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 
-   《皇宋纪事本末》,宝祐元年,直徽猷阁谢侯守庐陵,始以家藏本刻于郡斋。侯既去,予于郡学见之,借授贡士徐君琥传录。徐以郡本不可复得,有意转刻于家。或谓卷帙繁多,宜作节本,予亟止之曰:『史未易节也。前代史尚难之,况国朝节史 
- 前纪八禅通纪尊卢氏尊卢氏,是为宗卢。其立政也,官天墬、府万物,莗天下之故,惟以币行。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扬和,以顺天下,而世用宁焉。治九十余载,位台之阳,葬于浮肺山之阴。后有尊氏、尊卢氏、氏。自余季甫志学遾通三经,且 
- 洪武十三年六月庚申朔  上谓侍臣曰人主能清心寡欲常不忘博施济众之意庶几民被其泽侍臣对曰  陛下此心即天地之心也惟人主之心无欲故能明断万事万事理则天下生民受其福  上曰人之不能明断者诚以欲害之也然明断亦不以急 
- 万历十五年乙卯朔御史马朝阳复除浙江道修撰朱国祚复除原职○升浙江金华府知府曾如春为湖广副使○原任南京吏部尚书何宽卒赐祭葬如例○河南抚按衷贞吉等参永城知县赵廷璧重徵里甲诏追赃为民○浙江抚按滕伯输等题金秋异 
- ●舟山后语(沈墨庵补述)张肯堂、董玄、曾应选、顾汾、江中泛、陈所学、朱养时、梁隆吉、林之瑛、刘午阳、阮进、张名振、张名扬、杜伯起、张瑞初、王朝先(刘孔昭、徐孚远、阮骏、江天保、黄斌卿、陈九征、李思密、郑遵俭 
- 孛术鲁罛,字子..,祖籍隆安。金朝泰和(1210—1218)年间,改女真族姓氏。罛幼年时,就能勤奋学习,父亲去世后家境渐衰,罛虽无抚恤,但对学习更加努力。后拜萧克翁为师,克翁是宋参政萧燧四代世孙,他的学问和品德受到全州人的尊敬。后 
- 宋纪九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453年)  [1]春,正月,戊寅,以南谯王义宣为司徒、扬州刺史。 [1]春季,正月,戊寅(初四),刘宋文帝任命南谯王刘义宣为司徒、扬州刺史。 [2]萧道成等帅氐、羌攻魏武都,魏高平镇将苟莫于将突骑二千救 
- ◎兴福篇第九之二(正传二十一人附见三人)○唐京师光宅寺僧竭传释僧竭者,不知何许人也,生在佛家,化行神甸。护珠言戒,止水澄心。每嗟靳固之夫,不自檀那之度,乃于建中中造曼殊堂,拟摹五台之圣相。议筑台至于水际,竭惧伤生命,俾立三 
-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耶句。来诣佛所。阿难白佛言:有异学梵志。今来在外。欲咨所疑。天尊曰现之。梵志乃进。稽首佛足。天尊曰就座。梵志就座。须臾退坐曰:吾闻佛道厥义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四门第五子摄颂曰。旃荼苏陀夷  大衣暂时用师谟婆苏达  取钵己物想阿市多护月  贼想取自衣此颂与广释盗戒不异。故更不出寻彼可知。第四门第六子摄颂曰 
- (前阙)经曰。世尊告曰。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 述曰此答也。即次第答前少欲最安乐者。答第一问。俭约为少。耽嗜名欲。世间耽嗜唯少唯广□□愚情速即破坏。寻生追恋。苦恼切心。佛法反俗贵 
- 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核)、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 
- 综合性门径医著。五卷。清程国彭撰。成书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程国彭,字锺龄,号普明子。生卒年不详。天都(今安徽歙县)人,清代医家。程氏以医术名噪于康熙、雍正年间。《医学心悟》为其代表作。本书是程氏积三十年之医 
- 《圣祖仁皇帝实录》300卷。全称《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实录》。雍正元年(1723)命大学士马齐、朱轼等人开馆纂修,九年(1731)十二月成书,书中记载了玄烨自顺治十八年 (1661) 正月 
- 一卷,清翟蔼撰。“九畹”是作者的号。本书共由五篇史论组成。①《辩方望溪淮阴传书后》,方苞认为韩信之罪在于请假王与约分地,作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韩信的不幸在于以其能溶死而不善自令;②《书东坡贾谊论后》,苏东坡认为, 
- 姚廷遴著。所记起于明崇祯元年(1628),止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姚为上海人,先任县吏,继为乡农,深知民间疾苦。在其笔下,或记县官肆虐,如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初,连续三月,多雨歉收。知县涂贽征粮甚迫,百姓无措,多 
- 梵名S/a^listamba 。全一卷。译者不详。又作稻芊经、稻秆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本经系弥勒应舍利弗之请,宣说因缘生法有内因缘与外因缘二种,并以稻芊之由种生芽、由芽生叶,乃至由华生实,比喻十二因缘之次第生起。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