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离骚》:“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浩荡”犹言没分晓也。《诗》:“荡荡上帝,下民之辟。”《小序》言:“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与《楚辞》“浩荡”意可通。张文潜独以尧之荡荡为说,以《小序》为非。且曰《板》《荡》不可以谓乱世。然本诗下句即“疾威上帝”,不可以尧为说矣。

《考盘》郑注:“弗谖者,弗忘君之恶。弗过者,弗过君之朝。弗告者,弗告君以善。”极为宋郑侠所非。康成添字太多,自非说经之体。然其意则与《菀柳》诗相近。《野有死麇》,贞女之诗也,其卒章则失言矣。以贞女遇强暴之徒,开口便辱,奈何好言之曰:无感我悦,无使庞吠乎?溧阳芮蒿子先生《题斋扉》云:“石隐与世疏,芙蓉襟带薜萝裾。无端投我徵君檄,总未酬他却聘书。”先生超矣。予每读叠山《上留忠斋书》,便为之短气。如云:“女真之待二帝亦惨矣。宋之臣子不敢置两宫于度外也。今年遣使祈请,明年遣使祈请”云云。案:祈请使汪黄为之也,又足道乎!又云:“王伦一市井严赖,狎邪小人耳。谓梓宫可还,太后可归。诸君子切齿怒骂,终则二事皆符。”案:此则叠山又有取于王偷矣。又述室燃听洪忠宣之说,密授秦桧以江南称藩国,纳岁币而息兵养民矣。案此则叠山且以称藩为幸矣。呜呼!天下无不亡之国,何至为积威所,失其本心,而假借王偷、秦桧乎?其《与参政魏容斋书》有谓“皇帝慈仁如天,不妄杀一忠臣义士。虽曰文天祥被奸民诬告丽枉死,后来冤状明白,奸民亦正典刑”。甚哉垒山之不知文山也!文山岂求生者哉?而以为枉死也!其识与王炎午异矣。因论蒿子诗至此,饶舌饶舌!

罗隐《帝幸蜀》诗“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地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明皇在禁中自称阿瞒,累见唐人小说,蛮、瞒同音。

“凿石养蜂休卖蜜,坐山秤药不争星。”贾岛诗也。大学问,大经济,不意于寒瘦诗人得之。

“中年早已伤哀乐,死日方能定是非”,亭林句也。亭林谓石斋为杖母者所愚,又有《赠陆贡士来复请序》,述其昔年代许舍人曦草疏攻郑曼事,诗云:“雒蜀交争党祸深,宵人何意附东林。然犀久荷先皇烛,射隼能忘侠士心。”噫!亭林尚考据,而于[B098]阳事不信蕺山、石斋,而信温体仁、许曦。体仁奸相,曦何等人乎?亦不善于考据矣。陆稼书《日记》述陆翼王语亭林杀仆事,几于不忍卒读。我以道听途说诬人,人亦以道听途说诬我,可不惧哉!雒蜀君子之争,东林与魏阉为敌,可谓拟人不于其伦。

朝鲜黄垓(云卿)殉国难于宣统二年,有《梅泉诗文集》。予选其诗一卷入吾书,文则未暇也。有《闻宋渊斋先生殉义》七律,其一云:“九阙沈沈昼晦冥,天衢忽曜少微星。冰霜久淬尚方剑,云木深笼止水亭。始见读书真种子,甯能求活小朝廷。朱门结局方希直,千古儒家有典刑。”朱门结局语极奇。吕晚村云:“雒闽渊源至靖难而中绝。”黄语似出晚村,晚村文集固有朝鲜本也。

