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

随机推荐

  • 胡夫人·唐圭璋

      采桑子   与君别后愁无限,永远团。间阴多方。水远山遥过断肠。   终朝等候郎音耗,捱过春光。烟水茫茫。梅子青青又待黄。

  • 刘均国·唐圭璋

      均国,颍川人。   梅花引   千里月,千山雪。梅花正落寒时节。一枝昂。一枝藏。清香冷艳、天赋与孤光。孤光似被珠帘隔。风度烟遮好颜色。粉垂垂。玉累累。先春挺秀,不管百花知。   似霜结。与霜别。莫使幽人容

  • 卷五十七·徐世昌

    嵇曾筠嵇曾筠,字松友,号礼斋,无锡人。康熙丙戌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传。谥文敏。有《师善堂诗集》。寄天津范自牧观察怅望津门雁不归,尺书迢递雪霏微。每怀甘旨尘生釜,岂为行吟带减围。天地有情人

  • 古诗镜卷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四 明 陆时雍 编 魏第一 【建安诗高华胜而况挚稀物色繁而情性寡 汉人修耸魏氏铺排 诗以婉而深婉则多风直则寡致建安多坐此病】 武帝【姓曹讳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汉举孝亷为郎历位丞相封魏王後

  • 卷三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七刘禹锡春有情篇为问游春侣春情何处寻花含欲语意草有鬬生心雨频催发色云轻不作隂纵令无月夜芳兴暗中深七夕二首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一作地】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

  • 卷二十七·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录卷二十七杜甫【四】古体诗【四】?都坛歌寄元逸人故人昔隠东防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

  • 御选明诗卷九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九十一七言律诗二十四沈琼莲寄兄疎明星斗夜阑玉貎花容列女官风度鳯凰天乐近雪晴鳷鹊晓楼寒昭仪引驾临丹扆尚寝熏炉爇紫檀肃肃六宫悬象魏春风前殿想鸣鸾送弟溥试春官少小离家侍禁闱人间天上两

  • 卷二·吴景奎

    ●钦定四库全书药房樵唱卷二(元)吴景奎 撰○七言律诗观文叔兄续修潘氏清谱有感吾父实为君仲父延陵家里继书声兰分蕙族元同气梅是樊兄最有情骨肉岂能忘至理子孙犹得记清名他年二姓披图谱知我渊源自默成文叔和韵桃坞移根

  • 冠颂第三十三·王肃

    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于孔子。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于阼者,以着代也,阼主人之阶以明其代父醮于客位,加其有成,冠于阶若不体则醮用酒于客位敬而成之户西为客位。醮子肖反三加弥尊,导喻其志,喻其志使加弥尊

  • ●卷十二·陶宗仪

      ◎园池记  唐南阳樊宗师,字绍述,所撰《绛守居园池记》,艰深奇涩,读之往往昧其句读,况义乎哉?韩文公谓其文不蹈袭前人一言一句。观此记,则诚然矣。宋王晟、刘忱,尝为解释,今不复有,偶得滦阳赵仁(字伯昂)笺注本,句分字析,词理焕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六·姚之骃

    材木门松支离叟 元史类编鲜于枢尝扵废圃得恠松一株移至屋前呼为支离叟手植松 长安客话彛伦堂前古松是元儒许衡手植松实 江邻几襍志顺帝时明州松树结寔其大有盈尺者薪巨松 辍耕録白湛园先生续演雅诗滦人薪巨松童山

  • 卷之十一·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十一月。乙酉朔。真定巡按卫周允、疏荐故明工部尚书刘遵宪兵部尚书王在晋等十二人。下吏部知之  ○大学士冯铨等奏言、翰林院、明初原定为正三品衙门。后因詹事府有翰林三品四品官、遂改为五

  • ●上篇卷三·陈洪谟

    上召左都御史戴珊与刘大夏至榻前论:“尔等各衙门,凡事都奏行巡按御史勘报,岂以此官公道可托耶?”珊顾大夏未敢对,大夏进曰:“无他,以巡按御史一年一换,无久交,不制肘,故事多责成之。”上曰:“责之固是,

  • 卷一·王明清

    挥麈後录●卷一○自汉哀帝以来历代加上皇帝尊号古之尊称,曰皇、曰帝、曰王。自秦并天下,始兼皇帝之尊,穷宠极崇,度越前载,后虽有作,亦无加焉。汉哀帝建平二年,待诏夏贺良等言:“赤精子之谶,汉家历运

  • 第十五册 天聪颁发汉官臣敕书·佚名

    第十五册 天聪颁发汉官臣敕书汗曰:“佟养性,尔原系抚顺城商人,因与我通好,为时帝监禁於辽东城。迨获释後,来归有功,妻女为婿,授副将职,克辽东後,升为总兵官,交办俘获汉民事务,倘失职获罪,依法赎罪。此职子子孙孙世袭罔替。&

  • 卷二百二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九人物志一百九忠义传二十一【汉军八旗一天命六年至顺治十五年共七十五人】高守官高守官汉军镶黄旗人任鸭緑江镇守堡官天命六年中军陈万策叛

  • 圣谕条列事宜·田文镜

    到任 交盘 关防 宜讲圣谕律条 放告 催科 借粜仓谷 弭盗 验伤 听断 堂事 防胥吏 慎延幕宾 待绅士 免行户 谨差下乡

  • 广度·孔鲋

    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歩。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五尺,谓之墨;倍墨,谓之丈。倍丈,谓之端。倍端,谓之两。倍两,谓之疋。疋有五,谓之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