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三品弟子经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共会说经。贤者阿难从坐起白佛言。愿欲有所问。唯天中天解说。欲决狐疑。佛言善哉。恣所问。多陀竭当为汝解说之。阿难问佛言。优婆塞学道。有上中下辈。愿佛解之。佛语阿难。汝乃为当来后世发此问。如来当为汝说之。谛听受内著心中。阿难言诺受教。佛言。上辈优婆塞优婆夷。受持五戒。不犯如毛发者。若行教授开解人者。皆令发菩萨心。何谓菩萨心者。念十方人如视赤子。度人入道作摩诃衍行。具足教授无所希望。不求供养衣被饭食珍宝钱财之物。不为小道。以度人为本。何谓小道。佛言。以入大法作摩诃衍行。求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是为小道。非菩萨菩萨法者。教授一切。使入般若波罗蜜。解沤和拘舍罗得萨芸若慧。当知是人作行来久。是过去佛时人。供养师父如佛无异。如是行者。为上优婆塞优婆夷也。中辈优婆塞优婆夷者。亦受五戒。不犯如毛发者。亦是过去佛时人本学道。不值明师。不闻般若波罗蜜。不晓沤和拘舍罗但行一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不于经法中见慧。逮前功德得入人道。颇有宿识得生法门。守戒完具。视于师父如佛无异。终不犯戒。如是行者。为是中辈优婆塞优婆夷。下辈优婆塞优婆夷者。虽受五戒悉还犯之。若见明师晓法贤者。便从受问法要。当时欢喜向其悔过罪。更精进五戒尤无反复。怀协欲意不复持佛戒。自贡高还自憎明师贤者。谤说长短。我更见明师戒深慧。当护方便。不知是师但食供养。反信受其言不精经戒。是优婆塞优婆夷。为担死人种。不当与共会同坐起。坏人好心行。开化人民。受其法戒希望供养。欲得钱财谷帛给活妻子。假佛威神。心不念十方五道中人欲令度脱。反为受者作想不语摩诃衍慧。是为不精佛正真之法。语受经人言。当避世间人因缘多少饮酒。佛有百味之食。不断人酒家不持戒者。若僮客奴婢。请使他人平杀生耳。起手莫为非佛弟子。复限佛功德。何等为限佛功德。佛言。既行开授人民。不欲令四辈闻知。阿难长跪问佛。何为不欲令四辈闻知。是优婆塞优婆夷。愚心不解自谓为黠。实不晓了经中深要之慧。不耻不知。反为新学贤者作限碍。不欲令见明解好师。所以者何。欲得独供养。反蔽障大道。是优婆塞优婆夷。虽为度人。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解沤和拘舍罗。是为盲冥专行小道。或教人作福。无四等心施不普及。请彼置此道法不使。尔四天王太子使者。护佛道神一一记之。稍稍去离之。敕伺命计集积累其罪条疏名。录白上帝。年寿未尽顿遣恶神。因其犯戒之间夺其余命。自然堕落泥犁中。当更十八狱罪。至天地烧乃出。或堕一禽兽中。或入人道。若在人道者当在愚痴。不见法家生。佛言阿难。道宜数数聚会。讲说法义。不可不障愚人道。当得断法灭佛教罪。诸弟子闻佛说经莫不战栗。皆正心受教。为佛作礼。

    佛说三品弟子经

猜你喜欢
  现果随录卷之二·戒显
  吉州禾山殷禅师·惠洪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佚名
  卷第十·佚名
  大乘伽耶山顶经讲记·太虚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六·赞宁
  卷四·道世
  卷一·佚名
  华严还源观疏钞补解(并序)·净源
  菩萨地持经 第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一卷·灌顶
  法印经全文·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欧阳修·唐圭璋

      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景德四年(1007)。天圣八年(1030)省元,中进士甲科。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熙宁五年(1072)卒,年六十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知滁日

  • ●卷十  艺文第十(上)·王克昌

         殷梦高曰:艺形而下,文以载道。文而艺,似乎雕虫小技,不足尚也。艺而文,经天纬地之用讵不藉是哉!故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保德边隅岩邑,生于斯、吏于斯、往来于斯者,多不暇谈文。况乎屡经兵燹,断简残编,又多付诸荒烟蔓草

