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毗尼母经

又名毗尼母论。八卷,失译。母经者,梵云摩夷,译曰行母,是诠显行法能生行,如母之生子,故云行母。论藏之别名也,今为毗尼之论释,故名毗尼母经。

《毗尼母经》全部章节目录

(1)毗尼母经卷第一
(2)毗尼母经卷第二
(3)毗尼母经卷第三
(4)毗尼母经卷第四
(5)毗尼母经卷第五
(6)毗尼母经卷第六
(7)毗尼母经卷第七
(8)毗尼母经卷第八

猜你喜欢
  大方广宝箧经·佚名
  央掘魔罗经·佚名
  佛名经(三十卷)·佚名
  四天王经·佚名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佚名
  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佚名
  如意宝总持王经·佚名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佚名
  优波离问佛经·佚名
  续贞元释教录·恒安
  补续高僧传·佚名
  金刚般若经旨赞·昙旷
  千山剩人禅师语录·函可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曲品卷上·吕天成

    东海郁蓝生撰琅琊方诸生阅自昔伶人传习,乐府递兴。爂段初翻,院本继出,金元创名杂剧,国初沿作传奇。杂剧北音,传奇南调。杂剧折惟四,唱惟一人;传奇折数多,唱必匀派。杂剧但摭一事颠末,其境促;传奇备述一人始终,其味长。无杂剧则孰

  • 御选宋诗卷五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九五言长律三朱长文仲春上丁知府金部躬率僚宷释奠于先圣既而升公堂命学官讲书窃惟中庸之篇自安定先生尝以是诲人阅歳既久嗣音者稀某孤陋无似窃慕前哲其啓讲也今龙阁黄公尝临之其终讲也金部

  • 建康实録卷二十·许嵩

    陈高宗孝宣皇帝高宗孝宣皇帝讳顼字绍世世祖母弟始兴昭烈王第二子梁中大通二年七月辛酉生于乡里产夕有赤光满室帝少寛大多智略及长美容仪身长八尺埀手过膝有勇力善骑射高祖平侯景梁元帝使徴高祖子侄入侍帝赴江陵累官至

  • 名山藏卷之五十六·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洪武臣一)◆臣林记(洪武臣一)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沐英廖永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合传张德胜桑世杰胡大海耿再成合传赵德胜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徐达大将军达者姓徐世田夫也至

  • 路史卷十七·罗泌

    后纪八疏仡纪高阳帝颛顼,高阳氏,姬姓,名颛顼,黄帝氏之曾孙,祖曰昌意,黄帝之震适也。行劣不似,逊于若水。取蜀山氏,曰景 。生帝乾荒,擢首而谨耳,豭喙而渠股。是袭若水,取蜀山氏曰枢,是为河女,所谓淖子也。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併干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四年正月戊辰朔免朝贺四辅臣恭诣会极门行礼是日颁赐四辅臣上尊珍馔 亲王及天下文武官表文送内府收其 仁圣懿安康静皇太后 慈圣宣文明肃皇后表及 中宫殿下笺内府并收命妇免朝贺○司礼监太监陈矩于会极门传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九·佚名

    天启五年五月戊申朔以盛暑暂辍日讲○御史陈以瑞锍釒劾少詹事钱谦益主试潜通关节居官把持朝政兵部主事沈正宗筮仕已多劣状察处复金□赞美曹俱削籍追夺诰命○己酉刑科给事中霍维华言刑法失平者三事张我续贪淫酷诈宜处

  •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十九卷明成化(二)·缪荃孙

    九年正月丙辰,镇守淮安漕运总兵官、平江伯陈锐奏:“各都司运粮把总、都指挥、千百户等官,多有不畏法律,贪赃害军者。乞皆退回原卫,带俸差操,别选廉干者代之。”三月甲午,敕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胡拱辰提督操江。癸卯,免淮安府

  • 卷第十九·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等十九 天國排開廣庭天皇 欽明天皇天國排開廣庭天皇。男大迹天皇嫡子也。母曰手白香皇后。天皇愛之。常置左右。』天皇幼時夢。有人云。天皇寵愛秦大津父者。及壯大。必有天下。寤驚遣使普求。得自山背國

  • 目录·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十三明諡纪彚编目録    政书类二【仪制之属】卷一功令会典事例【近日事例附】卷二諡法卷三諡法卷四尊諡帝后卷五尊諡皇妃諡六字卷六尊諡皇妃諡四字卷七尊諡皇妃諡二字卷八尊諡东宫

  • 卷七·孙奇逢

    述而第七述而不作章学古有获全凭信好好生于信是夫子一生最得力处六经之道如日中天虽曰窃比老彭实则贤于尧舜黙而识之章黙识二字是圣贤宗传不厌不倦全从此处得力这境界须是至诚无息故云何有于我徳之不修章讲学徙义改不

  • 卷十·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唐严氏粲曰尧都有四地理志大原晋阳注云诗唐国晋水所出一也河东平阳注云尧都也在平河之阳二也中山唐县张晏注尧为唐侯国于此三也河东彘县顺帝改曰永安臣瓒于晋阳下注云所谓

  • 原道原文·韩愈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

  • 卷四·道世

    ○日月灾第三(此有一十三部)▲述意部第一若夫世界未成之前,二仪尚昧;众生贮粮之後,三光乃照。动宝意之深慈,启吉祥之幽思。御阳精而澄流,驾阴魄而腾晖,驰风驿而运行,应璇玑而合度。纪寒暑於三际,系朝夕於四洲。虽历象於上天,亦表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五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五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三云何灭谛。谓相故甚深故世俗故。胜义故不圆满故圆满故无庄严故。有庄严故。有余故。无余故。最胜故。差别故分别灭谛何等相故。谓

  • 清代之竹头木屑·佚名

    唐景星香山唐景星观察廷枢,洞悉欧洲情势,有干才。同治初,奉旨在总理衙门行走。时大臣未谙欧洲交涉之术,每欧使盛气相凌,诸大臣辄噤缩相顾,不敢发一语,于是外人玩侮益甚。一日,威使争一事未得,辄拍案厉声,唐忽奋拳起曰:“威妥马,汝

  • 江苏省通志稿度支志·缪荃孙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度支志。江南通志有食货志,近今方志有财政志,今拟立度支志。自晋南迁,储蓄粮馈,苏为根本。盐法大兴,淮之运行及六七省,莫之与京。其后关榷亦复日盛,雷氏创厘,东南之平,其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