明季义士溧阳芮长恤(《岩尹》),其《匏瓜录》、《通鉴纲目分注补遗》世多有之。去年得其诗名《卫衷剩稿》,见者希矣。其《吊史贞义女》云:“日夕依慈帏,所务在机杼。独出漂江滨,默默自延伫。饿死伍将军,何关史氏女。壶浆不值钱,可与可无与。回思悔且愧,甘心葬江渚。谨礼远嫌疑,舍生获古处。堪笑投金人,犹以利相许。”明季无锡诸生顾□子方《日出东南隅行》:“秦罗敷,胡为乎?桑中何不蔽尔明月珠,掩尔青丝笼。出门一率意,自与荡妇同。使君道路人,安知尔为柏与松。秦罗敷,尔莫颊!但当重尔足,裂尔缯。蚕子可弗育,桑中难独行。”二诗同义,真使石破天惊矣。子方,明末起义兵,为譬家所害。有《悟秋草堂集》。

“村边纵酒陶元亮,宅畔行吟屈大夫。不要温公入《通鉴》,自家留得几行书。”此我诗也。刘京叔《归潜志》谓魏徵辈文中子门人,《隋书》不为立传,自有深意。既拟师以圣人,列于传恐小之。欲援《孔子世家》例,则《隋书》无“世家”,恐被时议,故皆不纪。以为其师不待史而传乎?语未必是,然不待史而传,与予前诗意合。又案《文中子》后原附杜淹所撰《世家》,又附王福(通孙)撰《东皋子(名绩字无功)答陈尚书(叔达)书》其前,载陈公方撰《隋书》,季父(即无功)持《文中子世家》与陆公编之,陈公亦避太尉(长孙无忌)之权,藏而未出云云。(以通仲弟凝弹侯君集事,连无忌,故得罪。)据此则《隋书》不载《文中子世家》,自有实事。京叔乃作想当然语,不免小误。

程门弟子吕与叔有诗云:“独立孔门无一事,只输颜子作心斋。”颜子分明说夫子博我以文,何云“无一事”?既是讲学,如何袭用《庄子》字?吾不能为之说也。王艮又以“心斋”自号,可谓不争气!

何景明成进士,乡人以为必入翰林。刘健曰:“此子福薄,能诗何用。”按:若以福论,则健厄于刘瑾,亦非福人也。健有裴行俭评四杰语在胸中,不觉出之于口,不知裴说固非通人所取也。人言李梦阳能诗,健曰:“就使到李杜,不过一酒徒耳。”本朝袭健语讲学者,陆清献也。健粗人姑弗深论,清献大儒,奈何并《论语》“小子”章而忘之。明吕泾野谓唐诗可无作,又谓唐之鲍照云云。十室忠信,其语竟堪捧腹,人可以不学乎!

朱子《名臣言行录》:“莱公外奢内俭,无声色之娱,寝处一青帏二十余年,时时有破坏,益命修葺。或以公孙宏事靳之,笑答曰:‘彼诈我诚,虽敝何忧。’”(《遗事》)公之俭德如此,其知邓州日,厕溷间烛泪成堆,正恐是其门客所为。正《遗事》所谓外奢也。张尔歧《蒿庵闲话》乃云:“莱公豪侈,以功业甚盛,人不之非。魏野赠诗云:‘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反语示讽耳。剑匕使赐宴问谁是‘无地起楼台’相公,盖误以此语为真也。”蒿庵此语甚误,苛论莱公,不考朱子《言行录》分明正言,以为反语,以此说诗,甯非诗厄。莱公宰相,即有地起楼台亦不为过,何必用反语讥之。蒿庵君子,乃有此失,下笔不可不慎。

朱柏庐赞陆放翁诗有云:“读《剑南诗选》毕,忠君爱国忧世恤民之念,每饭不忘,虽老愈笃。放翁真人豪,亦文豪也。读之殆不忍释卷。”又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放翁尤信。其诗云:‘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莫道终身作鱼蠢,迩来书外有工夫。’看是何等力量,宜乎不独诗才擅绝。”又云:“一切尘涂趣味,分毫不入其灵府,是放翁人品文章之本。”又云:“文可通于诗,诗难通于文。读放翁诗大开阖而神变化,可以通于文矣。”案:朱子极倾倒放翁诗。能知放翁者,朱子以后,柏庐一人而已。柏庐以腐儒自命,然能知放翁诗,斯不腐矣。不比张扬园、陆平湖辈谓诗可无作也。

