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朱枫林集

诗文别集。十卷。明朱升(约1341前后在世)撰。朱升,字允升,休宁人,生卒年均不详。朱升为明初著名历史人物,也是位著名学者,人称“枫林先生”。明初建时曾参与制定经国大略,当时的典章制度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齐名。明陈敬则在《明兴杂记》中称其所写诰命最佳,明太祖大封功臣,诰命制词大多为朱升所撰。著有《周易旁注图说》、《枫林集》。是集凡十卷。前八卷为诗文,第九卷载《徽州府志·本传》一篇及由明廖道南写的诗赞一首,还有《翼运节略》十则。第十卷为附录,都是他人投赠朱升的诗文。观其文章,不如制诰,非其所长。其诗则近于鄙俚,因此清初朱彝尊选编《明诗综》时,不收其诗。是集今有明万历年间刻本传世,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书名题为《朱枫林集》,内容无异。

《朱枫林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辽文萃·王仁俊
  弘一法师全集·李叔同
  皇清文颖·陈廷敬
  权文公集·权德舆
  山海漫谈·任环
  子史精华·张廷玉
  滋溪文稿·苏天爵
  方洲集·张宁
  清惠集·刘麟
  十先生奥论注·佚名
  如蕤集·沈从文
  震泽集·王鏊
  明文霱·刘士鏻
  华盖集·鲁迅
  后乐集·卫泾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陶明淑·唐圭璋

      明淑,宋宫人。   望江南   秋夜永,月影上阑干。客枕梦回燕塞冷,角声吹彻五更寒。无语翠眉攒。   天渐晚,把酒泪先弹。塞北江南千万里,别君容易见君难。何处是长安。

  • 第一折·高茂卿

    (搽旦同福童、安童上)(搽旦云)事不关心,关心者乱。虽然和俺两个孩儿分另了家私,想俺那叔叔有个小浑家,唤李春梅,他如今腹怀有孕,若得个女呵罢了,若是得个小厮儿,家私过活,都是他的,我这两个孩儿,可不干生受了一世,只得了这一分家

  • 提要·常建

    【臣】等谨案唐常建不知其字其里贯亦无可考据陈振孙书録解题知为开元十五年进士终于盱眙尉而已诗家但称曰常尉从其官也唐书艺文志载常建诗一卷此本三卷乃毛晋汲古阁所刋云不知何人类而析之据文献通考作于宋末元初尚作

  • 三集卷五·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五古今体九十六首【庚辰五】西直门外禾如助长黍如油又见崇墉麦报秋一例凭舆鸡犬社今来稍得释眉头晓气清凉露气浓瓜田莱圃总芃茸豳风图画经行里底藉重儓说劝农兰衢

  • 卷八十二·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八十二目录【一百四字】归朝欢【又一体】张先柳永苏轼辛弃疾【三首】马庄父严仁【三首】无名氏詹正吴子孝忆旧游【又一体】周密【二首】二郎神【又一体

  • 卷二十五·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二十五 宋 陆游 撰 秋夜 清夜不成寐出门还浩歌断云微翳月薄露不倾荷络纬知时早梧桐奈汝何非关老怀恶秋物感人多 世事 世事本难全吾生已媿天借书常稇载馈酒亦蝉聨饘粥随时具湖山此地偏残年

  • 卷一百九十五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起仁宗嘉祐六年閏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閏八月乙酉,復以成都府為劍南西川節度。   己丑,遣官祈晴。   戶部郎中、知制誥張瓌為契丹國母生辰使,如京使朱克明副之;度支判官、刑部員外郎、集賢校理宋敏求為契丹生辰

  • 汉奸叛国丑史·佚名

    ◎伪==第一炮维新==的媚功世界上的&ldquo;正义&rdquo;和&ldquo;丑恶&rdquo;,永久是站在两个极端的。中华民国自从揭开==战争的幕幔,一方面是军民一体的抗战,另一方面却是恐曰份子的叛逆,一方面是&ldquo;正义&rdquo;的呐喊

  • 裴邃传·李延寿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原魏国冀州刺史裴徽的后代。祖父名寿孙,寓居于寿陽,任宋武帝的前军长史。父亲仲穆,任骁骑将军。裴邃十岁就能写诗文,喜爱《左氏春秋》。齐东昏侯继位,始安王萧遥光任扬州刺史,任用他当了参军。遥光兵败

  • 刘晟传·欧阳修

    晟,原名洪熙,被封晋王。杀掉玢后,晟即位,改年号叫应乾,任洪昌为兵马元帅,总管政事,任洪杲为副元帅,刘思潮等被封为功臣。晟杀兄后,名不正言不顺,怕众人不服,就用酷刑来服众。后来洪杲多次要求讨伐逆贼,暗中劝晟杀掉思潮以消除非议

  • 四一、公输般自鲁游楚考·钱穆

    《墨子 鲁问篇》:&ldquo;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亟败楚人。公输般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楚之兵

  • 十年·佚名

    (壬申)十年大明崇禎四年春正月1月2日○庚子,領中樞府事李元翼屢上疏,請致仕,不許。至是,又上疏曰:宣廟朝亦有數三老臣,以乞骸爲請,而俱蒙準許。不但大聖人優老之至德,士大夫之風節,亦賴以扶植。伏願曲察下情,亟許致仕。答曰:「古今

  • 第五章 中学院·梁启超

      一、凡人自十一岁即离小学而入此学,至十五岁而出学。此时纯为学龄,一生之学根本于是。  一、此学可习高等普通学,各视其人资禀之敏钝好尚以为学级学类,随时增议。  一、入此院时,知识日开,当大同教化美备之时,人类

  •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于罪不怖畏  彼人无智慧  后至命终时  苦恼恒烧燃  周遍天界中  堕落谁能见  彼恒贪淫乐  于此莫能知  淫欲生虚诳  迷惑于有情

  • 宗镜录卷第六十九·延寿

    夫觉王随顺世法曲徇机宜。欲显无相之门。先明有相之理。因方便而开真实。假有作而证无生。非称本怀。但施密意。于四俗谛中。立第二随事差别谛。说三科法门。谓蕴处界等。今欲会有归空。应当先立后破。须知窟穴。方可

  • 降六师缘品第十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之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洴沙王。已得初果。信敬之心倍复隆厚。常设上妙四事[四事:衣服、饮食、卧具、汤药这四种日常所须资具。]所须。供养于佛及比丘僧。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三之七缘与因义差别云何。有说。因缘遍不遍异。初四二缘摄六因故。二三二缘非因摄故。六因四缘体。虽无别而义有异。且等无间及所缘缘。既非因摄。

  • 周作人文集·周作人

    周作人文集,分民俗风物,生活情趣,文学评论,追怀故人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