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鲁迅与歌谣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点枯窘,恐怕不能写得好,因为我写鲁迅纪念的文章,都是回忆小品的性质,所用的材料须得是事实,而事实则是有限量的。这好比是一叠钞票,用一张少一张,到用完便没有了,不可能自己来制造补充。关于鲁迅我已经写了不少文章,存储的材料几乎没有什么了。此次给《民间文学》写稿,尤其觉得为难,在这一方面其实并不曾写过文章,难的在于根本缺少材料。鲁迅曾经译过“俄罗斯童话”,但那乃是后期的事情,在他前半期却还没有注意,即如格林姆兄弟的《德意志家庭童话》,他大概也只有小丛书本,虽是全书,但并没有那么许多的研究解说。只是对歌谣,他曾有过关心,这是我唯一的记忆与材料了。

一九一〇年前后,即是清末民初,鲁迅在从事于《古小说钩沉》和《会稽郡故书杂集》的辑录工作,到了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成立,他那工作差不多完成,便应蔡孑民之召,往南京教育部任职,不久随着政府迁移至北京。那时我留在家乡,除在中学校教一点书之外,开始收集研究儿歌与童话,先后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四年中,用文言写了几篇论文,在那时当然无处可以发表,有一篇《童话之研究》寄给《中华教育界》,送给它白登,只希望给与该杂志一年份(代价计一元)作报酬,终于也被拒绝,寄给鲁迅去看,由他主持转交《教育部编审处月刊》,并后来所写论文,陆续发表在那上面。他特别支持我收集歌谣的工作,大概因为比较易于记录的关系吧,他曾从友人们听了些地方儿歌,抄了寄给我做参考。我的收集本来是故乡为主,他在北京所能听到的当然都是些外地的,寄给我的一张底稿我还保留着,后来将原本送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鲁迅著作编辑室了,文句抄留在歌谣稿本上。查甲寅(一九一四)年旧日记,二月项下有云,六日得北京一日函,附儿歌数首。全文今抄录于后:

(直隶高阳)

(江西南昌)

(安徽)

(以上北京)

驮得拐杖后园赶雄鸡。

风来了,雨来了,

锅台3后头有一个大西瓜。4

锁笼锁箱锁弗及。

这里藏?2

这里断句系以韵为准,与以文法为准者不同。

车水车水,车到杨家嘴。

花墙破,驴推磨。

羊,羊,跳花墙。

管我白腿不白腿。9

猪挑柴,狗弄火。

爹话一盆花归哉!

爹爹见我归,

爷爷话敲背肉归哉!

爷爷见我归,

棉花桃,满地蹦。5

杨奶奶,好白腿。

月公爷爷,8保佑娃娃。

月亮弯弯,囡来望娘。

捡起罗裙揩眼泪。

挑开船篷13外孙抱弗及。

拔起竹竿赶市去。12

我车我的水,

我的《越中儿歌集》,从一九一三年一月计划起,收集材料也已不少,却终于未曾编成。到了一九三六年四月,改名《绍兴儿歌述略》,写了一篇序文,登在当时北京大学的《歌谣周刊》上,预备赶紧把它编出来。可是因为有些方言的句子,用字拼音都是问题,而且关于风俗和名物,须要许多繁琐的解释,一时未能着手。去年有朋友提议,最好能设法编好,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时印出来,也好做个纪念。这个主张很好,我也很有这个意思,我预写那篇《儿歌述略》的序文以来,岂不也已是二十年过去了么。不过力不从心,至今还只有一本草稿,实在很是惭愧。现在姑且抄两章下来,比较易于记录的,作为鲁迅故乡地方歌谣的样本。其一是“月亮弯弯”,依据范寅著《越谚》卷上所载,范氏原本在题下有小注云:“此谣越俗出嫁女人情如绘。”

我们这里再来抄一篇,系从平水地方一位老太太口里采集来的,流传于老百姓中间,对于升官发财思想似嘲似讽,颇有意思。歌的表面是嘲笑癞子的。

庙里藏。

小轿车,白马拉。

小猫上炕捏饽饽。

嫂嫂见我归,

娘话心肝肉归哉!10

娘娘话穿针肉归哉!