王禹僻《恭闻种山人表谢急徵不赴》诗云:“不拜明时鹄板书,可能终老傲唐虞。神仙见说须阴德,肯为苍生一出无?”范文正公《送丁司理赴明州》诗云:“仙家枝叶令威孙,南去司刑庇越民。金阙道书微旨在,狱多阴德是真人。”自注:“道书谓升真者皆须曾为狱官。”

张文潜《明道杂志》:“苏长公诗云:‘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房初白头。’黄九云是‘初日头’。问其义,但云:‘僧负暄耳。’余不然,黄甚不平,曰:‘岂有用白对天乎?’予异日问苏公,公曰:‘若是黄九要改作日头,也不奈他何。’”按山谷穿凿如此,而为江西祖师,自误误人不浅矣。此诗学之所由衰也。遗山云:“苏门若有忠臣在,不放坡诗百态新。”予则云:“若使苏门行椟楚,不教山谷乱谈诗。”

得无锡周怀西(镐)《犊山诗文集》。怀西循吏,诗文有至性。其《景甯催征诗》已摘入予所撰《别传》中,其他五古如“嫫母不修容,惟知乳孩婴。世无医穷药,不死勤俭人”,深得古意。七言如“春池放草看鱼戏,雪径敲松唤鹤还”,真雅人也。最奇者为“尊前万事带糟吞”七字,动心忍性之功,海阔天空之概,兼而有之。表圣云:“不朽惟凭一句诗。”此句足以当之。好官难得,好诗尤难得,如此七字,更不可以寻常好诗论也。原系七古,对句未工,拟别对一句,入七律而未易也。少时极喜读先生时艺,吾邑管报山时艺有盛名,予不甚措意,同辈憾之。今得此七字,不复争时艺短长矣。

得姚春木《通艺阁诗》,爱其一句云:“懒将春色问唐花”,惜上句不称。阎百诗《潜邱记》朽布衣诗:“老人新句似秋花。”亦苦上句不称,拟为别对一句,未易图也。春木《晚学斋文》有谓姚惜翁《古文辞类纂》欲商去桐城二家文,世人不尽知也。

雕是贪残之鸟,大臣正色立朝,何取乎此?其赋云:“彼何乡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使人读之不欢累日。《天狗赋》更不足道。天狗,贼星也。天宝中置天狗院,列在诸兽院之上,使胡人驭之,此乃豢养禄山致乱之兆。少陵乃誉其德性无所不至,至云“此乃独步,受之于天”,此语岂合施于狗乎?

得剡源戴先生集。戴名表元,字帅初,四明人,宋进士。入兀偶一为教官,其文往往自署“前进士”,尝受业于深甯王氏,其门人最知名者袁桷,诗笔潇洒。《四明山中》十绝内《莽广溪》一首云:“怪石惊湍吼不休,时时岩客饮寒牛。谁知此水明州去,浸作琉璃万顷秋。”

“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得知。”荆公句也。“猿惊鹤怨浑闲事,只恐先生袖手归。”朱子送胡籍诗也。

汤贞愍公雨生《饯李凤冈威太守罢官》诗:“一夕西风竟送行,蒲帆高出尉佗城。眼前原是来时路,心与秋江一样平。”此诗高绝千古,不但三百年来所未有也。雨生名贻汾,殉桂匪之难。有《琴隐园诗》三十六卷。其句如“官似秋蝉抛壳易,家如春燕定巢难”、“茅屋示嫌无主客,桃源也怕有沧桑”、“昂头白鹭溪三尺,没足黄牛雨一犁”、“曲院风来花似雨,隔帘人至语如莺”,极可喜也。公尤以画名,论画谓自古状风雨者莫如董叔达,米氏父子直灰阜炭林耳。论诗不喜退之,见集内《鹦鹉碑歌》。

