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齣 开宗第二齣 赠玉第三齣 园逅第四齣 梦俊第五齣 縧探第六齣 笺允第七齣 奇术第八齣 赴约第九齣 露遣第十齣 怆别第十一齣 宠拜第十二齣 虏骄第十三齣 拂券第十四齣 隙中第十五齣 促晤第十六齣  
- 孙少监光宪 四十八首菩萨蛮五首 河渎神二首 虞美人二首 后庭花二首 生查子三首 临江仙二首 酒泉子三首 清平乐二首 更漏子二首 女冠子二首 风流子三首 定西番二首 河满子一首 玉蝴蝶一首 八拍蛮一首  
- ●元诗纪事卷三十四 【 释子】侯官陈衍辑子温有规德丰炳同净权存诚了慧有在溥光明本与恭觉恩行端一初圆至善住本诚广漩寿宁梵琦祖柏若舟宗衍文信 
- ○上谕◇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上谕各省乡民设团自卫,保护身家,本古人守望相助之谊,果能安分守法,原可听其自便。但恐其间良莠不齐,或藉端与教民为难,不知朝廷一视同仁,无公畛域。该民人等所当仰体此意,无得怀私逞忿,致启衅端 
- 永乐十四年五月壬辰朔暹罗国王昭禄郡膺山多罗谛剌卒其子三赖波磨剌札的赖遣使柰世贤等告讣且请袭爵诏遣中官郭文往祭其文别遣使赍诏封三赖波磨剌札的赖为暹国王仍赐之素绮素罗白氊然布等物并赐其头目大库等币帛○甲午 
-  宣统元年。己酉。秋七月。戊申朔。时享太庙。遣豫亲王懋林恭代行礼。现月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陈夔龙等、电奏悉。着该督等咨商柯逢时、庞鸿书、体察情形。妥筹办理。电寄  ○邮传部奏、展筑张绥铁路。据工程 
-  列传六周诸王子传平桓荘诸子 王子狐 王子克 王子頽王子带【甘成公 甘景公 甘简公甘惮公 甘平公 甘桓公附】王子狐平王子郑武公荘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 
- 刘黑闼,贝州漳南县人。他狡诈蛮横,爱喝酒,喜欢走六博下围棋,不干事,长辈为他伤脑筋。年轻时跟窦建德相友好,家境贫困缺吃少穿,窦建德往往资助他。隋朝末年逃亡在外,跟随郝孝德聚众抢劫,后来归附李密当裨将。李密失败后,被王世充 
-         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在战国、秦、汉年间彻底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地位,几乎已成为变相的封建了。        一、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东汉士族地位的获得,本由当时的察举制度。三 
-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钦定大清通礼目録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之一吉礼南郊冬日至大祀孟春上辛祈谷龙见常雩大雩因事只吿升配卷之二北郊夏日至大祭因事只告升配卷之三宗庙时飨大祫亲诣只告遣官只告升 
- 李翼纯 年三十一岁。生于广州。兄扬庭。任香港中国电报局会计员。已婚。子三。女一。初学于广东高等学堂。及两广游学预备科。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辛博森学校。宣统元年。入康奈尔大学。习地质及矿学。民国元 
- 朱陆同异论 史法质疑 读史质疑一 读史质疑二 读史质疑三 读史质疑四 读史质疑五 武承先生既没之明年予既刊其王学质疑先生子升孙复寄朱陆同异论一篇史法质疑一篇读史质疑五篇皆先生平日开示学者吃紧为人之言其间有为 
- 宋 家铉翁 撰成公下【简王五年晋景十九年】十年春卫侯之弟黑背帅师侵郑【义已见隠七年】母弟岀聘脩时事之常犹之可也以将兵伐国非所似亲爱其弟春秋之书之所以讥也春秋有书齐侯之弟秦伯之弟郑伯之弟宋公之弟者书弟虽 
-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五十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缁衣第三十三○音义刘瓛【误刘献】子言之节疏为上易事也者【监本也字脱毛本误】万国作孚【国经作】疏好贤如缁衣○郑桓公武公父子并为周司徒【桓武字误倒】恶 
-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大般若经从五百六十六尽第六百凡三十五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六十六  三藏法师玄奘译。  阿难陀(唐云庆喜旧曰阿难梵语略也)。  憍陈那(旧云憍陈如佛初成道度五俱轮此其 
- 亦译《生活的智慧》,19世纪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重要伦理学著作之一。1890年出版。书中认为:人的命运自生开始就不能改变,只能在注定的生命线上展开自己,生命在什么位置就在什么位置,人唯一能做的是借助意志努 
- 元杂剧剧本。简名《焚儿救母》。撰人姓名不详。末本。剧写汴梁张屠事母至孝,母病重想吃米汤,张屠将棉袄典当,得米2升。张屠妻又让他以首饰换沙为婆母治病,王员外却给了假药,医疗无效。张屠夫妻遥拜东岳神,愿将3岁的儿子喜孙 
- 二卷。清释宝贤编。宝贤为清鄮山阿育王寺沙门,俗姓时,字思齐,号省庵。常熟(今属江苏省)人。“省庵法师”即是指释宝贤。宝贤少年甘蔬食,厌酒肉。后接触佛经,感念心净。梦观阿育王塔,发下供养四十八愿。弱冠之年,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