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弢园笔乘

随机推荐

  • 王观·唐圭璋

      原作“元丰逐客”。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谓王观“号王逐客”。宋徐光溥自号录亦云王观自号逐客。观,“全”已见。观被逐编管永州,正为元丰间事。则“元丰逐客”即王观。又

  • 谢薖·唐圭璋

      薖字幼槃,号竹友,逸之从弟,少逸七岁。卒于政和六年(1116)。有竹友词。   鹊桥仙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

  • 粤词雅 全文·潘飞声

      ○黄损词  吾粤地镇尚离,人文炳焕,代出异才。声诗之道,始於晋绿珠,逮唐而盛於张曲江。即何仙姑[增城何泰之女,见邑志。]绝句十数章,亦得仙意。至倚声一门,则倡自南汉黄益之也。益之名损,连州人。登梁龙德壬午进士,仕南汉刘

  • 商衟·隋树森

    商衟字正叔,一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出身于簪缨世家。先祖本姓殷,因避宋宣帝赵弘殷讳,改姓商。父锡,因正叔兄仕金显贵,封朝大夫。与元好问有通家之好,交谊颇厚。好问有《陇山行役图》诗二首

  • 杨序·佚名

    杨序雍正中,巡台御史夏公之芳有「台阳杂咏」百首传播艺林;东瀛风土,胪写略备。顾今昔情形不同,百余年来,内山日辟,风气益开。同治末,日本借番社起衅,朝廷命重臣经理其事;于是「开川抚番」之议起,移福建巡抚驻台主持大局。光绪元

  • 钦定元史语解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元史语解卷四【按元以蒙古语为本语解内但释解义概不复注蒙古语其中姓氏地名官名人名无解义者俱以蒙古源流考今地名八旗姓氏通谱官名改字面订之】地理【按元之舆地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北踰隂山南越海表古

  • 卷二·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训谕二圣祖仁皇帝谕旨康熙十二年九月十六日上谕总首领太监宫内首领及各执事太监进宫五年有余尚未考察勤惰尔等查明分别等次具奏康熙十三年六月初三日上谕设立内药房原以防急用药饵乃严肃之地

  •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封爵表二宗室封爵二【亲王二】亲王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七十一><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

  • 卷一百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三歌颂四十三【京职诸臣】万寿无疆诗【七言截句二十首】原 任大 理 寺少 卿【臣】朱廷鋐帝德承乾子兆民三阶玉烛太平春螭头雉尾红云动万国梯航觐紫宸【其一】同天有识徧赓尧亘古无

  • 卷二十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二宋 朱子 撰论语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尹氏以为夫子孙辞避祸谢杨氏以为非茍然诺而无所诎若是不同何也曰观夫子所以告防生亩与夫辨长沮桀溺之语则圣人之自言未尝

  • 卷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八存旧尚书卷第四古文尚书汤誓第一商书孔氏传【古本】尚书注疏卷第八【宋板】汤誓考异古本经汝曰我后不恤我众不作弗下皆同注出其不意下有也字桀逆拒

  • 卷一百三十八·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八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一朝礼宋史礼志宋承前代之制以元日五月朔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乐志建隆元年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

  • 仲夏纪第五·吕不韦

    仲夏原文: 一曰: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 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

  •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一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三等一切诸佛回向者。以忍波罗蜜为体。余九为伴。表法中以善财童子所见可乐城东大庄严幢无忧林中无上胜长者是也。为城名可乐依主所行之行立其名故。为明得法成忍人见可乐住。城东者。为明忍为觉行之

  • 石雨大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自五鐙分焰,洞上一宗精詳綿密,辨魔揀異,真如寶鏡高縣,狐妖落膽,救顢頇大病之良藥也。一橛頭亂統禪望崖而退矣,乃反從而譏之,曰是義解也、是教理也,猶越人安於斷髮文身,見章甫玉帛而譏其為繁文縟節耳。夫一棓一喝出自德山、臨濟

  • 卷之二·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二嗣法门人幻敏重编上堂师受请住石砫三教寺入院。三门 谓是孔圣之门不见数仞垣墙谓是老氏之门又无虚无妙徼谓是释迦之门妙庄严路何有但进一步无拘彼此。接引

  • 四书释地·阎若璩

    一卷。四书释地续一卷。四书释地又续二卷。四书释地三续二卷。总称《四书释地》。清阎若璩撰。阎若璩事详《古文尚书疏证》条。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疏于地理人物考据,亦间有训释经义不当之处,阎氏遂作此书以补其缺、正

  • 千松笔记·佚名

    全一卷。明代僧大韶着,明末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辑录大韶住辨山千松禅院时所记述之千松笔记、禅宗合论、楞严击节、杂着等四篇,而以卷首之千松笔记作为题名。内容揭示参禅悟道可于世间法内检出出世间法,于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