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7.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国秀集》选录李颀诗四首:五律二首、七绝二首。《河岳英灵集》选十四首:五言古诗七首,七言歌行五首、五律一首、七绝一首。编者殷璠称“颀诗发调既清,修辞亦绣,杂歌咸善,玄理最长”。可知《国秀集》所选是他早年的诗,其时尚未以歌行著名。后来多作歌行,又耽于学道,诗格因而一变。如《谒张果老先生》、《送王道士还山》等,都是语参玄理的诗。歌行诗除《渔父歌》之外,还有一首也常被选录: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缠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槭槭。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阴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进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皇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诗并不高明,“董夫子”以下七韵十四句都是形容琴声,每句都是孤立的。中间插入五言二句,非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七言歌行的气韵。我选这首诗,主要是为了解释诗题。因为好久以来,由于无人了解题意,就随便把题目改动。题目改错,作者的本意不明白,讲这首诗也就不很清楚了。

董大是董庭兰,当时著名的琴师。房给事是给事中房琯。李颀作此诗,是把董庭兰推荐给房琯。房琯为给事中,在天宝五年正月,可知此诗作于天宝年间。大约董庭兰就由于李颀的推荐,做了房琯的门客。肃宗时,房琯为宰相,常常招集琴客,大开筵宴,听董庭兰弹琴。这时董庭兰已成为房琯门下的红人。朝廷官员,要见房琯,往往走董庭兰的路子。董庭兰又倚势招纳贿赂,连累房琯,为御史弹劾。至德二年五月,房琯罢相,贬为太子少师。董庭兰亦得罪而死。

《胡笳十八拍》是琴曲。相传东汉末年,蔡邕的女儿蔡琰,又称蔡文姬,因董卓之乱,流落在匈奴。她听到匈奴人吹胡笳的声音,谱入琴絃,刨造了表现胡笳声的琴曲,名曰《胡笳十八拍》。建安十二年,曹操派人去匈奴赎回文姬,嫁给董祀,《胡笳十八拍》遂流传于中国,成为最早受胡乐影响的中国琴曲。

李颁这首诗的题目,在《河岳英灵集》中是: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这是李颀自己写下的原题,懂得这个琴曲的人,当然看得懂这个诗题。

《唐文粹》、《唐诗纪事》、《唐音》都照录原题,可知编者都了解题义。但《文苑英华》是北宋早年编定的书,这首诗却题为:

听董庭兰弹琴兼寄房给事。

此后,明代的《唐诗纪》、清代的《全唐诗》,都题作: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明代的《唐诗品汇》、《唐诗解》和清人选的《唐诗三百首》都作: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最近出版的《唐诗选》也选入此诗,题作: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

《文苑英华》的编者最为干脆,他们把不懂的字一概删掉。《唐诗纪》以下的编者都不了解“语弄”二字,有人以为应当连读,有人以为应当分属上下文。或者以为题中有误钞入的衍文,或者以为有钞写颠倒之字。于是各就己意改定,题尾都改成“弄房给事”。“语”字属上文,于是改成“寄语”。但是,“弄”是戏弄、调谑之意,此诗中实在看不出有戏弄房给事的话。于是把“弄”字移在前,成为“胡笳弄”。

一九五九年,因为讨论郭沫若的《蔡文姬》,牵连到李颀这首诗,对这个诗题,也引起了一番辩论。有人把诗题读作“声兼语”,声是指琴曲而言,语是指唱词而言。他以为董庭兰是一边弹琴,一边唱歌词的。这个讲法,被许多人否定了,因为诗中看不出有描写歌唱的句子。也有人以为诗题应读作“声兼语弄”,但没有找到“语弄”的释义。只得暂时存疑。后来,这些问题停止了讨论,这个诗题至今没有弄明白。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殷璠在评论李颀时,引述这首诗,说:“又《听弹胡笳声》云……”他把诗题简缩为五个字,而在“声”字上读断,这是第一个读破句的人。后人跟他误读,下文的“兼语弄”云云就无法理解了。现在我们应当把这个诗题标点清楚: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

“声兼语弄”是一句,用来形容董庭兰的琴声。“寄房给事”是这首诗的作用,用这首诗来推荐董庭兰,寓意都在最后四句中。“声兼语弄”是说董庭兰弹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语”的声音,又有“弄”的声音。什么是“语”呢?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刘长卿:《听杜别驾弹胡琴》)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琵琶行》)

这里四个“语”宇,都是形容琵琶声的。白居易索性将琵琶声说成“琵琶语”了。原来唐人对西域来的音乐或歌曲,都比之为胡语。“弄”是琴曲的名称,例如“梅花三弄”,至今还有曲谱。“声兼语弄”是形容董庭兰弹奏《胡笳十八拍》,兼有胡笳和琴的声音。也就是说,他的琴声中充分表达了胡笳的声音。戎昱有一首《听杜山人弹胡笳歌》。杜山人是董庭兰的学生。戎昱描写他的琴声之美妙,都用蔡文姬在匈奴的生活情况为比拟,虽然不用“胡”字,可知他亦以为琴声表现了胡地风光。李颀这首诗中也有“断绝胡儿恋母声”一句,亦比之为胡语。尤其可证。

本文目的,仅在解释诗题,为唐诗学者解决一个问题。诗容易懂,而且已有许多注释,故不再拾人牙慧。我说这首诗的作用是向房琯推荐董庭兰,以前也没有人说过,这是我从最后一句体会出来的。“高才”即指房琯。“乌珠”,今本多误作“乌孙”,“逻娑”即今西藏的拉萨。

