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陶情集·钱德苍

    惺斋自乐 烟水烟山烟树昏,茅斋深住米家村。老夫专享安闲福,无论阴晴不出门。 唐解元红杏梢头挂酒旗,绿杨枝上啭黄鹂。鸟声花媚留人住,不赏东风也是痴。 绾春子且共樽前醉复歌,莫问来朝事若何。请从百尺楼头看,游水焉能有

  • 后叙·纪容舒

    后叙右玉防新咏集十卷幼时至外家李氏于废书中得之旧亰本也宋失一叶【宋字未详疑当作本】间复多错谬板亦时有刓者欲求他本是正多不获嘉定乙亥在防稽始从人借得豫章刻本财五卷葢至刻者中徙故弗毕也又闻有得石氏所藏録本

  • 卷二·岳珂

      行都南北内   行都之山,肇自天目,清淑扶舆之气,钟而为吴,储精发祥,肇应宅纬。负山之址,有门曰朝天,甫循其狭为太宫,又南为相府,斗拔起数峰,为万松八盘岭,下为钧天九重之居,右为复岭,设周庐之卫止焉。旧传谶记曰:"天目山垂两乳

  • ●卷十七·徐梦莘

      政宣上帙十七。   起宣和五年五月二日甲寅,尽六月四日乙酉。   五月二日甲寅童贯蔡攸班师。   八日庚申御笔加王黼等封爵。   御笔虏(改作辽)政不纲邻国侵扰不图人心之慕义率皆革面以乡风朔蓟云:燕悉归舆地劳

  • 卷之二十三·佚名

    宣统元年。己酉。冬十月。丁丑朔。时享太庙。派睿亲王魁斌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

  • 金佗续编卷十七·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七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録卷一昔太史司马氏之作记也於贤臣志士之行事备矣方其袭仍世掌之职多读先秦之书金鐀石室以博其观名山大川以考其迹固若无假於它人之助矣其言犹曰罔罗天下放失旧闻何耶

  • 卷一百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正义成纪

  • 张允济传·刘昫

    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怀归。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给那头牛

  • 卷第二·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二文德紀二文德天皇起嘉祥三年七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卜定齋王齋院與追崇藤原冬嗣位記文德天皇秋七月,丙子朔 ,授參河國砥鹿神,從五位下。從五位下-橘朝臣-永範,為刑

  • 卷三十八(起二十七年,尽二十八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七年,春,齐侯使庆封来聘。(景公即位,通嗣君也。)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案传:会者十四国,齐、秦不交相见,邾、滕为私属,皆不与盟。宋为主人,地于宋,则与盟

  • 卷三·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三宋 吕祖谦 撰召南说已见周南鹊巢夫人之德也国君积行【下孟反】累功以致爵位夫人起家而居有之德如鸤鸠乃可以配焉【郑氏曰夫人有均一之德如鸤鸠然而后可配国君焉】杨氏曰鹊巢言夫人之

  • 第38章·老子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1)。上德无为,而无以为(2)。下德无为,而有以为(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再论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中国传统之士,有崇奉,亦有创新,二者可以相和合。孔子为中国两千五百年来学人所共奉,尊之曰至圣先师。然儒学传统中,非无创新。性与天道,孔子罕言之,而孟子主性善。孔子极推管仲,尝曰:“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矣。”而孟

  • 父子合集经卷第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鸠盘茶王授记品第九   尔时会中有十八俱胝鸠盘茶王。见诸阿修罗及迦楼罗诸龙王等作供养已心生爱乐。复闻如来与彼授记。欢喜踊跃得未曾

  • 终南家业目录·守一

        四明 铁翁宗师 述    门人 行枝 编上卷  教观撮要  三观尘露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中卷  重受戒文  戒体正义直言  四诤要论  衣制格言  论分部  论僧体  科释杂心论出三有对文

  •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佚名

    佛言。地深二十亿万里。地下有润泽。深二十亿万里。泽下有金粟。深二十亿万里。金粟下有金刚。深二十亿万里。金刚下有大水。深八十亿万里。水下有无极大风。深五百二十亿万里。刚维天地制使不落。天地欲坏时有七日出

  • 古今通韵·毛奇龄

    音韵学书。清毛奇龄撰。成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共12卷,卷首另有疏、表、序首、序、缘起、论例、韵表、图、韵目、古韵目合一卷。此书考证律韵(指唐宋官韵)和平水韵的源流,并讨论古韵的分部和通转。毛氏以为平水韵应

  • 广弘明集·道宣

    唐道宣编。三十卷。明南北藏及清藏为四十卷。成书于麟德元年(644),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体例与《弘明集》略异,故不称“续”而称“广”。全书分十篇:一归正、二辨惑、三佛 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