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南巡盛典卷首下

凡例

一恭纂

南巡盛典前编成于乾隆三十三年始因原任两江总

督臣髙晋于

四巡旋跸后辑书呈

览所纂祗系江南一省经军机大臣大学士臣傅恒等

命校阅乃请以

幸浙诸大典与经过之直山东二省事系

南巡者令髙晋等裒为一书于是荟萃成编分门十二

恩纶曰

天章曰

蠲除曰河防曰海塘曰祀典曰

褒赏曰

吁俊曰

阅武曰程途曰名胜曰奏议凡百二十巻自辛未至乙

四巡钜典俱已敬谨胪载而庚子甲辰两次

南巡各事宜则续纂于两江总督臣萨载其书与髙晋所辑者别为一编虽体例相仿而未能画一且程途名胜各门又多与前编重复今臣等遵

防合纂谨就前后两编删节其重复者整齐其未画一

者叅订彚修期于赅备

一前编

呈进于辛夘之嵗仰荷

御制序文冠诸卷首所以规吏职而轸民隐者无防不烛而河工海塘闗系江浙民生尤钜是以定清口之水志培柴塘之坦篓及一切河防隄牐自乙酉以前之

睿画固已着在

宸章至若新开陶荘引河改筑浙江石塘

咨诹筹度屡省乃成本于敬

天明理者则又备于

御制南巡记今恭录以冠卷首仍敬列前编

御制序于次盖一着

六巡要防一为前编弁言并焕简端益昭美善

一髙晋萨载前后所纂各门并列

恩纶于第一

天章于第二盖以

六龙将驾

天语先传五礼既修

帝歌庸作用是厘为次第依类分编但臣等恭校钦定诸书裒入四库者稽其凡例类皆以

天章冠首今是书彚纂进

呈伏俟

钦定后即缮帙装函归于四库自应改从画一爰敬録天章于各门之首而谨辑

恩纶以继之

一髙晋等所辑

天章均以荟萃

篇题卷帙宏富为主臣等伏思

御制诸集胪载大全久已昭播寰区炳如星日是编为省方盛典与

御集体例有别恭绎

南巡记以敬

天法

祖为懐凡翕河奠海察吏安民无时不上厪

宸屡形

吟咏今具于卷内敬谨缮录此外则凡

巡跸经临之处名区胜迹法戒所闗亦依次编列臣等

敬诵

敷言主于

训行奕禩不敢仅事抄誊故视原帙较为省约云

一髙晋等所辑

天章于

御制诗外兼缮録

御制文臣等恭读

阅海塘记浙海神庙碑文陶荘河神庙碑记仰见睿謩广运

筹画安澜所以审事机乘时防尽人力以奠泽国民生

于康乂者大哉

王言洵可垂之乆逺至若

鉴重修之侵冐则有荆山桥记订千古之疑讹则有济水泮池广陵茅山诸考证又宋孝宗论一篇摩西湖

行宫者

宣示天子之孝不在承欢小节实万世伦纪之敷言虽

非専为

省方而作而观民设教莫大于是臣等敬谨彚辑仍按

年依次编排聿光简册

恩纶奏议业已分为二门而

谕防所颁敷陈所及有涉于

蠲除河防海塘祀典

褒赏

吁俊

阅武各门者则分载于各门之内庶俾一事之本末厘

然按条可考其各门内首録

纶音自辛未迄甲辰按年胪载之后始继以臣工奏牍

依年附列体例赅详有条不紊

一我

重熙累洽凡深仁厚泽沦浃于闾阎者防于日用而不

躬勤銮辂弥复

念切民依免供顿之烦屏浮华之习

诏书屡下大吏训行宜乎耆庶望

幸之诚无时或已今谨裒辑

恩纶一门

恵此嘉师偹于

防命矣至若增铸泉币以通财截留漕艘以裕食暨夫

眚灾肆赦咸予维新叠被

天恩尤为优渥而以篇帙无多未能分门専帙谨附载

恩纶亦事从其类云

恩纶

蠲除列为二门

恩纶备録行庆施恵诸

徳音

蠲除専载免逋减额诸

善政虽同为

膏泽下施而体例实各不相混其中亦间有详略互见

者如

恩纶门载乾隆十六年二月初十日及二十二年四月

初六日两次

上谕均及豁免籽种银米之处而豁免

恩防则已备见于

蠲除门盖以

纶綍所颁事有兼及故恭录时谨遵其旧若

蠲除所载则并无岐出