一九七九年十月七日

猜你喜欢
  第十七齣~第二十四齣·王錂
  第二折·武汉臣
  楔子·武汉臣
  补注杜诗跋·黄希
  四集卷七十九·乾隆
  唐诗镜卷十六·陆时雍
  卷九十·朱彝尊
  卷五十七·曹学佺
  东皋诗钞·吴之振
  卷四百六十六·陈廷敬
  卷六百六十五·佚名
  卷四百七十八·佚名
  卷四百七十六·佚名
  御选明诗卷三十一·康熙
  重刊诗林广记序·蔡正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214 ·佚名

    陆游 春日杂赋 江湖放浪水云人,药物枝梧梦幻身。 移竹南窗初试笋,扫花北陌旋成尘。 穷忙自笑常终日,老健犹能不负春。 未遂初心惟一事,乞薪赊米恼吾邻。 陆游 春日杂赋 乞得身归剡曲边,衡门茅

  • 卷二百三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介轩诗集赵汝谈字履常号南塘太宗八世孙居余杭淳熙十一年进士累官至西外中正理宗时歴给事中权刑部尚书卒諡文懿南湖每忆西湖上青帘【旧作莲非】卖酒

  • 汪莘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汪莘(1155—1227)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屏居黄山,读《易》自广。嘉定间,下诏求言,乃诣阙三上书,论天变、人事、民穷、吏污之弊,为杨简、真德秀所称赏,不报。朱熹召赴经筵,汪莘先与朱熹书,朱熹重之,用其言。徐谊

  • 风俗纪·张瀚

    语云:“相沿为风,相染成俗。”古天子巡狩则观风问俗,所系良重矣。第习俗相沿久远,愚民渐染既深,自非豪杰之士,卓然自信,安能变而更之?今两都,若神京侈靡极矣,金陵值太祖更始,犹有俭朴之遗。至于诸省会,余所历览,率质陋无华,甚至纤啬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三·佚名

    弘治九年五月丁未朔升翰林院检讨李逊学为浙江按察司佥事提调学校○以蝗灾免山东青州府弘治八年税粮有差○己酉南京大龙兴寺左觉义发直等奏请起送行童给度礼部劾其启衅开端故违成命请寘之法 上曰僧道虽额数过多但自弘

  • 第二一佥禀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一一○八-一·佚名

    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等,为营兵滋闹建祠,请淡水厅移会艋舺营诣勘谕止具佥禀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何淡嘉、陈四铨、陈词裕、张振咏、张世庇、翁种玉、林长安、高时若,贡生林春和、林宗衡、王国

  • 卷十四·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四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熙宁 十年元丰 八年即帝位 亲政事治平四年二月上始亲政韩维言天下大事不可卒为人君设施自有次第惟当谨重。寛仁之主常失之不为刚果之君常过于有为是时安石未召也而

  • 四书管窥卷八·史伯璿

    元 史伯璿 撰中庸二十二章至诚尽性 饶氏曰此与首章一般至诚便是致中和赞化育便是天地位万物育 辑释亦引之此只因以致中和之致为坐致之致故如此説其实致中和之致与致曲之致何异前辩已明此不再述集成或疑此章以后天

  • 第十三章 2·辜鸿铭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辜讲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雍)在孔子祖国(鲁国)一个权贵(季氏) 家当差,他问孔子,如何引导国家政府。孔子回答:“把政府

  •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六卷·佚名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六卷陈西印度三藏真谛译云何品第二十云何为夜。云何为昼。因日故夜。因日故昼。欲界者自性黑暗。日光隐故是则为夜。日光显故是则为昼。云何黑半。云何白半。由日黑半。由日白半。日恒逐月

  • 般若灯论释 第一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一卷般若灯论释序释慧赜述般若灯论者。一名中论。本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作也。借灯为名者。无分别智。有寂照之功也。举中标目者。鉴亡缘观。等离二边也。然则灯本无心。智也亡照。法性平等。

  • 缁门警训卷第六·如卺

    长芦慈觉颐禅师龟镜文夫两桂垂阴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

  • 卷第七·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七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论原 中正 物理得所谓之中。天下不欺谓之正。适中则天下无过事也。履正则天下无乱人也。中正也者王道之本也。仁义道德之纪也。人以强弱爱恶乱其伦。而圣人作之教道以致人于

  • 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五(第七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四(百七十八单提之二)佛在舍卫国。尔时憍萨罗国主波斯匿王。有小国反。王集四种兵。象兵马兵车兵步兵。集四种兵已王自往伐。诸比丘尼。从憍萨罗国

  • 吴园易解·张根

    九卷,宋张根著。书用王弼注本,诠释主义理,不及象数,亦不言《河图》、《洛书》。注文简要。末附序语五篇,其论《系辞》尤于义理多所发明,《泰卦论》一篇,专明天道人事消长之机。《武英殿聚珍版书》本。亦题曰《吴园周

  • 方症会要·吴迈

    综合性医书。4卷。清吴迈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全书共收46种病症,以内科疾患为主,旁及妇科、五官科等。每病有论有方,其论多撷取《内经》、仲景及金元诸家之说。病机论述旁及经旨,并结合自己的临证体会

  • 羽书·吴伯箫

    现代散文集。吴伯箫著。文化生活社1941年5月初版。收《话故都》、《马》、《羽书》、《我还没有看见长城》等散文18篇,为作者1933年至1936年间所写。作者依据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展开亲切的回忆和遐想,表现他对乡土、祖

  • 四分律·佚名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