辛亥之变,江阴沙洲福善镇秀才赵彝鼎不食三日,自经于镇之三贤庙西楼,吾邑李经畦先生(宝淦)有二律哭之,其二云:“身世横流黯自悲,青衿垂老更何为。疆臣首建南都策,名士亲题北伐碑。硕果岂同沟渎谅,孤芳惟有地天知。在三不昧村儒义,争认吴章是本师。”(吴章事见《汉书云敞传》)经畦,光绪□□孝廉,官至湖北提学使,有《汉堂诗文钞》,身后乃付印。生前鄙人所见者,哭赵一律而已。集内佳句云:“月圆喜遇初晴夜,花病重开过雨天。”“十年树木身应老,五岳寻仙愿总违。”“薄酒只禁孤客醉,新愁都逐夜寒生。”“往事难追皆堕甑,薄缘未了是残书。”“孤诚直待羝生乳,惯见休惊狗戴冠。”“空山木石无精卫,穷海风尘有少连。”(《次恽孟乐韵》)曩者鄙人知先生不尽,今世无此人亦无此诗矣。

曾文正谓古之成大功者,多在四十五十之后。杜诗有之曰:“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惟宋陆持之说不然,曰“自古兴事造业,非有学以辅之,往往皆以血气为锐惰。故三国两晋诸贤多以盛年成功名”云云。持之,象山子也。

无锡许静山(珏)《马嵬》诗:“翠华不幸已蒙尘,忍为蛾眉更却君。却怪少陵诗史在,桓桓把钺说将军。”静山忠孝学道人也,其诗从心地立论,非他人诗可比。虽然更有说:新旧《唐书》《玄宗本纪》、《后妃传》、《杨国忠传》、《陈元礼传》皆言元礼实主谋杀国忠,予以为不足信也。天下非常之事必非常之人乃能为之,元礼何人,仕天宝之朝,久于宫禁之职,无毫毛之长以自见,及禄山之乱,又未尝有一蚊一蚤之劳,此其人亦食杨氏涕唾者耳。何敢谋诛国忠,何曾有如《新唐书》《后妃传》云“以天下计诛国忠”乎?予以为国忠实死于乱卒,元礼庸人,必不与谋。及国忠既死,杀国忠者恐贵妃在内,终必及祸,遂以杀贵妃要元礼,以要其君,此亦人情所应有,亦非元礼本谋也。乃《唐书》于贵妃之死,则又绝不关元礼事,而转出自高力士。《新书》《后妃》传:“国忠已死,军不解,帝遣力士问故,曰:‘祸本尚在。’帝不得已,与妃诀。”《旧书》《玄宗本纪》:“国忠诛,众方退,一族兵犹未解,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然则杀贵妃功出力士。杜少陵所谓“微汝人尽非,于今国犹活”,正当移赠力士耳。又案:《旧书》《玄宗本纪》“元礼奏请诛国忠”,而《国忠传》则载“元礼以杀国忠倡于众”,既能激众,何须奏请,是两说不符。如一面激众,一面奏请,则险诈已极。窃以为元礼之恶不至此,皆不可信而已。元礼一极庸人,《唐书》附《王毛仲传》,又多与高力士联名,正得其所,而乃惊天动地,以再造之功归之,真可笑也。

邑先辈管才叔(乐)《题包小庄茂才授经图》:“城头乌啼霜被庐,一灯荧然儿读书,云谁之子包氏孤。一解孤生五岁即无父,母年二十五。儿嬉不知母心苦,母手一编泪如雨。(二解)尔父所贻愿儿卒读之,儿勤则喜惰则悲。儿聪明,畏儿羸。儿充硕,忧儿痴。(三解)儿学既成,母责乃释。儿何以报母德。(四解)为图写真,徵客以言。有客哽咽,言不能文。自云亦是孤儿身,读书无成孤母恩,凡诸孤儿监此人。”律句如:“不逢知己生何益,各有伤心别最难。”(《赠陆心源》)“中年湖海除豪气,异地笙歌感岁华。”“眼看丧乱非吾罪,骨耐饥寒始是才。”阳湖以诗鸣者,未有能过之者也。少时尝闻长老述先生狂言以为笑,然以先生之才,试乡闱一十六科而不遇,不狂又奚待?此而不狂则圣贤矣。圣贤何可遽责才叔哉!甲子科曾立正公尝谓典试者曰:“江南有老名士某公,能摸索得之,斯不负此行矣。”竟不可待。

