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品弟子经

随机推荐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张次溪

    (近人)张江裁 辑●目录《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序《北平梨园金石文字録》题辞北京梨园金石文字録 梨园馆碑记在右安门内陶然亭,今已磨毁。 重修喜神祖师庙碑志在崇文门外精忠庙 重修喜神殿碑序崇文门外精忠庙 重修安

  • 跋·顾起元

    万历戊午孟秋十一日,坐归鸿馆中校赘语十卷都讫。此书乃数年来所札记者,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顷二年中以病兀坐,长日无聊,小为编叙,以散怀送日。虽寿之板,本无足存,姑留以诒子侄而已,不敢以示人也。遯园居士再识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佚名

    弘治十七年二月癸巳朔大理寺卿杨守随乞致仕不允○初广东归善县清溪等处山产铁矿有巫琮招古三仔等就山煽铁因啸聚为盗官军捕之琮逃去而获三仔等知府涂畴误以三仔为胁从颂系于外会番禺民张文俊罗时等奏请立官炉纳课行勘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五·佚名

    万历七年三月丙午朔孝肃皇后忌辰祭 裕陵遣新建伯王承勋行礼○辅臣张居正等题该文书房口宣 圣意 圣躬万安 两宫圣母例有进奉及内外人等合行赏赉目今内库缺乏欲传取光禄寺银十万两应用臣等看得该寺积贮银两本以供办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天启三年十二月丙戌朔辽东巡抚张凤翼疏言关外辽民可悯者四可虑者五辽官世级不能承袭俸无处关支可悯者一辽生奔逃无黉序以栖身无租庸以代食可悯者二辽人来归居食罔措可悯者三夫妻父子强□仳亻离或被戮东夷或见羁西虏可

  • 卷之九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四【七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录卷十四【七则】    宋 岳珂 撰 九阁 熙陵笃意右文篇章翰墨夐出前代帝王之右真皇继统首辟龙图阁以严毖藏此本朝西清列阁之权舆也阁在会庆殿西偏北连禁中阁东曰资政殿西

  • 通志卷七十九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二后汉四王三侯齐武王縯【北海静王兴敬王睦】赵孝王良 城阳防王祉泗水王歙 安成孝侯赐 成武孝侯顺 顺阳怀侯嘉光武十王东海恭王彊 沛献王辅 楚王英 济南安王康

  • 一二八 每周评论上·周作人

    《北大生活》的大事记上有这几项记录:“民国七年十二月三日,新潮杂志成立。”《每周评论》预定于十二月十四日创刊,我乃写了一篇《人的文学》,于十二月七日脱稿,送了过去,十四日得仲甫回信道:“大著《人的文学》做得极好,唯此

  • 卷三十一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一下 朱批马会伯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十七日湖北廵抚【臣】马会伯谨 奏为奏请 睿裁事窃据容美土司田旻如申称桑植协副将暨桑植军民府檄

  • 杂训第六·孔鲋

    子上杂所习。请于子思、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也杂者诸子百家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厉必由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

  •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二十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梨耆[耆:qí]弥。家居大富。生七男儿。为其妻娶。已至于六。残第七子。当为求妇。【白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

  • 卷第九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九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二十一眼根乃至无色界。修所断无明随眠灭。缘识及缘缘识。于九十八随眠中。一一有几随眠随增。答眼根灭缘识。欲色界二部

  • 红玫瑰旅馆的客人·安房直子

    “我”在森林里独自散步,遇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他穿着牛仔裤,肩上扛着几根树枝。他说他叫北村治,东京人,一年前辞了工作来这里,他要在这里开一家旅馆,旅馆的名字叫红玫瑰旅馆……天哪,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这可是“我”小说

  • 全蜀艺文志·周复俊

    地方诗文总集。六十四卷。明周复浚编纂。周复浚字子吁,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副都御史。周氏曾官四川按察副使,以为宋代所编《成都文类》所收未备,故重编蜀中文献,广收博采有关当地之诗文

  • 老舍诗选·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以小说和话剧驰名,写新诗,亦工旧体诗,有《老舍诗选》行世。

  • 白话周书·令狐德棻

    《周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唐令狐德棻等撰。贞观十年(636)成书。五十卷。记事上起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迄于隋灭周(581),凡四十七年历史。其中西魏二十二年,周二十五年。分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此为《周书》白话

  • 鬻子注·逄行珪

    《汉书·艺文志》著录《鬻子》二十二篇,而南朝梁庾仲容《子钞》、唐马总《意林》所录仅六篇,隋唐宋三《志》则均作一卷。今传本为一卷十四篇,有唐逄行珪注;行珪曾官华州郑县尉,唐高宗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