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萍洲可谈

笔记。宋朱彧著。三卷。此书多述其父朱服所见所闻。首卷记朝廷典章制度、君臣言行;卷二则于广州蕃坊市舶、贸易物产、风土民情言之甚详;卷三多记巫卜异事。书中罕言诗文创作,然三卷之中,皆记有朝野重要文人学者如王安石、司马光、苏辙、黄庭坚、沈括等人的轶事,而于苏轼记录尤详。于二苏颇有微词,而于(舒)亶与(吕)惠卿,则往往曲为解释。《守山阁丛书》本钱熙祚校语则说此书“杂记见闻,颇多轶事,虽于绍圣诸臣,意存回护,尚不至如魏泰《东轩笔录》之悖谬,惟青眉紫姑诸条,间涉鬼神,未离小说之习”。此书《宋史·艺文志》、《文献通考》著录三卷,然左圭《百川学海》、陈继儒《宝颜堂秘笈》均只五十余条,不足一卷。清编《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得多条,复编为三卷,“约略校计,已得其十之八九”(《四库全书总目》)。后《墨海金壶》、《守山阁丛书》皆据《四库》本收入。《守山阁》本又将同见于《四库》本与《百川》、《秘笈》本之条目校勘一过,附有校记。后《丛书集成初编》本即据此本排印。另外,《说郛》(宛委山堂本)有此书摘录。

《萍洲可谈》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马吊牌经·冯梦龙
  德育鉴·梁启超
  棋诀·刘仲甫
  广阳杂记·刘献廷
  名剑记·李承勋
  清拳·佚名
  激书·贺贻孙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允禄
  画筌·笪重光
  经义模范·佚名
  皇朝经世文编·贺长龄
  心成颂·智果
  茶酒论·王敷
  匋雅·陈浏
  随园随笔·袁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甲集前编第六·钱谦益

    李翰林祁一十四首【昭君出塞图】朔风吹沙天冥冥,愁云压塞边风腥。胡儿执麾背人立,传道单于令行急。蒙茸狐帽貂鼠裘,谁言宫袍泪痕湿。汉家恩深幸不早,此身终向胡中老。此身倘负汉宫恩,杀尽青青原上草。

  • 七言巻三十七·洪迈

      七言  宫乌栖          赵嘏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回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长信宫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广陵城  红映髙台绿绕城

  •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吴王濞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弃国亡,间行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东并荆地,劫其国兵,西度淮,击楚,高帝自将往诛

  • 第三十七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豨败走·蔡东藩

      却说高祖闻贯高自尽,甚是叹惜。又闻有几个赵王家奴,一同随来,也是不怕死的好汉,当即一体召见,共计有十余人,统是气宇轩昂,不同凡俗。就中有田叔孟舒,应对敏捷,说起赵王冤情,真是慷慨淋漓,声随泪下。廷臣或从旁诘难,都被他据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宝训卷之二·刘健

    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臣吕 本谨校 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郎中臣陈治本 南京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臣朱 锦 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臣吕胤昌谨阅接大臣○弘治十年三月甲子经筵毕上遣太监韦恭

  •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洪武十九年五月乙卯朔 上谕吏部臣曰国家人才非一日所能造就曩者进士魏安仁等六人尝以过谪为浙江按察司书吏使知自新今已历年恐为小人所侮则终身丧志虽欲改过不可得矣其召还用之○丙辰申明游民之禁命户部板刻训辞户相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十一 张骞李广利传 第三十一·班固

    (张骞,李广利)【原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

  • 元帝本纪·姚思廉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是梁高祖的第七个儿子。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八月初六生,天监十三年(514)封为湘东郡王,受封邑二千户。最初担任宁远将军、会稽郡太守,后入宫担任侍中、宣威将军和丹陽尹。梁武帝普通七

  • 刘振之传·张廷玉

    刘振之,字而强,浙江慈溪人。性情刚毅,致力于学习和道德修养,乡人都敬重他。崇祯初年中举,从教谕升鄢陵知县。崇祯十四年(1641)十二月,李自成攻陷许州。知州王应翼被害,都司张守正,乡官魏完真,生员李文鹏、王应鹏都死。自许州以

  • 第十三卷·冯梦龙

    《拟慅有序 沈颢》盖闻君辱臣死,死犹不足洗辱。君死臣生,生忍■于报国乎?痛惟先帝茹胆栖冰十有七年,一旦蛾贼磐牙,摲城犯阙【蛾贼磐牙,并出《汉书》;摲音「显」】,窥弄神器,天阃陷而地垠摧。凡民有心,畴不唱血赴躯,并义而西,一图

  • 说法品第二·佚名

      尔时大庄严菩萨摩诃萨与八万菩萨摩诃萨。说是偈赞佛已俱白佛言。世尊。我等八万菩萨之众。今者欲于如来法中有所咨问。不审世尊。垂愍听不。佛告大庄严菩萨及八万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知是时。恣汝所问。如

  • 佛学概论·太虚

    绪言学史 第一章 释尊略传 第一节 释尊出于印度之背景 第二节 未成正觉前之释尊 第三节 成正觉后之释尊 第二章 印度佛学略史 第一节 佛灭后结集诸藏差别 第二节&n

  • 抑庵文集·王直

    十三卷。《后集》 三十七卷。明王直(1379—1462)撰。王直,字行俭,号抑庵。江西泰和人。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修撰,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间,拜吏部尚书。天顺初,以老疾乞休。卒谥文端。事迹具《明史》本传。王直

  • 翰苑遗事·洪遵

    一卷,南宋洪遵撰。遵字景严,南宋著名收藏家和学者。记载宋翰林学士院旧事,尤其是轶闻遗事,多不见于正史,是一部史料价值颇高的野史笔记。本整理本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底本,参校了《四库全书》本等。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佚名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记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危及死后葬事。所述虽来自传闻及西方报道,但言语平实,较少夸张,有一定史料价值。据《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

  • 表记集传·黄道周

    四卷。明黄道周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 《礼记》注五篇之二。《表记》为《礼记》篇名; 黄道周《自序》有言,古者窥测天地日月,皆先立表。《表记》之名由此而出。《表记》古注约分九节,陈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