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七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四

舆地考【六】

河南省

【臣】等谨按禹贡荆河为豫而尔雅职方并称河南为豫州盖禹贡兼指南北界言之尔雅职方专指北界言之河南之名由来久矣今之河南半为古豫州地豫州南至荆山而今自南阳府外不及荆者二百余里豫州北距河水而今自开封府外兼有河南地者数百里豫州东北以菏泽与兖分界而今自归德府外即为直隶山东境豫州东南以淮水与扬分界而今自陈州府外即为安徽境此则古今建置之异也夫两戒山河乃天地自然之形势而豫州实居天下之中古称风雨所会隂阳所和者於是乎在自太皥神农建邦兹土其开辟独先於他州逮乎商周作邑旧蹟相传东汉以迄於宋金洛汴二州每递为都会第以四逹之区地形平坦加之大河入境荡决靡常三代而还屡经南徙地脉之迁移有非可执古形势以论者我

朝定都於燕处上游以制六合而以河雒为畿南之雄辅盖居高以驭规模宏远矣

河南明置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开封府领开封归德彰德卫辉怀庆河南南阳汝寜八府汝州一州又置河南都指挥使司领宣武等十二卫及頴上守御千户所

本朝因之设河南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开封顺治五年定河南与直隶山东共一总督十六年裁三省总督十八年专设河南总督康熙四年仍设三省总督八年复裁雍正二年升开封府之陈许郑禹四州及河南府之陕州汝寜府之光州并为直隶州五年改河南巡抚为河南总督六年并辖河南山东二省为河东总督十二年升陈州许州为府仍降郑州禹州为属州十三年裁河东总督仍设河南巡抚乾隆六年改许州府为直隶州凡领府九直隶州四各卫所俱以次裁并入州县东西距一千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一千二百九十里东至江苏徐州府砀山县界三百六十里西至陕西同州府潼关厅界八百六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黄安县界八百五十里北至直隶广平府成安县界四百四十里东南至安徽頴州府阜阳县界五百六十里西南至湖北襄阳府襄阳县界八百二十里东北至山东曹州府曹县界二百里西北至山西辽州界七百四十里在

京师西南一千五百四十里

开封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六里东至归德府睢州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河南府巩县界二百三十里南至陈州府西华县界二百三十六里北至卫辉府滑县界一百里东南至陈州府太康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河南府登封县界三百十五里东北至归德府考成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北至怀庆府温县界二百六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五百八十里明洪武初建为北京寻罢京仍为开封府改钧州为禹州共领州四县三十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陈许郑禹为直隶州以商水西华项城沈邱四县属陈州临隶襄城郾城长葛四县属许州荥阳荥泽河隂汜水四县属郑州密新郑二县属禹州复以延津县改属卫辉府原武县改属怀庆府十二年以郑州及荥阳等四县还属以太康扶构二县往属陈州府乾隆六年又以禹州及密新郑二县还属二十九年省河隂入荥泽县四十八年以封邱县改属卫辉府以阳武县改属怀庆府凡领州二县十五

祥符县【附郭】

陈留县【在府东少南五十里】

?县【在府东一百里】

通许县【在府东南九十里】

尉氏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洧川县【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

鄢陵县【在府南一百六十里】

中牟县【在府西七十里】

兰阳县【在府东北九十里】

仪封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郑州【在府西少南一百四十里】

荥阳县【在府西二百十里】

荣泽县【在府西一百四十里雍正二年分属郑州十二年还属开封府乾隆二十九年以河隂县省入】

汜水县【在府西二百五十里雍正二年分属郑州十二年还属开封府】

禹州【在府西南二百九十里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密县【在府西二百八十里雍正二年分属禹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新郑县【在府西二百里雍正二年分属禹州十二年改属许州乾隆六年还属开封府】归德府在省治东二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七十里南北距三百二十里东至江苏徐州府萧县界二百九十里西至开封府?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陈州府淮寜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山东曹州府曹县界七十里东南至安徽凤阳府宿州界二百二十五里西南至陈州府太康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山东兖州府单县界一百十里西北至开封府仪封县界一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明初降为归德州属开封府嘉靖二十四年复升为府以睢州为属州

