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二

嗣法门人幻敏重编

上堂

师受请住石砫三教寺入院。

三门 谓是孔圣之门不见数仞垣墙谓是老氏之门又无虚无妙徼谓是释迦之门妙庄严路何有但进一步无拘彼此。

接引殿 朝往西天暮还东土天上人间称无住是即是也须大家出只手。

三清殿 圆陀咜光灼灼无端头上添只角谓是三清便有五浊白发红颜且喜淖约叩齿云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玉皇殿 举帝释同世尊行次世尊云此处好建梵刹帝释拈一茎草插地云建梵刹竟这释提桓因也解插草为标修造极易因甚七贤女觅无阴阳地却又罔措须知有末后一着快参快参。

藏经殿 举黄檗礼佛次宣宗皇帝问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礼拜当何所求檗云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常礼如是还识如是么遂展具三拜。

方丈 据此室行此令妖氛野怪齐追摈山僧但主于斯一任阅经看律谈论。

上堂拈香云者瓣香恭祝

今上皇帝圣躬万岁万岁万万岁伏愿御金轮而建极坐宝位以临民庆集一人咸宁万汇者瓣香奉为台爵勋贵伏愿文经武纬戛玉铿金义胆忠肠为霖为雨者瓣香专为大宣慰司主伏愿挽天福寿山无量海无量善来贵祚前三三后三三者瓣香名不得状不得常在动用中动用中不识今日四番拈出敬为传灵山道脉六十二世上吹下万先师用酬法乳维那白椎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辞却青山顶缓步过松林漫将三藏义转出太平春古德云太平治业无象野老家风最淳只管村歌社饮那知舜德尧仁新三教者里则不然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何故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再白椎师下座。

佛成道日铸释迦像上堂红炉飞玉片雪火正投机此日无今昔咸言成道时正恁么时莫是泥塑木雕成道耶莫是铜铸铁写成道耶莫是笔图纸画成道耶喝一喝云龙蛇易辩衲子难瞒。

阅藏上堂三空问布施退妖孽之星供养获人天之福此外还有得底分也无师云快马系孤舟曰座上不劳频拈出赵州犹剩下禅床师云曹溪有路人皆到梅岭谁能得熟来曰今日却被不肖儿孙检点师便打乃云门墙桃李正芬芳两岸摇金柳线黄天上团圞人间半始知圆满是道场复举西堂智藏百丈怀海南泉普愿侍马祖玩月次祖曰正恁么时如何西堂云大好看经百丈云大好供养南泉拂袖便行祖云经入藏禅归海唯有普愿独超物外且道现前众等又作么生。

阅藏上堂顾视左右云是法住法位良久云还见么汝等经师论师律师各各商量与山僧全没干涉。

太保秦良玉供法衣上堂师捧衣云只者个灵山会上唤作正法眼藏山僧手中唤作金襕袈裟秦太保忠贞侯唤作保境护生庆余福远何以故愿弘不了灵山嘱同归界海作梯航。

上堂三目和尚出师便喝目云者一句不消答得师云别来已久几乎错过目拂袖归众眉山首座云万寿象王与南宾狮子斗额和尚见么师云白云影里快乘舟座云适闻击鼓 跳上某甲掌中遏捺不住和尚大须仔细师云善问不如善答座以坐具返掷师云作家作家座云莫瞒顸好师掷下拂子乃云祖师心印状似须弥论义拟去千里万里向上之机还同大虫戴角看来好笑惊人即如我檀越忠贞侯独步坤维补天接日舍识之后向那里安着峭崖居士祭祖追先俎豆陈时对何处瞻依只者些子乃万应灵丹阿谁无分左右逢原满眼满耳入世烈烈轰轰出世洒洒脱脱蓦竖拂子没量大人来也且道即今还有知恩报恩分也无。

峭崖马宣慰迎祖忠贞侯真容于观音庵请上堂师卓拄杖云庚寅闰冬十五观音庵前打鼓不独妙应圆通特地超佛越祖正恁么时且作么生举唱良久云坤维独步用世行干侯锡忠贞余复何言伏惟尊重。

