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杂训第六

子上杂所习。请于子思、孔白字子上子思之子也杂者诸子百家子思曰先人有训焉。学必由圣所以致其材也。厉必由砥所以致其刃也。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诗书而终于礼乐。杂说不与焉。又何请。子思谓子上曰白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

县子问子思曰、县子名■鲁人吾闻同声者相好、子之先君见子产时、则兄事之而世谓子产仁爱、称夫子圣人、是谓圣道事仁爱乎、吾未谕其人之孰先后也、故质于子、子思曰然、子之问也。昔季孙问子游亦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产之仁爱。譬夫子其犹浸水之与膏雨乎。康子曰子产死、郑人丈夫舍玦珮。妇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闻鲁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则生。其所不及则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广莫大焉。民之受赐也普矣。莫识其由来者。上德不德。是以无德。季孙曰善。县子曰其然。

孟子车尚幼。请见子思。子思见之。甚悦其志。命子上侍坐焉。礼敬子车甚崇。子上不愿也。客退。子上请曰、白闻士无介不见。女无媒不嫁。孟孺子无介而见。大人悦而敬之。白也未谕。敢问。子思曰然。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今孟子车孺子也。言称尧舜。性乐仁义。世所希有也。事之犹可。况加敬乎。非尔所及也。

子思在鲁、使以书如卫问子上、子上北面再拜受书伏读、然后与使者晏、遂为复书、返中庭、北面再拜以授使者、既受书、然后退、使者还鲁问子思、曰吾子堂上南面立授臣书、事毕送臣、子上中庭拜授臣书而不送、何也、子思曰拜而不送。敬也。使而送之。宾也。鲁人有同姓死而弗弔者、人曰在礼当免不免、当弔不弔、有司罚之、如之何子之无弔也、答曰吾以其疏远也、子思闻之。曰无恩之甚也。昔者季孙季康子问于夫子。曰百世之宗有绝道乎。子曰继之以姓义无绝也。故同姓为宗。合族为属。虽国子之尊不废其亲。所以崇爱也。是以缀之以食。序列昭穆。万世婚姻不通。忠笃之道然也。

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得嗣先君之业二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扬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子思答曰以伋所闻舜禹之于其父。非勿欲也。以为私情之细不如公义之大。故弗敢私之云耳。责以虚饰之教。又非伋所得言。公曰思之可以利民者。子思曰顾有惠百姓之心则莫如一切除非法之事也。毁不居之室以赐穷民。夺嬖宠之禄以赈困匮。无令人有悲怨而后世有闻见。抑亦可。公曰诺。

县子问子思曰、颜回问为邦、夫子曰行夏之时、若是、殷周异正为非乎、子思曰夏数得天。尧舜之所同也。殷周之王。征伐革命以应乎天。因改正朔。若云天时之改耳。故不相因也。夫受禅于人者则袭其统。受命于天者则革之。所以神其事。如天道之变然也。三统之义。夏得其正。是以夫子云。

穆公问于子思曰。立太子有常乎。答曰有之。在周公之典。公曰昔文王舍适而立其次。微子舍孙而立其弟。是何法也。子思曰殷人质。而尊其尊故立弟。周人文而亲其亲故立子。亦各其礼也。文质不同。其礼则异。文王舍适立次。权也。公曰茍得行权岂唯圣人。唯贤与爱立也。子思曰圣人不以权教。故立制垂法。顺之为贵。若必欲犯。何有于异。公曰舍贤立圣舍愚立贤。何如。子思曰唯圣立圣。其文王乎。不及文王者。则各贤其所爱。不殊于适。何以限之。必不能审贤愚之分。请父兄群臣。卜于祖庙。亦权之可也。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仁义回所以利之乎、子思曰、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猜你喜欢
  中正篇第八·张载
  君子的九种思虑·孔子
  卷九·吕祖谦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1)·戴圣
  卷四十·李光地
  卷七·严粲
  典命/职丧·佚名
  卷六十五·佚名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普陀洛迦新志卷五·王亨彦
  向重庆记者谈话·太虚
  卷第五·佚名
  沙门不敬王者论·慧远
  复王心禅居士书·印光
  深不可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出 玩图·孟称舜

    【夜行船】〔丑上〕笑问花时还问柳,谁似我遍体风流。只恨的未遇佳人,姻缘不偶,心下好生亻孱亻愁。生长朱门绣户,却恨姻缘迟暮。壁间遍挂美人图,日夕焚香赞慕。虽然不得亲身受用,也权当春风一度。自家为要选取浑家,遍地购得美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钟离上,诗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寻思,长生不死由人做。贫遭覆姓钟离,名权,字云房,道号正阳子。因赴天斋已回,观见下方一道青气,冲于九霄。贫道观看多时,见洛阳梁园棚内,一伶人,姓许名坚,乐名蓝采和

  • 律诗·秋瑾

    水仙花洛浦凌波女,临风倦眼开。瓣疑呈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余生有花癖,对此日徘徊。送别杨柳中庭月,来宵只独看。分离从此始,相见定年难。浦溆灯将烬,窗前泪未干。明朝挂帆去,谁伴倚栏干?咏琴志感泠泠七弦

