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千松笔记

全一卷。明代僧大韶着,明末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辑录大韶住辨山千松禅院时所记述之千松笔记、禅宗合论、楞严击节、杂着等四篇,而以卷首之千松笔记作为题名。内容揭示参禅悟道可于世间法内检出出世间法,于出世间法内检出世间法。或谓本书原系五篇,尚有金刚正眼一篇;然卍续藏并未刊录。

《千松笔记》全部章节目录

(1)千松笔记序
(2)千松笔记

猜你喜欢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智旭
  雪堂拾遗录·雪堂道行
  瞿昙弥记果经·佚名
  诸佛要集经·佚名
  法事赞·善导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佚名
  宝行王正论·龙树
  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慈氏菩萨誓愿陀罗尼经·佚名
  大乘圣吉祥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礼·佚名
  毗尼母经·佚名
  增集续传灯录·南石文琇
  翼庵禅师语录·善酂
  长部经典·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生活·徐志摩

    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条甬道: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在妖魔的脏腑内挣扎,头顶不见一线的天光,这魂魄,在恐怖的压迫下,除了消灭更有什么愿望?五月二十九日

  • 卷七十六·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六    宋 陈起 编许棐融春小编 开炉十日并当融春小室为六藏计乱书中得旧稿数纸稿自甲午至己亥诗不满三十更散失不得传则与日月俱弃矣并缀数文为融春小编非

  • 卷一百五·列传第二·柯劭忞

      ○烈祖诸子   △哈撒儿 也生哥 势都儿 哈准 子按只吉带 哈丹 帖木哥斡赤斤 塔察儿 乃颜 别克帖儿 别勒古台 口温不花   烈祖神元皇帝六子:宣懿皇后生太祖皇帝,次哈撒儿,次哈准,次帖木儿斡赤斤;太祖异母弟别克帖

  • 卷二百五十七 列传四十四·赵尔巽

      赵国祚 许贞周球 徐治都胡世英 唐希顺李麟 赵应奎赵赖 李芳述 陈世凯 许占魁   赵国祚,汉军镶红旗人。父一鹤,太祖时来归。天聪间,授三等甲喇章京。国祚其次子也。初授牛录额真,屯田义州。从征黑龙江。取前屯卫、中

  • 朱子年谱卷三·王懋竑

    宝应王懋竑撰淳熙九年壬寅五十三嵗春正月巡历绍兴府属县婺州衢州【行状分画既定按行所部穷山长谷靡所不到拊问存恤所活不可胜计每出皆乗单车屛徒从所历虽广而人不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仓皇惊惧常若使者压其境至有自引去

  •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佚名

    六六○ 寄谕各省督抚将志乘所载应禁诗文及著者事实书目概行删节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奉上谕:据闵鹗元奏各省郡邑志书内,如有登载应销各书名目及悖妄著书人

  • 卷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钦定大清通礼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四吉礼奉先殿致祭奉先殿之礼国家崇建奉先殿于景运门之东祗奉列圣列后神位日献食月荐鲜朔朢朝谒时节展拜出入启吿恭遇圣诞忌辰及诸令节庆典则于后殿上香

  • 张子正蒙注卷七·王夫之

    有司篇  有司,政之纲纪也。  素习其事,则大纲具悉。  始为政者,未暇论其贤否,必先正之,  正其职掌。  求得贤才而后举之。  为政者迫于有为,急取有司而更易之以快一时之人心,而新进浮薄之士骤用而不习于纲纪,废事

  • 泾野子内篇卷九·吕柟

    鹫峯东所语胡大器问汉书多难看先生曰如汲黯董仲舒茅容管宁诸子传先取作一编时常便览以作志气不为文章计亦自不难方秀才拜先生祭茶先生曰茶不必祭祭酒则可酒尊者祭过亦不消且礼者宜也父子不同席若父喜命坐则坐亦不可拘

  • 明本释卷中·刘荀

    (宋)刘荀撰正名分者为政之本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范太史曰政者治天下之法度也胡衡麓曰夫政者凡纪纲法度举错因革维持社稷康保人民者是也有司所掌笾豆出纳簿书期会文为之末者耳夫政与事相须以成者也周礼

  • 汉书儒林传辨伪第五·康有为

    歆修《六艺略》,既尽窜伪经遍布其中矣,无如伪书突出,师授无人,将皆疑而莫之信也。于是分授私人,依附大儒,伪造师传,假托名字,弥缝其隙,密之又密,所以深结人信者在此。然范升已谓左氏师授无闻矣。案经久远,无不破露,今发其覆,作伪之

  • 春秋纂言总例原序·吴澄

    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昔唐啖助趙匡集春秋傳門人陸淳又類聚事辭成纂例十卷今澄既采摭諸家之言各麗于經乃分所異合所同倣纂例為總例七篇初一天道次二人紀次三嘉禮次四賓禮次五軍禮次六凶禮次七吉禮例之綱七例之目八十有八凡

  • 瑞鹿先禅师·惠洪

    祖师名本先。生郑氏。温州永嘉人也。儿稚不甘处俗。去依集庆院沙门某。年二十五。为沙弥。诣天台国清寺。受满分戒。即造韶国师。服勤十年。住瑞鹿寺。足不历城邑。手不度财帛。不设卧具。不衣茧丝。卯斋终日。宴坐申

  • 上二·元照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上二释结界篇结谓白二限约。即能被之法界。谓分隔彼此。即所加之处。疏云。加法约处除彼局。此故曰界也。律云。界者作羯磨。唱制限者是。又了论疏解本音四摩此云别住。谓此住作法与余住不相通。各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憨予暹禅师语录憨予暹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 法云 广学 等编住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姑射山乾明禅寺语录顺治辛丑季秋望日就本寺受请孟冬望日众请。上堂拈香祝圣毕次拈香云此瓣香诸人已知不必更举不图报

  •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佚名

    一百八十卷。乾隆二十九年奉敕撰。与《大清会典》同时告成。《会典》原本,以则例散附各条下,盖沿历代之旧体。至是乃各为编录,使一具政令之大纲,一备沿革之细目,互相经纬,条理益明。考《周礼》为一代之典制,而六官所职,其文颇

  • 报任安书·司马迁

    散文。又名《报任少卿书》。西汉司马迁作。关于本文写作背景,汉代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故人益州刺史任安,予迁书,责以古贤臣之义。迁报之。”关于本文的抒情特色,后人多有评

  • 明州天童景德禅寺宏智觉禅师语录·正觉

    4卷,宋正觉说,净启重编。卷一,上堂晚参示众。卷二,举古。卷三,颂古。卷四,机缘塔铭铭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