上堂举一不得举二依旧从头起当观犹非正观贞下又启元三四五六七去岁今朝今日去七六五四三新年年是旧年年牛头没马头回迟日暖动地辉世间多少闲四序此心能有几人知喝一喝。

修侍者为巴掌和尚百期请上堂雪似杨花落谁作无米炊沙界浑成饭又见日轮晖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既为善知识何辱何荣有缘则住缘尽则行以大圆觉为伽蓝以世界海作舍宅人是北人贼是南贼熊耳庵中着忙瑞光洞里藏拙冤遭儿孙不容却来洗青卖白据款结案又作么生十旬三月百二时反覆元来只者是。

陈灯本请上堂灯能瞩暗大觉空界咸在其中本之则无十圣三贤那许下脚肩云荷月迥脱罗笼透海穿山岂涉途径火不能烧水不能漂居常不变遇险无惊毕竟承谁恩力主人公是个铁馒头。

举首座分席上堂黄面瞿昙拈示自是桃花贪结子金色头陀破颜错教人恨五更风今日不着便与伊重打算节候不相饶蹉过成疚患成何等疚患只为铁老汉口门太宽除非汝诸人一齐抬举眉山出来塞却犹较些子。

上堂问三圣逢人即出兴化逢人不出阿那个是师云觌面相逢不识渠进云如何是当机一句师云轻风摇柳线夜雨冻春寒进云和尚又作么生师震威一喝。

上堂高更高天在下厚还厚地为薄何物容虚空窄何人寿佛祖灭何水深大海竭何事坚金刚裂。

上堂灯笼骑佛殿露柱照三门僧堂齐合掌厨库解吹笙正恁么时被山僧脑后一捏急忙道个誐誐喃哈啰吽。

马宣慰得后主度僧请上堂问佛生迦毗国洪映南宾城有何记莂师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进云还检点得出么师云丁一卓二乃云一花开世界起一子圆大地收虚空开口笑万象齐起舞法众合掌欢山僧频频举还识举底道理么音楼玉柱久怀胎产个男儿果俊哉不论功勋见尊贵九重天爵自然来。

檀越诞期祈嗣请上堂问太常居士生后姓冉未生前姓甚么师云万古元不老进云即今皈向大乘和尚还点化也无师云一物镇长宁进云恁么则与庞居士同门出入去也师云无须锁子两头摇复举庞蕴居士父祖游宦将家赀尽弃湘河更不瞻前顾后只道得个有男也不婚有女也不嫁大家团圞头共说无生话看者居士虽得一家超脱也是徐六担板未契三教为人处。

佛诞马宣慰母沈太夫人请上堂问昔城东老母因甚不得见佛师云高天厚地进云今南宾夫人何缘得见和尚师云水绿山青进云夫人与老母是同是别师卓拄杖进云和尚与如来差别几何师亦卓拄杖僧拂坐具云者个聻师云君方扫雪寻松子我已开榛得茯苓进云恁么恭惟降诞也师云年年此日此日年年昔时者里东土西天金盘捧足九龙吐泉恁么恁么蠡海驴年即今及节应时光耀人天去也时时佛诞生刻刻驾象日子在思亲乡母居怀男地啐啄妙同时子母长相忆忆则忆于同同中还有异子为大孝尊母则升忉利浩劫不别离亘古无来去来去任相逢相逢秪者是且道是何宗旨举步莲开称悉达无忧树长号摩耶。

师受请住云集寺入院。

三门入门便棒打草惊蛇入门便喝无风起浪即今入云集之门又作么生。

佛殿秪者是是甚么垒垒落落黄面跏趺咄若唤作佛则吾岂敢。

方丈三贤魂惊十圣胆膻衲僧到此全没帐算喝一喝。

上堂南滨钓罢又长溪戎马无容眨上眉一曲阳春何处是就中还有几人知喝一喝。

嘱三山上座上堂问末后一句始到牢关时如何师云四□山僧同□曰学人不会师云悟眉号是罗胡子乃云也大奇也大奇末后句妙难思汝诸人还见么那门外汉不是山僧悄地举则机缘又怎得进门听吾偈全身放下隐山隈头角才成喜两开展转由吾相分付雷轰电掣出潜来。