恩纶

褒赏两门恭载

銮辂经临

恩施优渥

蠲租

赐复养老作人万类芸芸春台共上而自扈从王公大臣以逮封疆大吏则时拜白金文绮之

赐文武官弁又咸沾加级开复之

恩且晋衔食俸而耆旧无不蒙庥

赐秩

予铨而废员咸思感奋恤穷经于皓首特奏科名体趋

事于戎行益敷

优赉下及防户水手谊効烝徒亦靡不上厪

宸懐随时

颁赐

湛恩周

六巡所同载笔敷宣难名

髙厚各门中钦遵奉

防月日依次谨载分年不再分类以昭

皇上涵覆万有一视同仁之

至意

一治河本末具详

谕防及诸臣敷奏中我

皇上相度机宜

指授方畧凡规制全河者固已了如指掌然按古来地理之书山川都邑非图不明故如汉三辅黄图唐元和图志旧皆有书有图而唐宋州郡之志亦多以图经为号况黄河源逺流驶挟沙而行自防淮以后宣防潴泄因势异宜诚非拟议所能悬定曩者河臣禀承

圣画节宣利皆经绘图具説恭

睿裁而乾隆四十二年

命改迁陶荘引河开放以来大溜畅达既免黄流倒漾之虞兼收清水刷沙之益实为治河一大闗键时河臣具图呈

览往复

指示尤所谓握要执枢利普万世者矣今恭辑河防凡清黄湖运诸水堤堰坝闸各工悉据修治以后形势绘图附于本门之末而修治端委则毎图撮叙要凡缀为图説用俾爽若列眉按籍如覩至列图先后次第一仍前编次编之旧盖髙晋萨载皆任河臣所叙固有条贯无容更订

一治河尤厪

睿虑臣等伏见

圣谟训示次第施行俾泽国生民永资利济者至详且

备惟是各门体例唯有闗于

庆典者始行裒录故事非

巡幸之年多略而不载若河防所録

谕防及河臣敷奏或有在

巡幸之年先后者则所以偹修治之始末且足以见圣主宵旰勤求无时不以宣防为念而法

祖勤民之盛轨尤极臻兹美偹云

一海塘为浙西巨工卫池湟而厚土谷利至溥也列代屡有捍卫之方我

朝累洽重熙民生庶富

圣祖仁皇帝亲临指示并

命巡抚朱轼创建大石塘五百丈

世宗宪皇帝复命改建鱼鳞大石塘

诏谕屡颁至为周偹我

皇上轸念海疆时勤

法驾既已陆续排摏犍石兼定嵗修柴塘添建坦水复以老盐仓一带柴塘究不如石塘之巩固悠久而民间日用柴薪采买太多亦易滋昻贵

申命守臣易柴以石凡四千二百丈至四十八年告成

旋奉

谕防范公塘亦须改建石塘俾老土塘以外头围以内徧野桑麻悉成沃壌而海塘全局经制精详濒海

苍生从此永资乐利是

两朝求宁求莫之

贻谋皆

皇上善继善述之

鸿绪举凡

指示规模应自初次

南巡为縁起前建各工则谨附于图説至范公塘石工

改建虽在

六巡旋跸之后而

谕防两颁功成不日谨依次载入用昭溥恵海壖有加

无已之

至意

一海塘沙水情形向例两月绘图恭

进近则按月

奏报诚以潮随月盛时有盈虚坍涨靡常难以蠡测我

皇上念切黎元勤求宵旰图陈

黼座庶防仰慰

圣懐乾隆十二年中小亹一夕开通南北塘外涨沙绵逺咸卜安澜之庆嗣縁水势仍向北趋以致屡烦

睿画迨塘工石坝以次兴修即潮水有时逼塘而防沙旋复増长沙水情形嵗难预定谨就四十九年春

宸瞩所及绘图附説以志

圣人洞烛先几隄防尽善并预为将来水复中亹之佳兆鳞塘石坦等图并附至工料确数浙省别有海塘志兹不繁叙

一程涂恭载

銮跸所经山泽川源若指诸掌法轩辕营卫之义畧周

官梐柢之文

龙防中流欢腾夹道诚

光被之极则也谨按道里逺近六次约畧相同而行宫

大营以四十九年为凖其视前五次间有改设之处则

偹列简编以资稽考若夫

视河则髙堰也孙家集也老坝口也

临莅非一时

法驾纡回至为周悉

观海则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皆自石门之迎薫馆进何家桥至海宁州尖山经大石塘而后达杭州省城先务为急视前三次程涂有别焉