  • ◎舆服(下)·徐天麟

    ○天子冠服(皇后太子附)高祖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也,八年,令爵非公乘以上毋得冠刘氏冠。(本纪,徐天麟按后汉舆服志云,刘氏冠,楚冠制也,祀宗庙诸祀则冠之,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谓也。)高皇帝

  • 卷之七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二月丁亥朔遣大学士李天馥、祭先师孔子。上诣暂安奉殿孝陵行礼奠酒举哀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奠酒。举哀。是日驻跸汤泉  ○戊子祭大社、大稷遣皇太子允礽行礼。  

  • 卷之二百七十·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五月。丙午朔。上诣澄怀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甲戌皆如之。记注  ○以翰林院编修李联芳为云南乡试正考官。张星炳为副考官。陈如岳为贵州乡试正考官。刘名誉为副考官。

  •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佚名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钦遵谕旨,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邳州公寓承奉十一月十八日寄信上谕:朕前此谕令各督抚

  • 史记集解卷六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六十一伯夷列传第一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间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

  • 卷九十四 上 匈奴传 第六十四上·班固

    (匈奴)【原文】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佗、驴、骡、駃騠、騊駼驒奚。逐水草迁徙,无城郭常居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无文书

  • 马枢传·姚思廉

    马枢字要理,扶风..人。其祖父马灵庆,为齐竟陵王录事参军。马枢几岁时父母俱丧,其姑收养了他。六岁时,他能背诵《孝经》、《论语》、《老子》。长大后,他博览经文史籍,尤其善解佛经及《周易》、《老子》义。梁邵陵王萧纶任南

  • 张柔传·宋濂

    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人,家世代务农。柔年幼时就胸襟开阔,讲气节,善于骑射,以豪侠为人称赞。金朝贞..年间,河北人民反金,柔聚集同族人固守西山东流埚,起义军不敢进犯。同郡人张信,借张柔的声势,强娶一流亡妇女为妻,柔狠狠鞭打张信

  • 第十章·管子之教育·梁启超

    管子之教育方针,专以整齐一国之民为主,前第七章第六节所称述者皆是也。军事教育,又其重要之一精神,于第十三章别论之。此所论者其分科教育之法也。教育事业,全责诸地方官吏,前第八章所引《小匡篇》之文是也。《小匡篇》又云

  • 卷三十二 丧服小记第十五·郑玄

    (陆曰:“郑云:‘以其记丧服之小义。’”)[疏]正义曰:按郑《目录》云:“《丧服小记》者,以其记丧服之小义也。此于《别录》属《丧服》斩衰,括发以麻,为母括发以麻,免而以布。(母服轻,至免可以布代麻也。为母,又哭而免。○衰,七雷反,下

  • 卷一百四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四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十六饮食礼蕙田案周礼大宗伯以嘉礼亲万民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大?云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穆别之

  • 法华讲演录弁言·太虚

    辛酉秋月,予受北京法华讲演会之请,敷座于弘慈广济寺。有请撰讲义者,余以古近人法华疏解已不下数十百种,不欲更为画蛇添足,而古逸法华玄赞新自日本取回刻成,乃曰此即法华之讲义也,科判一切依之。然予信口而讲,既不能悉中玄赞绳

  • 分禅净界限·印光

    ●禅与净土, 理本无二。若论事修, 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 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 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 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 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 未能顿

  • 缘起·聂先

    缘起古人着一书。动关千古事。虽复历艰虞。愿力依然挚。所以成不朽。述作垂千[示*冀]。今人能法古。乃可云无媿。禅源列五宗。绵亘历年纪。宗宗传不穷。纷纷各树帜。譬之曾玄孙。竞言祖祢是。谁为溯源流。俾勿相争惎

  •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汪克宽

    三十卷。元汪克宽撰。此书模仿孔颖达《左传正义》,专为胡安国《春秋传》作疏。其《自序》称此书“详注诸国纪年谥号,可究事实之悉;备列经文同异,可求圣笔之真;益以诸家之说,而裨胡氏之阙疑;附以辨疑权衡,而知三传之得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