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题畵集刘叔赣神宗朝中书舍人华山隠者图六王昔崩荡秦帝按劔兴虎争四十年方隅为之平豪气竟未己用民如不胜因河既为池起洮复坚城嘉哉诸老翁携手西山行避世
余景徳中忝佐修书之任得接羣公之游时今紫微钱君希圣秘阁刘君子仪并负懿文尤精雅道雕章丽句脍炙人口予得以游其墙藩而咨其模楷二君成人之美不我遐弃博约诱掖寘之同声因以歴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一方干山中言事日与村家事渐同烧松【一作畲】啜茗学邻翁池塘月撼芙蕖浪窗户凉生薜荔风书幌昼昏岚气里巢枝俯【一作夜】折雪声中山隂钓叟无知已窥镜撏多鬓欲
●目录 《燕台花史》序 《燕台花史》题词 羣芳目録 燕台花史 菊仙春容 芷侬风华 蓬仙骀宕 琼仙潇洒 幼芙温婉 梅五秾艳 桐仙新颕 兰卿俊逸 秋霞韶秀 兰仙轻盈 天寿 磬芳 蓬仙 玉磬 幼
晉語五 1 臼季使,舍於冀野〔一〕。冀缺薅〔二〕,其妻饁之〔三〕,敬,相待如賓〔四〕。從而問之,冀芮之子也,與之歸;既復命,而進之曰:「臣得賢人,敢以告。」文公曰:「其父有罪,可乎〔五〕?」對曰:「國之良也,滅其前惡〔六〕,是
却说叶志超既逃归辽东,丁汝昌又败回旅顺,警报迭达北京,光绪帝大为懊恼,即命将叶志超、丁汝昌革职,卫汝贵、方伯谦拿问,并严责北洋大臣李鸿章。李鸿章只得自请议处,又把海军败绩的缘由,推在方伯谦等身上。奉旨令将方伯谦
丧仪节四初终下唐开元礼三品以上丧干学案开元礼原本分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六品以下为三篇杜氏通典及新唐书凶礼志则彚而为一今依通典取三品以上为主而四品以下之异者则仍采通典之注以别之庶便于观览云初终 有疾丈夫妇人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二一三 谕内阁所有王士正之名著改为王士祯各馆书籍一体照改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原任刑部尚书王士正之名,原因恭避庙讳而改。但所改「正」字与原名字音太不相近,恐流传日久,后世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十职官略【七】盛京将军等官盛京【将军一人掌镇抚 留都安辑旗民董率文武副都统三人各守分地以赞其治 盛京等处驻防城守尉十人协领十人佐领一百二十四人防御九十二人骁骑校二百有四人掌巡防
黜降官五【宋会要】崇宁元年九月十四日,诏开具元符三年臣僚章疏姓名。 邪上尤甚:范柔中、邓考甫、封觉民、李新、吴朋、衡钧、胡端修、赵令畤、周谊、安信之、孙琮、高公应、郭执中、王察、赵峋、李杰、李贲、石芳、吴
【原文】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
劄记一书先生抚贵州时与学者问答辨究随所记而成者也其间三才之道性命之奥事物之理六经四子之言与夫古今言语同异之辨得失之归靡不详且悉焉道理充溢脉络分明是非明白功夫精审而要领卓如也学者一见便有下手处若夫人心动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一 婺源江永撰弔禮 凶禮十五補宰夫凡邦之弔事掌其戒令【詳見贈喪章】 喪祝王弔則與巫前【鄭司農云喪祝與巫以桃茢執戈在王前檀弓曰君臨臣喪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等为比丘从有爱致
易学著作。又名《毗陵易传》。宋苏轼撰。全书共九卷。苏籀《栾城遗言》载:苏洵晚年作《易传》未成而卒,命二子述其志,轼书先成,辙乃送所解于轼。由此可知苏轼这本书包含了其父苏洵和其弟苏辙的《易》解成果。苏籀《栾
原名《湿热条辨》温病著作。1卷。清·薛雪(生白)撰于十八世纪中期。(又据王孟英考证,认为非薛氏所撰。)本书重点是叙述湿热病的传变规律及其辨治原则,分条辨析证治,故名书为《湿热条辨》。因湿热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有
轶事小说集。唐赵璘撰。全书六卷,分为宫、商、角、徵、羽五个部分。第一卷为宫部,记叙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宪宗、文宗、武宗、宣宗诸帝王及后妃的一些生活琐事。第二、三卷为商部,记叙王公官宦之琐事。第四卷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