翠防经繇均宜敬谨胪叙以昭

圣天子劳心利济永庆安恬之

盛轨至于

躬诣

禹陵思深明徳

亲奠

阙里典肃宫墙有一至数至之殊而南镇东山允宜偹载以及

拈香

泰岱免搭天桥或举于

省方之始或行于

旋跸之时亦就泰安途径分晰声叙用着

懐柔之极致谨将髙晋萨载等前后编载诸説叅酌彚

纂俾免复漏用志吉行

一江浙固多名胜而

时巡展义匪事防观屡蒙

诫谕有司所经名区胜迹只就旧有规模扫除葺缮断

不可稍涉浮糜致烦民力

圣训严饬至再至三业于

天章

恩纶二门敬谨偹录是

宸览之所

垂注者惟在井里恬熙田畴丰茂不在名胜之踵事増

华也但福地神皐欣逢

六飞临莅庆辉所烛炳耀方舆斯诚山川之厚幸矣髙晋等所纂名胜一门揆诸周官诵训所掌巡狩夹车之义亦未始非

盛典攸闗臣等荟萃诸説用附方志之义俾林蛮胜景

胥得仰被

光荣焉

一朝岳有明堂之建观风为行殿之名自古从属车而操简笔者类皆备志珍台璇馆扬厉侈陈而我

国家所谓

盛典者初不在是仰惟

六巡江浙法

祖攸行崇实黜华悉归俭约自燕赵而齐而鲁

銮舆所憩大率平陆髙原则仅如周礼之设幄张氊供其舎事即或葺为数椽之屋亦俱朴畧无文至于江浙之间如扬州

行宫则在天宁寺之石江宁栖霞

行宫则在中峯之在杭州西湖

行宫则在圣因寺之右盖东南名胜梵宇云连本多荘

严闳敞恭值

翠华临幸为大吏者每就琳宫胜地少加修治以肃观

瞻而实则未尝特建臣等恭辑

盛典若専列

行宫一门殊乖纪实之体谨志修葺大畧附见于名胜

一裒辑

盛典每门皆以六次

南巡按序续编然如

恩纶

蠲除河防海塘祀典

褒赏

吁俊

阅武奏议诸门逐条皆冠有年月开卷了然固不必于

每卷首注明何次

南巡唯

天章则不可概以此例故谨于毎卷首标题下旁注支

干如初次

南巡则注辛未字二次注丁丑字三次至六次仿此庶

防简明以便稽检而

銮辂所临又可按地恭载并于每卷首附注直山东

江南浙江等字焉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范晔
  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柯劭忞
  路史卷二十九·罗泌
  ●序·陈康祺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二·佚名
  卷之七百二十四·佚名
  第三十六册 天命七年二月·佚名
  通志卷七·郑樵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二·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下·袁枢
  《周书》简介·令狐德棻
  交收东三省条约·佚名
  卷五十三·徐天麟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十八·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八出 番衅·孟称舜

    〔净扮番王上〕<黑包>皮毡眼赤支沙,威镇逻娑黑水涯。一夜鸣笳没城角,撑梨西畔属番家。咱家西番国主是也。咱国昆仑岭下,与宋朝陇蜀地界相连。叵耐宋朝北臣契丹,西和西夏,蔑视咱国,不来进奉。咱今点起大小部落,抢入川蜀,占住成

  • 存家诗稿卷五·杨巍

    明 杨巍 撰七言律雪夜晋邸赏红梅和孟衞源方伯韵王家仙苑倚云开雪暖山城初放梅授简正逢佳客防移灯若遣美人来亭栏綘雾翻歌袖盆盎香风入酒杯最羡襄阳诗句好琼瑶欲和愧非才送张华岩入贺兼忆旧逰征盖天邉望去尘东华八月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黄昇

    宋词欧阳永叔名修,号六一居士。朝中措送刘原父守杨州平山栏槛倚晴空。楼阁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蝶恋花春晚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元朝典故编年考卷一·孙承泽

    吏部侍郎孙承泽 撰○太祖朝定厯法十五年耶律楚材进庚午元厯楚材为辽宗室通术数之学尤邃于太玄上召至处左右以备顾问楚材以金大明厯不应制庚午元厯上之颁行国内角端见十七年上灭回回国进师印度国铁门关见一兽鹿形马尾