“游鱼如锦水如罗,弱弱轻丝荡绿波。自拣柳阴多处立,满身清影当披蓑。”(《天湖垂钓》)“朝阳斜上丝云瑞,绕舍清阴晓色寒。凉露在花风在柳,碧波鱼影拂阑干。”此箕仙述吾姊前生诗也。妙万物而为言,非复人间烟火。箕语原难信,而此诗则有可异者。音由心生,鬼语仙语,自是不同。此诗绝无鬼气,一异也。凡有知识皆知好名,如此好诗不自署名,而托之吾姊前生,二异也。宋儒谓鬼神造化之迹,二气之良能,语殊寥旷。如此好诗,非徒造化之迹所能为,孰为为之?非天仙曷能如此?三异也。然则天下之理,未易穷矣。

世传吴得臣《过九江》一绝云:“春风送我过江城,万户无声犬不惊。可惜清明平旦气,都从梦里误平生。”胸次不凡。我朝不能得此人,而使曹氏得之,宰相之过也。今日又传其一联云:“马革余生悲日暮,牛衣相对泣天涯。”为之击节。本朝如此好诗不多几句,而竟得之长枪大戟中,号称诗人者能无愧死。沪上有石印得臣画竹,自题一律,末句云:“但凭蒂壮根深固,不怕东瀛起怒涛。”本朝自中兴以来,罕有言御外患者,但能铺张外人德礼刑政不可及而已。得臣能议及此,岂非人杰。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曰:“不意别后却学柳七作词。”秦答云:“某虽无识,亦不至是。”“杨柳岸晓风残月”,千古以为绝唱,坡乃以为梢公登溷语。柳为苏秦所轻如此。真正论词,自当以欧苏为宗,缘二公以余事为词,出语自然不同。若一生沾沾于词,必在自《郐》以下矣。

麦铁杖曰:“大丈夫性命自有在,岂能艾炷灸,瓜蒂贲鼻,疗黄不差,而死儿女子手中乎?”方书有瓜蒂散引吐,《梅村词》“艾灸眉头瓜喷鼻”,去蒂则不成语。

(以上载《名山六集》)

退之铭贞曜末句云:“维卒不施,以昌其诗。”东坡尝问王定国曰:“当昌其身耶?昌其诗耶?”王来诗不契所问,坡作诗答之曰:“昌身如饱腹,饱尽还复饥。昌诗如膏面,为人作容姿。”诗岂为人作容姿者耶?下又有“不如昌其气,昌其志”之语,皆非也。《书》云:“诗言志。”志气不昌,诗安得昌!

东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东坡“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皆从《凯风》来。

少陵《雕赋》:“彼何方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读之使人不怡累日。《画鹰》云:“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我谓世间惟狐鼠宜击耳,凡鸟何辜而击之。然杜诗有大异于此者,《打鱼歌》末言“暴殄天物圣所哀”,《早行》云:“前王作网罟,设法害生成。”补过劝善,赖有此耳。

《避》上九最吉。鄙人《咏陶贞白》云:“山中宰相住茅山,踪迹皇都咫尺间。若到罗浮天姥去,君王何处问神仙。”咫尺皇都,不足以当上九之地也。虽然许由、巢父只在箕、颍,与帝都隔衣带水耳。四皓只在商山,亦仕宦必经之地,与贞白何异。上九肥避,不亦远乎!肥或作蜚,更佳。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先君子颇不喜此诗,曰:“雨后青山,何论新旧。”

