“世尊!此等偈非以前之作,乃我当今立即所现。”

“然则,婆耆沙!既非以前所作者,即更再多说。”

一〇

“唯然!世尊!”尊者婆耆沙奉答世尊,即说更多偈赞世尊:

 胜恶魔邪路 行破诸障碍

 结缚切断者 分别说清法

 我等度瀑流 说示种种道

 于所说不死 我等法见者

 树立不运去 贯串光作者

 过一切见处 以见于涅槃

 自知并自证 其最上之法

 我等说十处 于所善说法

 知法之学者 无放逸余地

 依此世尊法 常在不放逸

 礼敬而修学

[九]第九 憍陈如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时,尊者阿若憍陈如,甚久始诣世尊处。诣而五体投地于世尊足,以口接吻世尊之足,手磨而呼自名曰:“世尊!我是憍陈如;善逝!我是憍陈如。”

时,尊者婆耆沙如是思念:“此尊者阿若憍陈如,甚久始诣世尊处,诣而五体投地于世尊之足,以口接吻世尊之足,手磨自呼名曰:‘世尊!我是憍陈如;善逝!我是憍陈如。’今尊者阿若憍陈如,于世尊面前,我以适当之偈赞叹。”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时,尊者婆耆沙对尊者阿若憍陈如,于世尊面前,以适当之偈赞曰:

 上座憍陈如 随顺佛所证

 虔诚出离者 屡屡快乐于

 远离之乐住 行如师之教

 弟子之所达 学于不放逸

 一切以达此 有具大威力

 到达于三明 巧于他心智

 法嗣憍陈如 今头礼师足

[一〇]第十 目犍连

尔时,世尊与五百比丘众,俱住王舍城伊师耆利山侧黑曜岩,皆是阿罗汉。时,尊者大目犍连,以验彼等之心,解脱而无亿波提。

时,尊者婆耆沙作如是思念:“今世尊与五百比丘众,俱住王舍城伊师耆利山侧黑曜岩,皆是阿罗汉。尊者大目犍连,以验彼等之心,悉解脱而无亿波提。今尊者大目犍连于世尊之面前,我以适当之偈赞叹。”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时,尊者婆耆沙对尊者大目犍连,于世尊面前,以适当之偈赞曰:

 达苦恼彼岸 坐山侧圣者

 胜死达三明 弟子等礼敬

 大神力目连 验他诸人心

 彼等心解脱 知无有余依

 达苦恼彼岸 具足一切支

 成满种种相 彼礼敬瞿昙

[一一]第十一 伽伽罗池

尔时,世尊住瞻波伽伽罗之莲池岸边。有五百比丘众,七百优婆塞,七百优婆夷,数千之诸天俱,世尊依其光颜,依其名声,光辉胜越彼等。

时,尊者婆耆沙作如是思念:“今世尊住瞻波伽伽罗之莲池岸边。有五百比丘众,七百优婆塞,七百优婆夷,数千之诸天俱。世尊依其光颜,依其名声,光辉胜越彼等。今于世尊面前,我以适当之偈赞叹。”

时,尊者婆耆沙即从座起,一肩着衣,合掌礼世尊,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涌思念;善逝!我涌思念。”

世尊曰:“婆耆沙!请说。”

时,尊者婆耆沙于世尊面前,以适当之偈赞曰:

 如无云空月 无云太阳耀

 鸯耆罗牟尼 荣光耀世界

[一二]第十二 婆耆沙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尊者婆耆沙,得阿罗汉果不久,耽味于解脱乐,其时,唱此偈曰:

 我昔耽作诗 村庄市里游

 时见正觉者 我于生正信

 佛陀为我说 蕴处界等法

 我闻如是法 无家而出家

 实于圣者见 入其道之道

 比丘比丘尼 利益成正觉

 我来于佛前 实是善来者

 到达于三明 遂行如佛教

 我得清天眼 以知于宿命

 得三明神通 巧知于他心

此嗢陀南:

 出离与不快 轻蔑温和者

 阿难与善说 舍利弗自恣

 千人之以上 憍陈如目连

 及伽伽罗池 依于婆耆沙

 总数为十二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一十五·佚名
  卷四百九十七·佚名
  缁门警训卷第二·如卺
  法华玄论卷第八·吉藏
  续高僧传卷第六·道宣
  集古今佛道论衡序·道宣
  宗镜录卷第十五·延寿
  梵网合注卷第七·智旭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十一·费隐通容
  大雲初分善方便健度第二十一·佚名
  洪觉范林间录序·惠洪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攝大乘論本卷第二·欧阳竟无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郑廷玉

    (冲末扮阿难上,诗云)明性不把幽花拈,见心何须贝叶传。日出冰消原是水,回光月落不离天。贫僧乃阿难尊者是也。我佛在于灵山会上,聚众罗汉讲经说法。有上方贫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起一念思凡之心。本要罚往

  • 列传第四 高祖诸子·欧阳修

    隐太子建成 卫王玄霸 巢王元吉 楚王智云 荆王元景 汉王元昌 酆王元亨 周王元方 徐王元礼 韩王元嘉 黄公讠喿 彭王元则 郑王元懿 霍王元轨 虢王凤 道王元庆 邓王元裕 舒王元名 鲁王灵夔 江王元祥 