娘娘见我归,

娃娃长大,上街买菜。

姥姥6见了外甥甥7。

唔妈11见我归,

唏哩哗啦1回娘家。

哥哥见我归,

和尚背了鼓来了。

关得书房假读书。

儿郎儿郎你看家,

你走你的路,

一藏藏了个小儿郎。

癞子癞新鲜,

爬起天亮去耘田。

一耘耘到大路沿,

癞子沰勒沰勒14开火吃潮烟。

吃浪一口大青烟,

我道哪里个青龙来出现,

哪道是一根大黄鳝!

我要捉,伊要颠。

走过个叔叔伯伯拨我上上肩!

一肩肩到大堂前,

十节驮来腌,

廿节驮来鲜。

头头尾尾晒鳝干,

黄鳝骨头买引线。

一卖卖到十八千,

放债盘利钱,

赶考中状元,

前门竖旗竿,

后门钉牌匾。

(《民间文学》)

1原注,铃铎之声属也,非指人声。

2问词,犹言哪里藏也。

3灶头也。

4按此歌当风雨将至时,小儿群集而唱之。

5踊也,跃也。

6外祖母也。

7第二甥字不知本字,系动词,谓甚爱也。(此处外甥系北方俗语,其实应当写作外孙才对。)

8按此以月为男性也。

9据云下等社会小儿唱之,然不似儿歌也。

10归字绍兴俗音读如居,哉为语助词,犹言回来了。肉即“骨肉”之意,对于儿童爱怜的称呼,读如泥何切入声。

11唔妈即是母亲,或亦称娘及唔娘,这里盖取前后有变化。

12范氏原注云:越乡动辄用船。这里竹竿即是指定船的篙,言将摇船往市里去。

13挑字原本写作土字偏旁,读如兆平声,系说移动船篷。

14沰勒沰勒犹言滴沰,沰字读如多入声,形容使用火刀火石取火时的声音。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列传第二十四·脱脱
  卷一百五十四·列传第五十一·柯劭忞
  ●崇禎長編卷之四十四·汪楫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九、为什么山西百姓争先·雍正
  第七十二回 髯将军败敌扬威 愚参谋监军遇害·蔡东藩
  提要·陈栎
  七国考卷十·董说
  第十七节 郑氏亡后之台湾·陈匪石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卷三十九·苏辙
  ·剿灭嘉义二重沟逆巢并会同筹办防海事宜摺·丁曰健
  一一五、孟子游梁考·钱穆
  卷二十九·黄训
  卷二百十二上·雍正
  190.范仲淹实行新政·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章 誓死不从·屠隆

    〔生上从人随上〕淸都在人境。飞仙不难遇。欲寻匡庐峯西泛九江去。来到此处。已是江边了。从人可叫江船来。〔丑叫介净末外小生扮江船上〕乘舟九江水。不是九江人。结就靑丝网。中原收凤鳞。客官要往那裏去

  • 卷九·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九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三十二首 闻徵四处士 一诏羣公起移山四海闻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送友人下第游边 失意穷边去孤城值晚春黑山霞不赤白日鬼

  • 卷二十八·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劒南诗稾卷二十八 宋 陆游 撰 感怀 老病与世絶屏迹三家村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客至不能迎坚坐度朝昏一窗修竹下超然傲羲轩外物自变迁内景常默存黄流不注海浩浩朝崐崘妙道本自得至言初不烦功成出绪余