檀越建圆通会请上堂吹法螺击法鼓大神欢小鬼舞应供尊者眉毫长面然大士眼光普人天之田久硗确谓是箜篌是音乐有漏笊篱无漏木杓稽首皈依净智妙圆多多拜上油蜡纸火。

师诞期请上堂山僧行年五十看看有些健气脚板不会谈禅眉毛无甚妙义都卢举似无生无生又居学地拂子与我齐年我长拂子一岁蓦竖拂子云唤作拂子却是山僧唤作山僧却是拂子毕竟唤作甚么六百甲子满一半今日与伊频打算相将携手过驴年果老倒骑 轹钻。

上堂贵买朱砂画月打牛打车不别憎槛欣笼奈何磨砖作镜争得凫胫天然不长截鹤续之则疾召大众云且道阿腻吒峰今日有几人作舞。

上堂天可载地可覆山可浪水可烈日可冷月可热惟有佛法不可说设或可说也是扪钟扪籥。

到白岩寺上堂逼塞虚空古白岩三冬凝静翠生苔到来不是闲游戏只要诸人眼豁开。

上堂无绳自缚好肉剜疮画地为牢平空说谎须是恁么人始解恁么事。

顺治乙未季冬朔日师受请住梁山太平山庆忠禅寺入院。

上堂方斗唤作太平山栖贤一名庆忠寺知他谁是个中人大家扶起者巴鼻。

结制上堂卓拄杖云黄檗六十棒者是那一棒喝一喝云临济四喝者是那一喝还识者喝么立宾立主为实为权还识者棒么有玄有要能纵能夺汝等诸人作么生会喝一喝卓一卓。

上堂年来不欲成多事竖个拳头也劳力朝粥午饭信口餐早眠晏起没瞌睡云水诸方去去来西来大意谁相忆噫。

上堂世界恁么廓为甚钟声披七条三三五五七七八八鸟岂是鸾鹿焉为马白雪阳春为谁歌无端画地之乎也喝一喝东桃西李柳花杨花。

上堂如何是佛黄面瞿昙无面目如何是祖达磨不从印土来如何是道家家门前火把子如何是恒久心朝更夕改如何是生灭心一念万年设有个旁不肯底出众道铁老汉得与么颠倒但拍掌呵呵大笑。

上堂舌头久挂壁上看来全没算帐举起也毗卢形潜放下也普贤胆丧瓠子湾曲未仁冬瓜儱侗不像一目索诃万国州无生有曲几人唱。

陈总戎请上堂诸佛大道愈行愈远西来的旨转说转多直饶不说不行看来有甚交涉所以古今尊宿升堂入室竖指擎拳执叉张弓冷棒热喝正如国家用兵出于万不得已或学人喝下挑锋谩藏伏卒或知识棒头掠战宽设陷坑一纵一擒能杀能活切忌前吞后挠犹贵东和北拒虽然如是还知祭风台一着么。

文文学请上堂西来大意如何说泼水扫地相公来座下若有读书人向道吾无隐乎尔山僧不读书亦不熟文句耳之于声也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颜渊喟然叹当仁不让于师阿呵呵见也么喝一喝上大人可知礼也。

文官长请上堂击禅床云起去拂一拂云伺候着良久云隙晷偷光杖兔角星芒射眼拂龟毛不是山僧行正令昆仑叫屈舜若逃喝一喝云画公打口鼓喝退堂声下座。

上堂天一半地一半苏州有杭州有打破蔡州城踢倒黄幡绰不笑牛首伏羲则骂孔明诸葛恶恶四时无春夏一雨便秋冬。

上堂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石人头下下从实说求空未必空逃空何曾脱信口说来不是尘信脚踏遍清风月抽身即转谢家村到口便吞吴人酪相逢此日尽君欢匝地红轮山海赤○。

郎副戎请上堂官斗山看云起打鼓山下白雨山上有僧云鹤随境中无事将军喜狼烟息村歌舞冬至寒食一百五卓拄杖一下。

上堂呵呵笑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问今日邓居士皈依座下和尚还传么师云传进云因甚又传师云我不同千圣。

