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38章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1)。上德无为,而无以为(2)。下德无为,而有以为(3)。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4)。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5)。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6)。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7)。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8)。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9)。

【题解】

“道”和“德”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道”原含“法则”和“普遍规律”的意义,老子却把它看作是产生和支配万物的精神实体,“德”是“道”的基本特征和体现。本章提到“上德”,即基本上能认识和掌握“道”的人,所以有德;“下德”,即不能认识和掌握“道”的人,所以无德。中间提到仁、义、礼、智(前识),重“道”轻“礼”,反对儒家的仁、义、礼、智,认为它们破坏了“道”的完整性。(采《老子注释》的意见)

注释:

(1)马王堆本乙本如此。诸本并同。韩非《解老》所引,无后二句。马王堆本甲本损掩,只剩末一“德”字。

(2)河上公与诸王本、诸唐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同,惟末有“也”字;甲本“为而”二字损掩。“无以为”,傅、范及景龙作“无不为”。韩非《解老》所引作“无不为也”。以,何。杨树达《词诠》:“以,假借为台,何也。”下同。

(3)朱谦之《校释》如此。马王堆本及韩非,均无此句。“无为”二字,河上公、王弼及诸唐本均作“为之”。“有以为”三字,傅、范俱作“无不为”,劳健从之,并补“也”字。蒋锡昌从陶鸿庆说,谓上句当从韩非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此句当作“下德为之,而有不为”,与上句反正互明。张松如说:“景龙本,‘为之’二字原泐,据他本补。”朱谦之《老子校释》以为“为之”二字实误,应补“无为”二字,全句当作“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衡以上下文,“上德”与“下德”为对,“上仁”与“上义”为对,均以“无以为”对“有以为”。他解错落难通,朱说是,今从之。

(4)马王堆本甲乙本与韩非所引及众他本悉如此。惟马王堆本及韩非所引,均有“也”字,他本皆无。马王堆本甲本前句句中“而无”二字损掩。

(5)王弼、范应元及《释文》如此。马王堆本乙本前句末有“也”字,“扔”,省作“乃”。甲本同,惟“上礼”与“攘臂”间八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无“则”字,“扔”亦作“仍”。朱谦之说:“御注、遂州、邢玄、庆阳、蟠溪、楼正诸石本,严遵、傅奕、奈卷、室町、顾、彭诸本皆作‘仍’,范本作‘扔’,作‘扔’是也。《广雅》曰:‘扔,引也。’《广韵》曰:‘扔,强牵引也。’‘扔’与‘仍’音义同,但‘扔’字从手,与攘臂之义合。”范应元说:“揎袖出臂曰攘。”高亨说:“《广雅》:‘扔,引也。’攘臂而扔之者,谓攘臂以引人使就于礼也。”

(6)马王堆本乙本及后世诸通行本悉如此。甲本衍“失道矣”三字。“失义而后礼”句,“失”及“后礼”三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多四“失”字。作:“故曰:‘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蒋锡昌《校诂》:“此云人君失无为之道,而后以德化为治,失德化而后以仁爱为治,失仁爱而后以分义为治,失分义而后以礼敬为治也。”其言颇近老子之旨。

(7)傅、范及景福、《道德真经》诸本悉如此。马王堆本乙本“薄”作“泊”,上句多一“也”字。甲本前句八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作:“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王本并无下“也”字。严遵、程大昌、吕知远诸本无“夫”字。李道纯《道德会元》无“而”字。

(8)傅、范及《释文》《群书治要》诸本悉如此。马王堆本甲乙本,前句多一“也”字,甲本“前识者”三字损掩。韩非《解老》所引,同马王堆本,两句末皆有“也”字。

王本无下“也”字。李道纯《道德会元》无“而”字。

(9)王弼如此。傅、范、严遵及《群书治要》诸本,与韩非《解老》所引,两“居”字均作“处”。景龙、开元、古观楼、龙兴碑、《道德真经》及苏辙、宋徽宗诸本,前“居”字作“处”,后“处”字作“居”。马王堆本甲乙本两“处”字均作“居”,“薄”字均假作“泊”。甲本前句句中多一“而”字,“彼”字省作“皮”。乙本前句损掩三字,后句中多一“而”字,“彼”假作“罢”,末句作“故去罢取此”。

【今译】

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乎形式上的“德”,因此有德。品德低下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因此就没有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什么作为,而且不想为着什么去作为。品德低下的人没有什么作为,却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仁爱的人有所作为,但是不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正义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想为着什么去作为。最有礼节的人有所作为,可是人家都不理睬他,他就扬起胳膊,指引人们遵守礼节。所以,失去了道然后才有德,失去了德,然后才有仁,失去了仁然后才有义,失去了义然后才有礼。所谓礼节这个东西,标志着忠信的不足,意味着祸乱的开始。所谓“先见之明”这回事,乃是大道的虚华,也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那后者(彼、礼、簿、华),而采取这前者(此、道、厚、实)———崇道薄礼。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五 朱子十二·黎靖德
  卷之二·罗汝芳
  卷六十八·程公说
  卷四十五·程公说
  第七篇 箴言 第七十八章 莫柔于水·林语堂
  第十七章 12·辜鸿铭
  卷一百九十二·山井鼎
  篇目·范处义
  卷四十二·康熙
  第66章·老子
  卷二十·张廷玉
  左传折诸卷五·张尚瑗
  卷之十八·邵经邦
  卷二百二十八·佚名
  治地品第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庠·唐圭璋

