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字林報西人問(四則)

問一:據佛家之因果必然律,大本因之信仰,是否全無理由?

答一:各宗教或其他學派,以根據「現實人物」──果──所推想其未有前之一種大元──因──,無論說為「人格的神」,或「非人格的精神」及「物質」、「虛空」等等,在佛教的真理上,皆決然否認之。但在俗情上,則隨順解釋為欲界的天主,或色界的天主,或無色界的心識,或物質界的原素,而仍否認為世界萬有唯一之大本因也。何者?以天主、心識、質素等,亦即為萬有之一有,故此一有可為大本因,則餘一切有皆可為大本因;餘一切有為所生果,此一有亦為所生果,以其理平等故,天主等不得單為大本因,現實人物,亦不得單為所生果。故佛教之因果論,乃是無邊無中、無始無終的。何者?無邊虛空中的世界是無數的,我們現見的世界與其餘無數世界在虛空中,與一微塵與其餘無數微塵在虛空中無異的;無數的世界在空中,或成或住或壞或空是不同時的,故世界的成住壞空是循環無端的,不得斷割任何一端為世界生起的大本因。換言之,則任何一端皆可為世界成住壞空的現象之因及果的,其式如下:

         住          ┌───┐    成    │世 界│   壞          └───┘            空

由空為因而成為果,由成為因而住為果,由住為因而壞為果,由壞為因而空為果,故皆非特定的大本因,或特定的所生果,亦皆為因及為果也。又無數世界中的人物,更是無數的,無生的物件若一石塊、一木棹等,成住壞空同於世界,而生物則分為四有,其式如下:

         死有           ┌──┐    現有    │生物│    中有           └──┘            生有

由現在有活著現象的生物,到有死了現象的生物;由死了現象的生物,到有死與生中間現象的生物;由死與生中間的生物,到初發生的生物;由初發生的又到現行活著的生物。故生物現象,亦與非生物的世界同是循環無端的,既無始起之點,亦無終盡之點,則不得指任何一點為大本因了。

統計生物──無數眾生──與非生物──無數器界──,循環變化的因果,以察其變動的因果之關係,又可表如下式:

          非生物            生 物    環境心識

          行 業

生物、非生物皆以行業為因緣所生之果,行業又以心識在環境中活動為因緣所生之果;而心識既即為生物之內含要素,又即依生物非生物為環境而現起,故心識又是生物非生物為因緣所生之果;但行業到生物非生物,是已成而必然的因果,即自然界的因果現象是。而生物非生物到心識與心識到行業,是未成而不必然的因果,以其未成而不必然也,故有自由活動創造的餘地。自由活動而刱造不善的行業,可致鬼、獄、畜生等苦的身及器界。自由活動而刱造善的行業,可致人、天乃至佛等樂的身及器界。此佛教「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等之唯心論、唯識論之所建立,而教人以自造善因、自致樂果之真理也。

由是觀之,佛教的因果真理,一方可云是無本的,一方可云是心樞的。無本故,不受任何之限制;心樞故,可有相當之自由。有相當之自由,故善惡可分而責任應負,不可不孜孜自勉、勉人以為善也。但此佛教之心樞的因果論之所謂心識,乃即是現有的心識,亦即是依生物為根、及生物非生物為境所生起之心識,故亦不同彼唯心哲學等所指為萬有大本因的心也。心樞云者,但明心為萬有因果變動中之樞紐而已。

問二:吾人何故不應仰賴順從此大本因來支配吾人之自動的良心與自意的判決,及來體會人物個性相互交感之快樂與人物任意支配之嗜好?

答二:第一問題的「大本因」,既經否決,則第二問題大本因的如何若何,自不成問題矣。但吾人亦承認發達至最高善的「佛陀」,其福慧圓滿的人格精神,有輔助吾人為善之能力;其所教訓吾人的言說,為指導吾人覺悟之要道,故吾人皈依佛法及依佛法修學的朋友。

問三:夫此可愛而真實的大本因人格之存在,與其能任意支配生物非生物之一切關係,乃宗教之最有價值、有理性的推論,而佛教獨斥其非。但此二說,皆為人群之所信服,皆在人類中放大光明。二說既如此相違,吾人將何以知其二者相互或比較之價值乎?

答三:第三問題前半亦不成問題。至後半所云價值,則吾人以為認有任何大本因的宗教學派,在相當俗情上,亦各有相當價值;但在真理上,則唯佛教有價值,而餘者皆無價值。吾人若以真理為判斷,固不問於此二者之主張與信從的人數孰多也。若問所云真理是何物,則即前所云無本的心樞的因果論是。

問四:上帝之旨在促進生物之繁盛,妙在救人即于此世界之中,不必退出此世界之外,凡接近之者,皆得受其直接之感應而變化其體質;豈佛陀之意在消滅生機,逃出此如魔之世界,意謂依克己工夫所達到之地位,得較依上帝之旨所可達者,為更有理性、有價值而為可靠且完美之最高地位乎?