  • 第四十七回 河北盗横行畿辅 山东贼毕命狼山·蔡东藩

      却说刘瑾等伏罪遭诛,张永以下,相率受赏,永兄富得封泰安伯,弟容得封安定伯,魏彬弟英,得封镇安伯,马永成弟山,得封平涼伯,谷大用弟大玘,得封永清伯,均给诰券世袭。张永等出了气力,可惜都给与兄弟。张永等身为太监,虽例难封爵,究

  • 卷二十二·沈德符

      ○督抚【总督军务】宋世总兵权者,以宣抚使为第一重臣,得僇制帅以下。至南渡又以写本无又以二字,武臣岳飞、吴玠辈,亦为宣抚不足重,于是张浚、吕颐浩等始称都督,而事权无可加矣。本朝宜德以后,大臣总督,止施于工程钱谷等项

  • 卷之一百六十二·佚名

    洪武十七年五月戊戌朔○己亥散毛沿边安抚司安抚覃野旺之子起剌什用来朝命以为本司佥事赐冠带钞锭○赐颍国公傅友德郑国公常茂永昌侯蓝玉荣阳侯郑遇春宣宁侯曹泰凤翔侯张龙安庆侯仇成普定侯陈桓东川侯胡海文绮钞有差○

  • 第二十一回 司马晋五十年五胡大乱·黄士衡

    词曰:闲行闲坐,不必争人我。百岁光阴弹指过,成得甚么功果。昨日羯鼓催花,今朝疏柳啼鸦。王谢堂前燕子,不知飞入谁家。诗曰:燕子来时春雪消,几家留得旧窝巢?风流王谢无踪迹,剩水残山似六朝。却说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南人,昭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两朝纲目备要十六卷不着撰人名氏所纪自宋光宗绍熙元年迄宁宗嘉定十七年事迹诸家书目皆不着録考元呉师道礼部集有答陈众仲问吹剑録云续宋编年于呉曦诛数月后载李好义遇毒死又有题牟成父所作邓平仲小传及济

  • 第三八五单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五日一二二一○--二·佚名

    淡水分府严,饬对役督同乡保长,接运军装等件到堑署淡水分府严单仰对役汤才,立即督同乡保长,速吊车户足数,前往头重溪,接运军装等件,沿途小心,督运到堑,交北右营查收。该役等毋得玩延,干比,速速。一、单仰私记

  • 泾野子内篇卷十五·吕柟

    鹫峯东所语许象先初见先生请教先生曰学者要在随时精察体认否则我虽多言亦无用犹是照旧人也吕潜问人事难以应接先生曰都不接来未免有失人处都要接来未免有失已处孔子云汛爱众而亲仁何城问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所信只是理

  • 卷七·杨简

    钦定四库全书慈湖诗传卷七      宋 杨简 撰齐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补音明谟郎切荀卿书昭昭乎其智

  • 卷七·陈深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编卷七       宋 陈深 撰宣公【名倭一名接又作委文公庶子母敬嬴公子遂弑大子恶而立之周匡王四年即位谥法善问周达曰宣】元年【癸丑】春王正月【高邮孙氏曰天下无王自平王而下也至於桓公王

  • 卷七十·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天子之孝别贤否【臣】按隂阳消长成否泰贤奸消长成治乱欲亲贤而逺奸非必古之帝王也然而佞似忠诈似信不察其然则忠被谤信见疑反易谬乱皆失其真中庸曰思事亲不

  • 第一卷·僧祐

    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第一(出长阿含经)劫初天地欲成。大水弥满。风吹结构。以成世界。此世欲成。光音天上福行命尽来生为人。皆悉化生欢喜为食。身光自在神足飞行。无有男女尊卑。众共生世故名曰众生。有自然地味。

  • 佛说大孔雀咒王经卷上(前方便法)·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尔时佛告阿难陀。若有苾刍苾刍尼国王大臣善男子善女人等。有所愿求。发心归命摩诃摩瑜利咒王者。应当先作如是启请命召法式为前方便。然后读诵无不遂心。南谟佛陀也。南谟达摩也。

  • 卷第十三·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十三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三世之四(南岳下第二世之四) 【增收】洪州泐潭常兴禅师。(嗣马祖)因南泉来见。师面壁而坐。泉抚师背。

  • 阮籍集·阮籍

    三国魏阮籍著。又称《阮步兵集》、《阮嗣宗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前后变化较大。《乐论》大约写成于正始初年(正始年始于240年,终于248年),继承了儒家的礼乐观,强调礼乐的教化作用,认为“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

  • 万如禅师语录·万如通微

    清通微说,行猷等编。十卷。卷首收序、荆溪龙池老和尚列传。卷一收住浙江嘉兴府如如禅院语录,卷二收住福建兴化府曹山上生禅寺语录,卷三至卷六收住荆溪龙池山禹门禅寺语录,卷七收示众、入室机缘、勘辩机缘、问答机缘、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