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洞玄灵宝课中法

经名:洞玄灵宝课中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系早期天师道法箓考召仪,内容与《正法文十箓召仪》大致相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述各阶法箓所召神名,并述箓的作用。

《洞玄灵宝课中法》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本草思辨录·周岩
  退思集类方歌注·王泰林
  伤寒发微·曹颖甫
  褚氏遗书·褚澄
  食鉴本草·宁原
  道德玄经原旨·杜道坚
  华阳陶隐居集·陶弘景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佚名
  周易尚氏学·尚秉和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佚名
  易冒·程良玉
  胎息抱一歌·佚名
  上清紫微帝君南极元君玉经宝诀·佚名
  明医杂著·王纶
  松崖医径·程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六 恕中和尚 日峰歌为昇居士赋 羲和鞭日昇扶桑残星晓月俱遁藏出海高峰最先照草木滉漾浮金光兴来振衣凌絶顶俯览人间同坎井呼吸元气融心神摆脱尘劳发

  • 御选明诗卷一百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一七言絶句一刘基题小景江头日日起西风江树惊寒叶变红天淡云低何处雁一行飞下荻花中过苏州姑苏台下垂杨柳曽为张王防禁城今日淡烟芳草里暮蝉犹作管弦声陌上清歌最可聼谁知此是断肠声就中更

  • 卷二百十·列传第九十八·张廷玉

        桑乔 谢瑜 何维柏 徐学诗 厉汝进 王宗茂 周冕 赵锦 吴时来 张翀 董传策 邹应龙 林润   桑乔,字子木,江都人。嘉靖十一年进士。十四年冬,由主事改御史,出按山西。所部频寇躏,乔奏请尽蠲徭赋,厚恤死者家。参

  • 大事记续编卷七十三·王祎

    【唐明宗皇帝李亶天成元年 吴睿帝顺义六年 南汉髙祖皇帝白龙二年 吴越王钱镠寳贞元年 楚王马殷 南平王髙季兴 闽王王延翰 契丹太宗皇帝徳光天显元年】春正月唐朱友谦入朝【以通鉴脩】甲子唐魏王继岌以皇后教杀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八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冯跋烕后燕晋安帝隆安五年燕王盛惩其父寳以懦弱失国务峻威刑又自矜聪察多所猜忌羣臣有纎介之嫌皆先事诛之由是宗亲勲旧人不自保八月丁亥左将军慕容国与殿上将军秦舆段讃谋帅禁兵袭盛事发死者五百余人壬辰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九·佚名

    襄公公败于泓【东坡 颍滨】献公世子申生【白乐天】荀息【东坡】文公守原【栁州】文公霸【栁州】厉公士燮【东坡】悼公智罃赵武【颍滨】平公叔向【颍滨】智伯智伯之亡【栁州 温公】通论文公悼公【颍滨】晋之故封【栁

  • 李若水传·脱脱

    李若水字清卿,氵名州曲周人,原名若冰。他以上舍生登第,调任元城县尉、平阳府司录。参加学官考试获第一名,任济南教授,被命为太学博士。蔡京晚年恢复相位,儿子蔡绦用事专权,李邦彦愤愤不平,打算以病辞谢离开朝廷。若水则说“:大

  • 卷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十二旗分志十二八旗佐领十二【镶红旗满洲佐领】镶红旗满洲佐领上【一参领至三参领】镶红旗满洲都统所属参领五第一参领下佐领十八第二参领下佐领十七第三参领下佐领十七第四参领下佐领十八

  • 《古事记》引言·太安万侣

    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称为奈良朝文学,著名的只有两种,散文有《古事记》,韵文总集有《万叶集》。奈良朝七代天皇,自元明女帝和铜三年(公元七一o)迁都平城,至桓武天皇延历三年(公元七八四)再迁,七十四年间以现今奈良为首都,所以

  • 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谏第二·晏婴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叹,泣数行而下,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细人也,犹将难死,而况公乎!弃是国也而死,其孰可为乎!”晏子独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乐哉!今日之饮也。”公怫然怒

  • 普陀洛迦新志卷三·王亨彦

    古会稽陶镛鉴定 古翁山王亨彦辑 灵异门第三(共六十八条) 性具万法,不假外求。用遍恒沙,无劳力作。故毛端不妨现刹,尘里可以转轮。时劫任意短长,小大自由相入。本归性德,庸诩神奇。惟佛法只度有缘,众生贵乎善感。故金刚石上,来

  • 卷第二十一·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一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般若部第三之六 大般若经之余五 不可动品第七十,善现白佛:“若有情及有情施设毕竟不可得,菩萨为谁修行般若?”佛言:&ldqu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长者贤护品第一之四复次佛告诸长者言。一切法无观无不观。何以故。离生住灭故。一切法无转无作。离心意识故。一切法系属于缘。自性无力故。又诸长者。眼者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一·澄观

    第四相即门。于中有三。初正释。次句数。后引证。初中言废己同他者。是相即义。以上相入。则此彼互存。如两镜相照。但约力用交彻明耳。今此约有体无体。故言废己。废己。即无己体也。同他。他有体也。亦如事理无碍文

  • 卷第二十五·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五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诗中 七言律 舟中望武夷 琢成紫玉逼苍穹。下映青溪漾荡中。迷藓荒坛寒夜月。倚云旧馆冷秋风。洞遗仙蜕灵何在。岩锁虹桥路孰通。休道仙舟藏壑稳。负趋岁月转如蓬。 登

  •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佚名

    述符咒、步罡诸法。内容与《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同,为其节本,但所节部分视彼为详。

  • 春秋谷梁传·谷梁赤

    《春秋》三传之一。又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在三传中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经学,重在探求《春秋》的大义。相传为鲁人谷梁赤所著,故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杨士勋疏以为《谷梁传

  • 大品经游意·吉藏

    一卷。唐代释吉藏撰。《大品经游意》是对《大品经》,全称《大品般若》的注解。汉土行般若始于曹魏朱士行,他甘露五年(260)由梵僧羯磨受戒,于洛阳讲道行般若,后西行于阗得正本九十章送归内地。晋泰始五年(269),竺叔兰、无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