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近代梁启超著。共七章。前六章初刊于《新民丛报》1900年3—12月;第七章刊于《新民丛报》1904年9、10、12月。该书综论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的演变,将中国学术思想史分为七个时代:胚胎时代(春秋以前)、全盛时代(春秋末及战国)、儒学统一时代(两汉)、老学时代(魏晋)、佛学时代(南北朝、唐)、儒佛混合时代(宋、元、明)、衰落时代(近二百五十年),而以今日(二十世纪初)为复兴时代。对各时代学术流派、思想主张、学术兴衰的原因、背景均作了简要分析介绍。认为“中国学术思想之衰,实自儒学统一时代始”,“故儒学统一者,非中国学界之幸,而实中国学界之大不幸也。”又认为“三国六朝”为“中国数千年学术思想最衰落之时”。注重东西方学术文化的比较研究,将先秦学派与古希腊学派作比较。预测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将来,认为“数十年以后之中国,必有合泰西各国学术思想于一炉而冶之,以造我国特别之新文明”。提出二十世纪将是中华与欧美“两文明结婚之时代”。该书是中国近代最早以资产阶级观点论述中国学术思想史的论著,颇多创见,有很高学术价值。收入《饮冰室合集》的《文集》第3册。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声无哀乐论·嵇康
  茶录·蔡襄
  西轩客谈·佚名
  习学记言·叶适
  韵石斋笔谈·姜绍书
  书林清话·叶德辉
  来斋金石考·林侗
  名香谱·叶廷珪
  声律启蒙·车万育
  密斋笔记·谢采伯
  江防总论·姜宸英
  范村梅谱·范成大
  书法雅言·项穆
  清秘藏·张应文
  西溪丛语·姚宽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八·吴景旭

      壬后集中之上  元诗  焚香  柯敬仲赠倪元镇云夜推篷写松石焚香何处独题诗  吴旦生曰元镇自号沧浪漫士又号浄名庵主悉散其家产与人盖田既散而税未及推入催科者坌集遂逃去潜于芦苇中爇龙涎香竟踪迹得之又

  • ●卷三·钱振锽

    《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犹言没分晓也。《诗》:“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小序》言:“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与《楚辞》“浩荡”

  • 卷二十二·谐谑·冯金伯

    回波词沈期回波词云:“回波尔时期。流向岭外生归。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裴谈回波词云:“回波尔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外连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一用平韵,一用仄韵,乃徘词之祖也。[词

  • 御选明诗卷六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五言律诗十一李元昭送周虚岩归吴门返棹嵗将晏离亭酒亦深岛云寒没影江日冻生隂莫惜飘蓬迹应伤折栁心丘中谁共调徒自理鸣琴过吴判官村居残红明逺浦片雨洗平畴户敞従云度阶空任水流醉因花影劝

  • 投江得救·佚名

    (净扮判官上)【正音】玉皇圣旨怎羁迟∮星火云飞普救济。江头滚风波起,不是神仙怎敢布施∮(合)即忙前去,不得有违;眼望旌节旗,耳听好消息。自家非别,判官是也。奉玉皇旨意,着我普救刘永夫妻。来到这里,就是龙溪江口,不免在此等候那

  • 列传十三·薛居正

    刘鄩,密州安丘县人也。祖绶,密州户掾,累赠左散骑常侍。父融,安丘令,累赠工部尚书。鄩幼有大志,好兵略,涉猎史传。唐中和中,事青州节度使王敬武为小校。敬武卒,三军推其子师范为留后,朝廷命崔安潜镇青州,州人拒命。棣州刺史张蟾将

  • 七国考卷二·董说

    ○秦食货【户籍河渠附】辕田汉地理志秦孝公用商鞅制辕田开阡陌杜氏通典云孝公用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开阡陌任

  •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 风暴的前后下·周作人

    不久以后,大约过了曾祖母的“百日”之后,他渐作外游的打算,到七八月的时候,就前往苏州去了。不知道的或者以为是去打官场的秋风,却不料他乃是去找本年乡试的主考,于是第二次风暴就爆发了。现在借用《鲁迅的青年时代》里我所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三。·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零列传第三。[&庾信{金庾信}]下。四三卷列传三金庾信零一○[麟德

  • 黄震传·脱脱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于宝..四年(1256)考中进士,调任吴县县尉。吴县有许多豪势之家,他们告私债则勾结官属之尉,致使吴民多饥冻困苦,甚至死于尉卒之手。黄震到任后,不受理贵家之告,所颁檄文震慑全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

  •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下·高晋

    凡例一恭纂南巡盛典前编成于乾隆三十三年始因原任两江总督臣髙晋于四巡旋跸后辑书呈览所纂祗系江南一省经军机大臣大学士臣傅恒等奉命校阅乃请以幸浙诸大典与经过之直山东二省事系南巡者令髙晋等裒为一书于是荟萃成

  • 44.荆轲刺秦王·林汉达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

  • 中庸译文·子思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

  • 孟子集注通证卷上·张存中

    元 张存中 撰序说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扬子虽少过然亦不识性更说甚道学行篇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修身篇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适善恶之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六○四)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晨朝著衣持钵。共诸比丘僧入城乞食。如偈所说。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行步如鹅王面如净满月世尊与众俱时。世尊以足践城门限地。作六种

  •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提婆设摩阿罗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成就蕴第六之二若成就无色界系善心。亦成就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耶。或成就无色界系善心。非无色界系有覆无记心。广说四句。成就无色界系善心。非

  • 闺怨佳人拜月亭·关汉卿

    元杂剧剧本。简名《拜月亭》。4折加楔子。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