本朝因之乾隆四十八年以考成县改属卫辉府凡领州一县七

商邱县【附郭】

寜陵县【在府西六十里】

鹿邑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夏邑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永城县【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

虞城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睢州【在府西一百十里】

柘城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彰德府在省治北三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直隶大名府清丰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山西潞安府壶关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卫辉府淇县界一百三十里北至直隶广平府磁州界七十里东南至卫辉府濬县界六十五里西南至山西泽州府陵川县界二百三十里东北至广平府成安县界九十里西北至山西辽州界四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彰德府领州一县六

本朝初因之雍正三年以直隶大名府之内黄县来属四年以磁州改属直隶广平府凡领县七安阳县【附郭】

汤隂县【在府西南四十五里】

临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林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武安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涉县【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内黄县【在府东一百十里初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彰德府】

卫辉府在省治西北一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八里东至直隶大名府东明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山西泽州府陵川县界二百十里南至开封府阳武县界七十三里北至彰德府汤隂县界一百五里东南至大名府长垣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南至怀庆府修武县界一百十里东北至彰德府内黄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彰德府林县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四百里明卫辉府领县六别改大名府属之濬滑二州为县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以开封府之延津县来属三年以直隶大名府之濬滑二县来属五年省胙城县入延津县乾隆四十八年以归德府之考城县开封府之封邱县并来属凡领县十

汲县【附郭】

新乡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获嘉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淇县【在府北五十里】

辉县【在府西六十里】

延津县【在府南七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  卫辉府五年以胙城县省入】濬县【在府东北一百十里初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卫辉府】

滑县【在府东南九十里初属直隶大名府雍正三年改属卫辉府】

考城县【在府东南三百里初属归德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

封邱县【在府东南一百里初属间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

怀庆府在省治西北三百里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五里东至卫辉府获嘉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山西解州垣曲县二百五十里南至河南府孟津县界七十里北至山西泽州府凤台县界六十五里东南至开封府荥泽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河南府洛阳县治一百四十里东北至卫辉府辉县治二百里西北至山西泽州府治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明怀庆府降孟州为县共领县六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以开封府之原武县来属乾隆四十八年复以阳武县来属凡领县八

河内县【附郭】

济源县【在府西七十里】

修武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武陟县【在府东一百里】

孟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温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原武县【在府东一百八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改属怀庆府】

阳武县【在府东二百里初属开封府乾隆四十八年来属】

【臣】等谨按唐宋以来河南与河北各自分部自明以彰德卫辉怀庆三府属河南於是河南遂兼有河北之地今考彰德等三府皆在古冀州域惟内黄濬滑延津原武五县禹迹本在大河东南濬即古黎阳县滑即古白马县延津即古酸枣县原武即古卷县古冀州东河与兖分水故内黄濬滑三县当为兖州地冀州南河与豫分水故延津原武二县当为豫州地盖禹河自孟津以下至今濬县大伾山西即折而北经今彰德府界入今广平府界左右衡漳经所谓北过洚水者也自周定王时禹河初徙失宿胥口故道而内黄在河北汉时禹河再徙失长夀津故道而濬又在河北金明昌时河决阳武堤而滑又在河北元至元时河决新乡出阳武南而延津又在河北明天顺时河决原武而原武又在河北矣马考既以禹九州为纲然如内黄黎阳二县在唐则入之冀州在宋则入之兖州酸枣一县在唐则入之兖州在宋则入之豫州乃未免参差错见今既一以