先君子常诵“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真西山诗也。上二句云:“人生难得今已得,人道难闻今已闻。”

荆公“丈夫出处非无意,猿鹤从来不得知”,不失为壮语,至云“桔槔俯仰何妨事,抱瓮区区老此身”,则倒却架子矣。庄周鄙语无过于“俯仰而不得罪于人”一句,荆公拾马屎。

乐天《云居寺孤桐》诗结云:“四面无附枝,中心有通理。寄言立身者,孤直当如此。”周子《爱莲说》“中通外直”或出此。明道《洛园修禊诗》结云:“不须愁日暮,天际是轻阴。”龟山叹其温柔忠厚,然张旭诗云:“山光物态弄轻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明道才用旭诗弟二句耳。旭语无心,明道似有意矣。旭诗下二句竟与“王臣蹇蹇”义合。

“善诗者譬如酿花之蜂,必渣滓尽化,芳润融液,而后贮于脾者皆成蜜。如食叶之蚕,必内养既熟,通身灵莹,而后吐于口者皆成丝。”此吴草庐语也,可谓至精至微矣。虽然,此但言下手工夫耳,非向上语也。夫丝、蜜既成,则实在有物,可以取之无尽矣。而诗则未尝有物也,必天时、人事、风水相遭,灵机偶触,忽然而成。非可探囊取之,刻舟求之也。譬之“李白乘舟”、“渭城朝雨”,岂可朝作一篇,暮吟一首,至于无量数乎。予谓好诗在天地间固应有数。虽渊明、太白不能多取,而况于吾侪乎。若正在酿花食叶之时,犹不当以此语告之也。

何乔远《邱传》谓:“论史谓范仲淹生事,岳飞未必能恢复,秦桧有功宋室,元不得与正统,许衡无能改于夷狄之俗。”他姑弗论,惟功桧抑岳,罪在不赦。文集内《茅山复古堂记》云:“茅山崇禧万寿宫古有别院曰威仪。唐道门威仪邓链师所创,宋秦丞相桧家邻于兹,重为修建。其夫人暨子熔所施绣像,至今犹存。后人号为桧堂。”奸臣遗迹,津津道之,隆之以“丞相夫人”之称,与何《传》内赞桧语合。然其诗词则大相反,《岳王坟》诗云:“我闻岳王之坟西湖上,至今树枝尚南向。草木犹知表盖臣,君王乃尔崇奸相。青衣行酒谁家亲,十年血战为谁人。忠臣翻见遭杀戮,胡儿未必能亡秦。呜呼!臣飞死,臣俊喜,臣俊无言世忠靡。桧书夜报四太子,臣构再拜从此始。”又《寄题岳王庙》《沁园春》词云:“为国除患,为敌报仇,可恨堪哀。顾当此乾坤,是谁境界;君亲何处,几许人才。万死间关,十年血战,端的孜孜为甚来。何须苦,把长城自坏,柱石潜摧。”

“虽然天道恢恢,奈人众将天扌幻转回。叹黄龙府里,未行贺酒;朱仙镇上,先奉追牌。共戴仇天,甘投死地,天理人心安在哉!英雄恨,向万年千载,永不沈埋。”此诗词作于何年?何《传》内费语出于何年?予未能考,不知其为先迷后得耶?为不善变耶?秦桧原是两截人,琼山又有此两截议论,人心惟危,岂不信乎?

见粤人康有为《石印墨迹》云:“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自注:“此次讨逆军发难于梁贼启超。”诗句拙甚,注尤不通。予前作《学堂记》,略载区梁事未及此,当补入。有为,《公羊》家也。老来于沪上设天游学堂,尚为弟子说非天子不议礼,天子即孔子。乃知大愚终身不灵,竟非虚语。