上堂石土地不会说禅看破普愿瞎驴子脚只三只播弄杨岐水牯牛胁下书某甲沩山话堕土狗子口内觅象牙赵州有无李四唼着舌根血在张三口里看来看来真个真个何以故一二三四五。

顺治戊戌佛诞日师受请住忠州牛首山云岩禅院。

结夏上堂顺风吹逆风吹夏日长燕子归几处黄鹂树上催休错过趁时宜万里晴空一鹗飞复举世尊才出母胎便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张乖太甚周行七步着忙太甚云门要一棒打杀不平太甚山僧举似人天众前扬恶太甚即今还有旁不肯者么喝一喝云高山流水深深意自有知音笑点头。

上堂天之高也奚足高地之厚也奚足厚海之深也奚足深空之大也奚足大惟有拄杖子头头越格卓一卓云今日郎向二施主有斋。

上堂主山高案山低左青龙右白虎年年三百六月月二十五逆数顺数数到牛首山云岩寺大殿里恰似佛幻三月前鞔底鹿皮鼓一喝居士打口鼓师呵呵大笑。

上堂吾宗迥别有口难说设或有说早不中节如说如行转不相应颠颠倒倒却也恰好说如是行如是元来元来如是如是喝一喝。

上堂隔林听枝鸟话说真个好不似广南蛮语音无起倒。

福田知玄禅德讣至上堂小春才至朔风吹正是炉烘雪点时忽听讣音矜冷泪又闻只履动西思愁云有晕遮空月爱日无光暖面眉传法度迷谁助我丧予一叹引伤悲。

顺治辛丑三月廿日师受向化侯谭公洎本山耆旧等请住南城山宝圣寺入院。

上堂释迦如来撒土抛沙又道四十九年无一字历代祖师牵藤引蔓岂止千七百则之多即今人天座上又作么生良久云喜得山僧无口。

佛成道上堂喝一喝云明星出矣还有共见共闻者么良久云如天普盖如地普擎如日普照如月普明如海普纳如空普容如人如物如俗如僧如如不动如有如无复喝一喝曙色未分人尽望及乎天晓也平常。

元旦牟总戎祈嗣请上堂师以拂子○元正启祚○干父坤母○坎男离女○鼻祖耳孙○○。

袁总戎供大衣上堂举袈裟云此是宝善居士占底便宜教老僧向甚么处着。

牟总戎供大衣上堂活卓卓影团团须弥小芥子宽无歇脚没遮拦喝一喝云粉碎虚空为条幅平沉大地总福田。

师满花甲上堂甲子三百六看看今日足过此更如何满散修斋粥前三三后三三丰干子归去来作接引势。

上堂癸卯年七月秋雨旸若登大有人欢喜鬼无愁一枕清闲忘岁月三杯浊酒度春秋。

弥陀会上堂多年不相逢一见懊憾起我自何来汝欲何去四方八面净秽谁分九品莲台浊清顿己他的咱我的你西天老白眉东土丰干子。

上堂大雪冬至一年一度大寒小寒转盼新年东家杓柄长西家杓柄短龙鳞开夜晏波斯嚼寒水鱼把门虾打鼓厨前灶后逢白拈失却一块大豆腐六六三十六五五二十五唵部 穆力陵印兔那么么写喝一喝云乱统作么。

上堂黄莺唱鹁鸠鸣绿柳岸白花汀白花汀上听鹃声高山流水啼不尽无端又降释迦文指天指地太造作一回举起一回瞋且道瞋他作甚么不见道事从生处有人向静中忙。

上堂竖拄杖云九退一还一十八退二还一十七退三还一十持载譬地覆帱譬天譬如北辰喻之日喻之月喻之空喻之海啐是法非算数譬喻之所能解期圆上堂蓦拈拄杖云竖一竖家家门首长安路横一横两头无路绝中边卓一卓任是佛祖也难摸所以此事千斤不换父子不传遇着智人长揖相送今日乃侯府谭公同黄任二参军入山若为持斋不饮则不与揖若为表扬胜会则不与揖若为参求请益则不与揖唯是挺身向前放寸天胆展战儒舌掀倒禅床喝散大众骂得山僧无容身处山僧则深深与揖还见么虽具一双贫衲手未尝低揖等闲人。