本朝郡县为主自无容於一郡之地互为分裂至於内黄濬滑自直隶改属河南者则以濒近卫河地当运道所以便漕挽而纾民力斯又因时制宜之道矣

河南府在省治西三百八十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五百十五里东至开封府汜水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陕西界二百里南至南阳府南阳县界五百里北至怀庆府孟县界十五里东南至开封府禹州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陕西商州商南县界五百三十里东北至孟县界七十五里西北至山西解州平陆县界二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里明河南府领州一县十三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陕州为直隶州以宝灵阌乡二县往属十二年复以卢氏县往属凡领县十洛阳县【附郭】

偃师县【在府东少北七十里】

宜阳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新安县【在府西七十里】

巩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孟津县【在府东北四十五里】

登封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

渑池县【在府西一百六十里】

嵩县【在府西南一百六十里】

永寜县【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

南阳府在省治西南六百十里东西距五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五十里东至汝寜府遂平县界二百八十里西至湖北郧阳府郧阳县界三百里南至湖北襄阳府襄阳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汝州鲁山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汝寜府信阳州界三百八十里西南至襄阳府均州界二百五十里东北至许州襄城县界二百七十里西北至陕西商州商南县界四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一百四十里明南阳府降唐州为县本朝顺治十八年省南召县入南阳县雍正二年复置领州二县十二

南阳县【附郭南境】

南召县【附郭北境顺治十六年省入南阳县雍正十三年复置并为府治】

泌阳县【在府东二百里】

桐栢县【在府东南三百里】

镇平县【在府西七十里】

邓州【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淅川县【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新野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内乡县【在府西一百九十里】

裕州【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舞阳县【在府东北二百七十里】

叶县【在府北一百三十里】

汝寜府在省治南四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五百九十五里东至陈州府项城县界七十五里西至南阳府泌阳县界一百七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黄陂县界四百八十里北至陈州府西华县界一百十五里东南至光州息县界一百八十五里西南至湖北德安府随州界三百七十里东北至陈州府项城县界八十里西北至许州郾城县界一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三百里明汝寜府共领州二县十二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光州为直隶州以光山固始息商城四县往属凡领州一县八

汝阳县【附郭】

正阳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旧真阳县雍正二年改为正阳】

上蔡县【在府北七十里】

新蔡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

西平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遂平县【在府西北九十里】

确山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信阳州【在府西南二百七十里】

罗山县【在府南二百三十里】

【臣】等谨按古豫州南境以荆山与荆分界今信阳州罗山县之西依山为阻与湖北临漳县之荆山准望相直故信阳罗山当为荆州地

陈州府在省治东南三百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一百八十里东至归德府鹿邑县界四十里西至许州临颍县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汝寜府上蔡县界一百里北至开封府?县界八十里东南至安徽凤阳府太和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南至许州郾城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归德府柘城县界五十里西北至开封府尉氏县界二百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一百里明陈州属开封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商水等四县来属十二年升为府以太康扶沟二县来属增置淮宁县凡领县七

淮寜县【附郭旧宛邱县明洪武初省入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淮寜县为府治】

商水县【在府西南七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

西华县【在府西北八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

项城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

沈邱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陈州十二年属府】太康县【在府北五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十二年改属陈州府】

扶沟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十二年改属陈州府】

汝州在省治西南四百九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许州襄城县界一百三十里西至河南府洛阳县界九十里南至南阳府南阳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河南府登封县界四十里东南至南阳府叶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南阳府南召县治二百十里东北至开封府禹州治一百七十里西北至河南府洛阳县界九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八十里东界郏县西界伊阳县南界宝丰县北界河南府登封县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九百里明初省州治梁县入州成化十二年改为直隶州

本朝因之领县四

鲁山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郏县【在州东南九十里】

宝丰县【在州东南九十里】

伊阳县【在州西南九十里】

许州在省治西南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开封府鄢陵县界四十里西至开封府禹州界五十里南至南阳府舞阳县界六十里北至开封府新郑县界七十里东南至汝宁府上蔡县界一百五十五里西南至南阳府叶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开封府洧川县界三十五里西北至开封府禹州界九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六十五里东界鄢陵县西界禹州南界临颍县北界洧川县自州治至