无锡侯戢盒秀才(学愈)有《环溪草堂集》,予已为之序,兹更录其佳句于此:“白发怕谈天宝事,青灯爱诵义熙诗。”“园林劫后浑无恙,鱼鸟春来渐有情。”“客来尚说山依旧,老去空惊日易斜。”“何幸姓名逃北寺,只应涕泣向西台。”只此数联,已足千古。先生辛亥后于时俗无丝毫之染,可谓食乎清、游乎清者矣。广坐中正论侃侃,鄙人尚不敢应,况他人乎?北寺、西台一联,竟非虚语。

金象晋字子开,号兢庵,忠洁公(铉)犹子,居武进郯村里。忠洁殉国,兢庵昼夜饮泣,校刻其遣稿,缁衣芒履,为方外游。暮年病隔知不起,有“酒扶将死病,花笑欲归人”之句,弟一等好诗,吾常不多几句,而世无传者。惜哉!卒于康熙辛未二月二日,年六十有三。天性至孝,卒时尚有老母。以上见邑章大士《圃轩文录》。圃轩,兢庵友也,大士字我任,邑厚余人,传高忠宪之学,见邑旧志《儒林光绪志》。《圃田文集》一卷,《诗集》八卷,《诗余》一卷,并存。今其书仅存于《章氏家乘》,合一册,所谓诗八卷未见。《西台怀古》云:“柴门偃仰苦衔杯,剩有遗民氵鬲水隈。不惜孤踪飘一叶,东风吹泪上西台。”露出刀瘢与翦疮,曾将一旅效勤王。死生只倚文丞相,夜夜清宵祝剑。”《抵京口即事》云:“飘蓬湖海已忘情,书剑相携有宿盟。带水孰云天设险,孤舟又泊润州城。”《春尽泊下关》云:“江上扁舟思不胜,飞花万点浪千层。可怜衰鬓飘蓬日,偏到春归望孝陵。”《挽恽南田》云:“家世东南仰钜儒,名驹千里望前途。悲来只有西台恸,手挈江山入画图。”玩诗内“刀瘢”、“箭疮”及“天险”语,似先生躬与明末义师者,然不可考矣。律句:“云中宫阙谈天宝,月下荆榛泣靖康。”“浊酒欲浇皋羽墓,清流只向子陵台。”明季忠义,工诗无过张苍水。先生可与伯仲,真奇才也。先生祀锡山七贤祠,当考之。

(以上载《名山六集补》)

猜你喜欢
  赵佶·唐圭璋
  卷三·唐圭璋
  第十二出 错怪·李渔
  ●第三十六出 赴试·孟称舜
  钱霖·隋树森
  严忠济·隋树森
  火柴·闻一多
  卷一·孙默
  卷九十七·王奕清
  卷四百六十一·曹学佺
  嵗时杂咏巻六·蒲积中
  卷十九·佚名
  御选宋诗卷四十六·康熙
  卷十·康熙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侧帽余谭》·张次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二十六·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二十六古今体一百十八首【壬午十】木兰回跸驻避暑山庄作围期今岁促廿五日云旋行庆兼施惠秋清正月圆天香屋有桂霜勒浦余莲晚热蒸为雨听之言发泉题不遮山楼楼在万山里偏云山不遮名言何有定惬意

  • 卷二十五·佚名

    台湾诗钞卷二十五施菼王冠群王荣达王宝藏刘得生朱炳珍廖锡恩黄鹤郑家珍郑雪汀许铁峰许自立江庸许天奎杨云鹏施寄庵蔡说剑蔡梓材李遂初施菼菼,字悦秋;里居不详。赠弃生风流云散各天涯,咫尺

  • 本纪第十五 宪宗下·刘昫

    元和七年春正月辛酉朔,己巳,以刑部尚书赵宗儒检校吏部尚书、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庚午,以兵部尚书王绍判户部事。辛未,以京兆尹元义方为鄜州刺史、鄜坊丹延观察使,以司农卿李铦为京兆尹。是夜,月掩荧惑。壬申,废信州永丰

  • 卷之五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张希崇传·薛居正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其父张行简代理过蓟州玉田县令。张希崇年少时精通《左传》,又特别爱好吟诵咏叹诗词文赋。唐昭宗天..年间,刘守光做燕地统帅,性情惨毒残酷,不喜欢文人,张希崇于是弃文投奔刘守光,刘守光接收了他,后来