答四:第四問題前半之上帝云云,吾人既不承認任何之大本因,則亦不成問題矣。至後半所云佛陀之意云云,此猶是小乘的佛徒之意,而非大乘的佛與佛徒的真義。大乘的佛與佛徒的真義,則在啟導此世界他世界之人類,及一切生物可以自由活動的心識,引令向善的路上發達進化,以各各進化到福慧圓滿之佛的世界。故其達到之地位,當然認為比任何宗教學派所認為最高之地位,更為有價值,且合理性而完美。

要之,佛法的因果,是「自心」的因果,不依其他一物為大本因,故佛法的因果是平等的因果,即依一切生物平等可自由活動的心識,藉已成佛果的勝緣,可平等發達至佛世界故。反之、則認有大本因的宗教,乃是以他一物為因,而自則為果的,自但為果而不能為因,則無自造其因之自由,而為善為惡亦非自心之責任,故無道德律之存在。此如專制之帝國,萬民有罪,罪由帝王,萬民有福,福由帝王,故萬民不負其責任。又承認有特定之一物為大本因的,彼之一物但為因而非果,故為不平等因;而世界萬有又但為果而非因,故但為不平等因所產生之果。有但因而非果之一物,則彼一物可無因而有,萬有亦應無因而有,如是則因破;因破則無因,無因亦無果,故無因果律之存在。由此、真理上決無特定一物大本因之可能,但由無數量的世界眾生生滅連續上,可說明因果的關係。(見海刊七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菩提行经卷第一·龙树
  卷五十五·佚名
  首楞严经玄义卷下·智旭
  天台菩萨戒疏下·明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假号品第三·佚名
  论建立国际合众国·太虚
  希叟和尚广录目次·希叟绍昙
  答朱光潜问·太虚
  卷第五·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第七·佚名
  卷四百三十九·佚名
  金刚场陀罗尼经·佚名
  汝州风穴沼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最后的那一天·徐志摩

    在春风不再回来的那一年,在枯枝不再青条的那一天,那时间天空再没有光照,只黑蒙蒙的妖氛弥漫着太阳,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间;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暴露在最后审判的威灵中一切的虚伪与虚荣与虚空:赤裸

  • 先生!先生!·徐志摩

    钢丝的车轮在偏僻的小巷内飞奔——“先生我给先生请安您哪,先生。”迎面一蹲身,一个单布褂的女孩颤动著呼声——雪白的车轮在冰冷的北风里飞奔。紧紧的跟,紧紧的跟,破烂的孩子追赶著铄亮的

  • 卷九十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戴复古石屏诗钞戴复古字式之天台黄岩人居南塘石屏山因自号焉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少孤痛父东臯子遗言收拾残稿遂笃志於诗从雪巢林景思竹隐徐渊子讲明句法复登放翁之门而诗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四·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三月戊戌朔 孝肃皇后忌辰 遣成安伯郭应乾祭 裕陵 贵州都勾乌撒二卫地震有声 大学士袁炜以病请告 遣太医院官胗视中官赍赐酒馔○己亥 建金廿□录大典于 大玄都殿七日停常封 夜大明门西千步廊火次日 上谕兵

  • 卷之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绎史卷六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五令尹代政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防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君薨不忘增其名将死不忘衞社稷可不谓忠乎忠民之望也诗曰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忠也吕氏春秋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

  • 昭公·孔子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三月,取郓。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六月丁巳,邾子华卒。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秋,莒去疾自齐入

  • 第七章 27·辜鸿铭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辜讲有一次孔子说:“有些人或许提出理论,自己却不理解。我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情。我不管读什么,学什么,总是选择优秀的部分去接受;不管看到什么,

  • 卷十二·毛应龙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集传卷十二    元 毛应龙 撰司仪掌九仪之賔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郑锷曰摈在门外主接賔也相在庙中辅行礼也人道之交贵乎有礼行礼之际贵乎有仪仪者俯仰揖逊周旋进退之容也保氏教国子以

  • 牢固品第六十六·佚名

    於是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不牢固耶。须菩提报言: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为行不牢固。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牢固。乃至萨云然亦无有牢固。亦无不牢固。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牢固尚

  •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秦罗什)·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万人俱。尔时罗阅只大国有长者,号曰优迦。优迦有女,名须摩提,厥年八岁,历世奉敬过去无数百千诸佛,积累功德不可胜计。时须摩提,从罗阅只大国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传外传卷下·佚名

    法无我若有彼我见是见所摄。菩萨入相应三昧时不复分别。即此观察为入方便菩萨则人无分别也。一切法则法无分别也。欲愿及摄散二种。则一切住方便也。不住法想则显示不分别也。此则与传总结劝修法空而不住法空。略符同

  • 坏女人·松本清张

    《坏女人》继《大手笔》之后,一代宗师松本清张短篇小说杰作选的第二部。同样由日本作家天后宫部美雪主编,并专文撰写导读。《坏女人》正如书名所示,从男女两个视角叙述犯罪等社会问题,进而揭发或批判社会上的一些普遍问题

  • 弧矢算术·顾应祥

    关于弧矢计算的第一部数学专著.一卷,明顾应祥撰,成书于1552年.正卷前有“弧矢论说”和“方圆论说”两篇短文,前者给出有关弧矢的各项定义及相互求法,还说明了弧矢和圆径的相互关系,并由此给出计算弧矢的理论依据;后者是对

  • 杨家将演义·熊大木

    讲史小说。原名《北宋志传》。传为明人熊大木作。共五十回。内容多采取民间传说,集中描写杨家几代人抗击辽、夏的故事,歌颂他们世代忠良、英勇无敌、为国家建立了丰功伟绩。其中对杨门女将的描写最为生动。作品语言通俗

  • 伊洛渊源录·朱熹

    学术史著作。十四卷。南宋朱熹撰。成书于宋乾道九年(1173年)。《伊洛渊源录》是叙述程派诸人言行事迹的著作,伊、洛是河南二条河名,标志二程(程颢、程颐)学派发源之地,故名。《伊洛渊源录》,记载的是二程学派师徒们的事迹

  • 时非时经·佚名

    一卷,西晋若罗严译,记时念非时食之法。分别十二月,各有时与非时。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