  • 卷六 神宗·王夫之

      〖一〗  言有大而无实,无实者,不祥之言也。明主知之,知其拓落而以是相震,则一闻其说,而屏退之唯恐不速。唯智小而图大,志陋而欲饰其短者,乐引取之,以钳天下之口,而遂其非。不然,望而知其为妄人,岂难辨哉?   王安石之入对,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六年十二月丙辰朔户部奏有司徵比钱粮火耗加收渐重请如御史言亟行禁革 上曰钱粮拆封加耗乃近来通弊顷因虏警不得已量为加派若有司再加朘削民生何繇得安依议通行禁革违者着抚按官特<锍-釒>紏参追赃治罪司道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张忠定公咏神道碑韩琦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以魁竒豪杰之才逢时自奋智略神出勋业赫赫震暴当世诚一世伟人也琦向守大名其孙尧夫主簿元城一日具书来告曰尧夫之曽祖昔事太宗真宗朝勤劳内外有大名

  • 苏轼传·脱脱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他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之处,就能说出其中的要旨。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时,激愤叹息,苏轼请问:“我如果成为范滂,母亲是否赞许?”程氏说:“你能成为范滂,难

  • 张元素传·脱脱

    张元素,字洁古,是易州人。他八岁的时候参加童子举考试,二十七岁去考经义进士,因为冒犯了庙讳而落了榜。元素于是去学医,没有什么知名度,夜里他梦见有一个人用大斧长凿凿开了他的心窍,把数卷书放在里面,于是透彻地通达了书中讲

  • 卷二百八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八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巡幸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率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廵守以大习之

  • 卷三百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八旗大臣年表六部院大臣年表二<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十五>

  • 卷三十六 学记第十八·郑玄

    (陆曰:“郑云:《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名曰《学记》者,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此于《别录》属《通论》。”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讠叟闻,不足以动众。(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于法式也。求,谓招来也。讠

  • 繇役第四十九·桓宽

    【题解】&ldquo;繇役&rdquo;正文作&ldquo;徭役&rdquo;,&ldquo;繇&rdquo;&ldquo;徭&rdquo;古通。本篇就由于反抗匈奴侵扰的正义战争,而带来的繇役&mdash;&mdash;即动员人力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继续说明备边的重要性,认为

  • 宗镜录卷第二十三·延寿

    夫菩提之道。不可图度。约一期方便宁无指示。如何是菩提之相。答。若约究竟菩提。体常冥寂。如。净名经云。寂灭是菩提。离诸相故。若以无相之相。于方便门中。不无显示。令初发菩提心人。分明无惑故。如先德云。谓寂

  • 摩诃止观卷第七上·智顗

    摩诃止观卷第七上第五识通塞者。亦名知得失。亦名知字非字。如上破法遍。应通入无生。若不入者。当寻得失必滞是非。不得一向作解。何者。若同外道爱着观空智慧。宜以四句遍破。能破如所破令众塞得通。若不执观空智

  • 来自沼泽乡的女孩·拉格洛夫

    塞尔玛·拉格洛夫自幼就受到传奇故事的熏陶濡染,后来又酷爱思索,想像力非常丰富。只有这样的一颗心灵才能够大胆地去揣测解释那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神秘世界的奥秘。……正如沙漠中炽热空气的折射使得旅行者目睹海市蜃楼的

  • 六壬经纬·铁瓮子

    《六壬经纬》是(清)铁瓮子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大六壬入门古籍,结构简洁紧凑,适合入门级参研。

  • 尚论篇·喻昌

    伤寒著作。八卷。又名《尚论张仲景伤寒论》。清·喻昌撰。初刻于1648年。本书主要参考《伤寒论条辨》。但编次有所不同,内容有所补正。 喻氏遵方有执之论,以冬伤于寒,春伤于湿,夏秋伤于暑为主病之大纲;四序之中,以冬

  • 续资治通鉴·毕沅

    记述中国宋辽金元史编年体著作。毕沅编著。初刻仅为103卷,后有桐乡冯集梧补刻,始全部刊印行世。同治年间苏州书局出版重刻本。继有世界书局出版缩印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以重印。1957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本。毕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