  • 蔡汝南传·张廷玉

    蔡汝南,字子木。幼年随父至南京听国子监祭酒湛若水讲学,立即有所领悟。十岁中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授行人。向王慎中、唐顺之及高叔嗣学诗。不久,进升刑部员外郎,后调南京刑部员外郎。与皇甫孝兄弟友善,与尚书顾瞞为忘年交

  • 卷一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五营建志四京城营建规制四【八旗学舍】八旗学舍顺治十年四月工部尚书臣刘昌等议覆工科爱惜喇库哈番散多题准各旗设立宗学以昭皇恩玉成宗室之至意其设立书院之处该臣等备查会典开载亲

  • 232.海瑞刚正不阿·林汉达

    在严嵩掌权的日子里,别说是严家父子,就是他们手下的同党,也没有一个不是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上至朝廷大臣,下至地方官吏,谁都让他们几分。可是在浙江淳安县里,有一个小小知县,却能够秉公办事,对严嵩下面同党,一点不讲情面。他

  • 卷一百三十一 本朝五·黎靖德

      ◎中兴至今日人物上(李赵张汪黄秦。)   李伯纪,徽庙时,因论京城水灾被出。后复召用,遂约吴敏劝行内禅事。李恐吴做不得,乃自作文,於袖中入,吴已为之矣。后钦宗即位,用之。一日,闻金人来,殿上臣寮都失措,皆欲作窜计。李叩閤

  • 卷一百七十七·秦蕙田

    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七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学礼续汉书礼仪志永平二年三月上始帅羣臣养三老五更于辟雍先吉日司徒上太?若讲师故三公人名用其德行年耆高者一人为老次一人为更皆服都纻大袍单衣皁缘领袖

  • 卷中·佚名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系心在前。以菩萨神力。於一念顷。作莲华网遍覆火上。从中过已便语我言:大德舍利弗。於意云何。汝神力胜为我胜也。我即答言:文殊师利。金翅鸟王飞速疾耶。为小鸟疾耶。文殊师利。还问我言:汝意云何。而

  • 大智度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緣起論第一 智度大道佛善來 智度深海佛窮底 智度相義佛無礙 稽首智度無等佛. 有無二見滅無餘 諸法實相佛所說 常住不壞淨煩惱 稽首佛所尊重法. 聖衆大海行福田 學

  •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三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七万二千。众所知识得陀罗尼。成就辩才乐说无尽。安住三昧而不动转善能了知无尽之慧。得深法忍入深法门。于诸

  • 卷第二十五(闰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五(闰字号) 甲子(晋哀帝兴宁二年起)丙寅(帝奕太和元年)辛未(简文咸安元年)癸酉(孝武宁康元年)丙子(改太元)丁酉(安帝隆安元年)壬寅(改元兴)乙巳(改义熙)己未(恭帝元熙元年)庚申(宋高祖永初元年)癸亥

  • 安南奏议·佚名

    安南奏议,一卷,不着撰者姓氏。所载为嘉靖时兵部尚书张瓒等会题疏稿及前后所奉诏旨。

  • 四书蒙引·蔡清

    明蔡清(字介夫)撰。十五卷。别录一卷。该书编撰过程颇曲折: 先有稿本失之,作者乃重新缀录,更阅三载,又得故录于家中。参会前后二稿,所录重复过半,又有前后异见者,欲删正而未暇,姑略会而次之,先涂去其最冗秽无谓者,其诸凡近似有

  • 来子·来鹏

    来鹄,又作来鹏,豫章人。少有大志,广学权谋机变之术,得鬼谷子真传,又能为政,有汉张子房之风也。咸通年间,举进士不第。后入韦保衡幕中。韦不纳其言,转投田令孜,认为主公。然其心早在帝侧也。故帝招之即应。乾符元年三月,帝拜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