      庠字养直,丹阳人。生治平二年(1065)。绍兴间,居庐山,与徐俯同召,不赴。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八十三。有后湖集,不传。   临江仙   席上赠张建康   本是白蘋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

  • ◆句曲外史张雨(句曲外史集)·顾嗣立

    雨字伯雨,一名天雨,别号贞居子,钱塘人。宋崇国公九成之后也。年二十,徧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弃家为道士,登茅山,授《大洞经箓》。开元宫王真人偕之入京,玺书赐驿传,欲官之,自誓不更出,往来华阳云石间。作黄篾楼,储古图史甚富,世称

  • 卷四百七十九 列传二百六十六·赵尔巽

      ◎循吏四   徐台英 牛树梅何曰愈 吴应连 刘秉琳陈崇砥 夏子龄 萧世本李炳涛俞澍 朱根仁 邹锺俊 王懋勋 蒯德模林达泉 方大湜陈豪杨荣绪林启 王仁福朱光第 冷鼎亨 孙葆田柯劭憼 涂官俊陈文黻 李素 张楷 王仁堪

  • 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赵尔巽

      ◎乐八   清代乐制,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中和清乐、丹陛清乐、导迎乐、铙歌乐、禾辞桑歌乐、庆神欢乐、宴乐、赐宴乐、乡乐,器则随所用而各异,悉依乐部次第,胪列而备举之。所获藩属乐器,列于宴乐,古所未详,尤不可略

  • 卷六十九 魏紀一·司马光

      起上章困敦(庚子),盡玄黓攝提格(壬寅),凡三年。   世祖文皇帝黃初元年(庚子、二二O年)   春,正月,武王至洛陽;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

  • 谷山笔麈卷之十二  形势·于慎行

    三代以前,江北繁盛,江南旷阔,汉晋以下,江南富实,江北凋敝,盖由三国、五胡之乱,兵火战争,多在江北,江北之民,大半南徙,如侨兖、侨徐等州,大氐皆其旧民移江淮之上,因而郡之,被以故名。此皆天地之运,流转无端,递相盛衰,非人力所及也。方今

  • 卷二·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      宋 王当 撰桓公 鲁臧哀伯 臧哀伯者僖伯之子也名达曰臧孙氏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

  • 卷三十一·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一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吴太伯世家第一 【索隐系家者记诸侯

  • 第八章 殷内镇和莱比锡大学·林语堂

    在殷内镇,我们过的日子很快乐。殷内镇是歌德的故乡。是个小型的大学城,和海德堡一样,是个颇有古风遗俗的市镇。这个小镇的活动以在俱乐部里的学生为主,还有他们的女房东,学生的郊游,出去看决斗等事。他们的功课就是皮肤上的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六金石略【二】石【一】内府【臣】等谨按列圣奎章皇上宸翰其奉颁发模勒太学镌刻名胜祠宇以及通行直省翠墨流播焕若日星薄海内外罔不仰瞻效法珍藏世守至於内廷秘刻非奉赏赉不能寓目尤艺林

  • 春秋大全序论·胡广

    胡氏传序古者列国各有史官掌记时事【汪氏曰晋董狐齐太史楚倚相之类朱子曰薛士龙谓鲁隐初僭史殊不知周官所谓外史掌四方之志便是四方诸侯皆有史诸侯若无史外史何所稽考而为史如古人生子则闾史书之且二十五家为闾闾尚有

  • 卷二·陈经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宋 陈经 撰舜典【虞书】观舜典一篇自慎徽五典而下至巡狩考制度分州濬川等事记之如此其详与尧典异者葢尧老舜摄位尧所以行者舜申之尧之所欲行而未行者舜推广之臣道也子道也故曰舜典一篇当知

  • 周书·君牙·佚名

    穆王命君牙,为周大司徒,作《君牙》。王若曰:「呜呼!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服劳王家,厥有成绩,纪于太常。惟予小子嗣守文、武、成、康遗绪,亦惟先正之臣,克左右乱四方。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缵乃旧

  • 第一章&nbsp;中国哲学的精神·冯友兰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 庄子解故·章太炎

    消摇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释文》:抟,徒端反;一音搏。崔云:拊翼徘徊而上也。字当从搏,崔説得之。《考工记》注:搏之言拍也。作抟者形误,风不可抟。而后乃今培风。王念孙读培爲冯,之、蒸对转也。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説

  •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五·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四观三般若三。初标。二释三。初约圆总举。总举一心空假中三。是三般若。何者下略示三相。以即一而多示假相。即多而一示空相。非一非多示中相。于一念心而论三相。不前不后亦不一时。二寄次别释三。

  • 夹漈遗稿·郑樵

    宋代诗文别集。3卷。郑樵著。作者曾居夹漈山中,故以名书。此书前后无序跋,不知何时何人所编。上卷辑入古近体诗56首,中卷有记1篇、论1篇、书2篇,下卷收入书3篇。作者一生除有《通志》著称于世,据其《献皇帝书》称,尚

  • 伤兵旅馆·鲁彦

    现代短篇小说集。鲁彦著。汉口大路书局1938年7月初版。列入“大路文艺丛刊”。收《伤兵旅馆》、《菊英的出嫁》等短篇小说18篇。本集小说全是写人民群众和爱国军队的抗日斗争中鱼水之情。《伤兵旅馆》叙写从前线撤下