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等谨案颐山诗话一巻明安盘撰盘字公石颐山其号也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中如以海棠为杜甫母名尚沿小说之讹又以朝扣富儿门四句讥杜甫致君尧舜之妄亦失之于固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 
-  【谒金门】〔小外上〕朝命降。不觉重袿流汗。心讶奸谋。缅怀忠鲠。几回肠欲断。〔末上〕十载功铭鼎铉。一旦遽罹刑典。凛凛朔风天际暗。葵心飞散乱。〔末〕李大人拜揖。〔小外〕周大人拜揖。〔踏莎行〕〔小外〕帝室 
- (宋)曾慥 编寳鼎现【曼洞作】夕阳西下暮霭红溢香风罗绮乗夜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观皓月照严城如昼花影寒笼绛蘂渐隠隠芙蕖万顷迤逦齐开秋水 太守无限行歌意拥旌幢光动金翠倾万井歌台舞榭瞻望车轮骈皷吹控寳马耀貔 
- 一望无涯的绿茸茸的——
是青苔?是蔓草?是禾稼?是病眼发花?——
只在火车窗口像走马灯样旋着。
仿佛死在痛苦底海里泅泳——
他的披毛散发的脑袋
在噤哑无声的绿波上漂着——
是簇簇的杨树林钻出禾面。绿杨遮着作工的—— 
- 起凭危栏纳晚凉,秋风吹送白莲香。只见一钩新月光如水,人话天孙今夜会牛郎。细想天上佳期还有会,人生何苦捱凄凉。得快乐时须快乐,何妨窃玉共偷香?但能两下全终始,私情密约也何妨。自古有情定遂心头愿,只要坚心宁耐等成双。山 
-   ○河渠二    △通惠河 阜通七坝 金水河 双塔河 积水潭 白河 御河 会通河 衮州闸 扬州运河 镇江运河 练湖 济州河 胶莱河    元之运河,自通州至京师为通惠河,自通州至直沽为白河,自临清至青沽为御河,自东昌须城县 
-    却说李密传檄四方,余盗响应,总道是唾手中原,可以应谶,偏偏天命所归,不属李密,却付诸太原留守李渊。渊奉炀帝敕旨,调兵击破甄翟儿,遂在太原镇守。会晋阳令刘文静,与李密素有婚谊,坐罪除名,囚系狱中。渊子世民,已随父至太原,与 
-  光绪七年。辛巳。十一月。己丑朔。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戊午皆如之。内记注  ○以毁庙重修。颁四川富顺县自流井井神庙扁额。曰、有孚元吉。并加封号。现月  ○四川总督丁宝桢奏、川 
- 九六四 浙江巡抚福崧奏在籍原任侍郎沈初等恭谢恩赐江浙分贮全书三分折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浙江巡抚臣福崧跪奏,为据情代奏,恭谢天恩事。窃臣据在籍原任兵部侍郎沈初、候补京堂钱琦、原任翰林院侍读学士李汪度等呈称 
-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 
- 宋 戴溪 撰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衞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虢之防宋之盟为之也夫天下之事恶其始之不正也不明天下之大义徒狥一时之美名其意以善为之而不知其 
-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权衡卷十七    宋 刘敞 撰成公元年无冰谷梁曰此未终时无冰何也非也今所书正谓建丑之月是乃终时矣何云未终时乎若待建寅之月而书无冰建寅月令东风解冻不得更以无冰为异也作丘甲谷梁曰丘为甲也非 
- 【原文】孟春之月,招摇指寅,昏参中,旦尾中。 其位东方,其日甲乙,盛德在木,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苏,鱼上负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 
- 昔李青莲登黄鹤楼。见崔灏题诗。遂为阁笔。知其不可胜也。智者大师。亲证法华三昧。光宅尚破。余家可知。后人纷纷再出手眼。未具青莲学识故耳。余旣述佛顶玄文。诸友咸请再解法华。坚以此意辞之。适因演妙典于紫云。 
- 	宗统编年卷之十一	第七世祖	讳怀让。金州杜氏子。住南岳般若寺。	唐玄宗甲寅开元二年。	第七世南岳祖嗣宗统(三十一年)。	青原祖同嗣宗统(二十七年) 发明(南岳青原。同绍曹溪正脉。临济实统五宗。直接单传。故书法 
- 宋代文言轶事、志怪小说丛集。题南宋朱胜非辑。但书首有王宗哲绍兴丁巳(1137)序,称此书“不知起自何代”,而是年朱胜非适罢相家居, 《四库提要》因断为“不著编辑者名氏”。 《郡斋读书志》云: “旧说张燕公(指唐人张说) 
- 辑诸仙人教戒,引《真诰》,当出自《真诰》之后。劝人悔过从善、断情守静、去三毒、纳气惜气、叩拜仙灵、凝心虚玄、积善等。 
- 清通云说,行正等编。十五卷。卷首有序。卷一收住台州灵鹫禅寺语录、住天台景星岩净居禅寺语录、垂问,卷二至卷五收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语录,卷六收住兴化普润禅院语录、住慈水香山禅寺语录、住永嘉头陀山密印禅寺语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