京师一千七百九十里明省州治长社县入州属开封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临颍等四县来属十二年升为府以禹州及密新郑二县来属又增置石梁县为府治乾隆六年复为直隶州以禹州及密新郑二县还属开封府仍省石梁县入州凡领县四

临颍县【在州东南六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

襄城县【在州西南九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

郾城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

长葛县【在州西北五十里初属开封府雍正二年分属许州】

陕州在省治西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三百三十里南北距五百四十里东至河南府渑池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陕西同州府潼关厅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南阳府内乡县界四百八十里北至山西解州芮城县界六十里东南至河南府永宁县界九十六里西南至陕西商州雒南县界二百二十里东北至解州平陆县界四十里西北至解州治一百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界渑池县西界灵宝县南界永寜县北界平陆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一百里明省州治陕县入州属河南府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灵宝阌乡二县来属十二年以卢氏县来属凡领县三

灵宝县【在府西六十里初属河南府雍正二年分属陕州】

阌乡县【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河南府雍正二年分属陕州】

卢氏县【在州西南一百四十里初属河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陕州】

光州在省治南八百里东西距二百四十五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安徽颍州府霍邱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西至汝寜府罗山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湖北黄州府麻城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汝宁府新蔡县界八十里东南至黄州府罗田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南至黄州府黄安县界二百十里东北至颍州府颍上县界一百六十里西北至汝寜府汝阳县界一百三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里南北距一百十里东界固始县西界光山县南界黄州府麻城县北界息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里明为光州降息州为县初属凤阳府後仍属汝寜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光山等县来属凡领县四

光山县【在州西南四十里初属汝宁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

固始县【在州东一百四十里初属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

商城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

息县【在州西北九十里初属汝寜府雍正二年分属光州】

【臣】等谨按古豫州东南境以淮水与扬分界今息县在淮北光州及光山等三县在淮南故息为豫州地而光州别为扬州地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四

猜你喜欢
  志第十九 五行下·房玄龄
  卷二百六十五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三·李心传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目録·乾隆
  国朝名臣事略卷第十三·苏天爵
  元史续编卷九·胡粹中
  卷一百三十七·杨士奇
  ●绎史恤谥考卷五·温睿临
  卷三十四·萧常
  附录二·佚名
  ●一四 在燕迁徙·佚名
  卷四十二 群盗叛服·李有棠
  卷二百二十·佚名
  职官三三·徐松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九·高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两地相思·徐志摩

    一 他——今晚的月亮象她的眉毛,这弯弯的够多俏!今晚的天空象她的爱情,这蓝蓝的够多深!那样多是你的,我听她说,你再也不用疑惑;给你这一团火,她的香唇,还有她更热的腰身!谁说做人不该多吃点苦?——吃到了底

  • 五言巻二十四·洪迈

      五言〈原缺〉

  • 李曾伯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曾伯(1198-?)字长孺,号可斋,怀州(今河南汝阳)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曾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淳祐二年(1242),迁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四年,兼淮西制置使。六年,落职予祠。九年,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

  •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蔡东藩

      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一半是关系

  • ◎腹中花蛇·李定夷

    江西上饶县郑家坞地方,有刘某者。一子,名歪头,父子务农为业。娶媳王氏,年二十余。入门一年,腹中膨胀。家人咸疑为有孕,乃迄兹三年,腹日渐大,而仍未临盆。但腹中屡觉蠕蠕然动,如有物出。旧岁六月间,该氏沐浴,俯首见一花蛇伸头自产

  • 提要·王当

    【臣】等谨案春秋列国诸臣传三十卷宋王当撰当字子思眉山人元佑中苏辙以贤良方正荐廷对策入四等调龙游县尉蔡京知成都举为学官不就及京为相遂不仕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尝举进士不中退居田野叹曰士之居世苟不见用必见其