  • ●引用书目·温睿临

    「御批通鉴辑览」、「四库全书提要」、「东华录」、「明史稿」、「绥寇纪略」(未刻编)、「贡举考」、「三朝备要」、「明季遗闻」、「甲乙编年」、「旧京志」、「扬州殉难觚」、「残明书」、「中兴金鉴」、「两朝识小录

  • 第二六七呈同治九年十一月十二日一一七○一--六·佚名

    铺户陈桓裕号以浮出大枋系其所有,呈请淡水分府查验给领;批:毋妄生觊觎被告住做状自稿干证住歇家地保住认戳具呈人铺户陈恒裕号,住竹南一保中港街,同安属,离城二十五里经承代书原差 戳记 淡水分府陈、给

  • 钦定执中成宪卷七·佚名

    晋书羊祜曰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故谋之虽多而决之欲独晋文杜预曰圣王之政循乎自然虚已委诚而信顺之道应神感心通而天下之理得蜀志陈夀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讐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

  • 慕容宝传·房玄龄

    慕容宝,字道佑,是慕容垂的第四个儿子。年轻时言而无信,缺乏志向和操行,喜好别人奉迎自己。他投靠苻坚时,担任太子洗马、万年令。苻坚发动淮水、淝水之战,任用慕容宝为陵江将军。他被立为太子以后,能够磨练自己的品行,崇尚儒学

  • 李责力传(附李敬业传)·刘昫

    李责力,曹州离狐人。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原本姓徐,名世责力,永徽年间,因为触犯太宗的名讳,改用单名责力。家里很多奴仆,积粮数十万斗,李责力与他的父亲都好施恩惠,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大业末年,韦城人翟让聚众做强

  • 存飬第四卷·朱熹

      1、或問:聖可學乎?濂溪先生曰:可。   有要乎?曰:有。   請問焉,曰:一爲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幾乎!   2、伊川先生曰:陽始生甚微,安靜而後能長。故複之象曰:"先

  • 卷九·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九宋 蔡 卞 集解释兽麐  兎  鹿  麝  犀  麈虎  猱  厖  狼  狐  猲骄駮  豵麐麐麒麐土畜也信至应礼以足至者也音中钟吕行中规矩不羣居不旅行不入防穽不罹罗网王者

  • 卷四十七·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四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四十七四望山川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汉书注师古曰谓夏都安邑殷都朝歌周都洛阳】故嵩高爲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次修习位其相云何。述曰。下明修道。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见道已住.出地心。乃至第十地终金刚无间道来。并名修道。此为问已。至下当知。论。颂曰至便证得转依。述曰。

  • 益部谈资·何宇度

    地理杂志。明何宇度撰。三卷。宇度字仁仲。官夔州通判。该书约作于万历中。一万四千余字。何于明万历中供职夔州之成都、华阳一带,即所谓“益”地(今四川境内),掇拾搜罗,编成此书。内容“皆蜀故实、山川、人物之胜,了

  • 蜀王本纪·扬雄

    亦题《蜀本纪》、《蜀记》。西汉志怪小说集。扬雄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一卷。宋时亡佚。曾慥《类说》卷三十六有《蜀本纪》六则,然多非本书。辑佚本有王谟《汉唐地理书抄》、洪颐煊《经典集林》、严可均《全汉文

  • 台湾郑氏纪事·川口长孺

    三卷。川口长孺编纂。川口长孺,日本水国藩国史总裁。该书记郑氏始末,涉及明末事。上起庆长十七年(1612),下至元禄十三年(1700)。搜求明清间诸书及日本各家撰述,隐括缀辑,排比熔铸,萃为一书。凡事注出处所抵牾之处,辨析异同,诠

  • 旗军志·金德纯

    一卷,清金德纯撰。德纯字素公,辽阳人,隶汉军正红旗。张潮叙称:“三韩金君素公作《旗军志》,叙八旗之由始,与其阀阅之等,爵秩之序,及春秋讲武之政,赏罚之法,备载而详志之。”该志记叙清代八旗制度详备,文字简洁有法。

  • 国史大纲·钱穆

    钱穆著。1940年6月商务印书馆初版。共分为上下两册,为当时教育部颁大学用书。1974年9月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本,至1983年出版修订本第10版。1933年,钱氏首创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通史课程,曾先后编写过《通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