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只落魄的蜜蜂,
像个沿门托钵的病僧,
游到被秋雨踢倒了的
一堆烂纸似的鸡冠花上,
闻了一闻,马上飞走了。啊!零落底悲哀哟!
是蜂底悲哀?是花底悲哀? 
- 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
舞衣连臂拂,醉坐合声歌。
至乐都忘我,冥心自委和。
今年只如此,来岁知如何。 
- 除夕百岁三分一,初心谩慨然。空囊难避节,青镜不留年。静阅无穷世,闲观已定天。履端思后日,四鼔未成眠。  【注】  “青镜不留年”:留,另本作“藏”。晚上易台遗台连废垒,落日展遥岑。海岳天东北,燕辽 
- ○循吏 古之善牧人者,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随其所便而处之,因其所欲而与之,从其所好而劝之。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若子产之理郑国,子贱之居单父,贾琮之牧冀州,文 
-    却说蜀主昶致书乞和,周主虽不答复,却为着南讨兴师,暂罢西征,令各将振旅言旋,别命宰臣李穀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一十二将,一齐从征,向南进发,并先谕淮南州县 
- 五族共和,蒙藏乃民族之一,当然无别立官署之必要。徒以俗尚不同,封爵未除,故其事项,不能隶之各部署,一也。自入民国,外蒙首先独立,经几多之劝导,始改自治,而内蒙如廓尔罗斯诸旗,亦时有蠢动。西藏则自****私归后,意在为虎作伥,窥伺川 
-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二十二	唐 张守节 撰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史记一百二十二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雒南县禀批西安府禀批华阴县举人李兆鹏等禀词批澄城县禀批蒲城县禀批雒南县禀批西安府详批纪典史景星禀批大荔县禀批同官县陈令丕业禀批丁守念敟等禀批咸阳县成令禀批商州杨牧宜瀚禀批咸宁县禀札官报 
- 明、清两代五六百年间的科举制度,在中国文化、学术发展的历史上作了大孽,束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科学的进展,压制了思想,使人们脱离实际,脱离生产,专读死书,专学八股,专写空话,害尽了人,也害死了人,罪状数不完,也说不完。这些 
-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二公为二伯,中分天下而治之。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临终之命曰顾命。○相,息亮反。顾,工户反,马云:“成王将崩,顾命康王,命召公、毕公率诸侯辅相之。”[疏]“成王”至“顾命”○正义曰:成王病困将崩 
-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螫,有蹄者趹。喜而相戏,怒而相害,天之性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 
- 到了中国的游历家,尤其是那些任性深入的游历家,他们闯进了外人踪迹罕至的内地,无不大吃一惊。那里的农民群众生活程度如此之低,却人人埋头苦干,他们盖兴奋而知足。就像在大饥荒的省份,如陕西,此种知足精神,普遍地广播遐迩,除了 
- △转法轮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一切自在。心得解脱。慧得解脱。譬如善调摩诃那伽。所作已办舍於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得解心得自在。於 
-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九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佛子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善根心生   尊重.所謂於出生死心生尊重.於攝取一切善根心生尊重.於希求一切善根心生 
- 問一:據佛家之因果必然律,大本因之信仰,是否全無理由?答一:各宗教或其他學派,以根據「現實人物」──果──所推想其未有前之一種大元──因──,無論說為「人格的神」,或「非人格的精神」及「物質」、「虛空」等等,在佛教的真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译  卢迦耶陀品第五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正遍知一时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若有亲近供养彼人。摄受欲食不摄法食。世尊。何故说言卢迦耶陀种种辩说。亲近供养摄受欲食 
-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三卷尊婆须蜜造符秦罽宾三藏僧伽跋澄等译心揵度首又世尊言。彼心意执持不去乎手。非二心齐等。云何心意执持不去乎手。摩诃僧耆作是说。心自然持。问摄不善心非善摄不善。昙摩啒作是说。 
-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七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第六门欲超三界轮回  是假三乘修证四众品(在家二众。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二众。比丘僧比丘尼)。(附八部并外道五十八则)。尘劳迫迮犹牢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