苇庵文居士参师归无病坐脱讣至上堂苇庵苇庵作者般去就应吃吾三十棒何以故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普贤庵尼本容梵行师徒请上堂昔时观音院今日普贤庵明明祖师意说甚未生前若见本容即见观音若会梵行便会普贤普贤与观音不即一纤毫不离一纤毫不远一纤毫不近一纤毫不同一纤毫不异一纤毫脚跟由来点地鼻孔一向辽天清净自在万德庄严还知落处么只为分明极翻今所得迟。

上堂举中峰和尚自叙行由云我乃识量依通非悟也还见学解悟解么说个解早是学也说个悟早是迷也。

上堂觜吧吧说是名禁口脚忙忙行是名禁足眼睁睁是名观心意扰扰是名入定会得此数转语一任把茆盖头佛也不作其或未然且莫造次。

童真书状写师真请上堂老汉六十余一恰被儿孙煎逼不是纸墨涂抹便将胭粉沾滞须发墨里藏针脸面荷花向日一身红黄遍体满座洪钟扣击只知眼目人天不觉乌焉马是说向季哥孟哥笑倒张三李四咦。

慈运山主写师真请上堂平地骨堆无风起浪薄舌穷口吐尺谈丈说得虚空起舞万象森罗一音演唱冤遭丹青不仁以幅绫纸图上六绿五花倔倔疆疆福城上座写师真请上堂者个和尚全没算帐说法不带唇齿打人岂止百棒腹中点滴也无惯好兴波作浪古去今来人间天上。

康熙丙午二月廿日爵台谭公郡侯刘公镇台任公暨阖郡缙绅诸山耆旧等请师重兴忠州治平禅寺入院。

佛殿基地为基址天为椽四方八面尽阑千一画三爻成四柱扶起大觉作伽蓝日月星辰照灯火江湖淮海涌源泉佛祖定位鬼神幽潜喝一喝唤作百无禁忌庆忠老汉于此开山卓拄杖三下。

腊八上堂僧问治平初创法席新开请和尚答话师云昔时者日此土西天进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如何是现前境师云三间风雨屋八面芰荷池进云如何是当机句师云问得恰好乃云昔日世尊悟道三叹奇哉看来此件大事真个奇特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非有心得非无心通上智轻意蹉过下愚蠢蠢难明是以大道寂寥知音者鲜山僧自丁丑于聚云堂上登曲录木弄鬼眼睛嗣后过东往西图南适北横说竖说譬说喻说尘说刹说随宜说炽然说不觉闲言空语狼藉成编或视为绮语或视为脱空或视为谲诞或视为圆滑任随两谎独一拿三道三而今说道治平院里喜得舌头不出口良久画○相云植柳溪头空界月当年曾照旧园林。

(普陀嗣法孙性统重刊)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二终

 

猜你喜欢
  卷第九·佚名
  卷第九·通云
  卷第十·佚名
  卷十·佚名
  华喻品第十八·佚名
  卷第二十九·德清
  剩录序·元来
  卷第十三·佚名
  跋·书玉
  卷四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下·窥基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印度之佛教解脱与涅磐·梁启超
  福州玄沙宗一大师广录上·玄沙师备
  卷三百五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东海渔歌卷五·顾太清

    黄鹤引 挽白云观主张坤鹤老人寥天宗洞,鹤驾云軿众仙拱。五千文字功夫,玄珠流动。凝神接踵,不比寻常铅汞。七十年、算是游戏人间一梦。从此谢几尘,大药存真种。炼成冰雪肌肤,驯龙调凤。道高德重,宝籙丹书亲奉。一朝归去,御万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五七言絶句智舷野航泛艇秋湖渔者稀船头船尾雪鸥飞偶然放到茅庵畔载得白头僧共归题周服卿画两岸芙蓉色竞红蒹葭容易起秋风翠禽个个求鱼食分占枯荷瞰水中题徐春门画山头云湿皆含雨溪口泉香

  • 卷三十七 漢紀二十九·司马光

      起屠維大荒落(己巳),盡閼逢閹茂(甲戌),凡六年。   王莽始建國元年(己巳、九年)   春,正月,朔,莽帥公侯卿士奉皇太后璽韍上太皇太后,順符命,去漢號焉。   初,莽娶故丞相王訢孫宜春侯咸女為妻,立以為皇后;生四男,宇、獲前誅死,