  • 谷山笔麈卷之十二  形势·于慎行

    三代以前,江北繁盛,江南旷阔,汉晋以下,江南富实,江北凋敝,盖由三国、五胡之乱,兵火战争,多在江北,江北之民,大半南徙,如侨兖、侨徐等州,大氐皆其旧民移江淮之上,因而郡之,被以故名。此皆天地之运,流转无端,递相盛衰,非人力所及也。方今

  • 第三六○供词及堂谕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一二二○三--二七·佚名

    总理梁壬生之供词,及分府曹准充堂谕据梁壬生供:年四十六岁,嘉应州人,在台生长,父母已故,兄弟六人,小的居二,有妻子,现住吞霄街生理,兄弟耕田。因吞霄街总理,尚无人充当,街众人等保举小的充当。以后小心办公,不

  • 读例存疑卷五十·薛允升

    工律之一营造擅造作虚费工力采取不堪用造作不如法冒破物料带造段疋织造违禁龙凤文段疋造作过限修理仓库有司官吏不住公廨擅造作:凡军民官司,有所营造,应申上而不申上,应待报而不待报,而擅起差人工者(即不科敛财物),各计所役人

  • 杜重威传·欧阳修

    杜重威,朔州人。他的妻子石氏,是晋高祖的妹妹,高祖即位当皇帝后,授给石氏公主的封号,授给重威舒州刺史的官职,让他主管皇帝的亲兵。跟随侯益在汜水打败张从宾,因所立战功加官为潞州节度使。范延光在邺城反叛时,重威跟从高祖攻

  • 阿老瓦丁传·宋濂

    阿老瓦丁,回族,西域木发里人。至元八年(1271),世祖派人向宗王阿不哥征发炮匠,王便将阿老瓦丁及亦思马因献给世祖,二人全家便由驿站赶到京师。给世祖建作坊,第一批造的大炮立于五门前,试放成功,各赐衣缎若干。十一年元军渡江,平

  • 卷二百十八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八上 朱批黄廷桂奏摺 雍正五年六月十九日四川提督【臣】黄廷桂谨 奏为谨陈营伍地方情形及微【臣】管见事宜恭请 圣训事窃【臣】仰荷

  • 本性篇第十三·王充

    情性者,人治之本,礼乐所由生也。故原情性之极,礼为之防,乐为之节。性有卑谦辞让,故制礼以适其宜;情有好恶喜怒哀乐,故作乐以通其敬。礼所以制,乐所为作者,情与性也。昔儒旧生,着作篇章,莫不论说,莫能实定。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

  • 卷九·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诗本义卷九      宋 欧阳修 撰青蝇论曰青蝇之污黑白不独郑氏之说前世儒者亦多见于文字然蝇之为物古今理无不同不知昔人何为有此说也今之青蝇所污甚微以黑防白犹或有之然其防细不能变物之色诗人恶

  • 庄公·庄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会于鄄。夏,夫人姜氏如齐。秋,宋人、齐人、邾人伐郳。郑人侵宋。冬十月。【传】十五年春,复会焉,齐始霸也。秋,诸侯为宋伐郳。郑人间之而侵宋。 译文 十五年春季,齐桓公、宋桓

  •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三·唐慧琳

      (从五十一尽第八十凡三十卷经)  新译大方广佛花严经音义卷下    大唐沙门惠苑撰  经从第五十一尽第八十  作务(作则各反务事业也)。  或牟萨罗(或曰牟婆罗此云紫色宝)。  哮吼(哮呼教反吼呼口反)。

  • 大乘义章 第八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八卷远法师撰染法聚苦报义有十四门(一二种生死义 二四生义 三四有义 四四识住义 五四食义 六五阴义 七六道义 八七识住义 九八难义 十九众生居义 十一十二入义 十二十八界义 十三二十五

  • 止观辅行传弘决序·湛然

    宗虚无者名教之道废。遗文字者述作之义乖。古先梵皇乘时利见。圣贤道契德音莫违。尚假言诠寄诸结集。况时淹像季学鲜知几。领会之宾十无一二。至有穷年默坐甘节于惛懵。白首论心迟回于半满。人之多僻其若是乎。未阶扪

  • 卷第十四·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四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四 神智文法师法嗣(广智下第三世) &middot;明智中立法师   &middot;文慧宗正法师   &middot;空相思恭法师 扶宗忠法师法嗣   &middot;草堂处元法师  

  • 王侍中集·王粲

    别集名。一名《王仲宣集》,东汉王粲(字仲宣,官侍中)作。王集最初无刻本。《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至唐代为10卷,宋代只存8卷,均早佚。现存最早者为明人搜集整理之辑本,其中又以张溥之《王侍中

  • 周易原旨·保巴

    元代保巴(蒙古族)著。八卷。前六卷对 《易经》六十四卦、《彖》、《象》、《文言》的注释,后两卷注 释《系辞》、《说卦》、《序卦》和《杂卦》。书中主张“太极” 是最高的哲学范畴,太极为“理”,为“道”,“太极,理

  • 华严五十要问答·智俨

    凡二卷。唐代智俨集。又称要义问答、华严问答、华严经问答。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系以五十三条问答叙述华严一乘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