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守斋作词五要    作词之要有五:    第一要择腔。腔不韵则勿作。如塞翁吟之衰飒,帝台春之不顺,隔浦莲之寄煞,斗百花之无味是也。    第二要择律。律不应月,则不美。如十一月调须用正宫,元宵词必用仙吕官为宜也。    第三要 
-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斋诗集【三】裘万顷送范光伯北行?冥将归休勾芒已促装江边疏栁青江上寒梅香有客当此时中流驾风樯欲学太史公穷汶泗沅湘吾闻帝王州雄丽防钱塘畴昔 
-    却说司隶校尉解光,因见王莽去职,丁傅用事,也来迎合当道,劾奏曲阳侯王根,及成都侯王况。况系王商嗣子,所犯过恶,俱见奏章,略述如后:  窃见曲阳侯王根,三世据权,五将秉政,天下辐辏,赃累巨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第中筑造土山,矗 
- 列传宋 【四十六】○宋四十六张方平  王拱辰  张升赵槩胡宿【宗炎  宗愈宗回】张方平王拱辰张升赵槩胡宿△张方平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又中 
- 	<史部,纪事本末类,蜀监>	钦定四库全书	蜀监卷四	宋 郭允蹈 撰	晋王濬自蜀平吴	晋武帝泰始十年吴大司马陆抗卒	抗疾病上疏曰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若敌?舟顺流星奔电迈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悬也此乃社稷安 
- 咏火轮车呈督帅吴中丞大澂赠张明远孝廉入都和张幼亦太守原韵甲午十二月癸亥,卫汝贵伏诛,诗以纪之闻台事有感感事五首闻和议定约,感赋三首沪上感咏十二首闻刘渊亭军门台南内渡癸丑章门病中感怀诸将四首(乙酉法人乞和,同时请 
- 黄尊素,字真长,浙江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任命为宁国推官,精敏强干。天启二年(1622)提拔御史,请假回家。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上疏请求召回余懋衡、曹于汴、刘宗周、周洪谟、王纪、邹元标、冯从吾,而弹劾尚书赵秉忠 
- 丰熙,字原学,浙江鄞县人,是布政司丰庆的孙子。他从小天赋过人,有一次曾在墙壁上写下大字说“:立志应当以圣人为目标。在最上等事上不如他人,就不是好男儿。”十六岁死了母亲,他痛苦得几天没喝一口水,后来又在守丧的房子里住了 
-                     △制国用 ▲总论理财之道(上) 《书》:禹曰:“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布谷种),奏庶艰(难也)食鲜食(血食曰鲜),懋(勉也)迁有无化居。烝(众也)民乃粒(米食曰粒),万邦作乂(治也)。” 蔡沈曰:“水平播种之初,民尚 
-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九十五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五><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九十五><經部, 
- 种种严饰,犹如天宫,春秋冬夏。四时各异,应节修治,游观园池。亦如天帝,施安树林,太子因游。至园池观,采女围绕,如月处星。於是众女,昼夜作乐,嘲调戏笑。过数年已,或娱乐之,更造新术。或现己身,或时书颂,或图庙画。或有刻镂,或有以泥,为 
- 后汉西域沙门昙果共康孟详译  须达品第七  佛从本国。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游于王舍国竹园中。长者伯勤承佛降尊。驰诣竹园。五心礼足。逡巡恭住。整心白佛。唯愿世尊。顾下薄食。佛法默然。已为许可。长者欣 
- 念佛三昧[1]亦不易得,若不自量,或致著魔。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八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三复次业差别有三种。谓律仪业。不律仪业。非律仪非不律仪业。律仪业复有三种。谓别解脱律仪所摄。静虑律仪所摄。无漏律仪所 
-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七世随录处州半山壁观默禅师颂古德吃油糍曰。山前流水弄瑶琴。听罢渔翁笑不禁。今古未知霜月里 
- 净土教主第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彼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号阿弥陀。按无量寿经。过去久远世自在王佛世中。有一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发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 
- 十二卷。清陈大章撰。陈大章,“章”一作“璋”,字仲夔,号雨山,黄冈(今湖北黄冈)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以母老乞归,遂杜门读书。工诗文,精名物训诂。《诗传名物集览》凡三易其稿乃成。初一百 
- 全一卷。译于西晋(265~316),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佛陀为诸比丘宣说水喻七事,举人没于水;或从水中出,复还没于水;或从水中出,而住于岸,乃至达彼岸等,以比喻人由溺于罪恶之状态而至证悟之七个阶段。此经计有四种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