  • 卷七十四 前凉録五·崔鸿

    张玄靓[一作玄靖] 张玄靓字符安重华之少子母郭夫人所生也祚既被杀宋混张琚等上玄靓为持节大将军凉州牧护羌校尉西平公时始年七岁废和平之号复称建兴四十三年大赦境内及张瓘至姑臧推玄靓为使持

  • 卷二十八·杨士奇

    永乐二年二月壬申朔世子悦火廉来朝 敕江西总兵官襄城伯李浚等曰永新县民流劫朕即位之初不欲发兵虑害及无辜故旦遣人招谕使各复业改过自新今得奏知彼不悛前非为患尤甚杀死弓兵里长及邀捉巡检等事如此即不可再以理谕必

  • 七十八、编辑小说杂志·包天笑

      前所纪载,我在上海的时报馆当编辑的时候,同时也写小说,编杂志,一天到晚,就忙了那些笔墨上的事。那个时候,我正当壮年,精种很好,除了编辑报纸杂志以外,每天还可以写四五千字,在卖文上,收入很丰。那个时候,各女学校的教书已不去

  • 嘉定县乙酉纪事·赵曦明

    朱子素九初崇祯十七年甲申春三月丁未,思宗烈皇帝既殉社稷,其年夏五月戊子朔,南京文武诸大臣奉福王监国。壬寅,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乙酉春三月,北兵由河南分道南下。夏四月丁丑,破扬州。五月庚辰,渡江。壬辰,圣

  • 卷十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七 朱批黄叔琳奏摺 浙江廵抚【臣】黄叔琳谨 奏【臣】一介庸愚智识短浅荷蒙 皇上天恩擢抚浙省奉 命之日夙夜畏惧恐不胜任蒙 皇上训诲周

  • 差务例·佚名

    目录 粘贴印花请归都司盖印 伴送琉球贡使赴京,应派文武员弁各一员伴送 剿办台匪备应章程 上游各县承办各项差务,现拟酌量道途远近帮贴经费章程 闽省上游各县供应琉球回贡续议增减差务经费数目 粘贴印花请归都司盖印 一

  • 卷七八·邱濬

    ▲一道德以同俗 《易》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程頤曰:“火與天同,故為同人之義。君子觀同人之象而以類族辨物,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若君子小人之黨、善惡是非之理、物情之離合、事理

  • 李克书·李克

    序《李克书》一卷,周李克撰。《汉志.儒家.李克》七篇注云「子夏弟子,为魏文侯相」。陆德明《经典释文诗叙录》云「子夏传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陆玑《毛诗疏》谓「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申公,申公授魏人李克」。

  • 海外读书杂记·胡适

      我去年到欧洲,除会议及讲演之外,居然能在巴黎的国立图书馆【biblioth&egrave;que nationale】和伦敦的英国博物院【british museum】读了不少敦煌写本。我在巴黎读了五十卷子,在伦敦读了近一百卷子。我的主要目的在

  • 指月录卷之三十二·瞿汝稷

    六祖下第十六世▲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要下酬答法要之余示谕。自到城中。着衣吃饭。抱子弄孙。色色仍旧。既亡拘滞之情。亦不作奇特之想。宿习旧障。亦稍轻微。三复斯语。欢喜踊跃。此乃学佛之验也。傥非过量

  • 道光晋江县志·周学曾

    周学曾撰,七十七卷,晋江地方志

  •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佚名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三种著录《上清玉精真诀三九素语》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述三九素语玉精真诀和帝君玉文

  • 金方镇年表·吴廷燮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

  • 因缘僧护经·佚名

    佛说因缘僧护经,失译,一卷。五百商人入海时,请僧护为说法者。迨至海中,龙王乞僧护去授四龙子以四阿含经。商人还时,僧护自海出同还。途中相失。见地狱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处一宿济度之。来见佛,问因缘。佛一一答之。

  • 弥勒上生经宗要·元晓

    佛教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弥勒上生经》的论释书。分十门:初述大意、二辨宗致、三二藏是非、四三经同异、五生身处所、六出世时节、七三世有无、八三会增减、九发心久近、十证果前后。在“三经同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