  • 卷八十七下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七下下  元 郝经 撰 録第五下下 礼乐 代乐 易象传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此王者代乐之理也一阳伏於二隂之下相薄而成声故为雷黄锺建子七

  • 梁寅传·张廷玉

    梁寅,字孟敬,新喻人。祖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寅完全靠自学,精通《五经》和诸子百家。多次应考不中,便放弃科举之道。集庆路招聘他为儒学训导,任职二年,因父母年老,辞归供养。第二年,各地反元起义蜂起,梁寅隐居,以教授子弟为业。

  •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张荫麟

    第一节鲁国的特色当春秋时代,鲁是一个弱国,始受制于齐,继受制于吴,终受制于越。但它也是列国中文化最高的。宗周的毁灭和成周在春秋时所经几度内乱的破坏,更增加鲁在文化上的地位。前540年,晋韩宣子来聘,看到鲁太史所藏的典

  • 卷三十二 丧服第十一·郑玄

    ?妇。(?妇,?子之妻。)[疏]注“?妇?子之妻”。○释曰:疏于孙,故次之。其妇从夫,而服其舅姑期,其舅姑从子,而服其妇大功,降一等者也。传曰:何以大功也?不降其?也。(妇言?者,从夫名。)[疏]释曰:此传问者,以其?庶之子,其妻等是妇而为庶妇小

  • 卷五·俞皋

    <經部,春秋類,春秋集傳釋義大成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傳釋義大成卷五 元 俞臯 撰僖公【次于聶北救邢名申莊公庶子閔公庶兄母成風在位三十三年子文公立護法】【小      心畏忌曰僖壬戌不書 即位内無所承也左氏

  • 卷四百六十六·佚名

    △第二分渐次品第七十三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性性中。起四静虑发五神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具诸功德。安立有情三聚差别。令其获得利乐事者,云何初发心菩萨摩诃萨。於一切法无性性中。作渐

  • 卷四十二·佚名

    △迦叶三兄弟品下尔时世尊食讫。还至彼林经行。是时优娄频螺迦叶。过彼夜後。往至佛所。到已白佛。大德沙门。若知时者,饭食已办。佛告迦叶。汝於先去。我随後来。尔时世尊,於先发遣迦叶去後。即往到彼三十三天。到彼天

  • 解脫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阿羅漢優波底沙造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羅譯   分别行品第六   爾時依止阿闍梨以數日觀其行.其行相應行處應當教。於是行者十四行.欲行瞋恚   行癡行.信行[一]意行覺行.欲瞋恚行欲癡行瞋癡行等分行.信意行

  • 卷第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十五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佛告诸苾刍。提婆达多。非为今时无恩无报。从昔已来亦无恩无报。汝等善听。我当为说。摄颂曰。佛告诸苾刍。乃往古昔。此婆罗痆斯城有一大村。去村不远有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一·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上堂万历戊午上元日。霜轮上座檀越四众等请师开法于湖广衡州府潇湘湖东禅院。至座前连喝三喝云。还会么。也须高着眼。升座拈香云此瓣香浑沦世界管籥生成。吹之则书洛图河。扇之则云龙风虎。爇向炉中奉

  • 梁谿漫志·费衮

    宋代笔记。费衮著。全书共有一百六十余篇,分为十卷。每篇皆有标题目录。其排列次序大致以类相从。此书前5卷主要记载朝廷典章制度、士林轶事,关于苏轼的记载尤多。其间贬斥蔡京父子,同情元祐党人,于苏轼则推崇备至,显

  • 升仙传·倚云氏

    倚云氏著。八卷五十六回。成书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现存初版石印函装本及光绪己亥(1899)坊刊本。书叙明嘉靖间关东才子济小塘赴京赶考,亲见奸臣严嵩把持朝政、陷害忠良,也使自己仕途受挫。济小塘从此看破红尘,弃儒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